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1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势日衰,但统治者依然盲目自大,麻木不仁。(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惊醒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2代表人物及思想(1)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3)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二、维新变法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原因: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2)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1)时间:19世纪90年代。(2)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 地位 主要思想 康有为维新变法第一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出版孔子改制考,认为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梁启超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废科举,变官制 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 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严复理论宣传贡献巨大天演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3.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高潮是“百日维新”。4意义(1)具有爱国性:维新派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2)具有进步性:维新派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3)具有启蒙性: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具有启蒙意义。(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三、走向共和1民主共和思想的提出(1)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誓词中首次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2)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发表革命军,宣传革命思想。(3)1905年,孙中山为中国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2传播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3实践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创建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思想得到初步实现。1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的不同抵抗派和洋务派同属于地主阶级的政治派别,但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要是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清朝统治。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包括军事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抵抗列强的经济侵略,维护清朝统治。2洋务派与维新派的差别(1)“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坚船利炮、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2)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其理论核心是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3)两者差别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史料探究材料魏源“师夷长技”的唯一目的是“制夷”,即抵抗外国侵略者。洋务派“师夷长技”的目的,首先是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在与列强保持“和好”的条件下,徐图自强。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请说明理由。提示:有一定道理,但没有看到二者的区别。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的思想,洋务派继承了这一思想,并付诸实践,开展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林则徐、魏源“师夷”的唯一目的是“制夷”,而洋务派“师夷”的目的首先是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才是自强。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归纳总结“中体西用”与林则徐、魏源等人思想的相同之处(1)目的相同:洋务派思想是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两派都主张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抵御外国侵略,根本目的都是维护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2)手段:“师夷长技”向西方学习是一致的;对西方“长技”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认识也是一致的。(3)结果相同:都冲击了传统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最终都失败了。对点训练1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与洋务派“师夷长技”的差别主要在于()思想体系不同 根本目的不同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 “师夷”的内容不同ABC D解析:选A从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主张中,可以看出最明显的相同点是他们都主张“师夷长技”,在“师夷”方面的主张是相同的,错误,排除。故选A。史料探究材料一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新全球史材料二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据材料一分析,康、梁等人印刷了哪些“小册子”?康有为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重新解释”?据材料一、二分析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提示:“小册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等。“解释”:康有为把古文经典斥为伪书,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特点:利用儒家思想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合理性。原因:传统儒学在中国根深蒂固,借用孔子的权威减少变法的阻力。拓展升华维新派思想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早期维新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主张,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爆发。维新思想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但维新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发展起来的,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共同决定的。(2)作用: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抨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它号召人民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独立富强,给社会注入新活力;顺应了近代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潮流,给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以巨大冲击,从而鼓舞与启迪后人。对点训练2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A树立孔子权威B否定君主制度C促进思想启蒙 D减少变法阻力解析:选D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变革政治制度。材料中康有为把孔子说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之所以这样是为了减少变法阻力,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命题角度:1.评价魏源的海国图志。2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典题例析 例1(2017海南高考)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解题思路选项分析判断A科考试题反映出清末教育借鉴西方学校体育、德育、智育,这只是教育内容方面发生变化,不能推论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B材料信息“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体现旨在坚持中国传统教育为本,同时借鉴利用西方教育,反映出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材料反映出朝廷借科举强调以国学为本,同时倡导借鉴利用西方教育,而不是仅仅回归国学D材料中朝廷仍然坚持中国传统教育为本,西方教育思想还没有成为主流 答案B题组冲关1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A海国图志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解析:选D解题时注意材料“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可知这反映的是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从而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故选D。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抵抗派还没有付诸实践,A错误;B是指林则徐,排除;C与魏源无关,排除。2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A龚自珍 B洪仁玕C李鸿章 D严复解析:选C“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应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因此C项符合要求。命题角度:1.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政治主张。2维新思想的实践。典题例析 例2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解题思路选项分析判断A注意时间1904年。留日学生中近90%学习文科,这是学习西方潮流发展到第二个层面制度层面的表现B甲午战后国人学习西方制度C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情况无关D说法正确,但材料涉及的留学教育已经突破了传统儒学答案A题组冲关3维新派指出,洋务运动“利未一见,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不知本原”。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A专制制度 B工业经济C传统儒家思想 D民主制度解析:选D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即不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维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因此,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民主制度。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材料三甲午一战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了一层次。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三世说”明显受到西方哪一思想的影响?康有为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实现“太平世”的理想?(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一层次”的主要表现。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康有为生活在19世纪末的中国,受到西方思想影响,注意题干“进行改革”这一信息;第二小问根据题干中的“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孔子改制考对当时的影响分析;第二小问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主流思想分析。第(3)问,根据甲午战争前后中国改革思想层次方面进行归纳。答案:(1)达尔文进化论。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2)原因:孔子改制考的出版;冲击了传统儒学思想。阻力:封建守旧势力强大。(3)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前期之关键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凉四部曲,志士仁人救亡图存的不懈探索政治上(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2)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文化上(1)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影响,中国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19世纪90年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3)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蓬勃兴起。经济上(1)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课下能力提升(八)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魏源建议清政府聘请洋人指导中国工匠制造战舰,还提出在闽粤两省的科举考试中增设水师一科,达到一定水平,授予科甲出身。对魏源以上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具有民主启蒙的色彩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力图探求强国御侮之策ABC D解析:选B根据题目中“建议清政府聘请洋人指导中国工匠制造战舰”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鸦片战争后统治者、民众的观念还并未完全开化,魏源首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故正确;结合所学知识,魏源并不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故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魏源提出的思想是致力于探求强国御侮之策,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2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但这个建议如石沉大海,波澜不惊。这主要是由于()A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B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C海国图志宣传学习西方D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解析:选C海国图志是魏源编撰的,但这并非满清贵族不学习海国图志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根据“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并结合所学可知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故B项错误;海国图志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而当时的“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大多闭目塞听,仍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不愿意接触和学习西方,故C项正确;锁国政策在鸦片战争中已经被打破,故D项错误。3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力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解析:选B“西学中源”缺乏事实依据,但并非毫无价值,故A项错误;根据“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可知这种说法把学习西学看成是恢复中学,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故C项错误;这种说法一定程度上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D项错误。4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派的出世,是中国有地主阶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分化,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改革是由他们开始的。先前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虽然提出了不少改革主张,但还是一种思想。”根据这句话,可以推知洋务派()A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B使得崇洋媚外思想开始出现C让改革派思想有了实践意义D促使国家走向分裂的道路解析:选C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是在鸦片战争期间,代表人物是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不是洋务派,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崇洋媚外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洋务派实践了改革派的“师夷长技”主张,开展了洋务运动,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国家的分裂问题,故D项错误。5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评价某历史人物:“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该历史人物是()A谭嗣同 B康有为C严复 D梁启超解析:选B根据材料“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结合所学,康有为托古改制,假借孔子推行变法维新的思想,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6“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持有此主张的是()A李贽 B林则徐C张之洞 D梁启超解析:选D材料主要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主要着眼于其为君服务而非为民服务,即没有反映民主,可知持该主张者宣传民主思想,故选D。71897年梁启超编辑出版西政丛书,其内容分史志、官制、学制、公法、农政、工政、商政、兵政等,“凡书三十二种,都是当时讨论西洋政事的切要之书”。这反映了维新派()A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抵制学习日本C主张建立共和制度D重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共和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主张,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进而发展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故正确答案为D。8邹容阅读了诸如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义、约翰穆勒的自由原论,法国独立史美国独立檄文等西方著作,为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这里“新的因素”是指()A救亡图存 B民主共和C反抗侵略 D民主科学解析:选B邹容是近代资产阶级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吸收了民主、自由、共和的思想,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