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平面变压器的设计与仿真优化.pdf_第1页
大功率平面变压器的设计与仿真优化.pdf_第2页
大功率平面变压器的设计与仿真优化.pdf_第3页
大功率平面变压器的设计与仿真优化.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大功率平面变压器的设计与仿真优化.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奘名是暴:署 M 。妇n 现E l 代e c t 电r o 子n i c 技sT 术e c q u e v 乩N o v ,9 2 0 1 6 2 : d o i :1 0 1 6 6 5 2 j i s s n 1 0 0 4 3 7 3 x 2 0 1 6 2 2 0 4 1 大功率平面变压器的设计与仿真优化 付志恒,王庆峰,刘庆想 (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I t ) J I 成都6 1 0 0 3 1 ) 摘要:针对大功率开关电源中传统变压器的体积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用平面变压器代替传统变压器的方法。基 于L C 串联谐振拓扑电路设计一个大功率平面变压器,介绍了平面变压器的磁芯和绕组的设计过程,建立平面变压器的三维 模型,并通过有F I t , - L 软件A n s o f tM a x w e l l 在三维涡流场中对平面变压器的绕组损耗和漏感进行仿真,利用仿真结果实现平面 变压器的优化设计。最后基于该文参数介绍了将L c 谐振电路中的谐振电感集成到平面变压器的过程 关键词:串联谐振;大功率平面变压器;有限元仿真;电感集成 中图分类号:T N 9 8 3 4 ;T M 4 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4 3 7 3 X ( 2 0 1 6 ) 2 2 一0 1 6 7 0 4 D e s i g na n ds i m u l a t i o n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fh i g h p o w e rp l a n a rt r a n s f o r m e r F UZ h i h e n g ,W A N GQ i n g f e n g ,L I UQ i n g x i a n g ( C o l l e g eo fP h y s i c a l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S o u t h w e s tJ i a o t o n gU 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g d u6 1 0 0 3 1 ,C h i n a ) 变压器作为开关电源中的重要磁性元件对电源的 体积、重量、损耗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电源向小型化和 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传统变压器的体积和效率都成为了 变压器优化的重点。近几年变压器发展迅速,尤其是平 面变压器的提出使得电力电子产品中的变压器性能得 到大幅度的提升。平面变压器因为其特殊的平面结构 和绕组的紧密耦合,使高频寄生参数大大降低,极大 地改进了开关电源的工作表现。文献【2 4 】都对平面变 压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但目前平面变压器多用于高频 的小功率或者低压大电流场合,在高压大功率场合平面 变压器的研究和应用并不广泛,这主要是受到材料和工 艺方面的限制。不过随着材料和工艺上的进步,高压大 功率平面变压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重点介绍 收稿E t 期:2 0 1 6 - 0 3 1 7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 2 6 8 2 0 1 4 C X 0 8 6 :2 6 8 2 0 1 4 C X 0 8 9 ) 基于高压充电电源中的大功率平面变压器的设计并利用 有限元仿真软件A n s o f lM a x w e l l3 D 对其进行仿真优化。 1设计参数 本文研究的是一台应用于串联谐振充电电源的升 压变压器,串联谐振充电电源具有恒流充电、体积小、效 率高、功率密度大、适合宽范围变化的负载等优点,是较 为理想的电容充电电源”】,应用广泛。电路拓扑是全桥 L C 串联谐振电路,如图1 所示。 谐振频率为1 2 0k H z ,变压器匝比为l :3 5 ,初级输 人电压为3 3 0V ,次级输出1k V 2 0k W ,因此次级输出 电流为2 0A ,初级输入电流为7 0A 。 2 模型设计 平面变压器的设计可采用估算法和设计程序的方 法”】。前者对变压器设计者的经验要求较高,设计出的 产品也无法保证是最佳产品,但设计过程较为灵活,可 e e H d 0 e m 篡焉一帅帅纛l 墨一 一一一一一 一 一一一一一一 黑罴羔一 一一一一一 一 一 一一一一一 一 丁山 c o 件h h m 删“一:茎讪川 姗删哪舢一 一一一一一 一 一灿一一一 吣一一一一一 岫_耋一删一曲一 羔黑羔罴一 砒 。慨 哪 m 叩妇 心 一一一一一一一 篇鬻黧慧 吨胁h k一池业脓 涨 剐m耐一眦枷m州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万方数据 1 6 8 现代电子技术 2 0 1 6 年第3 9 卷 以兼顾产品的工程实现过程;后者使平面变压器的设计 变的简单,设计的产品精度也较高,但是无法兼顾变压 器的工程实现。平面变压器的一致性使得平面变压器 的设计较为偏向后者,但是多集中于低压小功率产品, 在工程实现上的要求不高,因此本文依然采用估算和试 探的方法。 I z、 : 、 I 2l 图1L C 串联谐振电路 2 1 磁芯的设计 磁芯设计分为两个方面,即磁芯材料的选择和磁芯 形状的设计。在开关电源中,应用最多的材料是软磁铁 氧体。主要有两类:镍锌铁氧体和锰锌铁氧体。镍锌铁 氧体具有更高的电阻率,因此它适合于工作在1M H z 以 上的场合;而锰锌铁氧体电阻率较低,通常工作在 1M H z 以下,但具有较高的磁导率( 此) 和较高的饱和磁 通密度( 最) 。本文选择美磁公司的锰锌铁氧体材料T 材 作为磁芯材料,T 材具有较高的饱和磁通密度( 0 5 3T ) 和 较低的损耗密度且其损耗密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平面变压器磁芯型号的选取依然可以采用A 。法, 通过公式: 小酱 A 。= A 。A 。 ( 2 ) U ,X1 0 4 一i 夏丽 式中:A 。是磁芯截面积A 。和磁芯窗口面积A 。的乘积; 为绕组匝数;U 为变压器输入电压;,是输入电流; 墨是波形系数;K ,是窗口利用系数;B 是磁通密度;厂为 工作频率;J 为电流密度。在传统变压器中,窗口利用 系数一般选择0 4 ,设计平面变压器和采用P C B 绕制绕 组的方法进一步减小了窗口利用系数”1 ,因为在平面变 压器中P C B 绕组中P C B 板厚度远大于绕组的厚度,但 是随着P C B 板覆铜技术的发展,P C B 板覆铜厚度有了 较大的提升,在特殊板中绕组厚度可以设计到1 0O Z 以上并且板子厚度不变,这种情况下板子厚度与绕组 厚度相差不大,所以在选择窗口利用系数时要根据实 际情况选择合适的K 。值。根据计算结果可选择美磁 公司E E 型磁芯E 1 0 2 ,其磁芯截面积为5 2 5m m 2 ,磁芯 窗口宽度为3 6m m ,高为2 6 6m m 。 2 2 绕组设计 绕组匝数可根据伏秒数公式来计算,其表达式为: 一业f 4 1 1 K t B A :f 式中,曰为磁感应增量,在开关电源中一般选择为饱和 磁通的1 2 或者2 3 。根据参数计算初级绕组匝数。可 在1 2 2 0 匝绕组之间选择。 平面变压器绕组选择的是P C B 板覆铜结构,其厚度 要小于2 倍的集肤深度以避免绕组的集肤效应。2 0 时集肤深度的计算公式为: = 6 6 1 仃 ( 5 ) 随着温度的升高集肤深度加深,所以绕组厚度可以 设计2 0 的集肤深度作为标准。根据计算结果 = 0 1 9m m ,绕组厚度可选择为0 3m m 。绕组的截面积与 绕组的电流密度,有关,电流密度t ,可以根据一些温升 的经验值来确定。但在高压大功率平面变压器的设计 过程中,其电流较大,绕组厚度并非远远低于2 倍集肤 深度,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实现平面变压器的稳定工 作,电流密度,选择为1 0A r a m 2 。因此初级绕组的截面 积为7m m 2 ,次级绕组为2m m 2 。根据计算结果初级绕 组宽度为2 4m m ,次级绕组宽度为7m m 。 绕组的排布方式对平面变压器的绕组损耗具有一 定的影响,文献 8 1 0 】者B 介绍了不同绕组排布方式下绕 组的损耗大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采用交叉绕组可大大 减小绕组的损耗和漏感,并且采用交叉绕组方式可使得 初次级并联绕组中的电流分布更加均匀l 。然而在大 电流环境中当电流分布均匀时并联绕组的损耗小于单 层绕组的损耗”。因此可将初次级绕组改为两层并联, 绕组宽度减半,且初次级绕组交叉分布。绕组结构如 图2 所示。 图2 绕组结构 从图2 中可以看出,初级绕组结构每层2 匝,次级绕 组结构每层6 匝。绕组匝数可在1 2 2 0 匝之间选择,为 得到损耗最小的绕组结构,本文为平面变压器设计5 种 绕组结构,如表1 所示,每种结构都采用交叉绕组方式。 不同绕组结构平面变压器的绕组损耗和磁芯损耗 都不相同,绕组损耗的计算可由一维D o w e l l 模型来计 万方数据 第2 2 期 付志恒,等:大功率平面变压器的设计与仿真优化 1 6 9 算,但计算过程较为复杂且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损耗偏 差较大。所以绕组损耗可采用有限元软件A n s o f tM a x w e l l 来仿真计算,采用三维涡流场对平面变压器进行仿 真,其仿真结果较为精确。仿真模型如图3 所示。 表1 五种绕组结构 磁芯损耗的计算可根据S t e i n m e t z 方程计算出磁芯 的损耗密度,然后根据磁芯体积得出磁芯的损耗。但 S t e i n m e t z 方程只适用于正弦波的输入波形,在L C 串联 谐振电路中,变压器电压输入波形为方波,所以S t e i n m e t z 方程在这里并不适用。文献1 3 1 根据S t e i n m e t z 方 程推出了适用于方波波形的磁芯损耗密度的计算公式: P F2 2 ”1 K 严B 9 D p ” ( 6 ) 式中:K ,a ,p 都是磁芯材料的参数;D 为占空比;B 。为 方波占空比为5 0 时的磁通密度峰值, B = V T 4 N Ae ) 。计算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损耗和漏感的仿真结果 由表2 可见,随着绕组匝数的变化磁芯损耗越来越 小,绕组损耗越来越大,但整体损耗变化不大,结构1 的 磁芯损耗和绕组损耗相近,且总体损耗最小,所以结 构1 可作为为5 种绕组结构中的最优化结构。 3 集成谐振电感 如图1 所示,在L C 串联谐振电路中变压器的漏感 可作为谐振电感的补偿电感或者直接作为谐振电感。 因此为减小电源体积可增大漏感代替谐振电感,即将谐 振电感集成到变压器中。改变绕组的交叉程度和增大 绕组层之间的距离都可以增大绕组的漏感,但增大漏感 的同时绕组的损耗也会相应增大,降低了电源的效率。 因此在调整平面变压器的绕组过程中要对损耗和漏感 进行均衡分析。 本文设计的变压器需满足L C 串联谐振电感为 1 8 x 1 0 H ,调整方式1 的绕组排布方式,将其分为S S P P S S P P S S P P S S P P S P P S S P P S S S - S - S - S P - P P P P P S S S S S S P P P P P P S S S S S - S S S S - S - P P P P P P P ,P P P P PSS S S S S S S 三种排布方 式,依次命名为A ,B ,c 。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仿真,得 到仿真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损耗和漏感的仿真结果 j 三种绕组结构下绕组的电流密度分布如图4 所示。 U o J1 o = 茹 - 9 一一一_ 2 , - - 制蕊蠹嚣兽:蔷k 蔷善誊蓦言蔷譬 一! 要害蓦姜耄? 要嚣三一 溢i 笔蠢璺甓雾霁 I t 曩:一 h - - - 一 :l 薹趸翟落曼氍嚣;蠡吉暑 ? j 誊l 主蓁! 妻毽墓蒌霎芋鼍娄 誓:嚣| 誉镳煮曦蓬鬻翳雹 _ l - 一一z 一4 j 1 4 d , ;霪蔷誉窖藩爹i 墓囊蚕黜 i :;一 l a l := = 1 9 一 a , 4 1 i 篙茎= 嚣嚆蓄! 誊= 登 _ 自q := | g ;瞄_ i t 脯耐器誉茎器茎墓誊嚣篓鬈耄蠹嚣蓦 :! I 嚣爿慧懋霎嚣墨棠黜M t ! 芝l 器器嚣器嚣器躲鬣 t _ :g 麓啊目j 一 ;H l 嚣= = 暑昌昌器蓦皇昌要= 蚕蔷 删岫 器善意篇器譬嚣黼 嚯 目b 一”H 自d 怕 i 蕊;誉基璧誊嚣萋 ( 1 ) ) 1 _ 4l = 窟= = = = = = 嚣= = = - : 翟茁答暑譬箩 j _ 止i 一- I l _ l - _ 曩蔓l 盏墓葛= 嚣= = = 器= = = 图4 方式A ,B ,C 的电流密度分布 结果显示改变绕组结构达到漏感要求的同时绕组 损耗变的非常大,平面变压器效率高的优势没有得到相 应的体现,所以应选择完全交叉的绕组结构并另行设计 一个电感器与其串联。 万方数据 1 7 0现代电子技术 2 0 1 6 年第3 9 卷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在高压充电电源中可用大功率平面变 压器代替传统变压器的方法,基于设计参数介绍了平面 变压器磁芯和绕组的设计过程,讨论了绕组的最佳排布 方式,为平面变压器设计5 种绕组结构,分别建立相应 的三维模型,并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A n s o f iM a x w e l l 在 三维涡流场对5 种结构的绕组损耗和漏感进行仿真计 算,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最优化绕组结构。最后在最优化 绕组结构的基础上调整绕组的排布方式增大漏感,采用 以漏感作为谐振电感的方式将谐振电感集成到平面变 压器中,但因增加损耗太大,最终选择另行设计的一个 串联电感器作为谐振电感。 注:本文通讯作者为刘庆想。 参考文献 1 李建兵,牛忠霞,周东方,等印制板平面变压器及其设计方法 J 电气应用,2 0 0 6 ( 2 ) :5 0 5 4 【2 】P A H L E V A N I N E Z H A DM ,D A SP ,D R O B N I KJ ,e ta 1 An o v e l w i n d i n gl a y o u ts t r a t e g y f o r p l a n a rt r a n s f o r m e ra p p l i c a b l e t o h i g hf r e q u e n c yh i g hp o w e rD C D Cc o n v e r t e r s c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2 0 11I E E EE n e r g yC o n v e r s i o n C o n g r e s s a n d E x p o s i t i o n K i n g s t o n :I E E E 。2 0 1 1 :3 7 8 6 3 7 9 1 3 C O V ESR ,O R D O N E ZM ,Q U A I C O EJE M o d e l i n go fp l a n a r t r a n s f o r m e rp a r a s i t i c su s i n gd e s i g no fe x p e r i m e n tm e t h o d o l o g y ( e l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2 010t h e2 3 r dC a n a d i a nC o n f e r e n c eO f f E l e c t r i c a la n dC o m p u t e rE n g i n e e r i n g C a n a d a :I E E E ,2 0 1 0 :1 - 5 【4 】Y UQ ,G E N GY ,L I UZ ,e ta 1 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o fl o wp r o f i l e p l a n a rt r a n s f o r m e rp r o t o t y p ew i t hN i C u Z n C P r o c e e d i n g so f 作者简介:付志恒( 1 9 9 1 一) ,男,硕士。 刘庆想( 1 9 6 4 一) ,男,教授。 ( 上接第1 6 6 页) 3 7 t hI E E EP o w e rE l e c t r o n i c s S p e c i a l i s t sC o n f e r e n c e 【S 1 】: I E E E ,2 0 0 6 :1 4 【5 】苏建仓,王利民,丁永忠,等串联谐振充电电源分析及设计【J 强激光与粒子束,2 0 0 4 ,1 6 ( 1 2 ) :1 6 1 1 1 6 1 4 6 韦忠朝,张安东,唐德宇,等P C B 平面变压器设计研究 C 武 汉: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2 0 0 4 7 M C L Y M A NCWT 变压器与电感器设计手册 M 2 版一E 京:中 国电力出版社,2 0 1 4 8 】B U C C E L L AC ,C E C A T IC ,D EM O N T EF Ac o u p l e de l e c t r o t h e r m a lm o d e lf o rp l a n a rt r a n s f o r m e rt e m p e r a t u r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o m p u t a t i o n J I E E E 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ni n d u s t r i a le l e c t r o n i c s , 2 0 0 8 ,5 5 ( 1 0 ) :3 5 8 3 3 5 9 0 9 】H U R L E YWG ,G A T HE ,B R E S L I NJG O p t i m i z i n gt h eA C r e s i s t a n c eo fm u h i l a y e rt r a n s f o r m e rw i n d i n g sw i t ha r b i t r a r yo u r r e n t w a v e f o r m s J I E E E 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i l p o w e re l e c t r o n i c s , 2 0 0 0 1 5 ( 2 ) :3 6 9 3 7 6 f l o 】旷建军平面变压器P C B 板绕组的损耗分析、计算与设计优 化 D 】福州:福州大学,2 0 0 2 1 1 C H E NW ,Y A NY ,H UY ,e ta 1 M o d e l a n dd e s i g no fP C B p a r a l l e lw i n d i n gf o rp l a n a rt r a n s f o r m e r 【J 】I E E Et r a n s a c t i o n s o nm a g n e t i c s ,2 0 0 3 ,3 9 ( 5 ) :3 2 0 2 3 2 0 4 1 2 L O E FC ,D ED O N C K E RRW ,A C K E R M A N NB O nh i g h f r e q u e n c yh i g hv o l t a g eg e n e r a t o r s w i t h p l a n a rt r a n s f o r m e r s 【C 2 0 1 4P r o c e e d i n g so fT w e n t y N i n t hA n n u a lI E E EA p p l i e d P o w e rE l e c t r o n i c s C o n f e r e n c ea n d E x p o s i t i o n A a c h e n : I E E E 2 0 1 4 :1 9 3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