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验光员培训教程.ppt_第1页
初级验光员培训教程.ppt_第2页
初级验光员培训教程.ppt_第3页
初级验光员培训教程.ppt_第4页
初级验光员培训教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视光学简识,眼镜的作用,用于矫正眼屈光不正和一些视觉功能异常的透镜或透镜组合 是提高视觉功能的医疗工具之一 是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医疗措施,视光学是一门生理和物理密切结合的新兴边缘学科,视光学是眼镜行业的基础知识,对不同岗位有不同要求,作为验光人员:视光学是最基本的知识,掌握要求较高,特别是验光操作 作为销售人员:顾客关于视光学相关问题的咨询,以及配镜或配隐形眼镜方面的咨询,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名词解释,屈光,在物理学中的光的折射,在视光学中称为屈光,具有这样能力的介质称为屈光体,其屈光能力的大小以屈光度来表示 1.00D(1个屈光度)=100度,透镜,由两个球面合成,其间包含某种比空气密度高的透明均匀的屈光间质,整体称为透 球面透镜 镜片的一面或两面呈球面弯曲的透镜 非球面透镜 镜片的一面呈弧面的透镜(如圆柱透镜,用于矫正散光),透镜,透镜的屈光度D=1/F(焦距的倒数) 正透镜又称凸透镜,用“+”表示 负透镜又称凹透镜,用 “-”表示 “+”代表远视 “-”代表近视,学习的重点,眼的屈光系统 眼的屈光不正 近视眼 远视眼 散光眼 老视眼 屈光参差,眼的屈光系统,眼球基本形态:,大致呈圆球形(角膜和巩膜的曲率半径稍有差异) 后前径,水平径,垂直径:24.0mm 重量:7.0g 容积:6.5ml,眼球的基本形态:,密度:1.077g/ml 前后几何中心为前极和后极 连接前极和后极的轴线为眼轴 与前极后极距离相等的眼球周线称为赤道部,眼的屈光系统照相机,角膜镜头 虹膜快门 晶状体,睫状肌变焦系统 巩膜机身 视网膜底片,角膜解剖,眼球前方1/6,透明 中央约3mm为球面形 周边曲率半径逐渐增大,呈非球面形,角膜生理,无色透明:细胞数极少,无血管,含水量恒定约为72%至82% 损伤和修复:代谢周期为6至15小时 氧代谢:外界的空气、角膜缘血管网和房水供应,睡眠时有睑结膜的血管替代,角膜生理(屈光特性),前表面为凸透镜界面 前介质空气与后介质房水折射率不同 成为眼的重要屈光因素 约占眼屈光力的70%-75%,虹膜解剖,晶状体与角膜间房水中横隔膜 将房水腔分隔为前房和后房 中央部的圆孔为瞳孔,虹膜生理,瞳孔括约肌,扩大肌(基质后层) 控制瞳孔的大小和入眼的光量 黑暗中瞳孔扩大 明亮中瞳孔缩小,晶状体解剖生理,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 直径10mm,厚度4mm 晶状体凸度的调整,改变眼的屈光状态,焦距不断变化,看清不同距离的影象 硬化:老视 浑浊:白内障,睫状肌生理,对晶状体的凸度起着调节的作用 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放松,则晶状体凸度加大,导致眼睛看清近目标,称为调节,视网膜生理,眼球壁最内层,外附脉络膜,内邻玻璃体 中央相当于眼球后极部为黄斑区 视细胞感光后,光能经光化学反应转化为生物电能,引起神经冲动 黄斑中心凹具有高度敏感和精密的感光功能,练习一,视觉的基本生理:,眼球左右对称 同时同向运动 注视同一目标 目标以光线的形式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及玻璃体达到视网膜,视觉的基本条件,屈光系统透明 成像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 视觉分析器功能正常,视觉的形成,光线经过角膜屈光,第一次聚焦;穿过瞳孔,经晶状体第二次聚焦;穿过玻璃体,在视网膜上成像 信息通过视路(视神经视中枢)产生视觉,眼的屈光不正,定义: 在没有调节的情况下 平行光线进入眼内不能在黄斑区中心凹聚焦者,称为屈光不正,分类:,焦点落在视网膜前称近视 焦点落在视网膜后称远视 不能形成焦点称散光,练习二,近视眼,定义: 在没有调节的情况下 平行光线入眼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发生率,城市农村,女性男性 平均发生率34.3% 小学12.3%,初中34.8%,高中61.2,大学66.6%,近视人群总数,年份 人数(亿) 1988 2.6 1989 3.1 1990 3.5 1993 3.9 1994 4.2 1995 4.6,近视的成因:,遗传因素(50%): 睫状肌过度发育 巩膜壁薄软倾向 环境因素(50%) 持续性近距离用眼(调节),调节,由于睫状肌的收缩与松驰,使晶状体的屈光能力改变,以便看清远近不同距离的物体,眼的这种机能就是调节,人在看近看远时使用不同程度的调节力,看远,用较少调节或者不用调节 看近,使用调节或者最大调节,远点:,在不调节情况下,人所能看清的最远距离 理论上为无穷远 所以人们看远时眼睛比较放松,近点:,在极度调节情况下,人所能看清的最近距离 一般为眼前33 cm左右,练习三,解释近视的形成(调节学说),长时间的持续性看近,引起调节痉挛 假性近视的形成 睫状肌变性硬化 眼轴增长 形成近视,假性近视和近视的不同,假性近视是一时性的 假性近视是可逆的 假性近视可以治疗,可不配镜,练习四,症状:,远视力降低 -6.00以上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易形成飞蚊症(玻璃体液化),近视配镜的原理,近视眼聚焦于视网膜前 采用凹透镜可使平行光焦点落在视网膜上,配镜原则:,最低度数获得最佳视力(1.0) 无法充分矫正的,逐渐增加镜片度数,配了眼镜是否应该经常戴?,低度近视可以在看远时戴,看近不戴 中,高度近视应该经常配戴 戴镜可矫正视力,防止近视的增加,度数为何会增加?,与近视发生的原因相同 配了不合适的眼镜 病理原因,远视,定义: 在没有调节的情况下 平行光线入眼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症状,远视眼要看清远处物体时也要使用调节 轻度远视眼在视远时如果使用一定的调节,可以表现为无任何视力障碍 但可能伴随视疲劳(头痛,疲劳),矫正:,配镜:采用凸透镜使平行光焦点落在视网膜上 原则: 最高度数获得最佳视力(1.0),远视的矫正,6岁以下: 3.00D生理性远视,不必矫正 3.00D需要矫正,每半年验一次光 6-16岁: 低度也要矫正,3.00D可在看近时用 16-35岁: 3.00D可不戴镜,3.00D要持续戴镜 35岁: 老视提早出现,看近要矫正,散光,定义: 在没有调节的情况下 平行光线入眼不能形成焦点,散光的发生率:,通常认为0.50D的散光始有临床意义 此类人发病率为25%左右,在屈光不正人群中占65% 低于2.00D以下的约占90%,病因:,生理性散光:由于眼睑压迫角膜,正常人均有0.25D生理性散光 获得性散光:角膜病变,眼外伤(手术),眼肌受伤等,成因:,指数性散光:屈光间质各部折射率不一致 肌性散光:睫状肌各方位经线张力差异,症状:,视物变形 视远、视近不清晰 轻微散光,虽无明显视力障碍,但会出现视疲劳(看近时),散光的表现,眼的不同子午线方向的屈光力不同 通常是一个子午线存在最大屈光力,另一子午线存在最小屈光力,散光分类:,规则散光:最大屈光度与最小屈光度所在的子午线相互垂直 顺律散光:最大屈光力在垂直方向 逆律散光:最大屈光力在水平方向,散光的矫正,采用圆柱透镜矫正散光 原则 子午轴向准确,焦度适中,散光的表示:,近视,远视镜片称为球镜,散光属于柱镜 球镜DS,柱镜DC -3.00 DS-1.00 DC 180 近视300度(联合)散光100度,轴向180,配镜处方:,处方单的书写为球镜,柱镜,轴向 在形成书写习惯之后,DS,DC可以省略 -3.00 -1.00 180,处方转换(球柱转换步骤),求和 以原球柱镜光度之和为转换后球镜光度 异号 以原柱镜光度改变符号后为转换后柱镜光度 加减90 将原柱镜轴位旋转90度为转换后柱镜轴位,处方转换(球柱转换),+3.00DS-1.00 DC180 可转换成:+2.00DS+1.00DC 90 +1.00DS-1.00 DC180 可转换成:+1.00DC 90 +3.00DS-4.00 DC75 可转换成:-1.00DS+4.00DC 165 -2.50DS+1.25 DC45 可转换成:-1.25DS-1.25DC 135,练习五,老视,病因: 随年龄增加,调节幅度减少的一种状况 临床诊断标准为:眼近用时,调节幅度已减少到不能达到清楚或舒适的视力 首次出现老视年龄为38至40岁,老视的生理原因:,晶状体,睫状肌的调节力衰减 正常的生理现象(必然性),老视的矫正:,首先正确和足够地矫正原有的屈光不正.(视远度数) 阅读加光度(ADD)的确定 视近度数=视远度数+阅读加光度,阅读加光度的规律:,每10年递增1.00D 40岁-+1.00+1.50 50岁-+2.00+2.50 60岁-+3.00+3.50,症 状,成 因,眼的自我机能,矫 正,远 视,老 视,看近看远都不清楚,看近更模糊,看近模糊,看远清晰,多发生在40岁以后,属于屈光不正,人眼焦距大于眼轴之长,一种生理现象,晶状体老化,调节功能减退,通过眼的过度调节,轻度远视可被补偿,无法自我补偿,用凸透镜矫正,使焦点前移到视网膜上,用凸透镜矫正,补偿晶状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