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ppt_第1页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ppt_第2页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ppt_第3页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ppt_第4页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慧珺,目录,01、急性心梗概述,02、老年AMI的特点,03、老年AMI的观察,04、老年AMI的护理,急性心梗的概述,急性心肌梗死(AMI),概念:,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及死亡率北方高于南方,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危险因素,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enean commodo ligula eget dolor. Aenean massa.,吸烟、饮酒,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enean commodo ligula eget dolor. Aenean massa.,“三高”,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enean commodo ligula eget dolor. Aenean massa.,肥胖,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enean commodo ligula eget dolor. Aenean massa.,年龄、性别,诱发因素,做不能胜任的体力劳动,登楼、过度的体育劳动,激烈情绪诱发,未得到重视的危害,冬春冷季高发,过劳,激动,便秘,寒冷刺激,老年AMI的特点与观察,老年AMI的特点,起病急 病情变化快,梗塞面积广,易再梗,症状不典型 先兆症状少,疼痛不明显或无疼痛,并发症多 心脑血管意外并存,.,典型症状:,发生AMI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突发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频繁心绞痛发作,疼痛时间较长、程度较重、多无明显诱因,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疼痛时伴恶心呕吐、头昏、大汗、心悸、并有强烈濒死感,可伴有血压下降。,.,不典型症状:,无疼痛或疼痛症状不明显,据文献报道大约25%的患者无疼痛,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高龄患者交感神经痛觉纤维退行性变,痛阈提高;合并糖尿病时累及痛觉神经末梢;合并脑血管病时,感觉迟钝;部分患者开始发病或意识不清时失去痛觉,发生肺淤血时呼吸困难症状比胸痛更明显。,.,心电图特征性改变:,1.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在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 2.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及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 3.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 4.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下移,但aVR导联ST段抬高。,老年AMI的特殊类型,1.无痛型心肌梗死 2.心功能不全型 3.胃肠型 4.脑循环障碍性 5.异位疼痛型 6.心律失常型 7.休克型,.,无痛型心肌梗死:,无痛型心肌梗死是指心肌梗死时无典型的特征性疼痛表现。但是无痛不等于无症状。常见症状有上腹堵闷、不适、恶心、呕吐、胸闷、憋气、低血压、休克症状、昏迷等。应及时做心肌酶学和心电图动态观察。,.,心功能不全型:,老年AMI以心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的约占20%,70岁以上以急性肺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约占74%,主要表现为突然胸闷、气憋、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咯痰、肺部湿啰音。线有肺郁血、肺水肿征象。一般报道发生率约1070,年龄越高发生率越高。由于老年人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状态,心肌损害弥散,又加心肌纤维化、瓣膜变性、钙化、心肌淀粉变等退行性变化,致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储备功能下降。,.,胃肠型:,或称腹型心肌梗死,以腹痛、恶心、呕吐、呃逆等为主要表现,约占2.7%17.6%。体格检查时上腹部可有压痛和肌紧张。常见于下壁梗死,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溃疡病、胆石病、胆囊炎、胰腺炎等。,异位疼痛型:,异位疼痛型患者表现为咽喉痛、牙痛、颈部痛、肩背痛、左前臂痛,可与心绞痛并发,亦可单独出现,易误诊。,.,心律失常型:,多发生在起病后24h内,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室早、室速,甚至室颤,伴QT间期延长者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的先兆。有时可根据室性早搏的形态获得及早诊断心肌梗死的信息。,老年AMI的护理,护理要点,一般护理,加强监测,吸氧,缓解疼痛,饮食,给药护理,心理护理,排便护理,活动量安排,.,一般护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氧饱和度,定时复查心电图 、血生化,保证出入量、酸碱、电解质平衡。,.,加强监测:,AMI早期易发生心律失常、心率和血压的波动。应尽早开始心电图和血压的监测,同时注意观察神志、呼吸 、出入量 、出汗和末梢循环情况。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并保持通畅,及时给药。一般监测时间为三天,有严重心律失常、左心衰或心源性休克者,根据病情延长监测时间。主要包括三方面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 心电图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吸氧及疼痛护理:,首选吗啡35 mg重复皮下注射,或杜冷丁50100 mg肌内注射,有呼吸功能不全或休克时慎用,以疼痛完全消失为目的;发病后4 h应用冠脉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可有效缓解疼痛,抑制梗死范围扩展。 吸氧可改善低氧血症,利于心肌梗死恢复,氧流量5 6 L/min,疼痛减轻后改为34 L/min,持续吸氧时间72 h。老年人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原因,鼻黏膜易出血,给予鼻塞吸氧,患者易于接受,无明显痛苦,每日更换一次性鼻塞和湿化瓶蒸馏水。,.,饮食及便秘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加重心脏负荷;戒烟酒,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者限钠盐摄人。 长期卧床及排便方式的改变及镇痛剂使用,常发生排便困难,易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并发症,训练患者床上定时排便,给适量缓泻剂,必要时低压灌肠,对有并发症的患者排便时可在心电监护下含硝酸甘油片0.5 mg以保障安全。,.,给药护理:,老年人对药物的依从性较差,会直接影响到疗效,责任护士需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不按时吃药的后果,最好利用宣传册、小药盒等方式确保按时按量服药。,.,心理护理:,根据老年患者心理活动的特点,平时有慢性病或老年性疾病的患者,多悲观恐惧,有孤独感或情感幼稚等特点,对痊愈信心不足,并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护理人员应十分尊重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在治疗的同时,耐心开导和安慰患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