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程标准: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开始传入梁启超和朱执信等人较早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梁启超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2正式传播(1)主要原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对资本主义失望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2)主要表现: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背景五四时期,新思潮竞相争鸣,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论战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表现(1)三次论战: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围绕“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展开。马克思主义者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论战:围绕“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等问题展开。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围绕“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等问题展开。(2)组织学会: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向的转型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1)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社会、经济所作的科学分析。(2)陈独秀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战斗色彩,强调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观点、无产阶级专政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1)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把新青年改为公开理论刊物,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2)创办共产党月刊,介绍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共产国际与俄共组织情况。(3)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深入工人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3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1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不同(1)五四运动前,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走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成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1)国际因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国内因素: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的宣传。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2)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这些都深刻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三次转变一是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二是由社会改造指导思想向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转变;三是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转变。史料探究材料上海劳动界第七册上刊登了海军造船厂工人写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宣言说:“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厉害还迅速的一种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材料反映出的中国工人思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工人思想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提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说明马克思主义已同工人运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1)先进知识分子起到核心倡导作用,李大钊的贡献尤其突出。(2)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五四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斗争中发展传播的,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显示了无限的生命力,逐渐为越来越多的青年所接受。对点训练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等地举行了由共产主义者组织的我国第一次群众性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北京还出现了要把土地、工厂收归劳动者所有的传单。该现象主要表明()A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B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小组的职责C共产主义被广大民众接受D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开始和工人运动相结合解析:选D“共产主义者”即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在工人群众中开展“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活动,说明他们开始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介绍到工人群众中去;“要把土地、工厂收归劳动者所有的传单”体现了他们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由此推理可知D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B项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命题角度:1.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概况。典题例析 例1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展开斗争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A B C D解题思路答案D题组冲关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人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 D胡适解析:选B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故选B项。2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1919年9月份发表在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该文章的发表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极大地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开展B深刻地批判了旧道德和旧文学C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宣传民主革命理论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选D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命题角度:1.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典题例析 例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A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B在此影响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C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D受此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被彻底颠覆解题思路 答案D题组冲关31919年底,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同李大钊等人进行了密切联系,同时更广泛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后来,他回忆说:“在我第二次游北京期间,我读了许多关于俄国革命的书。我热情地搜寻了一切那里能找到的中文的共产主义文献,使我对马克思主义建立起完全的信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确理论。”这表明毛泽东()A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B开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引导李大钊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化D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解析:选B本题要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材料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确理论”表明毛泽东开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能完整体现这层意思。4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失败B工农运动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1920年”“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主张等,可以判断出这一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本题选C。五四运动前后之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催生革命狂飙新时代文化上(1)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进入中国。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高举社会主义大旗。(2)1919年,李大钊开始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社会思潮并得到广泛传播。(3)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政治上(1)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仍旧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各派军阀割据混战,对外投靠帝国主义。(2)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3)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经济上(1)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工业举步维艰。(2)这一时期爱国民众发起的抵制外货、提倡国货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课下能力提升(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18年,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一文中指出:“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机。”为宣传“第三新文明”李大钊()A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B创办了半公开的共产党月刊C在大学开设有关社会主义的课程D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解析:选C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作者为朱执信,故A项错误;共产党月刊1920年在上海创刊,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办的理论刊物,李达主编,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第三新文明”是指马克思主义,1920年李大钊在北大开设了有关社会主义的课程,故C项正确;1920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故D项错误。2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该文章是()A庶民的胜利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C马克思主义专号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解析:选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于1919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的近代中国第一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故D项正确。3下表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介绍马克思主义西方习俗礼仪国事要闻文章数量36530A. 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解析:选A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材料可以看出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最多,说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4五四运动后期,李大钊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材料表明()A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B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D李大钊迈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步解析:选C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时,马克思主义才刚刚传入中国,还没有成为主流,故A项错误;材料说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看不出重视其理论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可以说明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实用性,故C项正确;李大钊是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其并没有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步,故D项错误。5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上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解析:选A题干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形成一股潮流。体现出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只有A项。61921年9月1日,新青年上刊登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指示新思潮的趋向,测定潮势的迟速,一面为信仰不坚者祛除根本上的疑惑,一面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材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办社的主要目的是()A彻底摒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病B指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方向C寻求国际上的进步力量以援助中国革命D为推动革命发展,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解析:选D中国传统文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革命发展方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项只是材料的部分反映,不够全面,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新潮”“一面为信仰不坚者祛除根本上的疑惑,一面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可以得出其主旨是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故D项正确。7毛泽东说:“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之所以“唤醒了中国人”,其原因有()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与中国国情相似的近邻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A 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的原因。根据所学,是客观需要,是其阶级基础,是思想基础,属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启示,均正确。故选D。8李大钊说:“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A新文化运动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马克思主义传播 D社会主义革命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李大钊发表这篇文章是在十月革命之后,是对十月革命的歌颂,由此可知这股潮流应为“社会主义革命”。故选D。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容仪器行业2025年市场渠道优化与销售策略报告
- 智能前灯人机交互界面在老年驾驶群体中的认知负荷优化方案
- 2025年中国废水球阀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挤出成型窑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智慧城市背景下初效过滤棉动态风阻监测与能效优化模型构建实践
-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制动鼓复合材料的在线检测与补偿机制构建
- 新型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在实验台电源高压侧应用中的热-机耦合失效分析
- 数据主权与加油场景本地化存储的合规性博弈
- 数字孪生场景下动态制图与实时数据反馈的延迟优化方案
- 数字伦理视角下的号码开放查询权限分级管理体系
- (2025年标准)管护移交协议书
- 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市场拓展:2025年中医药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策略报告
-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课件
- 2025-2026人教版(PEP)一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三篇)
- OTC药品终端销售方案
- 医院宣传稿件写作方法
- 急腹症的基本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 中药外敷的课件
- ECMO联合CRRT护理查房
- 血压基础护理讲解
- 厂房建筑结构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