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9 卷 第5 期 2 0 0 7年 5月 水利 电力机械 WATE R C0NS ERVANC Y & EI 正C RI C P0W ER MACHI NERY V0 1 2 9 No 5 Ma y 2 0 0 7 燃气 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a u t o ma t i c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g a s s t e a m c o mbi n e d c y c l e u n i t 傅钧, 刘晓玲 , 徐爱东, 刘卫华, 盖东飞 (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 山东 济南2 5 0 0 1 3 ) 摘要: 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将是我国电力的发展热点。结合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燃气发电厂燃 气 一蒸汽联合循环发 电机 组工程 实例 , 介绍 了联合循环发 电机 组的控 制 系统。 关键词 : 燃气 一蒸汽联 合循环 ; D C S ; 自动控 制 系统 中图分类号: T K 4 3 : T P 2 7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6 6 4 4 6 ( 2 0 0 7 ) 0 5 0 0 3 00 3 0 引言 近些年 ,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 , 燃气轮机 电厂在 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它具有建设周期短 、 单位投 资 少、 发电效率高及环境污染程度低等优点。大容量 燃气轮机发 电机组既适合带调峰负荷 , 也适合带基 本负荷和中间负荷。为充分利用燃气轮机发电技术 的优点, 高效的燃气 一蒸汽联合循环电厂在我国也 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我国发展燃气轮机发电技术 的 历史不长, 且燃 气 一蒸 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是相对 于简单燃气轮机更为复杂的发电系统, 对控制系统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济南 钢铁集团总公司燃气发 电厂燃气 一蒸汽联合循环发 电机组 工 程实 例 , 研究 联合 循 环发 电机 组 的控制 系统。 1 燃气 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特点 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燃气 一蒸汽联合循环发 电机组属于余热利用式机组。首先, 燃气轮机利用 投入的燃料 在燃气涡轮机 中经过绝热膨胀做 功 , 将 高温高压燃气的能量转换成机械能, 推动燃气轮机 发电机发电; 然后 , 将在燃气轮机中作功后 的高温排 气引入余热锅炉, 回收其余热, 产生蒸汽, 驱动蒸汽 轮机发电。该机组 的主要特征是热效率高 、 启 动时 间短、 调整负荷快、 燃气轮机所 占出力比较大及单位 出力的温排水量少; 其缺点是汽轮机不能单独运行。 其热力过程主要由燃气轮机的 B r a y t o n ( 布雷顿) 循环 ( 高温 区) 和蒸汽轮 机的 R a n k i n e ( 朗肯 ) 循 环 ( 低 温 区) 构成 , 通过把工作温度区域 由高温扩展到低温 , 从而提高综合热效率。 2 控制系统结构介绍 该工程由 1 台 P G 6 5 6 1 B L型燃气轮发电机组, 匹配 1 台煤气压缩机、 1 台余热锅炉和 1 台蒸汽发电 机组 组成 1套“ 1 +l +1 +1 ” 建制 的联合循环发 电 机组 , 该工程共有 2 套该建制的机组。 鉴于燃料供应 系统较 为独立 , 各工艺子 系统地 理位置较为分散 , 该工程的控制 系统采用集控室集 中监控与各子系统就地监控相结合 的控制方式。各 相对独立的控制系统( 除煤气柜、 焦炉煤气净化系统 外) 通过冗余以太网相互连接。焦炉煤气净化系统 的控制采用 G E 9 0 3 0 P L C控制 系统 , 该部分控制系 统不与主厂区 D C S网络连接。混合站区控制系统采 用横河 C S 1 0 0 0控制系统, 通过冗余以太网与主厂区 D C S 系统互相连接, 在集控室可以进行混合站各工 艺参数的集中监视与控制, 可实现主厂区 D C S 对混 合站 C S 1 0 0 0控制系统的远程读写。压缩机控制 系 统采用 G E F a n u c的 O p e n P r o c e s s 控制 系统 , 1台压缩 机配置 1 套冗余配置的 P A 7 0 I - 控制器 , 上位机通讯 采用 以太 网, 实时数据总线为 G e n i u s B U S , I O模块 , 收稿 日期 : 2 0 o 7 0 31 3 作者简介: 傅钧( 1 9 6 3 一) , 男, 山东济南人,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火电厂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 维普资讯 第 2 9卷第 5期 傅钧 , 等 : 燃气 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自动控制 系统的研究 3 1 在控制室和煤压机现场之间信号传输均采用安全栅 进行隔离。煤气压缩机控制系统配有 3台 H MI 和 2 台网络交换机 , 可进行煤气压缩机的调试操作 , 通过 冗余以太网, 可在集控室实现对煤压机的监控。 根据工艺要求 , 控制系统 需对燃气 轮机 、 发 电 机 、 辅助系统实行全 面的监控 , 并具有完善 的超速 、 振动、 轴位移、 熄火及消防等保护措施, 机组重要信 号采用硬接线与 电厂 D C S系统连接 , 并留有与 D C S 系统通信的冗余以太网接口。汽轮发电机组采用数 字式电液调节控制系统 , 主要完成汽轮机转速控制 、 负荷控制 、 超速保护及应 力监测等功能 。电液调节 控制系统留有与电厂 D C S系统的通信接 口。余热 锅炉水位控制采用三冲量调节方式 , 设置锅炉进水 流量 、 汽包水位计和锅炉 出口蒸 汽流量调节模块 , 并 与电厂 D C S系统连接 ; 煤气压缩 机组 、 煤气净化输 送系统及电气系统等均采用 D C S 控制。 机组可单循环运行, 也可联合运行。该工程采 用 G E F A N U C分散控制系统作为机组监视控制的核 心, 配以汽机安全监视仪表( T S I ) 、 汽机紧急跳闸系 统 ( E ) 及汽机 电液调节 系统 ( D E H) 构成 1 套完整 的仪表控制系 统。以 C R T显示器 及其键盘为机组 主要 的监视 、 控制 中心 , 作为主要人 一机接 口。另 外, 机组还配有少量必要的仪表和控制设备, 当 D C S 出 结构如图 1 所示 : 由图 1 可 以看出, 整个 D C S系统 由 1 3个控制柜 ( 其 中包括 2 个远程控制柜) 、 1 个 电源柜、 5个操作员 站、 1 个工程师站、 1 个值长站、 1 个 G P S 设备、 1 台 M I S 服务器、 4台打印机以及相应的通讯系统等组成。 3 控制 的实现 为保证各机组 的安全运行 和集 中管理 , 在煤气 压缩机控制室 和燃气轮机控 制室各设 1套控制系 统 , 独立完成煤气压缩机和燃气轮机的启动、 运行和 停机控制 , 重要信号送 中央控制系统 。每台蒸 汽轮 机设 1 套调速控制器 , 仅完成蒸汽轮机的速度控制 , 其余参数的检测和控制由中央控制系统完成。 3 1 燃气轮机的控制 燃气轮 机的控制 系统 采用 了美 国 G E公 司 的 S p e e d t r o n ic M a r k V, 该系统是一种专门用于透平控 制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系统信息通讯 由 3 种独立 的 网络组成 。级 间通讯 网络是外部通讯 网络 , 用 于实 现操作接 口与操作盘之间的通讯 , 采用 A R C N E T协 议 ; 数据交换 网络是控制盘 中的一个 A R C N E T通讯 网络 , 用于实现控制盘内处理机之间的通讯 ; I O网 络是内部通讯网络 , 用于实现处理机与保护机柜、 数 据 I O机柜之间 I O信息的通讯。S p e e d t r o n ic M a r k 图 1 控制系统结构图 兀 维普资讯 3 2 水利 电力机械 2 0 0 7年 5月 成, 其工作原理如图 2 所示。 主操作接口I 广 控制盘H主操作接口 圭 竺 兰 !r J I 图 2 S p e e d t r o n i c M a r k V控 制多台透 平方 案 为确保控制的可靠性, S p e e d tr o n i c M a r k V采用 了3 重冗余技术, 即同时采用 3 个冗余的控制处理 器。通过 T M R控制 3个分离但相同的处理器监视 冗余的传感器且对所有关键控制信号进行表决。另 外, 3 个冗余的处理器监视超速、 熄火和同期, 且提 供报警和跳闸指令, 用分离的处理器执行控制、 保护 和 I O等所有功能, 每个处理器都有 自己独立的电 源。同时, 软件容错技术也是 S p e e d t r o n i c Ma r k V可 靠工作的关键。 3 2 蒸汽联合循环 的控制 该工程采用了 G E F A N U C分散控制系统。D C S 系统的监视和控制范围为余热锅炉、 汽轮机、 发电 机 、 热力系统汽机辅机 、 发变组及 高低 压厂用 电系 统 , 同时对 U P S电源、 2 2 0 V直 流系统 的部分参数进 行数据采集和监视 。D C S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 系统( D A S ) 、 锅炉和汽机模拟量控制系统( M C S ) 、 锅 炉安全保护( F S S S ) 、 锅炉和汽机的辅机顺序控制系 统( s c s ) 、 电气控制系统( E C S ) 及循环水泵房、 燃油 泵房的控制等。锅炉保护及 M F T在 F S S S中实现, 汽机防进水保护和重要 的辅机保 护( 除氧器 等) 在 S C S中实现 , 给水泵也在 S C S中实现。 4 系统的通讯 由图 1 可 以看 出, 整个 系统为 2层 网络结 构。 上层管理及控制网采用负荷 T P I P 协议的冗余以 太网, 波特率为 1 0 0 M b p s , 连接了操作站、 工程师站、 M I S服务器 、 值长站、 打印机 以及控制站等。底层网 络为控制站内部 网络 , 为 G e n i u s I O总线结构。G E n u C以太网最多可以带 1 0 2 4个节点 , G e n i u s I O 总线结构最多可以带 3 2个节点。G E F A N U C以太 网采用总线型( 无根树) 或是星型结构, 传输方式为 曼彻斯特编码方式。 通过 G E F A N U C与 S p e e d t r o n i c Ma r k V系统接 口, G E F A N U不但 实现 了对燃气轮机系统运行过程 所有工艺参数的监视 , 还成功地实现 了 D C S人 一机 接 口对燃气轮机 地系统运行 的控 制 ( 包 括主选、 主 控、 负荷控制、 油料选择、 电压控制、 速度与负荷控 制等) 。 5 结束语 燃气 一 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以节余的燃气为燃料 发电, 该发电技术以其极强的负荷适应能力, 将成为 我国电力的发展热点。尤其适用于老电厂改造 、 冶 金、 炼油及化工等行业的余热利用。由于燃气 一 蒸 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是相对于简单燃气轮机更为复 杂的发电系统, 对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更高 的要求。本文在对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燃气发电厂 燃气 一 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工程实例自动控制系 统介绍的基础上, 探讨其 自动控制和通讯系统的实 现。由于该工程燃机控制和 D C S均采用 G E公司的 产品, 因此不存在接 口问题 ( 有 的工程采用 A B B公 司的I N F I 9 0 系统作为 D C S , 就存在接口问题) 。随着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 分散控制系统性能的不 断提高, 现场总线技术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 1 崔大勇 燃气 一蒸汽联合循环电厂控制系统的探讨 J 能源技术, 1 9 9 8 , ( 1 ) : 1 O 1 2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启示
- 2026届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如何应对咽喉癌治疗带来的心理压力
- 群众安全感知识培训会课件
- 电工证培训知识详解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 电工知识培训心得论文课件
- 许昌学院婚假管理办法
- 设备性能考核管理办法
- 2025年骨科学科脊柱畸形手术前后理疗护理操作规范考试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执业医师考试全真试题及答案
- GA 1808-2022军工单位反恐怖防范要求
- 《工程制图完整》课件
- 焊接工艺要求
- JJF(电子) 31502-2010 静电腕带/脚盘测试仪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国学武术操太极拳表演活动流程
- DB14∕T 1131-2015 麦茬复播花生栽培技术规程
- 《生产运作与管理》教案(完整版)
- 先张法U型梁施工与管理
- 江苏省五年一贯制专转本《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试卷试题三(晓庄)
- 高三教学视导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