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2卷 第 9期 2 0 1 0年 9月 华 电技 术 Hu a d i a n Te c h n o l o g y Vo 1 3 2 No 9 S e p 2 01 0 发 电厂侧 自动 电压控 制 系统 的原理及应用 刘铁成 ( 内蒙古华电包头发电有限公司, 内蒙古 包头0 1 4 0 1 3 ) 摘要: 发电厂侧自动电压控制系统( A V C) 子站通过远动装置接收内蒙古调度中心 自动电压控制系统( A V C) 主站下发 的电厂侧 5 0 0k V母线指令。中控单元在充分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后 , 计算出对应的控制脉冲宽度, 以通讯方式下发至自 动电压控制系统( A V C) 执行终端 , 由执行终端输出增减磁信号至分散控制系统( D C S ) , 分散控制系统( D C S ) 给出指令至 励磁系统, 调节机组无功功率。发电机无功出力与机端电压受其励磁电流的影响, 当励磁电流发生改变时, 发电机的无 功出力与机端电压也随之增减, 并通过机端变压器进一步影响到母线电压的高低, 励磁电流的增减可通过改变励磁调节 器( A V R) 给定值实现。 关键词: 自动电压控制系统( A V C ) ; 分散控制系统( D C S ) ; 励磁系统 中图分类号 : T M 7 6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1 9 5 1 ( 2 0 1 0 ) 0 9 0 0 1 9 0 6 1 自动 电压控制及无功优化概 况 近年来 , 随着电力 系统 向大机组、 大电 网、 高 电 压和远距离输电的发展 , 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产生 了 一 些新 问题 , 电压崩溃恶性事故就是其 中之一。电 力系统对电网中的电源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 对 电力 的频率 、 电压等波动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 , 因此 , 电 压稳定性的调控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其中 , 电网的 自动电压 控制及无 功优化 A V C( A u t o m a t i c V o l t a g e C o n t r o 1 ) 就是电力生产中提高电能质量 、 降低 网损的 重 要手 段 。 2 0 0 9年初 , 内蒙古华 电包头发 电有 限公 司 ( 以 下简称包头发 电公 司) 1 、 2 6 0 0 MW 发 电机组 自 动电压 控 制 系统 进 行 了安 装 调试 。该 系 统采 用 Y C 2 0 0 8一A V C无 功电压 自动调控 系统 , A V C子站 总体配置为 : 1 套 中控单元和 2套执行终端 , 中控单 元为 A, B双机冗余 配置 , 互为备用 , 中控单元与执 行终端共组一面屏 , 布置在机组电子问内。 包头发电公 司 6 0 0 Mw 发 电机组 由哈尔滨 电机 厂生产, 型号为 Q F S N一6 0 02 Y HG, 机组热工控制 采用上海福克斯波罗有限公司生产的分散控制系统 ( D C S ) , 发电机励磁调节器采用美 国 G E公 司生产 的 E X 2 1 0 0系列双通道微机励磁 调节器 , 虽然有对 外数据接 口, 但在 A V C功能上没有应用的先例 。与 厂方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后 , 确定其控制原则为 : 发电 厂侧 A V C子站通过远动装置接收内蒙古 电力调度 中心 A V C主站系统下达 的华 电包 头发电有 限公 司 5 0 0 k V母线 电压指令 , 监测 5 0 0 k V母线电压 。充分 考虑联变 的无功潮流和各种约束条件后 , 经过分析 收稿 日期 : 2 0 1 0 0 41 8 计算 , 估测 出全厂总无功 出力需求 , 再合理分配给各 台机组 , 最后发送指令给各台机执行终端 , 由执行终 端发出增 、 减磁信号至 D C S , 再 由 D C S给出指令至 励磁系统 , 以改变励磁调节器 电压给定值。励磁系 统根据新的电压给定值调节 机组无功 , 从而达到并 维持调度给定的母线 电压 目标 。 2 A V C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1 A V C电压无功 自动调控的基本原理 发 电机无功出力与机端电压受其励磁 电流的影 响 , 当励磁电流发生改变时, 发电机的无功出力与机 端电压也随之增减 , 并通过 主变压器进一步影 响到 母线 电压 。励磁电流的增减则可通过改变励磁调节 器 A V R( A u t o ma t i c V o l t a g e R e g u l a t o r ) 的电压给定值 来实现。 基本原理是 : 发 电侧远程接收主站端 A V C控制 指令, 通过动态调节励磁调节器的电压给定值, 改变 发电机励磁电流来实现 电压无功 自动调控 , 如图 1 所示 母线 图 1 电压无功 自动调控基本原理 2 2 发 电厂 A V C电压无 功 自动调控 的 控制 方式 ( 1 ) 遥调方 式。实 时接 受 主站下 发 的发 电厂 A V C装置投退指令和运行 电压设定值 , 与内蒙古 电 力调度中心主站系统闭环运行。 ( 2 ) 当地 方式。发 电厂 A V C装 置运行在 当地 控制方式 , 根据 预置或指定 的接入 系统母线 ( 或单 元制接线机组主变压器高端) 电压设定 曲线或电压 2 0 华 电 技 术 第 3 2卷 设定值 , 离线 实现发 电机组 的无功 电压 优化控制。 发电厂 A V C装置 的当前状态信息实 时上传 至内蒙 古电力调度中心主站端 。 3 A V C电压无功 自动调控的系统构成 5 1 系统拓扑( 无功 ) A V C主站直接控制到单台机组 , 指令为每台受 控机组的无功 目标 。发电侧接 收 A V C主站无功指 令 , 跟踪调控励磁调节器电压给定值。A V C主站电 厂侧子站控制模拟图如图2所示 。 系统构成: 上位机 , 1台 系统节点 , 安装于集控 室; 下位机 , 1台 机组 , 组屏后安装于保护控制机房。 ( 1 ) 上位机 。通过远动通道与设 于内蒙古电力 调度中心的主站通信, 上传实时信息( 遥信) , 接收 控制指令( 遥控 、 遥调 ) , 实时计算节点总 目标无功 , 优化分配各机组无功出力 , 与多台下位机 间实现闭 环运行 。也可根据预置的高压侧母线电压曲线或手 工设定值 , 离线完成电厂端无功电压的优化控制。 ( 2 ) 下位机。接 收上位机下传 的控制指令 , 通 ; 过调节发电机励磁 电流 , 实现发电机的无功 出力优 化控制 。 4 A V C电压无功自动调控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4 1 主要功能 发电厂侧 自动电压控制装置 ( A V C) 是 电网无 功电压控制系统 的前置部分 , 主要任务是根据机组 的运行情况及机组 自身的条件 , 在确保机组安全稳定 运行的前提下, 通过对电厂中相应机组励磁电流的调 整实现对所下达电压控制 目标的 自动跟踪。 4 2 A V C子站系统特点 ( 1 ) 发挥机组的无功调控功能 , 改善受控点 电 压质量 。 ( 2 ) 实现无功 、 电压的平滑调节 , 避免电容补偿 局限。 ( 3 ) 多种控制模式 , 控制手段灵活方便。 ( 4 ) 系统硬件采用工业级的标准单元 , 可靠性高。 ( 5 ) 软件开发采用模块化、 多进程结构, 易升级。 5 A V C子站的实现方案 在电厂每台机组加装 1台电压无功 自动调控装 置 , 与内蒙古电力调度 中心共 同组成 A V C系统 , 以 主站 一子站星形网络方式运行 , 主站和子站系统之 问通过现有数据采集系统及数据通信网互联并完成 信息交换。内蒙古 电力调度 中心 A V C主站根据系 统 电压及无功分布 , 实时计算各受控 机组 的无功 出 力 , 通过远动下行通道将无功或电压指令下发到 电 厂侧数据处理平 台, 处理平 台将接收到的无功或 电 压指令转发到各机组 。机组的无功 自动调控装置以 下达的无功指令作为 目标值 , 以机组 的实时数据和 状态信号作为参考量, 动态调节 A V R给定值, 从而 实现对 目标指令的 自动跟踪和控制。 励磁系统 图 2 A V C主站电厂侧 子站控制模拟图 5 2 系统拓扑( 电压与无功) A V C主站控制电厂, 指令为电厂的高压母线 电 压或全厂总无功 目标。发电侧接收 A V C主站指令 , 由上位机根据 母线 电压 目标估测 出全厂总无功 目 标 , 再 自行分配到厂 内各受控机组 。A V C主站与电 厂侧子站调节受控机组网络连接如图 3所示 。 图 3 A V C主站与电厂侧子站调节受控机组 网络连接 第 9期 刘铁成 : 发 电厂侧 自动电压控制 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2 1 5 3 设备功能与联结 通讯数据处理平 台 ( 或上位 机) 作 为发 电侧主 控单元 , 兼有通讯 、 数据库 、 计算分配 、 人机界面、 参 数编辑 、 运行状态监视 等功能 , 一般 布置在远 动机 房 , 通过通讯 电缆与 R T U联结 , 每个电厂配置 1套。 调控装置( 或下位 机 ) : 各机组 A V C控制 的数 据采集及控制信号输 出, 一般 配置在保护小室或励 磁调节器附近, 通过通讯 电缆与上位机联结 , 每台机 组配置 1台。下位机与励磁调节器 间通过控制 电缆 联结 , 控制信号经 电缆输入调节器。下位机与 D C S 间通过控制电缆联结, 状态信号可经电缆送至 D C S 供运行监视, D C S也可通过 电缆进行装置 的投切操 作。下位机与 R T U间通过控制电缆联结 , 状态信号 可送至 R T U, 并通过通讯方式将装置的状态发送至 内蒙古 电力调度 中心 A V C主站。 5 4信号采集输入 不直接采集信号 , 使用远动终端设备 , 通过通讯 方式接收 R T U采集 的模拟量 与状态量 。无需硬件 设备 , 无变送器安装和维护工作量。 与主站数据完全相同 , 无任何差异 。刷新 速度 慢 , 可靠性受 R T U影响。R T U信号采集方式 ( 包括 定义 ) 改变后需做相应参数修改 , 可能 出现 因数据 错误导致误调节的情况。使用独立的输入系统, 信 号采集不通过现有设备。需增加硬件设备 , 与主站 数据存在差异 , 刷新速度快 , 可有效提高调控速度和 调控精度。 5 5估测全厂总无功功率 X =( U 。 一U ) ( EQ 。 U 。 一E Q U l a s ) , EQ =( U 。 一U 。 )U t a r g e t X+ E Q U ta r g e t U , 式 中: EQ 为 总无功 目标 ; EQ 为上 次 总无功 ; EQ 。 为当前总无功 ; U 为母线电压 目标 ; U 1 为上 次母线 电压 ; U 为当前母线电压 。 因估测时做 了简化与假设 , 计算结果受运行方 式及母线变化情况影响且具有一定时效性 。若母线 电压发生小幅波动, 却无法准确估测出总无功功率 时 , 因无功的变化趋势与母线 电压总是相同 , 可采用 小幅调节 、 逐次逼近的方式来实现跟踪 。 5 6各机组无功分配 机组无功分配时, 应保证各机组机端电压在安 全极限内, 同时尽 可能 同步变化 , 保持相 似的调控 裕度 。 等功率因数法: 各台机组在无功功率 的上 、 下极 限范围内按照功率因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 , 分配量 与有功出力相关性大。达到极限后不再参与调节。 等偏移量法 : 各台机组在无功功率的上 、 下极 限 范围内按照偏移量相 同的原则进行分配 , 在各 自的 可调范围内总是具有相 同额度 ( 百分 比) 的调控容 量 , 分配量与有功出力相关性小 , 基本上可同时达到 上 、 下 限 。 5 7 控制信号输 出 分别使用增磁 、 减磁 2路信号来增加 、 减少发电 机无功出力 。信号类型为无源节点开关 量, 触点闭 合时间根据无功调控量 的大小变化。无功 目标与实 时值偏差大时, 触点 闭合时间长 , 无功变化快 ; 偏差 小时闭合时间短 , 无功变化慢。控制信号可直接接 入励磁调节器手操控制 回路。对 于使用 D C S画面 软操作 的机组 , A V C控制信号也可通过 D C S转接。 5 8励磁调节器给定值设定 虽然 A V R给定值可以影响到发 电机 的机端 电 压和无功出力 , 并且 3者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 但 由 于受励磁系统 、 发电机性能差异及运行方式变化的 影响 , 它们之间并没有非常明确的量化关系 , 各机组 差别较大。因此 , 要建立 A V R电压给定值与机组无 功出力 的精确计算模型比较困难。 采用渐次逼近 的方案 , 动态改变 电压 给定值的 调节幅度 , 最终 达到并维持 目标值。使用 自学习过 程 , 根据 以前的调控结果 , 动态修正输 出信号的触点 闭合时间。优化调节宽度如图4所示 。 图 4优化调节宽度 5 9 抗 扰动 闭锁 在故障或受到扰动的情况下 , 母线电压和无功 出力可能会出现波动。为防止对系统和机组造成干 扰 , 装置应及时闭锁控制出 口, 由机组 A V R根据 自 身逻辑反应 , 避免 出现误调节 、 频繁调节、 振荡调节 及其他非理性调节 的情况。 5 1 0 安 全限 制 阀 首先满足发电机、 主变压器 、 厂用电及系统的安 全稳定运行要求 , 综合考虑机组无功调节响应速度、 滞相与进相运行能力。装置应在机组具有一定的有 功出力、 运行平稳的情况下投运。 分别设置无功功率 、 定子 电流 、 机端 电压、 高压 母线电压上 下 限制 , 超过上 下限后不允许进一步 调 节 。 限制值 的计算整定除考虑系统及主设备 的安全 2 2 华 电技 术 第 3 2卷 极限外 , 还需注意与 A V R过励 、 低励 、 V F等限制以 及过激磁 、 低励等保护的配合。 5 。 1 1 无功上、 下限选取 无功上限取额定值 , 无功下限取进相试验结果 或功率因数上 限( 一般取 0 9 8 ) 。机组进相 限额 曲 线如图 5所示。 嚣 林 图 5机 组进相 限额 曲线 5 1 2 兼容性 电厂使用的励磁调节器种类繁多 , 型号各异 , 为 保持最大 的兼容性 , 尽可能使各电厂现有设备无需 做大的改动便可以实现无功电压 自动调控。软件需 设计灵活的控制模型和设置参数 , 硬件上则采用可 拼装的模块化设计 , 以适应不同发电厂、 不 同发 电机 和不 同励磁调节器的实际运行需要 ; 同时, 还应与现 有系统相对独立 , 不产生相互干扰或影响, 不影响发 电机组 的稳定运行。 5 1 3 通讯故障时的应对措施 通讯故障通常表现在主站与 电厂间、 R T U与数 据处理平台( 或上位机 ) 问以及平台与调控装置( 或 上位机与下位机) 问。 因电压无功 自动调控属于二次 、 三次调节 , 为相 对较慢变化过程 , 因此 , 与 A V C主站 的短时间通讯 中断是可以接受的, 可以控制在几分钟甚 至十几分 钟后才闭锁出口, 也可以选择 中断后维持预先设定 的母线电压 曲线的方式 。 与 R T U通讯 中断会造成实时数据采样错误并 导致误调节 , 因此, 应在 尽可能短 的时 间内 ( 数 秒 钟, 不超过 1 m i n ) 闭锁出口并给出告警信号, 提醒运 行人员切换到人工就地控制。 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讯中断后, 导致控制信号不 能输 出, 但不会造成误调节 , 因此 , 只要能及时做 出 反应即可( 上位机 、 下位机分别发告警信号) 。 5 1 4容错机制 对主站无功指令应具备容错机制 。指令错误通 常包括调节过于频繁 、 过于剧烈及超 出安全稳定极 限, 对错误的指令应能识别并拒绝执行 。 为 防止控制出 口继 电器触点粘死 , 导致信号输 出后不能及时返回, 使用 3副继电器串联 的方式 , 有 效降低故障概率 。 为防止程序走飞, 使用实时看门狗, 可在 1 S 内 监测到软件故障并断开所有出口, 同时重启装置。 为防止过于频繁的调节 , 设置调节死区, 在死区 内装置不做调控 。运行经验表 明, 各机组无功死 区 设置为 3 MV A时 , 比较死区为 1 MV A时, 调控 次数可降低到 1 0 以下。 6 包 头发 电公 司 A V C子站的应用过程 6 1 电厂侧设备参数及原始资料收集 ( 1 ) 发 电厂的一次接线 图。 ( 2 ) 调度下达的全年 电压 曲线数据 , 见表 1 。 表 1 调度下达的全年 电压 曲线数据 k V ( 3 ) 全厂各台发 电机参数 : 额定 电压 , 2 0 k V; 额 定电流 , 1 9 2 4 5 A; 额定 功 率 , 6 0 0 MW; 功 率 因数 , 0 9 ; 同步电抗 X d , 2 1 6 Q; 母线电压 , 5 0 0k V; 机组容 量, 6 6 7 MV A。 进相参数值 ( 调度给出的进相 限额或进相试验 报告中的试验值 ) ; PQ曲线图 ( 发 电机厂家说 明 书中提供) ; 各机组 D C S有功调控速率 , M W mi n ; 各 个机组的进相试验报告 。 ( 4 ) 全厂各 台主变压器参数 : 主变压器分接头 位置( 变 比) , 5 5 0 一22 5 2 0 ; 额 定电压 , 5 0 0 k V; 额定电流 , 7 5 6 A( 高压侧 ) , 1 2 0 0 0 A( 低压侧 ) ; 额定阻抗 , 1 4 ; 高压厂用变压器位置 , 2 02 5 6 3 ; 低压厂用变压器位置, 6 3 0 4 。 ( 5 ) 全厂各 台励磁 调节 器参数 及设 定值。厂 家 , 美国 G E公司 ; 型号 , E X 2 1 0 0 。 全厂各 台励磁 调节器 和 A V C接 口; A V R 自动 信号: 是 否; A V C投切是否通过 D C S ; A V R控制的 给定改变形式u R E F ( 需要详细资料) , 同时需 要了解是模拟量还是结点量进行控制 ; 增 、 减磁回路 是否有光电隔离 ; 增 、 减磁是否通过 D C S转发 ; A V R 的低励限制值 ; V F限制值: 1 0 5 P I1 。 ( 6 ) 通信。内蒙古 电力调度中心、 R T U、 监控 中 心 3者之间通信 , 有以下内容 : 1 ) 通 信规 约 ( 按 照什 么规 约 ): 监 控 中心与 R T U, 监控 中心与省调度 中心主站。 第 9期 刘铁成 : 发 电厂侧 自动 电压控制 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2 3 2 ) 与内蒙古电力调度中心、 R T U之间的通信 线路采用光纤还是电缆。 3 ) 与主站约定 的调控精度及指令偏差 。 4 ) 电厂实时值 ( 定 子电压 、 母 线 电压 、 机组有 功、 机组无功) 的采集。 5 ) R T U转发机组数据至 A V C监控 中心 , 需要 确定 R T U的点号 , 要求 R T U要给与主站一致 的数 据到 A V C。 6 2 确定电厂侧子站与调度主站之间遥信量、 遥调量 ( 1 ) 遥信量。A V C主机 中控单元运行 、 A V C主 机本地控制模式、 A V C主机远方控制模式 、 A V C主 机执行终端投入 、 A V C备机 中控单元运行 、 A V C备 机本地控制模式 、 A V C备机远方 控制模式 、 A V C备 机执行终端投入 、 1机组 A V C投入返 回、 1机组 A V C闭环运 行 、 1机 组 A V C增 磁 闭锁 、 1机 组 A V C减磁 闭锁、 2机 组 A V C投入 返 回、 2机 组 A V C闭环运行 、 2机组 A V C增 磁 闭锁 、 2机组 A V C减磁闭锁 。 ( 2 ) 遥调量 。5 0 0 k V母线电压指令。 6 3 确定 A V C子站与机组 D C S开入、 开出点位 表 2当中给出了每 台机组的 A V C装置需要输 出到 D C S侧的点位 。表 3是需要 D C S反馈 回每 台 机组 A V C装 置的点位名称及 在 A V C屏 柜 内的端 子 号 。 6 4 添加机组 D C S控制界面及控制逻辑修改 6 4 1 控制界面 图 6是需要在机组 D C S控制画面上新增加 的 一 个关于 A V C子站 的界 面, 其 中上 一行为 控制按 钮 , 控制每台机组 A V C装置的投入和切除 , 下一行 是显示点 , 用于显示 A V C装置的工作状况 。 6 4 2 逻辑改造 由于 A V C子站的建立需要在 D C S中增加一些 逻辑 , 用 以控制 A V C装置的投入 、 切除以及 AV C装 置的增 减磁和运行人员手动增 减磁之 间的互锁 , 逻辑修改说明如图 7所示。 6 4 2 1 A V C装置投入 当同时收到从 1机组 ( 2机组 ) 励磁系统过来 的“ A V R 自动信号” 和从 1机组 ( 2机组 ) A V C执 行终端送过来的“ A V C 自检正常信号” 时, 在 1机 组( 2机组 ) D C S操作界面点击“ A V C投入按钮” 才 能将装置投上 ; 若 A V R在手动状态或 A V C自检异 常 , 则 D C S禁止 A V C投入 。 6 4 2 2 A V C装置切除 在任何情况下 点击 1机组 ( 2机组 ) D C S侧 的A V C 切 除按钮 , 都能将 1机组 ( 2机组) 的A V C 表 2 A V C装置输出到 D C S的接线位置 表 3 D C S反馈 回 A V C装置的接线位置 图 6机 组 DC S控 制 AVC子 站 界 面 装置切除 ; 同时 , 当 l机组 ( 2机组 ) D C S接收 的 “ A V R自 动信号” 和“ A V C自检正常” 2个信号中的 任何一个消失 时, 都 将会 自动切 除 1机组 ( 2机 组 ) 的 A V C装置。 6 4 2 3 增、 减磁互锁 当 1机组 ( 2机组 ) A V C装置投入后 , 1机 组( 2机组 ) D C S操作界面的手动增 减磁将失去 调 控 作 用 , 此 时 由 1 机 组 ( 2 机 组 ) A V C装 置 2 4 华 电技 术 第 3 2卷 来控制增 减磁 , 只有当 1 机 组 ( 2机组 ) A V C装 置切除后才允许运行人员在 1 机组( 2机组 ) D C S 操作界面上增 减磁 。 二 ! 竺 垩 兰 卜 _ 一 投 入 互圃 A N D A V C 装置 H i , 、 , 士 口 。 胁 1 日 A VC投入返回 运行人员手动增磁 N 一 一 N 几 l 切 除 _ _ 1 A N D x r-g -3 H ,巫 运行人员手动减磁 7 运行情况及效果 该 自动电压控制 系统 于 2 0 0 8年 1 1月 2 7日与 调度 中心联调, 通过 近 1年 的运 行调试 , 现运行 正 常。A V C子站达到了设计要求 : 减少 了电网区域间 的无功窜动 , 降低 了线损 ; 电压波动 幅度小 , 电压合 格率达到 1 0 0 ; 将发 电厂母线 电压 的调整 由人工 监控改为 自动调控 , 消除 了人为因素 引起误调节 的 情况 , 有效降低 了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 , 保证了机组 安全运行并取得 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参考文献 : 1 段献忠, 何仰赞, 陈德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新思维体系构建与实战应用
- 化疗药物恶心呕吐护理
- 消防资格证培训大纲
- 淘宝售后规则培训
- 2025年智能可穿戴设备柔性传感技术在养老护理中的创新解决方案
- 墙体检测培训课件
- 二级医院卒中中心建设汇报
- 文化中心装修设计与后期物业运营管理协议
- 离婚协议书贷款购房房产分割与共同购房合同示范文本
- 离婚诉讼子女抚养权及财产分割合同范本编写指南
- 《ch棘皮动物》课件
- 电气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 养老机构行政值班查房记录表格
- 中国服用过兴奋剂运动员名单 兴奋剂真的是毒品吗
- 小学英语语法时态讲解与归纳
- 《生存与修炼》熊厚音讲《道德经》教学文案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修改版ppt]课件
- 练习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 华为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考察报告(全)
- 冶金工业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共82页).ppt
- 清洁生产实施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