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PPT课件.ppt_第1页
针灸治疗PPT课件.ppt_第2页
针灸治疗PPT课件.ppt_第3页
针灸治疗PPT课件.ppt_第4页
针灸治疗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节 针灸治疗,针灸治病,是根据脏腑经络学说,运用“四诊”、“八纲”的辨证方法,对临床上的各种证侯进行分析、综合,以确定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性质,然后选穴处方,进行施治。,1,一、 治疗原则,针灸治疗疾病是以内经-灵枢经脉所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者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为准则。,2,(一)补法 1.虚则补之 正气不足、身体虚弱时,用补法,补其不足,使正气充足。 2.寒者温之 指阳虚阴盛、形寒肢冷、寒湿痹等证,当施灸法,以温通经络,激发阳气,驱散寒邪。 3.寒者留之 指寒邪过盛,脏腑经络之气凝滞时,针下甚难得气,当用留针法,以使阳气来复而驱除寒邪。 4.陷下者灸之 指阳气不足而经气下陷时,则用灸法,以升阳举陷。,3,(二)泻法,1.满则泄之,盛则泻之 满、盛是指邪气盛的实证,当用泻法,以泻其邪。 2.热则疾之 凡属热邪者,用疾刺法或刺出血,以疏泻其热邪。 3.菀陈则除之 若气血瘀滞,闭阻经络时,用放血法以祛除其瘀。,4,(三)平补平泻法,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是指临床征象虚实不明的病证,只取相关的经穴施治,以调理经气,治疗疾病。,5,(四)治标与治本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五)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如:感冒,水肿。(同病异治) 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异病同治) (六)局部与整体,6,二、选穴原则,1.局部取穴: 如:鼻病迎香。 耳病耳门、翳风。 口歪颊车、地仓。 头痛太阳。,7,二、选穴原则,2循经取穴(远部) 根据脏腑经络学说,在离病痛较远的部位(尤其在该经肘膝关节以下部位)取穴。 如: 胃脘痛-足三里; 腰背痛-委中; 面、口病-合谷; 头痛项强-列缺。,8,二、选穴原则,3对症取穴 这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俞穴功能主治而提出来的。它与前两种有所不同,上述都是以病痛部位为依据,但是对于像发热、自汗、盗汗、虚脱、失眠多梦等全身证候,就应该用对症取穴法。 如:外感发热-大椎、合谷、曲池。 身体虚损-关元、气海、足三里。,9,三、配穴方法 前后配穴法: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相互配伍使用的方法 。 如:咳嗽气喘膻中、定喘、肺俞。 上下配穴法:“上”指上肢或腰部以上,“下”指下肢或腰部以下。 如: 风火牙痛合谷、内庭。,10,三、配穴方法,左右配穴法 左右对称取穴 :“左右同取” 如:胃肠病足三里双、内关双 左右交叉取穴: “以右治左,以左治右” 。 如:面瘫左侧取右合谷,右侧取左合谷。,11,三、配穴方法,表里配穴法: 根据脏腑经脉的表里关系配穴。 如:肝病取肝经的太冲、胆经的阳陵泉。 远近配穴法: 病变局部和远端同时配穴。 如:头痛:太阳、百会、辨证远端取穴。,12,复习题,1.常用的骨度分寸定位有哪些? 2.掌握十四经常用穴的定位、主治。 3.行针有几种手法?针刺补泻有几种? 4.针刺的角度有几种? 5.常用灸法分几类? 6.针灸取穴、配穴有哪些原则? 7.八会穴有哪些穴?,13,常见病证的治疗,感冒 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疾病,四时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两季发病较多。根据病情的不同,轻者称为“伤风”、重者称为“时行感冒”。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气候变化时,人体卫外功能不能适应,于是邪气由皮毛、口鼻而入,而引起一系列的肺经的症状;由于外邪有偏寒偏热或人体反应的差异,因此,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之别。,14,一辨证 1.风寒感冒:头痛、鼻塞流清涕、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四肢酸痛、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或不恶寒)、汗出、恶风、咳嗽、痰粘、口干、鼻燥、咽痛、苔薄黄、脉浮数。,15,二.治 疗 取风池、大椎、合谷-祛邪解表 风寒型 + 风门、列缺-散风寒解表; 风热型 + 外关、曲池、少商-宣散风热、清肃肺气。 一般用毫针浅刺,行泻法;风寒型可酌加用灸法。,16,歌 诀 感冒多因受寒凉,常灸风门能预防, 大椎合谷风池主,热刺外关曲池商, 寒加风门与列缺,鼻不通气针迎香,17,咳嗽,咳嗽为呼吸系统疾患的主要症状,根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 外感咳嗽外邪侵袭 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 咳嗽常见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疾病。,18,一辨证 (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发热,形寒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咳嗽:咳嗽咯痰色黄,咽痛,鼻流黄涕,头痛身热,恶风有汗,苔薄黄,脉浮数。,19,一辨证 (二)内伤咳嗽: 1.痰湿犯肺:咳嗽痰多色白,胸脘 痞闷,胃纳减少,舌苔白腻,脉濡滑。 2.肝火犯肺:咳嗽胸胁引痛,气逆作咳,痰少而稠,苔黄,脉弦数。,20,二.治 疗 1.外感:取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毫针浅刺。 风热咳嗽-疾刺。 风寒咳嗽-留针或针后拔罐。 取穴-肺俞、中府、尺泽、合谷。,21,2.内伤: (1)痰湿犯肺: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 取穴-肺俞、太渊、脾俞、太白、丰隆穴(取肺之原穴太渊,与脾之原穴太白,配合肺、脾俞,健运脾土而利肺气)。 (2)肝火犯肺:取手太阴、足厥阴经穴为主;针泻足厥阴经穴、平补平泻手太阴经穴。 取穴-肺俞、尺泽、期门、太冲(调肺气、清肺热、泻肝经之火)。,22,歌 诀 咳嗽外感与内伤,肺俞尺泽取同样; 外感中府与合谷,随症可加曲池商; 肝火太冲期门穴,痰湿太渊丰隆章。,23,头 痛,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其病因病机复杂。本节所讨论的内容,是内科范围内的头痛,且以头痛为主症的(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若属于某些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兼症,不在此类。,24,一.辨证,1风袭经络: 痛势阵作,痛势较剧,痛在前头部或头顶部或头一侧或在后部,多无其他兼症。 2肝阳上扰: 头痛目眩,尤以头之颞侧巅顶为重,心烦易怒,面赤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3 气血不足: 头痛头晕,痛势不重,但缠绵日久,过劳则甚,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舌质淡、脉细弱。,25,二.治 疗 1.风袭经络:按头痛的部位分经取穴,毫针用泻法。 前头部痛(上星、头维、合谷) 头顶部痛(百会、通天、行间) 侧头部痛(头维、太阳、外关、悬钟) 后头部痛(风池、天柱、昆仑),26,2.肝阳上扰:取肝经、少阳胆经穴为 主,针刺用泻法。 取穴百会、风池、行间或太冲。 3.气血不足:取任脉、督脉穴合背俞穴 为主,毫针用补法并灸。 取穴百会、气海、合谷、足三里、脾俞、肝俞。,27,歌诀,头痛原因不一般,针刺可分前后偏; 前痛上星要取准,头维合谷列缺添; 顶痛百会与列缺,加取后溪泻行间; 后痛昆仑与天柱,风池横透风府连; 偏痛太阳和外关,头维悬钟功效显; 阳亢风池与百会,再泻太冲与行间; 虚取百会和三里,气海补法用灸痊。,28,中风,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 本病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半身不遂或仅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 中医文献有“卒中”、“厥证”、“偏枯”等名称。 临床按病位深浅及病情轻重,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二大类。,29,中风,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等)。 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而常遗留后遗症,而本病从年龄上看,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30,一.辨证,1中经络 中风的轻证。半身不遂或麻木,语言不利,口眼歪斜,舌苔薄白,脉弦滑或浮数。 2. 中脏腑 中风的重证。可分为闭证和脱证。 (1)闭证 猝然昏倒,不醒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拳,无二便失禁,肢体瘫痪,脉弦滑有力。 (2)脱证 突然昏仆,不醒人事,目合口张,两手撒开,二便失禁,肢体瘫痪,脉微欲绝。,31,二.治疗,1. 中经络 (1)半身麻木或不遂: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般用补法单刺患侧;也可用“泻健侧,补患侧”之法。(这是因为风病多犯阳经,故以阳经俞穴为主;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得以扶助,使机体功能逐渐恢复;根据上下肢体经脉循行路线的不同,分别取手足阳经的穴位,具有“调和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32,取穴,肩髃 曲池 手三里 上肢 外关 合谷 环跳 阳陵泉 足三里 下肢 解溪 昆仑,33,(2)口角歪斜: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初期单刺病侧,病久可左右均刺。 地仓 近取 颊车 合谷 近取、远取相结合,疏通经络。 内庭 远取 太冲 (3)语言不利:哑门、廉泉、通里穴。,34,2. 中脏腑,(1)闭证: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毫针用泻法或点刺出血。救急之法。 水沟 开闭泄热,醒脑开窍 十二井 太冲-降肝经逆气,平熄肝阳 丰隆-(胃经之别络)宣通脾胃之气机,化浊除痰。 劳宫-清心泻热。 (2)脱证:取任脉经穴为主,用大艾炷灸之。 关元、神阙(隔盐灸)。,35,歌诀,中风偏瘫语出难,哑门通里并廉泉; 肩髃曲池外关合,环跳三里阳陵安; 闭证井关水丰隆,脱证神阙与关元。,36,失眠,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 凡是经常不易入睡,入睡时间短,或不能熟睡,或连续梦境,均作失眠论治。 根据病因的不同,临床上常将失眠分为心脾亏虚、心肾不交、心胆虚怯、肝阳上扰四个证型。 失眠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37,一.辨证,1.心脾亏虚: 失眠多梦易醒,心悸,健忘,易汗出,纳少便溏,脉多细弱。 2.心肾不交: 不易入睡,心烦,头晕耳鸣,遗精,腰酸,舌红,脉细数。 3.心胆虚怯: 失眠心悸多梦,善惊易恐,时时惊醒,舌淡,脉弦细。 4.肝阳上扰: 失眠兼有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痛,头晕,脉弦。,38,二.治疗,取百会、神门、三阴交。 心脾亏虚加心俞、脾俞,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心肾不交加心俞、肾俞、太溪,针用平补平泻手法。 心胆虚怯加用心俞、胆俞、丘墟,针用补法,可加灸。 肝阳上扰加肝俞、太冲,针用泻法。,39,歌诀,失眠原因真不少,神门百会三阴交; 心脾亏虚心脾俞,心肾太溪心肾交; 心胆虚怯心胆丘,肝俞太冲肝阳扰。,40,腰痛,腰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可表现在腰部一侧或二侧。因发病原因的不同,临床上常见寒湿腰痛、肾虚腰痛、劳损腰痛三个证型。 腰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脊柱以及内脏疾病等。,41,一.辨证,1寒湿腰痛: 腰部冷痛重着,遇阴雨寒冷则疼痛加剧,舌苔白腻,脉沉迟。 2肾虚腰痛: 腰痛隐隐,腰膝酸软,常伴有头晕、神疲,舌淡,脉沉细。 3劳损腰痛: 腰部疼痛僵硬,转侧不利,劳累时加重,痛处固定,舌淡、脉弦。,42,二.治疗,取 肾俞、委中、阿是穴。 寒湿-腰阳关,针用补法,加灸。 肾虚-命门、太溪,针用补法,重灸。 劳损-次髎、志室,针用平补平泻法。,43,歌诀,腰痛肾虚委中主,寒湿再加阳关施; 肾虚命门与太溪,劳损次髎与志室。,44,痹证,痹是指闭塞不通的一种病理现象。凡外邪侵入肢体经络、肌肉、关节,气血闭阻不畅,引起疼痛、酸胀、重着或麻木等症,甚至影响运动功能者,称为痹证。 西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肌纤维炎等可参考本证施治。,45,一. 辩证,临床根据病邪的偏盛和症状特点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 1.行痹 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兼恶风发热等表证。 2.痛痹 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加重。,46,3.着痹 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肿胀,下肢为甚。 4.热痹 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伴发热, 汗出恶风。,47,二、治疗,1.行痹 取穴风池、肩髃、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悬钟、昆仑。针用泻法。 2.痛痹 取穴肾俞、关元,局部取穴。针用补法加灸。,48,3.着痹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脾俞、 阳陵泉,局部取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4.热痹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局部取穴。针用泻法。,49,落枕,落枕,又称“颈部伤筋”,是指颈项酸痛,转动不利的一种病症。 落枕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颈项纤维组织炎、颈肌风湿、枕后神经痛、颈椎肥大等引起的斜颈等疾病。,50,一.辨证,多在早晨起床后,颈项部一侧肌肉酸痛强硬,头向一侧歪斜,颈项活动受限,尤以向患侧旋转更为困难,严重者酸痛牵引到肩背部及上臂,并有明显压痛。,51,二.治疗,取大椎、肩外俞、后溪、落枕穴。不能前后俯仰者配昆仑、列缺;不能左右回顾者加支正,针用泻法。,52,痛经,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 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并 伴着月经周期发作,亦称“经行腹痛”。 本病证为妇女常见病症之一,尤其青年妇女多见。痛经根据发病原因之不同,可分为虚实两大类。,53,一.辨证,1.实证: 经前或经期少腹疼痛,其痛拒按,经血紫黑而夹有血块,经行不畅,血块排出则腹痛减轻,或有胸胁或乳房胀痛,脉沉涩或脉弦。 2.虚证: 经后或经期腹痛,痛势绵绵不休,少腹柔软喜按,月经量少色淡,伴有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或腰膝酸软,脉沉细。,54,二.治疗 取中极、次髎、三阴交、合谷。 实证加太冲,针用泻法; 虚证加肾俞、足三里、关元,针用补 法,可灸。,.,55,遗尿,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不能控制排尿,经常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俗称“尿床”.3周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智力发育尚未完善,未养成正常排尿的习惯,或贪玩少睡,精神过劳所致的暂时的遗尿,不属于病态,临床上常见于肾阳不足和肺脾气虚两个证型。,56,一.辨证,1.肾阳不足: 睡中遗尿,醒后方觉,一夜可发生一二次或更多,兼见面色白.智力迟钝,腰膝酸软,小便清长,甚则肢冷畏寒,脉沉迟无力。 2.肺脾气虚: 多发生于病后或身体虚弱者,睡中遗尿,兼见面白,精神疲倦,四肢乏力,饮食不振.大便稀溏,舌质淡,脉缓或沉细。,57,二.治疗,取关元、大敦、中极、三阴交、膀胱俞、三焦俞。 肾阳不足加肾俞、命门,针用补法,可灸。 肺脾气虚加气海、足三里,针用补法,可灸。,58,耳鸣耳聋,是听觉异常的症状。 耳鸣-是耳内鸣响,妨碍听觉 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或听觉丧失。 二者往往同时存在。,59,一.辨证,1.实证 暴病耳聋,或耳中闷胀,鸣声不断,声响如蝉鸣或海潮声,按之不减。 肝胆火旺-面赤,口干,烦躁易怒,脉弦。 痰热郁结-胸闷痰多,脉滑数。 2.虚证 久病耳聋,或耳鸣时作时止,声细调低,操劳加剧,按之则减弱,头晕,腰酸,遗精,带下,脉虚细。,60,二.治疗,取 翳风、听宫、听会、中渚、侠溪。 肝胆火旺加 太冲、丘墟,针用泻法。 痰火郁结加 丰隆、内关、合谷,针用泻法。 虚证加 肾俞、关元、太溪,针用补法。,61,牙痛,多种牙齿和牙周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常见胃火、风火、虚火和龋齿牙痛四个证型。 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牙髓炎、牙周炎、龋齿等各种牙病。,62,一.辨证,胃火牙痛: 牙齿疼痛剧烈,牙龈红肿,遇冷痛减,口臭,口渴而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而干,脉洪数。 风火牙痛: 牙痛难忍,龈颊肿起,发热恶寒,脉浮而数。 龋齿牙痛: 牙有蛀孔,齿冠剥蚀,咬硬物而痛剧,时发时止,重者痛不可忍,泪涕俱出,夜不能眠。 虚火牙痛: 牙痛隐隐,时作时止,牙龈微红肿,无口臭口渴,牙齿松动,咬物无力,午后疼痛加重,苔薄,脉细数。,63,二.治疗,取 合谷、内庭、下关、颊车。 实火加风池、外关,针用泻法,不灸。 虚火加太溪、行间,补泻兼施或平补平泻。 循经远道穴可左右交叉刺法。,64,急症,晕厥 虚脱 高热 抽搐,65,晕厥,突感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倒,数秒至几分钟后恢复清醒。 本病常因精神刺激、惊恐、体位变动而诱发。 现代医学认为,晕厥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短暂性缺血、缺氧所致。,66,一.辨证,虚证: 素体虚弱,疲劳惊恐而致晕厥,多有汗出,舌淡,脉细缓无力。 实证: 素体健壮,多因外伤、恼怒等致晕厥,呼吸急促,牙关紧闭,脉沉弦。,67,二.治疗,取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虚证加气海、关元、百会、宜灸。 实证加合谷、太冲。 操作:毫针刺,虚证补,可灸;实证用泻法。,68,虚脱,虚脱多由大量失血,大吐大泻,或因六淫邪毒,情志内伤,药物过敏或中毒,久病虚衰等严重损伤气血津液,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能供养全身所致,重者导致阴阳衰竭,出现亡阴亡阳之危候。 症见面色苍白,神志淡漠或昏迷,肢冷汗出,血压下降。相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