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高考历史 (课标专用),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五年高考,A组 课标卷题组 (2019课标,34,4分)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 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答案 B 本题以美国拒绝救济印第安人部族的饥荒为切入点,考查美国冷战政策的影响。 通过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的原因,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体现历史解释素养,引 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复杂现象,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特征,掌握正确解决历史问题的方 法。 19471948年,美国全面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部族公社的生活 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为由,拒绝对其提供救济,体现出意识形态影响了政府的 政策,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影响美国政府政策的因素,没有涉及美国政权运行机制、国 家加强经济干预的信息,A、D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政府对共产主义生活方式的抵制, 不是重塑美国的国家精神,C项错误。,解题指导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联系此时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 分析。,1.(2019天津文综,1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 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 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 )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B组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答案 A 本题考查冷战,旨在考查学生客观叙述历史事物、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试题以 美国的军事政策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 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格局逐渐演变为“冷战”格局。从材料信息看,二战后的几十年 时间里,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同美国政府合作参与军事防务,小公司又从大公司 获得分包合同,这说明冷战政策影响公司发展,公司发展得益于政府政策,进而会反过来影响冷 战政策,故选A项。军备竞赛并非美国的根本国策,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军工订单解 决了严重失业问题,故C项错误;美国并未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政策,故D项错误。,2.(2018北京文综,22,4分)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 ) 19481968年美国政府财政盈亏示意图(单位:10亿美元)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答案 D 材料信息表明美国在1948年和1951年前后财政出现盈余,其余时间段基本是财政 赤字,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介入越南战争后,财政赤字严重,因此D项符合题 意。“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而不是从欧洲吸引援助,排除A项;古巴导弹 危机对美国财政状况影响不大,当时美国财政赤字主要是因为深陷越战泥潭,排除B项;美国人 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不在题干材料所给的时间范围内,排除C项。,3.(2017课标,34,4分) 上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 D 从漫画信息看,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的消息使西方代表人物感到震惊 和失落,结合画面中的一位人物手握“弹头”等信息可知,苏联在“冷战”期间的经济建设成 就巨大,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由漫画名称又是 斯大林格勒可知,漫画反映的时间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由此可排除A、B两项;受苏德战 争的影响,苏联经济建设受到严重破坏,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C项与史实不符。,4.(2017北京文综,22,4分)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 中处应填写 ( ) 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答案 C 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漫画中的关键信息是“美国纳税人”“欧洲”“自立”, 其意在说明美国通过经济手段推动欧洲自立。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美国通过 此计划在经济上援助欧洲,帮助欧洲恢复经济,C项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发生在20世纪30年 代的美国,排除A项;“铁幕”演说发表于1946年,与经济无关,排除B项;欧洲煤钢联营成立于19 51年,排除D项。,5.(2016课标,35,4分)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 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 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答案 A 马歇尔计划强调国家间的合作,这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故A项符合题意。马歇 尔计划是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不可能促成欧美平等伙伴关系的建立,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 联合而非对峙,C项错误;德国分裂的根源是美欧与苏联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D 项错误。,6.(2016课标,35,4分)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 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 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答案 D 据题干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资助、安排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多次 赴非洲等地巡演,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美苏争霸,可以判断出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与苏联 争夺中间地带,故选D项。材料中的做法未必能争取到国内黑人选民的支持,故排除A项;这一 做法与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无关,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C项与题干中的时间信 息不符,排除。,7.(2016北京文综,23,4分)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 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 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 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 )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联合国成立 不结盟运动兴起 A. B. C. D.,答案 A 1943年正值美苏结盟进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此时的美国电影以歌颂苏联为主;194 8年后正值美苏“冷战”时期,这一时期美国电影的主题以宣传苏联对美国的威胁为主。与这 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是“冷战”开始,因此符合题意。联合国的宗旨是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与题目所述现象无关,排除;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与题干所述时 间不符,排除。,8.(2015四川文综,12,4分)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 )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答案 A 观察地图可知,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处于南北分裂状态,这是冷战格局扩展在亚 洲的表现,故选A项。,9.(2018天津文综,15,9分)(节选)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 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 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 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 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 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 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 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材料三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 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 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 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5分)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 其方式有何不同?(2分) (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2分),答案 (3)视苏联为对手,谋求领导世界。 二战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 号强国。 英德竞争最终走向战争,美苏对抗选择冷战。 (4)答案示例:“修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申,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 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解析 (3)第一小问心态可概括材料三中的要点作答,原因要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分析。第 二小问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的史实概括。 (4)为开放性设问,可联系当今国际局势和中国的对外政策来谈认识,立论一定要符合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10.(2016江苏单科,23,13分)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 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 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 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 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 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 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 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 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 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 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3分)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 成各自认识的依据。(4分),答案 (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 最主要的对手。 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 世界。 (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 依据: “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 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它认为外 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从 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双方实力状况等方面分析。(2)依据材料二中“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 的许多国家”“对苏联进行包围”“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等关键信息概括。(3)第 一小问从美苏关系的发展趋势、对彼此的认识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形成凯南“长电报”中 的认识的依据从苏联传统和意识形态等方面总结,形成诺维科夫报告中的认识的依据从美国 的性质方面分析归纳。,1.(2014福建文综,23,4分)如果要给右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 )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从欧共体到欧盟 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C组 教师专用题组,答案 C “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和图中的美元符号、苏联标志,体现的是美国通过经济 手段推动欧洲复兴、对抗苏联的政策,这是马歇尔计划和二战后欧洲格局的准确再现,故C项 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北约、华约的对峙,A项错误;欧共体成立时美国已停止对欧洲 的经济援助,B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不仅仅覆盖欧洲,D项错误。,2.(2014北京文综,23,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 对抗。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答案 B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杜鲁门主义和北约组织是美国在政治、军事领域对抗苏联的 具体措施,显然不符合题意,A、C两项错误。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主要针对的是美国实 施的马歇尔计划,故B项正确。D项明显错误。,3.(2014浙江文综,23,2分)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下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 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 ) 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 B.1946年的联合国 C.1949年的北约 D.1967年的欧共体,答案 C 1942年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不包括意大利,排除A;1946年的联合国成员应包含苏 联,排除B;1967年欧共体成立时成员包括联邦德国,排除D。根据图示,白色部分的欧洲国家有 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葡萄牙、挪威、冰岛、丹麦等国,没有东欧 国家和联邦德国。1949年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C正确。,4.(2014上海单科,26,2分)“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 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可以“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该内容 出自 ( ) A.联合国家宣言 B.北大西洋公约 C.布雷顿森林协议 D.华沙组织条约,答案 B 根据材料中“武力之使用”,可以确认该组织具有军事职能,根据“欧洲或北美之 一个或数个缔约国”可以进一步推测出这一组织是北约。因此选择B项。,5.(2014山东文综,23,4分)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 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答案 A 20世纪40年代末,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国民党政权败局已定,美 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改变了对日政策,由压制日本改为扶植日本。据此分 析,A项符合题意。,6.(2014海南单科,21,2分)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 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 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 )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答案 D 新的日美安全条约的签订说明日美军事同盟在加强,而不是削弱,故A项错误;新的 日美安全条约的签订不能说明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材料中“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以及“签 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说明美国在亚洲地区仍维持冷战政策,故D项正确。,7.(2013广东文综,23,4分)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 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 施”是建立 ( )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 D 由材料中的“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该措施属于军事措施,故 排除A、B两项;华沙条约组织是由苏联发起并组织的,故排除C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由美 国发起并组织的,故选D项。,8.(2016海南单科,28,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81年,美国政府采取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1982年,美苏开始了削减进攻性 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而中止。1985年,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 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1988年底,美苏达成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初步协议。 1991年7月,历经9年谈判,美苏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 3,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 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 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影响。(5分),答案 (1)原因:缓和双边关系,确保核安全,减少核战争的危险;美国要保持核优势;苏联欲减少 因军备竞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压力。(8分) (2)影响:基本达到各自的战略目的,维持核垄断地位;减少两国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有利于稳 定国际局势。(5分),解析 (1)由材料“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可得出缓 和双边关系的需求,根据教材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有关美苏争霸内容即可作答。 (2)由材料“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3,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 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可得出减少核力量的威胁,达 到了各自的目的。由于两国的联合作用,对稳定国际局势也有帮助。,9.(2014广东文综,38,10分)(节选)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 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 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 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 物。 材料四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 意为“财政贷款”)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10分),答案 (3)不同:电影的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有效地援助了西欧,帮助西欧迅速恢复经济,是肯 定马歇尔计划;漫画的作者则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用经济的方式控制西欧,是谋求世界霸权的工 具,否定了马歇尔计划。 国际格局: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格局。,解析 第(3)问第一小问要注意两则材料中作品作者的立场影响其作品的思想倾向。第二小 问要从宏观上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1.(2018课标,35,4分)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考点二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答案 A 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从材料可知,19451975年,联合国中来自 亚洲、非洲的成员国增加,二战结束后,亚、非许多国家赢得独立,它们纷纷加入联合国,这些 新独立的国家都属于第三世界,故选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B项结论;材料无法体现世界贸 易,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区域化,排除D项。,2.(2018北京文综,23,4分)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 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 ( ) 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 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答案 B 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作为发展中国家,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 即反对美苏冷战对峙格局,这一宣言与1961年不结盟运动奉行的非集团、不结盟政策相吻合, 因此B项符合题意。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属于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北大西洋公约 组织成立于194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于1945年,A、C、D三项排除。,3.(2015重庆文综,12,4分)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 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 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 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答案 C 材料反映的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而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20世纪60年 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故选C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A 项错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并未推动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和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故B、D两项错误。,4.(2015江苏单科,20,3分)“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 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 )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答案 C 材料强调的是新兴国家间的“和平合作”,属于政治范畴,A项属于经济范畴,排除; 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指世界新兴力量的崛起,反映了两极格局下 政治力量的变化,C项正确;D项中“消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5.(2015福建文综,38,8分)(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 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 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 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 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 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8分),答案 (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 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4点即可),解析 (1)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首先划分段落层次,然后归纳出其大意即可。,教师专用题组 1.(2013海南单科,21,2分)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 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 )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答案 A 材料时间为“1952年”,当时正值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各自划分阵营,形成两极格局, 所谓“第三世界”是指美苏阵营之外的第三方,答案选A。,2.(2012海南单科,23,2分)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 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 )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答案 D 题干中的外交活动并没有推动欧共体的扩大,A错误。德国在1970年之前已经被确 认为战败国,B错误。联邦德国和波兰关系正常化,并没有加速华约解体,C错误。当时美苏对 峙,东欧、西欧关系紧张,两国关系正常化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故D正确。,3.(2011山东文综,16,4分)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 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答案 A 七十七国集团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它的出现说明第三世界力量的壮 大,同时表明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因此A项符合题意。七十七国集团并不是一个区域性 经济组织,故B项错误。1964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尚未瓦解,故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 以后,和平与发展才逐渐成为时代主题,故D项错误。,4.(2014浙江文综,39,9分)(节选)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 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 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 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 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 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 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9分),答案 (1)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 利。 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 撼动)。 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 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解析 第(1)问,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注意可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和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 局的大背景角度论述。,考点三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课标、课标、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江苏单科,19,3分)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 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 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 展 ( )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答案 D 材料表明,20世纪60年代末,西欧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及其在世界工业生 产中的比重均有所上升,而同期的美国比重则相对下降,这说明西欧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格 局向多极化演进,故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A项错误;该时期主导世界格局 的是美苏两国,B项错误;西欧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其与美国的竞争,加深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 盾,C项错误。,2.(2017天津文综,11,4分)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 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 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 )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答案 A 本题考查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题干信息表明,此次国际会议决定了德国的未来 走向,这说明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故A项正确。当时两极格局尚未瓦解,故B项错 误。两德合并发生在此次会议之后,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3.(2015课标,35,4分)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 是,美苏两国 (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答案 C 两极格局的形成是美苏实力均势的结果,而其解体则是美苏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 化的结果,因此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是国家实力的消长,故C项符合题意。,教师专用题组 1.(2014重庆文综,12,4分)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 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 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 料表明,日本 ( )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答案 C 题干中“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指日本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这表明日本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项正确。,2.(2014江苏单科,19,3分)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 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 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 表述可概括为 (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答案 A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故不存在诸强争霸的格局,B错;由“如果 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可知,当今世界格局并非单极格局,C错;美国是目前世界 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格局不是“实力相当大国并存”,D错。故A正确。,3.(2012江苏单科,19,3分)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 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答案 B 题干中的“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表明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 位的要求,这是日本经济力量增强的结果,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与题干 无关。,4.(2011大纲全国,23,4分)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 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 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答案 C 题干信息表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改变了 多年来我国一直强调存在战争危险的观点,这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故应选C项。20世纪8 0年代美苏争霸态势为美攻苏守,双方关系并没有全面缓和;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发生在1991 年底苏联解体之后;改革开放的方针确立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均与题干中的“1985 年”不符,因此可排除A、B、D三项。,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三年模拟,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1.(2019四川成都七中二模,35)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改变了之前重自由贸 易而轻对外援助的做法,积极加强对外援助,印度成为当时美国对外经济援助中最大的受援 国。造成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苏博弈的需要 B.新兴经济体崛起 C.苏联的军事攻势 D.不结盟运动形成,答案 A 根据题干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苏争霸刚刚开始,美国转变对外政策,重视对外援 助,可以看出美国在力图拉拢中间力量对抗苏联,故本题选A项。20世纪50年代,新兴经济体尚 未崛起,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守势,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 标志是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D项排除。,2.(2019贵州部分重点中学模拟)下图是冷战时期苏联的一幅海报世界人民在等待解除武 装。据图可知,当时的苏联 ( ) A.推卸其冷战的责任 B.综合实力超过美国 C.在冷战中处于守势 D.积极缓和与美国关系,答案 A 根据图片可知,在解除武装协议上美苏两国互不签字,表明当时的苏联推卸其冷战 的责任,故A符合题意。图片无法体现美苏实力对比,排除B。图片无法体现美苏攻守状况,排 除C。美苏在签字态度上的推诿表明美苏关系并未缓和,排除D。,3.(2019四川眉山实验中学二模)下表是对苏联与东欧国家经济合作的统计。据此可知,当时 ( ),A.欧洲统一市场初步形成 B.各国相继放弃贸易保护政策 C.东欧国家出现经济危机 D.苏联正努力打造经济共同体,答案 D 表格内容主要反映了苏联与东欧各国之间贸易协定的签订以及最后成立了经济互 助委员会,在东欧内部形成了贸易合作共同体,但不能据此推断欧洲统一市场初步形成,更不能 证明各国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故排除A、B两项;苏联与东欧各国之间签订的贸易协定不能 说明东欧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故排除C项;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 会,说明这一时期苏联正努力打造经济共同体,故选D项。,名师点睛 1947年6月,美国提出了复兴西欧经济的马歇尔计划,既是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 西欧的措施,也是美国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苏联采取了相应的反击措 施。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后来又有一些人民民主国家加入, 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4.(2019云、桂、川、黔四省区名校联考二,35)“冷战”持续四十多年,对世界各国乃至整个 国际格局的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被某些西方学者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最接近 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据此可知,冷战 ( ) A.导致世界各国间的矛盾加剧 B.推动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C.引发战后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D.使世界长期笼罩着战争阴云,答案 D “冷战”是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推行的,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 家的敌对政策,主要是加剧美苏两国之间的矛盾,或者说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 矛盾,并非加剧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A项错误;材料侧重反映“冷战”的影响,强调“冷战”使 世界长期笼罩着战争阴云,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而不是世界格局的演变, 故B项错误,D项正确;“冷战”是指美苏之间除直接军事冲突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C项错误。,5.(2019广西南宁、玉林、贵港毕业班摸底,35)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 法,规定“马歇尔计划”的金额应逐年审批,不确定4年的总金额,拨款53亿美元作为头15个 月的援欧资金,但只是最大限额,并规定受援国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 ) A.依靠的是民间和私人资本 B.有利于加强美国控制西欧 C.美国和西欧处于平等地位 D.国会负责该计划具体实施,答案 B 马歇尔计划采用国家拨款的形式,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的金额需要美 国国会逐年审批,并规定受援国必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这些规定有利于加强美国控制西欧,故 B项正确;当时西欧普遍衰落,不可能与美国平起平坐,故C项错误;材料“美国国会通过1948 年对外援助法”说明国会只是立法而不是具体实施,故D项错误。,6.(2018广西柳州模拟,31)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对台湾的解放并准备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这一变化说明 ( ) A.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对抗 B.杜鲁门的政策摇摆不定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D.国家关系影响国际格局,答案 C 根据材料“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可知,中国出兵朝鲜一事,威胁 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使美国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C项正确。“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 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对台湾的解放并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说明美国最初没有敌视新 中国,A项错误。美国对华政策是其国家利益决定的,B项错误。战后初期国际格局是美苏两 极格局,美国立场的变化是从美国国家利益出发,没有改变国际格局,故排除D项。,7.(2018广西梧州摸底,34)1947年,苏联在柏林开设“文化会堂”,展示苏联的成就。美国军事 占领当局的“心理战处”和中央情报局对此立即做出回应,也开设“美国会堂”,其目的是宣 传美国。这反映出 ( ) A.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 B.冷战是由文化差异引起 C.冷战最早是由苏联挑起 D.美苏意识形态对抗激烈,答案 D 由材料“文化会堂”“美国会堂”可知,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对抗激烈,故D项正 确。其他三项材料未体现。,8.(2018广西名校大联考一,35)研究马歇尔计划的学者中,不少人认为其是“美国式的慷慨”, 但更多的学者却不这样认为,他们指出“这是美国试图利用此计划来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绝 不是什么慷慨”。美国“地缘政治目标”的特点是 ( ) A.渗透性和控制性 B.扶持性和协调性 C.竞争性和对抗性 D.实用性和广泛性,答案 A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计划,美国通过经济援助手段实现对西欧 地区的渗透和控制,故A项正确。,9.(2019云南大理州一模)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 的“缓和、谅解、合作”三部曲政策和“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年,戴 高乐访问苏联,同苏联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术合作协定。法国的举动 ( ) A.冲击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B.加快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C.表明法国和美国盟友关系破裂 D.推动多极化格局基本形成,考点二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答案 A 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苏联高层互访,签订协议,加强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结合所学可 知,当时正处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下,在此背景下,法国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两极 格局,故A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欧洲一体化是欧洲国家之间的联合,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法苏关 系的加强,故B错误;法国加强与苏联的关系,是法国独立自主外交的体现,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摆 脱美国的控制,但不能说明法国和美国盟友关系破裂,故C错误;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 趋势,不是一种定型的格局,故D错误。,10.(2019重庆二诊)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 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 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 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答案 D 二战后的新兴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既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性,也立足于本国本民族的 发展传统,这体现出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选D。,11.(2019四川教考联盟二诊,35) 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组织(部分),上表可以用来说明,20世纪60年代 ( ) A.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主流 B.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C.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的开启 D.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巨大挑战,答案 D 从表中可知,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在许多方面都有合作,既有某一领域的合作,又有某 一区域内的合作,这主要是由于美苏两极局下,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空间受到很大挤压,不得不 联合起来,故选D项。材料不仅仅涉及能源领域的合作,排除A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多 极化趋势,但当时仍处于两极格局之下,排除B项;世贸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 的开始,排除C项。,12.(2018贵州贵阳普通高中高三期末监测考试,22)1950年,法国外交部部长舒曼提出以煤钢联 营作为发展欧洲一体化的小规模试验场。这一建议旨在将法国、联邦德国、比利时和卢森 堡的煤铁资源合并起来,“使得战争成为不可能”。上述四国建立一体化的最初目的在于 ( ) A.消除内部纷争谋求霸权 B.实现欧洲内部的共同发展 C.摆脱美苏的牵制与威胁 D.实现优势互补与军事互信,答案 D 从材料“这一建议旨在将法国、联邦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的煤铁资源合并起 来”“使得战争是不可能的”可以看出,发展欧洲一体化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平,实现 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军事上的互信,故D正确;A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四国建立一体化的最初目的 是促进四国的共同发展,而不是“实现欧洲内部的共同发展”,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13.(2018四川成都龙泉驿一中诊断二,33)1962年,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 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 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 个大国”的欧洲。这表明法国 ( ) A.宣称要与美苏决裂 B.倡议建立欧洲联盟 C.企图称霸欧洲大陆 D.主张欧洲独立自主,答案 D 材料表明,戴高乐主张摆脱别国的控制,实行自己的政策,表达了欧洲独立自主的意 愿,故D项正确。戴高乐强调法国履行对北约的义务,说明法国没有与美国决裂,A项错误;材料 没有涉及建立欧洲联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7376:2020/Amd 1:2025 EN Anaesthetic and respiratory equipment - Laryngoscopes for tracheal intubation - Amendment 1: Clarification of optical output and illumination req
- 2020-2025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 2025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结构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 【成都】2025年四川成都市邛崃市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99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孤独之旅情境化教学课件
- 冀教版成长教学课件
- 876加几教学课件
- 口腔护士自我介绍课件
- 小学生种植实践课件
- 2025年交通设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生产流程自动化报告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英语单词表(完整版)
- 2024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 课件-聆听学生的心声班主任心理辅导实务
- 阀门维修与更换操作规范考核试卷
- 防洪防汛施工现场应急预案(16篇)
- 《地方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
- 截瘫患者的并发症及护理
- 肝切除合并糖尿病
- 《大模型原理与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出口退税培训》课件
- 高考补习班招生策划书策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