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L滤波器在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设计.pdf_第1页
LCL滤波器在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设计.pdf_第2页
LCL滤波器在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设计.pdf_第3页
LCL滤波器在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设计.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LCL滤波器在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中的设计.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1 年 9 月 2 5日第 2 8 卷第 5 期 通 缱 电 凉 】 | : Te l e c o m Po we r Te c hn ol ogy Se p 25,2 01 1,Vo 1 2 8 No 5 文章 编号 : 1 0 0 9 3 6 6 4 ( 2 ( 1 l 1 ) ( ) 5 0 0 0 1 0 4 L C L滤波器在 并联 型有源 电力滤 波器 中的设计 麓 勰 舞舞蔓 彭光强 , 刘振 , 彭欢 , 郭金柱 ( 武汉大学 电气工程学 院 , 湖北 武汉 4 3 ( ) 0 7 2 ) 摘 要 : 在 满足 相同的高频滤波效果的情 况下, I C I 滤波器所需的总 电感值 比 L滤波器小, 因此更适 于在 大功 率、 开 关 频 率较低 的 电流源控制型并 网设备 上应 用。然而针对该类型滤 波器的参数设 计不仅 关 系到开 关频 率处纹 波抑制效果 , 同 时也会 影响 电流控制 器的性能 。随着高频谐 波抑 制效果 明显 的 L C L滤 波器在并联 型有 源滤 波器 中应 用 , 基 于谐 波电流 跟踪控 制器的 L C L参数 设计需要 进一步研 究, 因此文 中基 于并联型有 源电力滤波器给 出一套 L C L滤波器设 计方法, 并通 过 仿真验证 该 L C I 滤波器的有源 电力 滤波 器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有源滤波 ; L C L滤波器 ; 谐 波抑 制 中图分类号 : TN 7 1 3 文献标识码 :A De s i gn a nd Re s e a r c h on Sh u nt Ac t i v e Po we r Fi l t e r wi t h I CI Fi l t e r P ENG Gu a n g q i a n g。 LI U Zh e n, PENG Hu a n, GUO J i n - z h u ( Co l l e g e o f El e c t r i c a l En g i n e e r i n g,W u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 W u h a n 4 3 0 0 7 2,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Be c a u s e j CL f i l t e r n e e d s s ma l l e r i n d u c t a n c e v a l u e c o mp a r i n g t o L t y p e f i l t e r a t t h e s a me p e r f o r ma n c e i n h a r mo n i c s u p p r e s s i o n,i t i s g r a d u a l l y u s e d i n h i g h p o we r a n d l o w- f r e q u e n c y c u r r e n t s o u r c e c o n t r o l l e d g r i d c o n n e c t e d c o n v e r t e r s Ho we v e r ,d e s i g n wo r k o f L CL f i l t e r p a r a me t e r n o t o n l y r e l a t e s t O s wi t c h f r e q u e n c y r i p p l e a t t e n u a t i o n,b u t a l s o i m p a c t s o n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c u r r e n t c o n t r o l l e r As t h e LCL f i l t e r wi t h s i g n i f i c a n t h i g h f r e q u e n c y h a r mo n i c s u p p r e s s i o n e f f e c t u s e d i n s h u n t a c t i v e p o we r f i l t e r ,f u 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b a s e d o n L CI f i l t e r i n s h u n t a c t i v e p o we r f i l t e r i S n e e d e d Th e p a r a me t e r de s i gn me t ho d of I CL f i l t e r i s gi ve n i n t he pa p er ,a nd t hi s de s i gn me t h od i s ve r i f i e d by s i mul a t i on b a s e d on M ATAI AB Ke y wo r d s :a c t i v e p o we r f i l t e r ; L CL f i l t e r ; h a r mo n i c s u p p r e s s i o n 0 引 言 I 滤波器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有较广泛应用 。对 于 I 滤波器 , 需要 比较高的开关频率才能对开关次谐 波有效地衰减同时获得 良好的动态性能 。为了增加对 开关次谐波 的衰减作用 , 就必须增加电感值 , 这样就势 必造成系统 的成本升高并使得有源滤波器的动态性能 变差 , 降低补偿电流对谐波 电流的跟踪精度 。为 了滤 除开关次谐波 , 可以用 I C或 L C R滤波器代替 I 滤波 器u 。 。但是 , 由于电网阻抗 的不确定性 , 这样 就极有 可能对补偿 电流 中的某次补偿 电流或开关次谐波 电流 发生谐振放大 , 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 难以获得理想 的滤 波效果。使用 L C L滤波器可 以克服 由于电网阻抗 的 不确定而影响滤波效果 的缺点 , 能够在 比较低 的开关 频率下取得 比 I 和 L C R滤波器更优异 的高频滤波性 能, 减少开关次谐波对电网的污染 , 降低 电磁干扰对周 嗣环境的影响 , 有利于提 高对高频谐波敏感的电气设 备 的使 用安 全性 。 由于 I C L滤波 器是 谐振 电路 , 对 系统 的稳 定 性影 收稿 日期 : 2 0 l 卜【 ) 4 1 8 作者简介 : 彭光 强( 1 9 8 7 一 ) , 男, 湖北荆 州人 , 主要研研 究 方向 为 新能源和有源滤波 。 响很大 , 通常需要加入阻尼作用【 。对于 A P F而言 , 一 方面希望起补偿作用的低次谐波分量可以不受影响 地通过 L C L滤波器, 同时又希望对高频谐波分量进行 抑制 , 即开关 次谐 波能 够起 到衰减 作用 。前者 要求 L C L滤波器的谐振频率应尽量高, 后者却又要求谐振 频率足够低 。对 于其 他场 合应用 的 L C I 滤波 器如 P WM 整流器 , 一般要求谐振频率在十倍的基波频率 和二分之一 的开关频率之 间, 但是在有源滤波器的设 计 中, 这个设计规则显然需要修改 , 谐振频率应尽量靠 近开关频率 的一半 , 同时又要高 于需补偿 的谐波电流 的最大频率 , 一般为 2 5倍基波频率 。 有源电力滤波器补偿电流的变化率主要取决于交 流侧滤波 电感 的大小 , 而 AP F要获得理想 的补偿特 性 , 补偿 电流的变化率就不能低 于网侧谐波电流的变 化率 。同时 , 针对 AP F不同的控制算法也有不同的适 用 范 围 , 不 能把用 于 L滤 波 器 的控 制 方法 直 接 应用 于 L C L滤 波 器 。为 此 , 需 要 对 AP F 的主 电路 设 计 和 控 制做相关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1 并联 型有源 电力滤波 的电路分析 1 1 主 电路拓 扑 图 1 是基于 L C L滤波的并联型 AP F的系统结构 图, 为了便于理论分析 , 用二极管整 流负载代替谐波 源 。图中 U 、 U g c 是 网侧相 电压 , L L g b 、L 为 电 万方数据 2 0 1 1 年 9月 2 5日第 2 8 卷第 5 期 违 馋 电 麓 :梭 】I : Te l e c o m Po we r Te c h nol o gy S e p25,2 01i ,Vo1 28 No 5 网内电感 , 、 b 、L 2 为 L C L滤 波 器 的 网 侧 电感 , L 1 L b 、 L 1 。 为 AP F侧滤波电感 , C 、 C b 、 C 为开关次谐 波滤波电容 。为了抑制谐振 , 通常要在电容支路中串 联 电阻 R 、 R b 和 R 起 阻尼作用 , L L b 和 L 。 为二 极管 整流器输入电感 , 由 R i 和 L 组成阻感负载。 I 图 1 L C L滤波的并联型 A P F系统结构图 1 2 网侧 及 负载输入 侧 感抗 的影响 对于二极管整流负载 , 其交流侧滤波电感及 电网 内电感值决定了负载电流的变化率 。在三相对称电路 中, 把非线性负载看做一个谐波电流源 , 在不考虑高频 开关次谐波电流的情况下, 可以忽略电容滤波支路, 得 到单相等效电路如图 2所示。 图 2 系统单相等效 电路 L f =L 1 + ) 图 3为二极管整流负载的输入 电压和电流波形, 可以看出, 在换相过程中整流器输入 电流的变化率最 大 。对 AP F而言, 要想精确地对谐波电流进行跟踪补 偿 , 就要求直流侧有 比较高的直流 电压 , 且滤波 电感 L f 要尽量小 。图 4为整流器直流侧 电流在 C相和 A 相间换相时的电路 图。在 c o t 时刻 , 开始从 C相变 换到 A相 , 在这一瞬态二极管 D1 和 I ) 5 都处于导通状 态 , 在 叫 + 时 , 上 升 到 与 , 大 小相 等 , 而 j r 则 下 降为 0 , 换相过程结束。在这一过程中, 输入侧 电流的 变化 可以用 式 ( 1 ) 表示 。 Ub Ud L2 + L ( 1 3 ) 由式 ( 8 ) 可以看出电感 L 的作用就是人为地降低 谐振频率 , 使其介于需补偿 的谐 波电流最高频率和开 关频率之间, 降低发生谐振的可能性 , 提高系统的补偿 特性和稳定性 。针对 电网内电抗 的不确定性 由式( 8 ) 可得 : n 4- 1 ; ( 1 4 ) ( L 2+ L一) 儿 2 C 因此 , 要获得较好的补偿特性必需满足 L 7 醯, 式 中, 6 0 为需补偿 的谐 波电流最大角频率 ; 为开关 角频率 。 为 了进行仿真实验 , 必须对系统参数作一定 的假 设 , 电网 内 电 阻 假 设 为 0 1 Q、 L =0 0 2 5 mH, 电 源线电压为 3 8 0 V 5 0 Hz , 非线性负载为三相不控整 流桥带 阻感 负载 , 进线 电感 I =0 0 4 mH、 L i =0 1 H、 R。 =0 4 8 Q, 直流侧母线电压 Ud :1 0 0 ( ) V、 C a = 1 0 0 0 0 F , 开关频 率 _厂 k=9 k Hz 。根 据 式 ( 6 ) 和式 ( 1 3 ) 可 取 L1 +L 2 =0 2 mH;L 1 =1 2 ( L 2 +L ) 可求得 L 1 =0 1 2 mH、 L 2 =0 0 8 mH 假设只补偿前 2 5次谐波 , 由式 ( 8 ) 可得 5 7 3 F C 2 9 7 F 。假设纹 波衰减 比例 为 6, =6 , 将已知参数值代人式 ( 1 0 ) 可求得 C:6 2“ F、R=1 8 Q。因此, 主电路 的参数设定值如表 1 和表 2所示 : 表 1 电网和负载参数 电网 负载 L R L L R。 2 2 0 v 5 O Hz 0 0 2 mH 0 ( ) 1 n 0 0 4mH 1 0mH 0 4 8Q 表 2 有源滤波器参数 L C L滤波器 直流侧 L L2 C R U 0 1 2mH 0 0 8mH 6 2 u F 1 8n 1 ( ) 0 0V 1 0 0 0 0 代入表 中的参数值 , 可以得到式( 7 ) 中 ( ) 的幅 万方数据 通 往 电 潦 】I : 2 0 1 1 年9 月2 5日 第2 8 卷第5 期T e l e c o m P o w e r T e c h n o l o g y S e p ! ! ! : 三 频特性如图 6所示 , 从幅频特性可以看出, 谐振频率为 2 7 8 2 Hz , 对于开关频率 为 9 0 0 0 Hz的开关纹波 , 抑 制效果很明显 , 对于需补偿的前 2 5次谐波影响不是很 大 。 图 6 W( s ) 的幅频 特性 3 系统仿真 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并 为工程 实际应用提供 指导 , 使用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 P S C A D 进行了仿真实验。主电路模型如图 1 所示 , 从 图 7 、 图 8和图 9可以看出, 采用 L C I 滤波器的并联型有源 电 力滤波器具有 良好的谐 波抑制效果 , 同时开关滤波次 附件的纹波也被 L C L滤波器滤除, 使系统电流不含高 频 纹波 分量 。 注 : j 补偿之前 的网侧 A相 电流 ; 补偿之后的 网侧 A相电流 图 7 补偿前后 的系统 A相电流波形 图 8三相 补偿 电流 波形 4 结论 本文 针对基 于 L C L滤 波 器 的 三相 三 线 并 联 型 有 4 源电力滤波器采用有源阻尼法与复合式重复控制结合 的控制策略, 并给出 了基 于稳定性、 误差收敛速度、 稳 态误差 的性能分析的复合 式重复控制器参数设计方 注: T h d i - -* b 偿之前的网侧 A相 电流畸变率 Th d U 一补偿后 网侧 A相电压 畸变率 Th d j 一补偿之后的网侧 A相 电流畸变率 图 9 补偿前后 A相系统 电流 畸变率及补偿之后的 电压畸变率 案 , 同时得出有源阻尼的电容电流反馈控制参数 会 影响复合式重复控 制器 的比例反馈参数 K 之间的取 值范围。仿真分析了复合式重复控制器各参数对系统 动态和稳态性能的影响, 最后通过三相三线并联型有 源电力滤波实验平台, 并验证 了本文提 出控制参数设 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 1 T e o d o r e s c u R, B l a a e r g F, B o r u p U, e t 口 f A n e w c o n t r o l s t r u c t u r e f o r g r i d c o n n e c t e d L CL P V i n v e r t e r s wi t h z e r o s t e a d y - s t a t e e r r o r a n d s e l e c t i v e h a r mo n i c c o m p e n s a t i o n C AP E C 0 4 Ni n e t e e n t h An n u a l I E E E, 2 0 0 4 ,1 : 58 0 5 81 2 Tw i n i n g E,Ho l me s D GGr i d c u r r e n t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a t h r e e - p h a s e v o l t a g e s o u r c e i n v e r t e r wi t h a n L CL i n p u t f i l t e r J I E E E Tr a n s O n P o we r E l e c t r o n i c s ,2 0 0 3 ,1 8 ( 5) :8 8 8 8 9 5 3 Ma g u e e d F A, S v e n s s o n J C o n t r o l o f V S C c o n n e c t e d t o t h e g r i d t h r o u g h I C1 - f i h e r t O a c h i e v e b a l a n c e d c u r r e n t s r C Fo u r t i e t h I AS An n u a l Me e t i n g Co n f e -r e n c e Re c o r d,2 0 0 5 ,1 :5 7 2 5 7 8 4 S h e n G u o q i a o , Xu D e h o n g , X i D a Ni , e t a 1 A n i mp r o v e d c o n t r o l s t r a t e g y f o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