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背景(1)明代后期,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理学走向极端,束缚人们的思想。(2)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2思想(1)挑战理学正统地位: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2)挑战孔子的至尊地位:反对将“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4)文学创作方面: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3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1背景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出现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的第三次思想活跃局面。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2思想(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3著作明夷待访录。4影响黄宗羲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1主要思想(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3)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2主要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1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揭露和批判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2哲学思想(1)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2)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哲学发展的顶峰。3著作船山遗书。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思想主张(1)倡导“经世致用”,著有潜书。(2)对专制君主大胆批判,认为帝王皆贼。(3)对“官”进行猛烈抨击,认为“难治者,非民也,官也”;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贼”。2思想评价(1)对君主专制和官吏腐败行为的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2)把希望寄托于明君;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1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条件有哪些?经济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阶级因素:工商业者阶层队伍的壮大。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进步思想家要求摆脱思想束缚。政治因素: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腐化。2归纳古代中国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刑杀。(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的观点。(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应学说,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3巧记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儒家一条线,千万别忘记。春秋末创立,战国成大器(蔚然大宗)。秦朝受打击,汉武正统立。宋明很讲“理”(理学),明清现生机。康氏(康有为)曾改造,陈氏(陈独秀)大力批。史料探究材料一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本,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矣。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大权乃归之天子。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材料一反映了黄宗羲的什么主张?(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出了什么主张?有人认为他和黄宗羲都是否定皇权的,你是否同意,结合材料说明理由。提示:(1)材料一反映了黄宗羲“工商皆本”的主张。他认为工商业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所以“皆本也”。(2)主张分治(众治),反对独治(反对君主专制)。不同意。两人都只是主张限制君主权力,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归纳总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礼教传统的士大夫惊惧。(2)反封建专制。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强调“经世致用”,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他们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对点训练1有人认为,黄宗羲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掘墓人”。得出这一见解主要是因为黄宗羲()A始终将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B反对专制暴君政治,倡导早期民主C对传统的程朱理学进行了批判与继承D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解析:选B“传统政治体系”是指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掘墓人”指他的反对君主专制的观点,因此B项正确。A、C两项与“政治体系”不符;D项是顾炎武的思想。史料探究材料据说,有一次王守仁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山岩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无关,你认为呢?王守仁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这个故事反映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王夫之则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他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座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他提出了与王守仁针锋相对的观点。王守仁与王夫之主要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提示:这段材料反映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与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在宇宙观方面针锋相对的观点。王守仁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物便不复存在;而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拓展升华评价早期启蒙思想(1)积极:提倡民主,反对民族压迫和君主专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重视工商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对后世民族资产阶级影响深远。(2)局限性: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不占统治地位。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对点训练2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主张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这一“修补”()A深入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削弱了明清的君主专制统治C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革命运动 D体现了传统思想文化的活跃解析:选D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也没有削弱君主专制统治,A、B两项错误;明清之际的这股批判思潮,在清朝巩固统治后便被镇压下去了,并没直接影响到中国近代社会的革命运动,C项错误。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正确。命题角度:1.李贽思想的主张。2对李贽思想的评价。典题例析 例1明朝思想家李贽,藐视礼法,在当时的思想界掀起了波澜。以下对其思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否定儒家思想B强调个性发展C挑战正统思想 D批判理学虚伪解题思路选项分析判断A李贽挑战的是儒学的正统地位,而非否定儒家思想B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强调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与判断C正统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而李贽则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对正统思想大胆挑战 D李贽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答案A题组冲关1礼科都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弹劾:“刻藏书焚书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张问达弹劾的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 D王夫之解析:选A藏书焚书是李贽的著作,李贽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批判被视为异端学说。2阅读下列李贽的言论,回答问题。材料一“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材料三“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李贽的主要思想。(不得摘抄原文)(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3)你是如何看待李贽思想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未尝有”、材料三中“人必有私”,再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分析原因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主客观两方面回答。第(3)问,主要从进步性方面分析回答。答案:(1)认为是非的标准不应以圣人之言为依据,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私心和由之而发的对私利的追逐是人的天性;主张尊重人的个性。(2)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人们竞相逐利,要求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李贽在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并逐渐形成了离经叛道的性格;他反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的正当私欲。(3)李贽敢于提出不应以圣人的是非为是非标准的主张,表现了他强烈的反教条精神;提倡个性解放,否定了“天理”的存在,对当时的思想解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命题角度: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的思想。2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典题例析 例2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解题思路选项分析判断A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主张都是反对君主专制,是在思想文化上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是对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故“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不正确C明清之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本项不符合史实D明清之际的儒学是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并没有形成新的思想理论体系答案A题组冲关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A和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B能够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解析:选B题干主旨是强调明清进步思想批判宋明理学而成为一个新的思想体系。结合其内容可知,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项正确。批判继承不等于“背道而驰”,A项错;其内容未体现西学思想,C项错;其未成为主流思想,影响微弱,D项错。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才能)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材料二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宰相一人,参知政事无常员。每日便殿议政。天子南面,宰相、六卿、谏官东西面以次坐。其执事皆用士人。凡章奏进呈,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1)据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设想?(2)据材料二,黄宗羲对君臣关系是怎样认识的?其目的是什么?(3)据材料三,黄宗羲对宰相制度的设置、作用是如何认识的?其真实意图是什么?明清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据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思想活跃局面产生的背景及黄宗羲思想的时代特色。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养士”“治天下之具”等可归纳出;第二小问在第一小问的基础进行总结。第(2)问,从材料二中“君与臣,共曳木之人”可得出其“认识”;“目的”可结合黄宗羲关于君主专制的观点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内容分析;第二小问结合其思想主张分析;第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第一小问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从其思想主张及实质方面归纳。答案:(1)培养人才(养士);监督、议政。设立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2)认识:君臣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关系(相互协作,共同配合)。目的:限制君主专制。(3)恢复宰相制;宰相辅佐君主,共议国事。目的:相权制约皇权。变化:明朝废丞相,君权合并相权;清朝设立军机处,大臣只能依据皇帝的旨意办事。(4)背景:明清易代,社会动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理学走向极端。时代特色: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明清之关键词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文化上(1)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出现活跃局面,产生了一批具有早期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2)李贽开始挑战封建正统思想,对理学进行大胆批判。(3)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倡经世致用,并且提出了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政治上(1)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2)继明代废除丞相后,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走向顶峰。(3)清朝采取一系列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使得多民族的国家日益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经济上(1)明朝以后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南方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明清时期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并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压抑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3)清代出现粉彩瓷器工艺,明清出现商帮和会馆,并出现繁华的商业市镇。课下能力提升(四)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抨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 D王夫之解析:选A本题考查李贽思想。李贽反对盲从孔子,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李贽对孔子大胆提出了挑战,故选A。2他是中国社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期所出现的一位思想巨人,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下列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A天下为主,君为客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解析:选D根据材料“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可知此人是李贽,“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主张,故A项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主张,故B项错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董其昌的主张,故C项错误;“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是明朝李贽的主张,故D项正确。3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解析:选D题干强调了以“天下之法”否定“一家之法”,实际是否定了君主专制;以“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强调了法治的突出地位,D项符合题意。A项不正确;B项与题干无关;C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4黄宗羲认为,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 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坏而形成,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这说明黄宗羲()A反对个人利益 B主张人人平等C反对专制皇权 D主张法治社会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得出题意强调的是“主权在民”,与反对个人利益、主张人人平等无关,故A、B两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这与明末清初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形成对比,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5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表明顾炎武()A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C主张否定君主专制制度D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顾炎武批评心学不务实,已经背离了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B项符合题意。顾炎武本身就是儒家在明清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并没有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方面的信息,故C项错误;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D项。6王夫之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理欲一致 B理先于欲C欲先于理 D礼即天理解析:选A根据材料“礼必寓于人欲以见”“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体现了理与欲的一致性,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根据材料“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可知礼在一定程度上是理的体现,故D项错误。7以下是中国历史上几位思想家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对这些观点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排列正确的是()“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A BC D解析:选A是明代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是南宋朱熹的思想主张;是明朝中后期李贽的思想主张;是明清之际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因此正确排序为,故选A。8黄宗羲曾提出“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顾炎武也说过“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下列对他们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A推崇先秦时期封建制度B削弱了清初君主专制统治C反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D对近代民权意识产生影响解析:选D“推崇先秦时期封建制度”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且先秦时期的封建制度并不是完善的封建制度,故A项错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并没有对当时的君主专制政体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冲击,它起到的仅是一种思想启蒙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论是黄宗羲还是顾炎武,他们批判和抨击的都是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错误;以顾炎武和黄宗羲等为代表的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