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ppt_第1页
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ppt_第2页
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ppt_第3页
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ppt_第4页
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护理教育 课程建设趋势分析,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系 马连娣,主要内容,概述,高等护理教育现状概述 课程的概念与作用 护理教育课程的特点 课程的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概述,概述高等护理教育现状概述,从1983年天津医学院(现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专业恢复本科招生到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首届招生,中国护理教育包含中专、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护理教育格局基本形成。 目前我国以本科和高职为主体的高等护理教育正在蓬勃发展,截止到2012年9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开设护理专业的院校(含独立学院)本科层次的达到220所,高职(大专)层次的达到353 所。,概述课程的概念,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1997年11月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定义是教育相关机构固定的教育者向一名或多名学生提供的在某一范围的科目或技能方面的一系列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西北师大李秉德主编的教学论认为:“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 对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概述课程的作用,概述课程的发展趋势,课程价值取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课程目标关注人的综合素质,关注社会和谐并指向终身学习 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现代化 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重视治理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建构的学习 强调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学校与教师在课程改革与研究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课程设计、开发将与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密切结合 (引自教育学的课程论),首都护理学院院长吴瑛教授在护理胜任力本位教育 概念及实践文章中指出:护理教育,不管是中等护理教育,高职护理教育,还是本科护理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一种职业教育其目的是为护理职业和护理劳动力市场培养不同层次的护理人才。,概述护理教育课程的职业特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主要区别,(资料来源:黄政杰、李隆盛:职技教育概论,台湾师大书苑1996,第7页),概述护理教育课程的职业特点,2、职业教育课程: 一般发展步骤:职业教育课程发展一般包括就业市场调研、行业分析、课程目标的拟定、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界定、课程组织和实施、课程评价和反馈等六个步骤。与普通教育课程相比,职教课程发展的聚焦点首先落在就业市场或劳动市场的调研之上。,概述护理教育课程的职业特点,无论从学生个体发展、或是从经济效益的观点,或是从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态势来看,“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胜任某一项特定的工作,以满足社会的人力需求。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行业界的真实工作”。 上述分析就是将职业需求转化成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的标准,是确定学生学习职业知识,技能与态度的一种重要工具,也是职业教育课程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概述护理教育课程的职业特点,社会/行业,学校定位,课程建设资源,课程建设的组织、实施,课程建设的效果、评价,课程建设的框架,概述护理教育课程的职业特点,培养目标,“精品”后建设,高等护理教育课程建设沿革,课程建设的四阶段:,实施过程标准化,实施手段虚拟化、能力培养综合化、课程资源共享化。,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初步形成(19831996),各层次培养目标基本明确 生物医学思想的指导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照搬早期临床医学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初步形成培养目标,中职:掌握护理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临床护理的初级技能型护理人才。 高职:掌握护理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能够从事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本科: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的高级护理专门人才。,课程体系初步形成早期课程的特点,高等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课程设置很少,专业课程讲疾病内容多,讲护理知识少,可以说基本上是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压缩,还没有形成独特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导致早期的高等护理教育毕业生重医疗,轻护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护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19972002),整体护理思想的指导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以“早期接触临床、增加实践学时”为原则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全面实施,突破学科课程,倾向综合课程、模块化课程 逐渐建立护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 增加人文、社会科学内容 早期接触临床、增加实践比例 重视社区和弱势人群的需要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能力培养、增加选修课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课程设置结构 课程设置模式 课程设置特点,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内容,建筑式课程结构 三年级 二年级 一年级,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结构,渐进式课程结构 三年级 二年级 一年级,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结构,平行式课程结构 三年级 二年级 一年级,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结构,传统护理教育 临床医学模式(Clinical model) 以医疗诊断和治疗为中心,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模式,现代护理教育 人类需要模式:系统理论、解决问题理论、马斯洛理论,以人的基本需要组织“问题” 相互作用模式:佩普洛模式、罗杰斯模式,以人际沟通交流为中心 成熟或发展模式 压力模式,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模式,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按照临床分课设置专业课程 生命周期模式:按照人的生长发育周期设置专业课程 人体需要与功能模式:按照人的基本需要和功能设置专业课程 器官系统模式:按照器官系统的生理到病理的形态机能变化设置专业课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模式,打破学科课程,倡导综合性课程 推荐核心课程,鼓励各校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 护理专业课程以“生命周期”为基本模式 突出护理教育的职业教育特点,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特点,实践教学改革原则 早期接触临床、增加实践比例 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建立院校合作机制 扩大实践场所,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模式,本科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为代表,实践教学的改革基本做法是第一学期开始接触临床实践,而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一周在校理论教学,一周临床见习,四年总体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之比达到1:2。,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模式,Company Logo,专业支撑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 (3周),创新“校院合一,全程共育,分段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发展课程 生命周期课程 课-岗实习 教学实习 (8周),临床实训指导 顶岗/订单实习 (42周),高职天津医专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原则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有利于学生发展评判性思维 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当前倡导的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反思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小讲课、论文,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特色课程体系建设2003前后年面临的问题,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对课程的要求 国际化的专业标准 国家护理专业标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教育质量和学生规模 现代教学手段和学生实践能力 法律法规对实践教学的影响 统一标准和个性发展的矛盾 (摘自沈宁,“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护理管理杂志2001 年11 月第1 卷第1 期,第40页),精品课程及“亚体系”建设(20032011),精品课程建设背景和意义 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与内容 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精品课程建设建设背景与意义,我国高等教育经历的从宏观到微观的改革过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招生就业制度改革、专业改革再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高等学校课程建设水平是衡量学校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课程建设是高教改革深入发展惠及每一位学生的根本; 教育部在贯彻落实2001年4号文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从2003年4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旨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精品课程建设建设背景与意义,“六个一流”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一流教师队伍:“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 一流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对接,岗位工作及教学内容 一流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明晰链接,减少迁移 一流教学资源:学习知识的蓝本,系统规范的知识 一流教学管理: 一流教学效果:,精品课程建设建设标准与内容,精品课程建设建设内容,截止到2010年年末,据教育部网站(http:/www. 护理学基本技术(或护理学基础)建设的最成熟,申报成功的共有9所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建设成果,我校传统的重点课程: 2005年护理学基本技术 我校课程体系综合改革后: 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母婴护理 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成人护理,精品课程建设建设成果,世界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疾病发生的增多使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和社区护理兴起,另外国外护理人力资源的巨大缺口和和国内涉外医疗机构的增加等新兴的社会需求 自2004年起部分本科和高职院校开设社区护理、涉外护理专业方向,另有部分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和口腔护理方向。,亚课程体系建设建设背景及成果,后“精品”时期建设(2011年 ),精品课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重申报,轻建设;重形式,轻效果 新时期的学习形式对课程建设的新要求: 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 非正式性:学习融于工作、生活和网络之中,成为一体; 泛在性: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情境性:即时学习(just in time),解决当前问题(just in case); 适应性:需要什么就获得什么(just in enough)。,后“精品”时期建设,课程内容国际化建设 精品课程共享化建设 实训课程综合化建设: 课程设计的综合化 场景设备的虚拟化 技术训练的标准化,护理专业国际化发展 中国光华护士基金会的“学分互认”项目:北京大学和南方大学护理学院做的科目和教学内容比对分析研究 教师培训、课程实施及考核评价,后“精品”时期建设国际化建设,“后精品” 建设共享化,泛在式学习方式:国家级精品课程“后精品”时期建设以“课程共享化”为切入点。 爱课程: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课程涉及的常规技能实现规范化和最优化 新教学理念的具体呈现,爱课程的网站,“爱课程”网是教育部、财政部 “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本网站集中展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网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大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个性化教学资源服务,具有资源浏览、搜索、重组、评价、课程包的导入导出、发布、互动参与和“教”“学”兼备等功能。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并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日趋强烈的学习需求、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以直接培养临床护理能力为目标综合化实践教学改革,数字化教学资源,后“精品” 建设虚拟、标准、综合化,综合能力临床应用课程开发与设计,临床思维 训练模块,临床素质 技能模块,临床综合技 能应用模块,后“精品” 建设虚拟、标准、综合化,综合化的设计理念:工作过程即课程教学过程 综合化的培养目标:知识、技能、素质全面培养 课程实施的难点:病例库建设和剧本撰写 课程实施的关键: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实施的要点:一个场景一个核心训练内容,后“精品” 建设综合化,教学案例软件的开发:虚拟化 建立病例库 以软件形式呈现,实现知识的反思与重构 训练临床工作思维,包括逻辑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