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7715-2003工业用乙烯.pdf_第1页
GBT7715-2003工业用乙烯.pdf_第2页
GBT7715-2003工业用乙烯.pdf_第3页
GBT7715-2003工业用乙烯.pdf_第4页
GBT7715-2003工业用乙烯.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 7 1 . 0 8 0 G 1 6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 J T 7 7 1 5 -2 0 0 3 代替 G B 7 7 1 5 -1 9 8 7 工业用乙烯 E t h y l e n e f o r i n d u s t r i a l u s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2 0 0 3 - 0 6 - 0 9 发布 2 0 0 3 - 1 2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 和 国 * - -M 国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一 G B / T 7 7 1 5 - 2 0 0 3 前 J 目 本标准参考国外先进标准, 对G B 7 7 1 5 -1 9 8 7 工业用乙烯 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在采用国外先进标准时进行了修改, 主要差异是对技术要求中部分杂质的指标值进行了 调整 。 本标准代替 G B 7 7 1 5 -1 9 8 7 工业用乙烯 。 本标准与 G B 7 7 1 5 -1 9 8 7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 a ) 将本标准的属性由强制性调整为推荐性, 并取消合格品等级, 只设优等品和一等品两个等级; b ) 优等品的乙烯含量指标由)9 9 . 9 0 0 ( 体积分数) 改为)9 9 . 9 5 % o ( 体积分数) ; C ) 优等品的甲烷和乙烷指标由0 . 1 0 0 ( 体积分数) 改为蕊5 0 0 m L / m 3 ; d ) 优等品的C 3 和C 3 以上指标由簇5 0 X1 。 一 ( 体积) 改为镇2 0 m L / m 3 ; e ) 优等品的一氧化碳指标由镇5 X 1 0 - s ( 体积) 改为镇2 m L / m 3 ; f ) 优等品的二氧化碳指标由镇1 0 X 1 0 - 6 ( 体积) 改为成5 mL / m 3 ; 一等品指标由2 0 X 1 0 - 6 ( 体 积) 改为蕊1 0 M I , / M , ; g ) 水含量指标项目中取消“ ( 1 ) 在生产厂和用户的管道中: ( 2 ) 在用户的储罐中: ” 的采样条件; 并 将优等品的指标由镇l o x l o - I ( 体积) 改为镇5 mL / m 3 ; 一等品的指标由镇2 0 X 1 0 - 6 ( 体积) 改 为成1 0 m l - / m ; h ) 优等品的氢指标 由镇1 0 X 2 0 - s ( 体积) 改为簇5 m L / m 3 ; 一等品由“ 不规定” 改为镇1 0 m L / m 3 ; i ) 甲醇指标项目由“ 必要时测定” 改为优等品1 0 m g / k g 、 一等品1 0 m g / k g ; J ) 取消“ 2 . 2 采样方法” , 改为引用 G B / T 1 3 2 8 9 -1 9 9 1 工业用乙烯液态和气态采样法); k ) 取消附录A 工业用乙烯中微量水的测定” , 改为引用G B / T 3 7 2 7 -2 0 0 3 ( 工业用乙烯、 丙烯中 微量水的测定 ; 1 ) 取消附录B 工业用乙烯中甲醇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改为引用G B / T 1 2 7 0 1 -1 9 9 0 工 业用乙烯、 丙烯中微量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化学分技术委员会(( S A C / T C 6 3 / S C 4 ) 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石化茂名石化乙烯工业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薛小英、 邓世强、 李富德、 王小珍、 李立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 T 7 7 1 5 一 1 9 8 7 。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G B / T 7 7 1 5 -2 0 0 3 工业用乙烯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乙烯的要求 、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以及包装、 标志、 储存、 运输和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聚乙烯 、 乙烯氧化物等有机产品的乙烯 。 分子式 : C , H 4 相对分子质量: 2 8 . 0 5 4 ( 按 1 9 9 9 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 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 然而 ,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 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3 3 9 1 -2 0 0 2 工业用乙烯中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 B / T 3 3 9 3 -1 9 9 3 工业用乙烯、 丙烯中微量氢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 B / T 3 3 9 4 -1 9 9 3 工业用乙烯、 丙烯中微量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I S O 6 3 8 1 : 1 9 8 1 , NE Q) G B / T 3 3 9 5 -1 9 9 5 工业用乙烯、 丙烯中微量乙炔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 B / T 3 3 9 6 -2 0 0 2 工业用乙烯、 丙烯中微量氧的测定电化学法 G B / T 3 7 2 3 -1 9 9 9 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 I S O 3 1 6 5 : 1 9 7 6 , I D T ) G B / T 3 7 2 7 -2 0 0 3 工业用乙烯、 丙烯中微量水的测定 G B / T 1 1 1 4 1 -1 9 8 9 轻质烯烃中 微量硫的测定 氧化微库仑法 G B / T 1 2 7 0 1 -1 9 9 0 工业用乙烯一 丙烯中微量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I S O 8 1 7 4 : 1 9 8 6 , N E Q ) GB / T 1 3 2 8 9 - 1 9 9 1 工、 I V 用乙烯液态 和气杰 采样法 ( I S O 7 3 8 2 t 1 9 8 6 , NE O)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工业用乙烯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 1 : 表 1 工业用乙烯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序号指标名称 指标 试验方法 优等品一等品 1 乙烯含量 写( 体积分数)9 9. 9599 . 9 0GB / T 3 3 9 1 -2 0 0 2 2 甲烷和乙烷含量/ ( m L / m 3 )( 50 01 0 00 GB / T 3 3 9 1 -2 0 0 2 3 C 3 和C 3 以 上含量/ ( m L / m )( 2 05 0 G B / T 3 3 9 1 一2 0 0 2 4 一氧化碳含量/ ( m L / m )镇 25 G B / T 3 3 9 4 -1 9 9 3 5 二氧化碳含量/ ( m L / m ) 51 0 G B / T 3 3 9 4 一1 9 9 3 6 氢a 含量 ( m L / m 3 )镇 51 0 G B / T 3 3 9 3 -1 9 9 3 7 氧含量/ ( m L / m 3 )成 25 G B / T 3 3 9 6 -2 0 0 2 8 乙炔含量/ ( m L / m 3 )镇 51 0 GB / T 3 3 9 5 - 1 9 9 5 GB / T 3 3 9 1 - 2 0 0 2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C B / T 7 7 1 5 -2 0 0 3 表 1 ( 续 )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 试验方法 优等 品一等品 9 硫含量/ ( m g / k g ) l 12 GB / T 1 1 1 4 1 一 1 9 8 9 1 0 水含量/ ( m L / m 3 )( 51 0 GB / T 3 7 2 7 -2 0 0 3 11 甲醇西 含量/ ( m g / k g ) C 1 01 0 GB / T 1 2 7 0 1 一1 9 9 0 该项目按用户要求, 需要时测定。 采样 按 G B / T 3 7 2 3 -1 9 9 9 和G B / T 1 3 2 8 9 -1 9 9 1 规定的安全和技术要求采取样品。 检 验规 则 5 . 1 本标准表 1 所规定的所有项 目均为型式检验项 目。除甲醇和氢的含量项 目 外 , 其他项 目均为出厂 检验项 目。 5 . 2 工业用乙烯应由生产厂的质量检验部门进行检验。生产厂应保证所有出厂的产品都符合本标准 的要求 。每批出厂的工业用乙烯都应附有一定格式的质量证明书。质量证明书应注明: 生产企业名称、 详细地址、 产品名称、 产品等级、 批号、 生产日 期、 净重、 本标准代号等。 5 . 3 工业用 乙烯产品可在成品储罐或在产品输送 的管道上取样 。当在成品储罐取样时, 以该罐的产品 为一批 ; 当在管道上取样时, 可以根据一定时间(( 8 h 或 2 4 h ) 或同时发往某地去的同等质量的, 均匀的 产品为一批。 5 . 4 如果检验结果不符合本标准相应技术要求时, 则必须重新加倍取样复查。复查结果仍不符合本标 准相应技术要求时, 则该批产品应作降等或不合格品处理。 5 . 5 用户收到产品后有权按本标准进行验收 , 验收期限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包装 、 标 志 、 储 存和运 输 6 . 1 工业用 乙烯的包装 、 标志、 储存和运输应执行 国家劳动部颁发的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以 及由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和安全监察规定 。 6 . 2 气态乙烯可采用管道 、 钢瓶和储槽输送。液态乙烯可采用管道和低温储槽运输。 6 . 3 乙烯气瓶的铁路运输应符合铁道部颁发的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 的规定, 公路和船运应符 合交通部颁发的 危险货物运输规则 的规定。 安 全要 求 7 . 1 乙烯属低毒类物质。在生产装置的区域内最大允许浓度为 3 0 0 m g / m , 当浓度超过此范围时, 吸 人会引起头晕 、 呼吸减弱和血液循环发生故障 , 并产生麻醉作用。 液化乙烯溅到皮肤上, 会引起皮肤冻伤。因此在整个采样过程中操作者应戴护目 镜和良好绝热的 塑料或者有橡胶涂层的手套。 中毒时的紧急救护办法: 给予新鲜空气, 进行人工呼吸和输送氧气。 7 . 2 乙烯为易燃介质, 在压力过大和明火的场合下易导致爆炸性分解。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2 . 7 3 6 %( 体积分数) ; 自燃点为4 5 0 C。因此一切预防措施应考虑如何避免形成爆炸气氛。采样现场要求 具有 良好的通风条件, 尤其在冲洗操作时更应注意。 7 . 3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 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