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篇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_第1页
12篇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_第2页
12篇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_第3页
12篇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_第4页
12篇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篇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记得刚上班时,偶尔和同事们聊天,听着大家的口音不尽相同,总会好奇地问:唉,你老家是哪里的呀?而大家的回答也不尽相同,比如我的老家就是涪陵。虽说在重庆城里生活了20余年,但那一口不改的乡音还是隐约能让你认出我是一个涪陵人。而说到我们一家人的进城之路,还要从我爷爷那时说起。1965年,幺姑婆从涪陵石沱镇老家经人介绍嫁到了重庆,从此一家人便分隔两地。由于是家里最小的妹妹,又一个人嫁到了城里的农村,虽说替她高兴,但爷爷也会担心,时常写信问候。偶尔还会从石沱老家经麻柳、木洞等地赶上一天的路到重庆城里看一下妹妹过得好不好。爷爷的进城路,系着远方亲人,连着骨肉亲情。1982年,父亲作为家中老大,被爷爷奶奶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通过读书“跳出农门”,18岁的父亲缴了近20元的捐资助学费踏入了高中校门。或许是真的不喜欢读书,读了差不多一学期,第二学期开学没多久,父亲便自己去找校长要回了学费,偷偷拿着钱买了一箩筐鸡蛋,还有一张到重庆的船票,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那时上重庆的客船从石沱码头出发,得开整整一夜。但没多久父亲便被爷爷“逮捕”,回老家参军入伍。他的进城路就此被终结,但我觉得父亲的进城路,系着理想,饱含勇气。1988年,父亲带着一个三等功,从部队光荣退伍回到老家,干起了放电影的工作。或许那个被无情“终结”的进城梦,无时无刻在召唤着他。1991年便带着母亲、一岁多的姐姐和出生没多久的我一起来到了重庆。一家四口住过20平米不到牛毛毡和石棉瓦拼搭屋顶的小屋,住过公用公厕的民房但无论条件如何,父母从未想过回老家,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以后可以真正“踏出农门”。父母的进城路满含寄托,饱含希望!2002年,父母用近10年的存款缴了首付,贷款买房,将一家人的户口迁到重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成了“城里人”。趁着假期,我和姐姐偶尔也会乘坐班车回老家探亲,一开始需要坐3个小时的班车,2010年重庆到老家的二级路通车了,重庆到石沱只需要1个小时车程,再后来火车也通了!我惊喜地发现,我们脚下的路由最初的进城路,不知不觉中竟变成了返乡路!2016年随着自己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每天看着拥挤的公交车,奔忙的轻轨线;再看看父母焗油之后依然掩不住的白发,我恍然大悟,他们送我到这儿,要想在这座城市里扎根,我还有好长的路要走!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在我的书房里,有一个书柜是专门用来摆放父亲读过的书和一些生活用具,也有曾经伴随我成长的小物件,收录机、耳机、我小时候读过的儿童文学等,其中相机要多一点,有不同时代不同型号的。我买第一部相机是1992年,花300元买的Kodak傻瓜相机,上电池胶卷的。九十年代初,Kodak是胶片相机时代的网红。当时买它很纯粹的一个概念就是为了赚钱,在学校填表报一些个人资料都需要贴一寸照,我想:照相馆照一版需一元钱,我收八毛就行。都是穷学生,二毛钱都很算计,女生吃饭时都舍不得买六毛一份的肉菜,买三毛钱的炒白菜,省下钱买衣服,那时十元钱能买一件。现实和想象是有差距的,和同学们逐渐都熟了,拍照也不好意思收钱,相机只为大伙方便和周末出去玩用,但也不能随便乱拍,整个胶卷冲洗出来满意的照片没几张,而洗相的费用却觉得很心疼。为不浪费胶卷,每拍一张照从画面构图到光线和所拍摄角度都要反复比划好长时间,按快门慎之又慎,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面部发酸。我的摄影爱好估计就是那时逼出来的。到了2000年,我听说有数码相机,拍照之后能立即看到图片,对不满意的或不需要的照片可以立即删除,这样冲洗照片时不再花冤枉钱。我便托人从北京花1000多元买了一个科兴牌数码相机,内存卡片和现在的不一样,有三公分见方那么大,内存只有5兆,我整天拿着乱拍,随意拍,然后用数据线连到我的586电脑上。为了能打印照片,我投资600多元把点阵式打印机换成了Epson喷墨式彩色打印机,听说墨水很贵,一般舍不得打。有一次,在打一张图时,发现打出来的图片和电脑屏上显示的颜色不一样,问部队的技术处长,他看了看说,是墨水风干了,我听了好心疼。这款相机已经找不到了,连续搬家都不知道放哪了。在以后,眨眼的功夫,数码相机铺天盖地,我陆续买了SONY、CanonG10、Ganon60D几款相机。相机,陪我跑遍晋西北的黄土高原,触景生情随手拍,记录了生活中的一些瞬间。翻开电子相册,每张照片都能勾起我那时生活中的美好回忆,让记忆成为永恒。2017年航拍机的盛行,我买了大疆MAVICPRO型航拍机,三轴云台相机可稳定拍摄4K超高清视频与1200万像素照片,飞行器配备先进的五目视觉系统,能实现指点飞行、智能跟随等功能,并可自动返航以及在室内外稳定悬停、飞行,摇控器配合完备的功能按键可在最大7千米通信距离内定成飞行器与相机的各种操作与设置,并可通过App在移动设备实时显示高清画面。这些天,媒体都在报道70周年大庆热点,有关相机的发展史,得知在新中国成立到1956共生产12部,冲洗底片要用显影液和定影液,把胶卷放在专用的显影罐里冲洗,然后挂起来晾干。让我想起1986年我小学毕业时学校去了一名照相师,拍完后要到地窑里冲洗,洗出来的照片一块灰一块白一块黑,说是药水没搅匀。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我国的照相机生产企业开始技术引进,傻瓜相机开始盛行。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照相机生产企业的目标已不是传统光学相机,而是更时尚化的数码相机。如今,电子商场的相机琳琅满目,手机的拍摄更加生活化,使用率已超过了相机,现在人人都是摄影家。有一次,我把随手拍摄的一张春耕图发在微博,一位网友留言:“点赞太多你别烦。”用镜头发现美、感受美、留住美已成为我的习惯,摄影给我带来无尽的欢乐。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奋进。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繁荣昌盛,从过去的食不果腹到如今的生活富裕,我们伟大的祖国,用它傲人的成绩书写了华丽的时代新篇章。我还记得,90年代的时候,中国还是物质缺乏、经济落后的国家,当时的人民还处在向温饱目标迈进的阶段。而那段儿童时期的记忆都是简单的黑白色。那时候,我们一年四季都穿着过年买的衣服,不如现在的衣服色彩丰富;街上都是老旧的小矮房,不像现在的高楼直入云霄;一台小电视都是稀世珍宝,不像现在的随处可见;甚至夜晚的街都是黑暗无边,不像现在的街景流光溢彩。那时,住上小洋房、开上小汽车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现在,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人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小康的跨越式发展。祖国也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到富强、民主的美好夙愿。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里,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爱肯特盆地内的撞击坑内,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全球最长的港珠澳跨海大桥正式开通、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交付使用这些喜人的成绩向世界宣告着,走过多少风风雨雨的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见证祖国成长的我们,在享受祖国给予的美好同时,更要心怀爱国情、长存感恩意,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奋力与祖国一起共成长!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很多事情不经意间流逝,许多往事逐渐模糊,但有些经历和记忆却是历久弥新。还记得童年时代我们是怎样理发的吗?那时候,我父亲的“理发神器”“飞剪”陪伴了我整个童年。有感于有感于共产党员网“一起走过70年,讲述光阴的故事”征集,我特意回老家的旧房子寻找这个“飞剪”,“踏破草鞋无觅处”,很庆幸还能见到它的真容。今天很想分享一下它的故事。童年时代,我的发型师只有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我父亲。父亲,当过兵,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战。他非常留恋部队的生活,虽然不苟言笑,但他部队的“威水史”常挂在嘴边。父亲在部队学到了很多本领,而理发是他最得意的技艺之一。对于我们兄弟童年,则是一种“噩耗”。上世纪80年代末至2000年前后,我和哥哥10多年的发型基本上就是来自父亲的操刀。除了一把旧式剪刀、一张滑布以外,还有“飞剪”。这个“飞剪”,是手动的,看上去就有一种冰冷的感觉。我们坐在凳子上,滑布沿着脖子一包围,理发就要开始了。父亲左手按着我们的头,右手拿着“飞剪”一按一放,一伸一缩,发出“咿嘢咿嘢”的声音。它一开始还比较灵,后来生锈就逐渐变得不那么灵了。于是,偶尔会有少量的头发卡在“飞剪”里,父亲会来回多按几下等到所卡的头发断了为止,如果试了几下还没能断的话,那就用力一拔了事,除了听到“拔”一声,剩下的就是疼痛。由于父亲平时很严肃,即使痛,我们也要紧咬牙关。那块滑布也真的很滑,很多头发都从缝里溜到脖子和身体里,奇痒无比,但也要忍着,不吭一声,以示父亲的技术是过关的。那时候,看着伙伴们或同学们去理发店,那种渴望和向往简直是望眼欲穿。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们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前后,镇上的理发店多了起来,店里客人络绎不绝。家乡经过新中国的70年发展,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了,服务业发展迅猛,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充满信心。理发店的蓬勃发展就是家乡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缩影。我也早已尝到了到外面理发的滋味。但是,每次理发我总会想起父亲给我们理发的往事,其中蕴含的感情时常令我动容,并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塑造良好的家风。父爱如山,教我尊老爱幼。多年以后,重新拿起这个“飞剪”,没有感到冰冷,而是感受到一种温馨和温暖。给孩子理发,寄予的是父亲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今日已为人父的我,拿起“飞剪”,也渴望给孩子理一个发,理一个天底下最漂亮的发型,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都是最好的。时代荏苒,亲情不变。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良好的家风、民风。而“飞剪”是我的闹钟,提醒我要充满爱,尊老爱幼,弘扬优良传统,塑造良好的家风。注意形象,教我提升修养。小时候,虽然理发是件“痛苦”的事情,但那是手动“飞剪”的问题,父亲在理发的时候是非常用心的,比理发店要认真得多。每次完成“初稿”,总会左右前后反复地看,拿着镜子不停地对照,旁边有人肯定会咨询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后,他觉得满意才能“成稿”。他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我们负责,父亲说,关乎形象问题,要注意。于是,注意形象这个谆谆教导,我一直记着。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特别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我一直提醒自己要有形象、有立场,提醒自己要不断加强个人修养,要正心诚意,注意言行举止,廉洁自律,保持廉洁本色。自己动手,教我艰苦奋斗。据父母回忆,他们小时候,家境贫穷,镇上理发店少之又少,很多村民都懂得理发,家庭的理发基本上都是靠自理。在我小时候,到理发店理发由2元到5元不等。父亲对自己技术信心爆棚之外,还因为想为家里省点钱,节省开支。到了今天,我们国家、人民都富裕了。但是,勤俭节约永远不会过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父亲步入花甲之年,理发技术依然没有荒废,而且还进步了现在是电动“飞剪”,服务对象转移到我孩子这一代。父亲几乎包办了他们的所有发型设计。路过的人有时候会觉得好笑和好玩。我想,这是一种爱的传承,也是一种勤俭节约的体现,能够培养良好的家庭作风,何乐而不为呢?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一提到“小红书”,可能年轻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时下爆红的一款APP,很多明星网红们都喜欢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生活。不过我今天要说的是我家的“小红书”,这本书是我爷爷年轻时的钟爱毛主席诗词。记得第一次见到这本小红书,是在我小学三年级的夏天。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爷爷奶奶家过暑假的我,被家门口铺得满满的书籍和杂志给吸引住了。奶奶说这都是爷爷的宝贝,趁着今天阳光好,把那些封藏在书柜里的宝贝都拿出来晒一晒。眼尖的我立刻就被一本红色封皮的小书给吸引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快步走过去想打开来瞧一瞧。可还没等我翻开,爷爷就非常紧张地制止了我,还把那本神秘的小红书放到了我踮起脚也够不到的窗沿上。当时我只隐约看到那本书的封面上写着:毛主席诗词。第二次再见到这本小红书的时候,我已经初中毕业。那时候,由于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家里的长辈们安排让他们从山里的老家搬来县城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一次见到了爷爷的这个宝贝。那时候我正在努力学习各种诗词,对毛主席写的诗词也一直非常向往,所以当我看到这本小红书时,就特别想收入囊中。于是我鼓起很大的勇气小声地问:“爷爷,能不能把这本书送给我?”但是故事并不像大家在小说里看到的那样,慈祥的爷爷不仅把这本有意义的小红书送给了我,还耐心地给我讲述了他和这本小红书的故事。事实上是,“抠门”的爷爷还是非常紧张地跟我解释,说这本书现在书店已经有最新的版本,他的这本太旧了,不适合我拿回去看,他就这样委婉地拒绝了我。虽然当时我心里有些小难受,但现在回想起来却觉得特别理解爷爷的心情。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集体文化。30后的爷爷小时候吃过苦,也经历了祖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稳定的时代变迁,也许在他的心里,毛主席就是他们那一代人的“爱豆”,而毛主席写的诗词,也就是爷爷那一代人的精神寄托。虽然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但是爷爷心里坚持热爱的,也许就像他一直珍藏这本小红书一样,不能失去,不会改变。这两年由于各种原因,爷爷奶奶又经历了几次搬家,不知道爷爷的这本“小红书”,现在是否还依然陪在他身边。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你听说过“四大件”吗?相信90后的应该还有印象,但是00后一定表示一脸懵逼,可以去问问父母一辈,或是爷爷奶奶一辈的,他们肯定记忆犹新。因为这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仅埋藏着他们青春岁月的记忆,也见证着新中国发展的历史变迁。那“四大件”是什么呢?在不同的时期,“四大件”的内容是不同的,但无论它们怎么变化,都象征着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就让我们从“四大件”里看变迁,感念三代“新生活”,品味越来越美好的生活。20世纪50-70年代的“四大件”“三转一响”好硬气20世纪50至70年代的“四大件”是什么呢?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以及收音机,被人们称为“三转一响”。可不要小瞧了这“三转一响”,这可是那个时代每个家庭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是生活追求的目标,是“小康”生活的体现。当时一个家庭如果拥有了这“三转一响”,那肯定代表着家底殷实、日子好过,同时这“三转一响”也是许多女孩订婚、结婚时向男方提出的彩礼清单,在那个年代男女青年结婚时有“三转一响”,将会是一件相当风光的事。为什么“三转一响”在当时如此受欢迎,因为那个年代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物质较为匮乏,大多数家庭没有这样的购买能力,其次这些东西都需要凭票购买,而购物票却与钱一样稀缺,所以弥足珍贵。我的一个舅舅在六十年代结婚时,女方家要求买一台缝纫机,这可愁坏了一家人,等筹够钱了还需要等购物票,最后一波三折才终于买到了一台缝纫机,得以顺利办得婚事。可见,这“四大件”在当时是多么的重要。20世纪80-90年代的“四大件”爱是电视冰箱洗衣机20世纪80至90年代的“四大件”是什么呢?是彩电、冰箱、洗衣机以及录音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凭票供应的时代也宣告终结,单调、冷清的消费市场变得像万花筒般绚丽多彩,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电子产品的兴起,“四大件”的内容也悄然更新升级,而且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新“四大件”极大丰富和改善了每个家庭的家居生活,它们使人们在8小时以外有了更为丰富的娱乐方式,也使得居民们的菜篮子四季常青。在当时,人们的美好生活是这样:夏天,为来访的客人递上一杯冰镇的冷饮;周末,全家人坐在彩色电视机前欣赏节目;星期天,把大堆该洗的衣服委托给洗衣机;做饭时,打开录音机,听听音乐,学会儿外语多么美好惬意!我尤其记得小时候在村里,一个大队只有一台电视,但是我们家是第一个拥有彩电的家庭,一到看电视剧、看动画片的时候,很多乡里乡亲都会到我家,小伙伴们也愿意和我玩。21世纪以后的“四大件”我的地盘我做主时光穿梭,岁月流逝。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建设等得到飞速发展,住房制度改革、京九铁路建设全面展开、香港和澳门回归、西部大开发、神舟飞船陆续发射、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曾经有着固定特指的“四大件”基本上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它也不再是绝对的了,而是多元化的、因人而异的,或是“汽车、空调、电脑、手机”,或是“房子、钻金、单反、豪车”,或是“出国旅游、国外置业、投资、留学”。同时如今的“四大件”也打破了数字的局限,向着“四十大件”“四百大件”不断扩充,空调、电脑、电话、微波炉、小汽车、5G网络、高铁、互联网、人工智能、共享单车、在线支付一个个“大件”的背后都是国家不断飞速发展的标志,是我们的生活愈加美好的结晶,是一个繁荣昌盛、日新月异的泱泱大国不断向世界呈现出的中国精彩。今天的我们,无论到哪里,都能看到“中国制造”与“中国智造”,这不得不使我们感到自豪。“四大件”的更新换代和一次次变迁,连接着中国的“旧貌”和“新颜”,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越来越美好,也折射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一个时代缩影。今天的我们,走得再远亦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让我们坚定走好自己的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继续砥砺奋进!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儿时的我居住在山区,那里的房屋建造在山坡上。一排排平房,错落有致,形成了梯田式建筑群落。在那里居住,长辈对孩童多了一份担忧,因为人们出门见沟,串门爬坡,生怕孩童不小心受到伤害。但是,那里的夜景很美。进入夜色不久,远远望去,层层叠叠的灯光,让你仿佛来到了布达拉宫。最让人们感到不方便的是生活必需品的购买要翻山越岭,极为不便。因此,人们陆续搬离了那里,住进了有上下水的楼房。刚住进新楼,好不适应,没有了山区的快乐,没有了蝉鸣鸟叫,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许多。出行有公交车、自行车,买日用品有集贸市场,唯一遗憾的是楼房内依旧燃煤取暖做饭。每到这时,父亲总会说:“知足吧,问问你母亲,我们刚到山区的时候是啥样子。”儿女们便缠着母亲问这问那。母亲风趣地说:“我和你父亲,那是真正的裸婚哪。”父母都是农民出身,母亲来到矿山投奔父亲时,父亲的工作单位根本就解决不了住房问题。在工友的帮助下,只能在山坡的背风处盖了一间土坯房,父母的婚房、家里的被服、锅碗瓢勺也是工友们凑得,其他物件就更没有。裸婚,在父母那个时代,也许都司空见惯了吧。住进小楼房后,虽说拥挤,母亲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家”的变迁,让她深深感受到时代在发展,祖国一天比一天更美好。每当有山区的邻居来家里做客,母亲便自豪地说:“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上楼房,多方便。”随着城市的发展,煤气走进了千家万户,让母亲彻底从烟熏缭绕的厨房彻底解放了出来。识字不多的母亲时常疑惑地问子女道:“这铁管子里到底流出的是啥玩意?”每到这时父亲自豪地说:“这就是我工作的单位所产生的气体,叫焦炉煤气。”母亲并非全明白的回答道:“管它啥气哪,反正咱家厨房这回空间不仅大了,而且干净多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让国家欣欣向荣,而且我们居住的小“家”也在变。儿女们一天天地长大,组成了各自的家庭,也都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小区楼房,父母别提多高兴了。在他们心里,儿女“家和”是他们最大的幸福。父亲退休后不久,我也有了自己的新“家”,由于楼层较高,只有母亲来家看过,回去后高兴地对父亲说:“咱儿子的家,窗户是白色的,地面溜滑溜滑的。”打那以后,父亲总是问我道:“你家啥窗户,还白色的?地面打了蜡了,多费钱。”看着父亲疑惑的样子,我们儿女几个趁父母外出走亲戚的日子,把小楼房的窗户、地面来了个大变革,换上塑钢窗户,铺上了地板砖。父亲回来后见状,高兴地对母亲说:“原来你说的白色的、溜滑的就是这个,真好,还是发展好啊!”的确,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变化,无论是居住环境、家用电器,还是生活用具,每一天,在你我他的身边不断发生着变化。自打父亲去世后,母亲也一天天的苍老,腿脚显得很不利索,于是我决定给母亲一个新“家”。当母亲看到将要居住的高层时,激动地说:“这下好了,有电梯不用爬楼了。”并指着不远处的广场大声地说:“你们看,那还有健身的地方哪。”看着母亲的样子,我打心里高兴和自豪。国家在强大,小家在变化。几十年“家”的变迁,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受到了祖国的美好。我爱你中国共产党,我爱你中国。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你看,只要把手指伸进去,滴一声,门就开了,钥匙都不用带。”爷爷笑眯眯的向着邻居大爷展示着家里新换的指纹锁爷爷曾感叹道,咱们国家就是对“锁”研究的太透彻,以前那么多西方国家要“锁”住中国,不让中国发展,结果中国是越封锁越强大。正如爷爷所说,中国的腾飞,让世界震惊,从小小锁具的变化中,就可见一斑。木锁,锁不住的邻里温情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个物资匮乏但是充满希望的年代。那个年代的锁,简单到极致,外锁一般只有一条链子,几乎形同虚设,屋内就是一个很大的木门闩,在外面用工具稍微一别,就能把门打开。爷爷说,锁越简单,越容易走到别人的心里。新中国成立之初,经历过战争摧残的中国百废待兴,人们的生活都很艰苦,但是无私互助、团结向上的精神却极为饱满。村里面很多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间都已经放下了戒备之心,经常相互串门、相互帮扶,谁家有什么困难,都是一呼百应。农闲时,大家也经常聚在一起聊天、唠家常,村里的很多孩子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那时候,邻里之间的感情淳朴且真诚。机械锁,锁不住的峥嵘岁月到了八九十年代,机械锁成为生活中的主角,走在大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行人后腰皮带上挂着一大串金属钥匙,走起路来叮叮当当响。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铁路建成通车。机械锁也顺势进入到千家万户,门锁、窗锁、车锁锁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奋斗在路上的人们提供着“安全感”。在跨越发展的浪潮中,锁具也在进行着更新换代,从最初的锯齿锁,到后来的十字锁、月牙锁、双排锁等等。机械锁的发展,见证着中国工业技术一步步成长。智能锁,锁不住的复兴之路进入新世纪,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科技发展的追求,锁的智能化也进入快车道,指纹锁、密码锁、感应锁等越来越多的智能锁融入生活。爷爷常感叹科技改变生活,自从家里换了指纹锁,每天出门都是一身轻松,再也不用怕忘带钥匙进不了家门。智能锁的普及,只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铁路、5G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惊艳全世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正在努力为实现全球稳定与繁荣及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从木门闩,到指纹锁,短短几十年,中国奇迹,让世界惊叹。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中华民族必将实现真正的伟大复兴!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随着全国各地的学校开学,学生们背起书包走进校园,开始新的“征程”。孩子们拿到新书,总是会让父母查看,然后父母们就竭尽所能的为孩子们装扮书本,从以前的报纸装扮书本到个性化封皮装扮书本,从烂布条缝制到多元化的书包,从烂衣袖到塑胶笔袋,“文具”背后的变迁,隐藏着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书皮:从报纸封皮到个性化封皮小时候,每当开学发新书,学生们拿着散发着墨香的教材,就像一件心爱的宝贝一样,生怕弄坏了,都不忍心翻看。放学后,小心翼翼地将新书放进书包,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向家的方向奔去。母亲拿着我的新书,然后用报纸把书包起来,并在四个书角叠出一个三角形来加固,包出来的书又平整又好看。每次包完书皮,母亲还会在封面上写上我的名字、班级和书名,然后把包好的书放到箱子下面压着,第二天再取出来给我。现在,看着小侄女买的那些个性化的书皮包在书本上,感慨万千。当看到朋友圈晒书皮时,发现有的书皮秀丽端庄、有的涂鸦式、有的小清新,各式各样的书皮“花样百出”。只能感慨时代变了,生活好了,父母们也很少为孩子包书皮、写封面了,很多时候都是一买套上了之。书包:从烂布条缝制书包到多元化书包我的第一个书包,是母亲用衣服裁剪缝制而成的。那时候,家里穷,上学的书需要用包来装,于是母亲便用各种颜色的烂衣服裁剪拼接了一个书包,让我背着“新书包”上学去,虽然这样的书包独具一格,但有总比没有好,于是它陪伴了我一年。后来,父母赚了钱,给我买了军绿布包,然后我背在身上臭美了好久,每天都格外注意,生怕书包被弄坏一样。尤其是下雨天,别的同学都把书包放在头上,而我却把书包放在怀里。到了现在,各种各样的书包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有卡通的、有3D设计的、有护脊分压的、有拉杆的现在的孩子有了更多的选择。文具盒:从烂衣袖缝制到塑胶笔袋母亲上学时的文具盒,是用烂衣袖缝制的。母亲说,那时候家里六兄妹,都要读书,家庭生活又特别艰苦,连上学都是一件奢侈的事,一开始外婆就给孩子们用烂衣袖缝制文具盒,并伴随了母亲几年。后来我上学时,有了一个像样的文具盒,铁制的文具盒,没有太花哨的装饰图案和内部设计,打开盖子就能看见里面的九九乘法表,时间一久,文具盒就会变得伤痕累累,甚至还会出现锈斑。现在的文具盒,有的就像高楼一样,里面有好几层,有的里面还有削铅笔的工具,最常见的就是塑胶笔袋了。文具背后的变迁,告诉我们,在党的领导下,祖国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昌盛,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小桥、流水、人家,青瓦、白墙、鸡鸭”,这是我幼时对村子的印象。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村里没有水泥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延伸到尽头,下雨天一脚下去泥可以溅出老高,弄得裤子上全是泥点,裤筒也湿了大半。大冬天更是可怕,寒风刺骨,骑着自行车往返10里外的学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像是故意与人作对,恨不得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抖落出来,你必须伸出手死死抓住冷得透骨的车架,任由寒风的肆意吹打和疯狂的颠簸。那个时候,我做梦都期盼能够早点修通水泥路。2010年,从大学刚刚毕业的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初入服务的江西省蒲亭镇附城村时,一户户白墙红顶的农家小洋房映入眼帘,有比较富裕的家庭甚至在院子里建起小花园,种着蔬菜,像黄瓜、冬瓜、豆角一类的,几个大爷大妈拿着小马扎坐在自家的院子门口嗑着瓜子有说有笑拉着家常,好不惬意;一条环村道路铺着柏油、平坦而干净,墙体粉刷一新,道路两边整齐地排列着绿化树,一派美丽新农村的形象。回望走过的路,在基层工作了10年的我愈发感受到新中国70年来的风雨征程和昌盛之路。一路走来,对“吃”的变化的感触是最深的。“我们小时候在乡下,家里七八个小孩,别说沾点荤腥,能吃饱就满足了。”每到饭点看到小外甥们这不吃那不吃的挑食,父亲总会感慨他的童年。80后的我虽然不能跟3岁的女儿相比,牛奶、猪肉、鸡蛋、水果和绿色有机蔬菜等等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吃食应有尽有,却也没有父辈们口中的咸菜疙瘩、盐粒子和看见就头大、吃也吃不完的地瓜,农家的菜肴、米饭温饱半点不成一问题。童年记忆中,觉得最美味的食物大概是鸡蛋。放学回家的我肚子早已“敲锣打鼓”,顾不上还在田里忙活的父母,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鸡窝里摸鸡蛋.两个鸡蛋,一手一个,轻轻一碰就破了,倒在碗里搅拌,把锅放在煤炉上烧热,放入菜油,加热后,倒入鸡蛋,熟了一面再翻一面,加一点点水,放入生姜和大蒜,加盐加味精,扔一点韭菜或者其他的菜叶子,一碗简单又好吃的人间美味就成了,这应该是我最早学做的一道菜。在当时鸡蛋的魅力无所不在,比如谁家有结婚、过生日、乔迁之喜,都喜欢拿鸡蛋在邻里之间礼尚往来,是一样无可替代的送礼佳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鸡蛋在那个物质上涨,生活高质量的年代里显得微不足道。今年4月,我让在村里扶贫的老公在村民那买点土鸡蛋,结果却空手而归,原因是现在的“土鸡蛋”是香饽饽,大有“一抢而空”的架势。逢年过节回家时,家里的老人家一定会在你走的前一晚给你一摞攒了小半年的土鸡蛋,用超市买的调和油的空瓶子装着带回城里,特别是家里有孕妇和孩子的,找朋友找亲戚,都得吃上乡下买的土鸡蛋,才觉得是绿色健康的食物,对身体是大大的有好处,这样才觉踏实。“现在乡亲们脱贫的劲头可足了,政策这么好,谁都不想错过好机会”6月份,组工干部联系点德安县聂桥镇梓坊村调研“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时,第一书记蔡龙龙在和笔者聊天时感慨。2014年,从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他作为大学生村官回到家乡,在党建脱贫攻坚政策引领下,采取“一领办三参与”模式,通过“党建扶贫旅游农业”的发展思路,发展起“葡萄产业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壮大村级集体收入。梓坊村从2001年开始种植葡萄,经过18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达到1200亩,销售额达1260万元,41名贫困户每年获得产业直补和光伏发电分红6万多元。现在德安每个乡村土地承包、产业化种植、产业化养殖、特殊农作物产业园、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已经屡见不鲜,大家将土地流转经营,一边可以分红一边还可以打些零工,收入逐渐增多。这在几年之前还是不怎么敢想的事情。村民几年前不敢想的还有“携着父母老婆孩子出门旅游”。前两日,在海南旅游的大姨拿着那新入手的华为4G手机发视频给妈妈,“炫耀着”旅途的遇到的形形色色的新鲜事。60岁的大姨现在是个潮人,没事刷刷微博、翻翻抖音,听到谁谁介绍哪里好玩,就在镇旅行社报个团,在网上买点旅行必备物,出发了。自从5年前表哥自驾了带她周边游了一圈后,大姨就爱上了旅游。“北到内蒙古、南到香港、西到云南、东到上海,甚至是新马泰要游个遍.”用她的话说,“现在交通这么方便,动车、飞机咻的一下,眯一眼就到了目的地,不出来走走可惜了。”过去村里人挤着头往城里奔,如今倒是人人有着个农民梦,年轻人奔于生计的闲暇渴望着田园的诗情画意;老人退休后渴望回归故里种上两三亩地过闲云野鹤生活;村里的老人也走向城市,旅游购物。我想,这应该才是新时代下的城镇化融合。每当我看见飘扬在蔚蓝天空上的五星红旗,心里就会泛起一丝骄傲,嘴角就会浮起一丝笑容。七十年的风风雨雨,七十年的艰辛历程,我们的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祖国强大了,人民富裕了,生活方便了,正如古诗中写到的那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的生活真正实现了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转变。庆祝建国七十年征文时光飞逝,年华更迭。从一名工程设计人员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干部再到县委主题教育办的材料组干事,忽然回首,发现自己工作已经有三年了。回望三年,一幕幕的“精彩瞬间”依旧历历在目。从初出校园的稚嫩,到步入社会的独立,从面对岗位的困惑,到忠诚履职的担当。它们就像风味不同的调味包一样,有酸,有辣,有甜,有苦更像一个个灵动的小音符,有的高,有的低,一个接着一个,一串又一串,组成了一支悦耳动听的交响曲,把我对“初心的感悟”点缀得多姿多彩!2016年:带着“担当”去工作,点燃“初心”之火。三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我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有着火一样的热情,也有着少不更事的冲动和直率,我满怀对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期待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来到了上海从事一名工程设计人员。2016年9月4日,告别了十几年的课本和书桌,作为一名企业校招人员,我满怀激动来到了上海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报道,正式从懵懂学生变成懵懂“社会人”,有了工作岗位上的第一个头衔工程设计师,负责对前期施工的图纸进行设计。这一年,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让我明白工程设计人员是团结互助的有爱集体,是敢闯敢拼、担当有为的忠诚战士,是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责任先锋。这一年让我明白,这种浑然天成般自心底喷薄而出的激情与干劲是我对“初心的感悟”。2018年:带着“使命”去工作,照亮“初心”之路。2018年我参加江西公务员省考,顺利经过笔试、面试的选拔,来到了安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报道。我始终记得参加新入职公务员培训时,培训老师告诉我们,党员干部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直照亮着我前进的方向。那一年,我负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品等行业的日常监督管理,以及日常市场交易经营秩序的维护。我发现市场监管干部根本不是想象中“朝九晚五、喝茶看报”的状态,而是“万金油”般的存在。在市场监管的岗位上,我学会了统计企业年报、打印营业执照和执法办案的方法等等。那一年忙碌而又充实,那时的我终于体会到了别人说的工作的乐趣,因为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每一天都能学到新东西。2019年:带着“感恩”去工作,擦亮“初心”底色。2019年,我被借调到县委主题教育办公室的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