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学概述_第1页
推拿手法学概述_第2页
推拿手法学概述_第3页
推拿手法学概述_第4页
推拿手法学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拿手法学,推拿概念,是在人体一定的部位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和 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包括功法训练)来防治 疾病的一种方法,推拿发展简史,秦汉以前 1.韩非子曾以“弹”的方法治疗皮肤的痤疮。 2.五十二病方有按摩治疗癃闭的记载等等。,秦汉时期 .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史记记载,名医淳于意用“寒水推”的方法,治疗头痛烦热等证,这是世界上唯一可信的早期治疗医案。 3.汉马王堆古墓出土文物帛书导引图 4.医圣张仲景在金一书中,首创以手法抢救心跳凑停,其方法目前临床中仍在应用。 5.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医简首先记载膏摩的手法,后汉张仲景在金贵要略中予以发展,提出了“膏摩”之名。 6.名医华佗发展了导引按摩的方法,创造了“五禽戏”,魏晋南北朝时代 1.形成了正骨推拿的雏形晋代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介绍了颞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为世界上最早的颞颌节脱位整复手法 2.葛洪发明捏脊疗法,后世广泛用于小儿推拿。,隋唐时代 .设置了推拿专科:隋代在太医署内设专职按摩博士,此是国家行政机构设置按摩科目及专职人员的最早记载。 .扩大了推拿治疗危急重病的范围:外台秘要记载了“天行病”(烈性传染病),霍乱,转筋,腹通,厥逆等病症的治疗方法,首次记载了用脐上盐摩法治疗逆产的方法,这是世界上首例产科手法。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阐述骨折复位前要先用摸法触摸伤处,识别骨折移位情况,分别采用拔伸,捺正等手法予以整复,再用软垫杉树皮加以固定。另外,还描述了髋关节脱位的足瞪复位法和肩关节脱位的椅背复位法.,宋金元时代 圣济总录记载了手法治疗眼病的方法,开创眼 科疾病推拿治疗的先河。 明代 1.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按 摩又称为推拿,也是从这时小儿推拿的名称沿革而 开始的。 2.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 清代 吴谦医宗金鉴里,把摸,接,捏,按,摩, 推,拿列为伤科八法。,推拿与导引,导引又称道引,近代多称气功,是“导气令和, 引体令柔”的意思。唐代王冰认为:“导引,谓 摇筋骨,动支节”,,推拿与导引的区别,1导引指通过呼吸运动与肢体运动相结合而达到强身治病目的的一种体育保健方法。推拿则是指以手法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2导引讲究功法锻炼,推拿讲究手法技巧。 3导引依靠内功,自动,推拿依靠外功,他功。 4导引注重防病于未然,推拿注重治病于已成。,手法的补泻,1.轻重补泻 一般来说,轻手法为补,重手法为泻 2.方向补泻 向心为补,离心为泻;推上为补,推下为泻;由外向里为补,由里向外为泻;逆时针旋转为补,顺时针旋转为泻。 3.频率补泻 一般来讲,缓摩为补,急摩为泻。,递质的概念,所谓递质就是推拿时,在医者手上蘸些油、水等类的液体或粉末,涂在体表的治疗部位上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或借助某些药物的辅助作用,增强手法疗效。这种液体或粉末统称为推拿递质。,常用的推拿递质,滑石粉 滑石粉有润滑作用,一般在夏天应用,适合于各种病症,尤其在小儿推拿中运用最广。 葱姜汁 用葱白和生姜捣烂取汁使用,或是将葱白和生姜切片倒入75%的酒精沁泡使用,能加强温热散寒作用,常用于小儿冬春季虚寒症。 麻油 加强手法的透热效果,另外多用于民间的刮痧疗法。,冬青膏 由冬青油、薄荷脑、凡士林和少许的麝香配制而成,该剂具有温经散寒和润滑作用。常用于小儿虚寒性腹泻以及软组织损伤,加强手法的透热效果。 红花油 冬青油、红花、薄荷脑配制而成,有消肿止痛等作用。 外用药酒 自己根据病情自行配制,这里对于一些有毒的药物用量可以稍微加大,与内服相比。,推拿的禁忌症,禁忌症要完全牢记 1严重心脑、肺疾患的患者或是极度衰弱者,不能承受推拿手法的刺激者。 2有出血倾向和血液病患者,手法刺激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内出血者。 3。局部有严重皮肤损伤或是皮肤病患者,手法作用可使皮肤损伤加重。 4骨关节结核、骨髓炎、骨肿瘤、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手法可使感染扩散,骨质破坏。 5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柱症状者,手法可能加剧脊髓损伤。 6妊参三个月以上的孕妇的腹部、腰部、合谷、至阴等部位,手法刺激有引起流产的可能。 7精神病患者不能与医生合作,不宜进行推拿治疗。,推拿治疗的内涵,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运用推拿手法(及现代技术手段?)施术于人体特定的部位和穴位,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门临床课。,如何学好推拿学,多看:看人、看解剖、看神经、看文献 多练:练手法、练身体,手法的分类原则,1、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特点分类: 摆动类、摩擦类、振颤类 挤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2、根据手法作用力方向分类,1)垂直用力类:按、点、压、滚、弹 2)平面类手法:摩、擦、推 3)对称用力类:拿、捏、搓、捻 4)对抗用力类:扳、拔伸 5)复合用力类:摇、背、脊柱旋转扳法,根据手法的主要作用部位分类,1)松解类: 以一定的压力作用于软组织的一类手法。 2)整复类: 以一定的技巧力作用于骨关节,起纠正关 节错缝的一类手法。,根据手法的应用对象进行分类,1)成人推拿手法 2)小儿推拿手法,手法的基本要求,(一)松解类手法的要求 概括为十个字,又称“十字诀” “八字”要求: 1、持久 2、有力 3、均匀 4、柔和 “两字”目的:渗透,(一)整复类手法的要求 概括为“稳、准、巧、快”四个字 1、稳:安全性 2、准:有效性 3、巧:技巧性 4、快:疾发疾收 医宗金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手法操作的注意事项,1、体位选择原则: 1)使病人感到舒适、放松的体位。 2)有利于手法操作的体位 3)有利于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体位,手法刺激强度选择原则,手法刺激的强度与压力、作用部位、着力面 积、受力方式、操作时间有关。 1)压力越大,则刺激强度越强 2)经络、穴位等较敏感的部位,易获得较强 刺激;反之则较弱 3)着力面积大,则刺激强度小,反之则大,4)带有冲击力的手法作用方式刺激强度大;缓慢的手法作用方式刺激强度弱 5)操作时间短,手法刺激强度小;操作时间长,则手法累积刺激强度大,手法力度分级,轻度手法:体表、皮毛,柔软、舒适感 较轻:皮下、血脉,酸、麻、胀感 中度:肌肉组织,可忍受的酸、麻、胀、 沉感 重度:深层组织、筋骨、脏腑组织,明显的 酸、麻、胀、电击感 特重:实用瞬间爆发力,纠正骨关节位置,手法操作过程中使用原则 掌握“轻重轻”的原则 手法操作过程中的变换要自然; 手法与手法在衔接时要连贯,摆动类手法,是以指、掌、腕关节作协调的连续摆动的手法。 一指禅推法 滚法 揉法,摩擦类手法,用指、掌或肘部在体表做直线往返或环旋活动,使之产生摩擦的一类手法,分类,摩法 擦法 推法 抹法 搓法,振动类手法,以节律性轻重交替的活动,持续地作用与人体,使之产生振动感觉的一类手法,称为振动类手法。包括振法、抖法等。,分类,抖法 振法,挤压类手法,用指、掌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压或对称性挤压体表的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按法、点法、压法、拿法、捏法、捻法、掐法、拨法、踩跷法等,分类,按法 弹拨法 点法 捏法 拿法 捻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