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A 413-2003 救生缓降器》是中国公安部发布的一项关于救生缓降器的技术标准,旨在规范救生缓降器的设计、生产、检验及使用,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救生缓降器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适用于以绳索为媒介,供人员在高层建筑等场所遇险时逃生使用的救生缓降装置。以下是标准的主要内容概览:
-
范围:明确了标准适用的对象是用于人员从高处安全下降至地面或安全楼层的救生缓降器,包括自救式和他救式两种类型。
-
术语和定义:对救生缓降器相关的专业术语进行了界定,如“最大工作负荷”、“下降速度调节装置”等,以便统一理解和执行标准。
-
分类与型号:根据使用方式、结构特点等将救生缓降器分为不同类别,并规定了相应的型号命名规则。
-
技术要求:
- 材料与构造:要求使用耐高温、抗腐蚀的材料制造,结构设计需确保使用者操作简便且安全可靠。
- 机械性能:包括强度、耐用性、下降速度控制等,确保在额定负荷下稳定下降,同时能适应不同的使用者体重和下降速度需求。
- 安全保护功能:要求装备有紧急制动、防逆转等安全保护装置,以防失控下降或绳索断裂等情况发生。
- 环境适应性:需能在多种气候条件下正常工作,如高温、低温、潮湿等。
-
试验方法:详细说明了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条件、步骤和判定准则,如静载荷试验、动态下降试验、耐久性试验等,以验证产品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
检验规则:规定了产品的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抽样方法及合格判定标准,确保每批产品的质量可控。
-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要求产品上应有清晰的标识,包括制造商信息、型号规格、生产日期等;同时,对包装材料、运输过程中的保护措施以及储存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以防止损坏和变质。
-
使用说明书:强调产品必须配备详细的使用说明书,说明正确安装、使用及维护方法,保障用户能够安全、正确地使用救生缓降器。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2003-01-29 颁布
- 2003-07-01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I C S 1 3 . 2 2 0 . 0 1C 8 5r x 1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公 共 安 全 行 业标 准GA 41 3 - 2 0 0 3救生缓降器De s c e nt r e s c u e de v i c e2 0 0 3 - 0 1 - 2 9 发布2 0 0 3 - 0 7 - 0 1实施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 布CA 4 1 3 - 2 0 0 3前言 本标准的4 . 2 , 4 . 3 , 4 . 4 , 4 . 5 . 1 , 4 . 5 . 3 , 4 . 5 . 4 , 4 . 5 . 5 , 4 . 6 , 4 . 7 , 4 . 8 , 4 . 9 为强制性条文, 其余为推荐性条文。 本标准根据救生缓降器的使用要求及国内救生缓降器产品的生产、 技术水平, 收集参照了日本标准“ 自治省令第 2 号自治省规定的缓降机技术标准 ( 1 9 9 7 ) ” 及国内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编制。 本标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四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公安部上海消防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宝忠、 陈克平、 马伟光、 李申、 韩翔、 孙卫东。GA 4 1 3 - 2 0 0 3救生缓降器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救生缓降器( 以下简称缓降器) 的型号、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 运输 和贮存 。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者靠自重从一定的高度, 以一定的速度安全降至地面, 并能往复使用的缓降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1 9 1 -2 0 0 0 包装储运图 示标志 G B / T 8 9 1 8 -1 9 9 6 钢丝绳 G B / T 1 0 1 2 5 -1 9 9 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Y B / T 5 1 9 7 -1 9 9 3 航空用钢丝绳型 号缓降器产品型号由类组代号、 特征代号与主参数组成, 其形式如下:J SH一口一主参数( 绳索长度, 以阿拉伯数字标记, 单位: m )特征代号( 最大、 最小允许使用质量, 单位: k g )类组代号( 救生缓降器) 标记示例 : 最大允许使用质量为 1 0 0 k g , 最小允许使用质量为 3 5 k g , 绳索长度为 3 0 m的缓降器, 其型号为J S H-1 0 0 / 3 5 -3 0技术要求4 . 1 外观质量 缓降器应由安全钩、 安全带、 绳索、 调速器、 金属连接件及绳索卷盘组成。金属件外表面应光滑, 无锈蚀、 斑点、 毛刺并进行防锈处理。绳索端头应采用保护物包扎。各部件应连接可靠, 无变形、 损伤等异常现象。4 . 2牛 蕙 部 件 尺 计 _ 材 后 蕙 炎: ,: ,绳 索 钢丝绳索钢丝绳索外表面应无磨损现象, 直径不应小于 3 mm, 材质应符合G B / T 8 9 1 8 -1 9 9 6的要求。GA 41 3 - 2 0 0 34 . 2 . 1 . 2 有芯绳索 a ) 绳芯采用航空用钢丝绳, 材质应符合 Y B / T 5 1 9 7 -1 9 9 3 的要求。 b ) 外层材质为棉纱或合成纤维材料。全绳应结构一致, 编织紧密, 粗细均匀并无扭曲现象。4 . 2 . 2 安全带 安全带材 质为 棉纱或合成 纤维材料。 带宽5 0 m m -8 0 m m , 带厚2 m m -3 m m , 带长1 0 0 0 m m - -1 8 0 0 mm, 并应具有能按使用者胸围大小调整长度的扣环。4 . 2 . 3 安全钩 金属安全钩应有保险装置.4 . 2 . 4 绳索卷盘 绳索卷盘应采用塑料、 橡胶等非金属材料。4 . 3强度4 . 3 . 1 盛机弧度 在缓降器使用状态对其施加拉伸负荷。在试验中绳索、 调速器等应无明显变形、 破损、 脱卸等异常现象。4 . 3 . 2 安全带强度 在安全带伸展方向对其施加拉伸负荷。在试验中不得发生破断现象。4 . 3 . 3 安全钩吸度 在安全钩使用状态对其施加拉伸负荷。在试验中安全钩及保险装置不得发生明显变形、 断裂、 脱落等异常现象。4 . 3 . 4 绳索强度 在绳索使用状态对其施加拉伸负荷。在试验中不得发生明显变形、 断裂现象。有芯绳索且不得发生外层与绳芯脱离现象。4 . 4 安全带扣环卡紧性能 在安全带伸展方向对扣环施加拉伸负荷。在试验中扣环不得发生滑移、 明显变形现象。4 . 5 下降速度4 . 5 . 1 不同负荷的下降速度 将缓降器悬挂于试验高度, 然后分别对其施加表 1 规定的最小负荷、 标准负荷、 最大负荷, 各进行两次下降速度试验, 缓降器的下降速度均应在。 . 1 6 m / s -1 . 5 m / s 之间。 衰 1负荷种类负荷数值/ N最 小 负 荷G 3 4 3 士 5标准负荷6 3 8 士 5最 大 负 荷) 9 8 1 士 54 . 5 . 2 重复下降速度 缓降器进行重复下降速度试验, 其每次的下降速度相对于 2 0次重复下降速度的平均值的偏差不应大于士2 0 0 0 ,4 . 5 . 3 绳索没泡后的下降速度 缓降器绳索经清水浸泡后进行下降速度试验, 其下降速度均应在 0 . 1 6 m/ s -1 . 5 m/ s 之间。钢丝绳索的缓降器只要浸湿钢丝绳索后即可进行试验。4 . 5 . 4 经低沮处理后的下降速度 缓降器经低温处理后进行下降速度试验, 其下降速度均应在0 . 1 6 m/ s -1 . 5 m / s之间。钢丝绳索的缓降器除外 。GA 4 1 3 - 2 0 0 34 . 5 . 5经高温处理后的下降速度 缓降器经高温处理后进行下降速度试验, 其下降速度均应在。 . 1 6 m/ s -1 . 5 m/ s 之间。钢丝绳索的缓降器除外。4 . 6 抗坠落性能 缓降器的调速器经坠落试验后, 应无机械损坏等异常现象。然后进行下降速度试验, 其下降速度均应在0 . 1 6 m/ s -1 . 5 m/ s 之间。4 . 7 抗冲击性能 缓降器经冲击试验后, 调速器、 安全钩、 安全带、 紧固栓、 绳索应无明显变形及破损等异常现象。然后进行下降速度试验, 其下降速度均应在 0 . 1 6 m/ s - 1 . 5 m/ s 之间。4 . 8 可命性 缓降器经可靠性试验后进行下降速度试验, 其下降速度均应在 。 . 1 6 m/ s -1 . 5 m / s 之间。在试验中调速器、 安全钩、 紧固栓、 绳索应无变形及破损等异常现象。4 . 9 耐腐蚀性能 缓降器经盐雾试验后, 其金属部件应无明显的腐蚀现象。然后进行下降速度试验, 其下降速度均应在0 . 1 6 m / s - 1 . 5 m / s 之间。5 试验方法5 . 1 试验条件5 . 1 . 1 本标准试验所用拉力机的测量精度(士1 %.5 . 1 . 2 本标准下降速度试验应在风速(2 m/ s 的条件下进行。5 . 1 . 3 本标准下降速度试验应在试验高度为1 5 m士。 . 5 m的条件下进行。5 . 2 外观检查 用目测法对缓降器进行外观检查, 其结果应符合 4 . 1的规定。5 . 3 主要部件尺寸检查5 . 3 . 1 绳索尺寸检查 用通用量具测量绳索直径, 测量任意三点, 取三点的算术平均值, 其结果应符合 4 . 2 . 1的规定。5 . 3 . 2 安全带尺寸检查 用通用量具测量安全带长度、 宽度及厚度, 测量任意三点, 取三点的算术平均值, 其结果应符合4 . 2 . 2 的规定。5 . 4 整机强度试验 将缓降器绳索两头用卡箍相连, 制成套环, 试验用拉钩分别套在缓降器悬挂吊耳和绳索套环上, 并和拉力机上下夹具相连, 如图1 所示。将拉力机拉伸速度调定在1 0 0 mm / m i n , 然后对缓降器施加最大负荷X4 的拉伸负荷, 保持5 mi n , 其结果应符合 4 . 3 . 1 的规定。5 . 5 安全带强度试验 安全带试样长 3 0 0 mm, 两端由拉力机上下夹具夹紧。拉力机拉伸速度调定在 1 0 0 mm / m i n , 然后对试样施加最大负荷X6 . 5 的拉伸负荷, 保持 5 mi n , 其结果应符合 4 . 3 . 2 的规定。5 . 6 安全钩强度试验 安全钩两端分别和拉力机上下夹具相连。拉力机拉伸速度调定在 5 0 m m/ mi n , 然后对安全钩施加1 0 0 0 0 N的拉伸负荷, 保持 5 mi n , 其结果应符合 4 . 3 . 3 的规定。5 . 7 绳索强度试验 绳索试样长3 0 0 mm, 两端和拉力机上下夹具相连。拉力机拉伸速度调定在 5 0 mm / min , 然后对试样施加最大负荷X4 的拉伸负荷, 保持5 mi n , 其结果应符合 4 . 3 . 4 的规定。 3GA 4 1 3 - 2 0 0 35 . 8 安全带扣环卡紧试验 安全带两端由拉力机上下夹具夹紧, 如图 2 所示。拉力机拉伸速度调定在 5 0 m m/ mi n , 然后对安全带施加最大负荷X6 . 5的拉伸负荷, 保持 5 m i n , 其结果应符合 4 . 4的规定。1 , 5 拉钩;2 调速器;3 绳索;4 套 环 。1 , 3 安全带;2 扣 环 .图 25 . 9 下降速度试验 将缓降器悬挂于距地面 1 5 m士0 . 5 m高度的固定点上。在缓降器绳索下降端按表 1规定施加各种负荷, 使其降至地面, 用两块秒表测量其下降时间, 取其算术平均值。下降速度按式( 1 ) 计算, 其结果应符合4 . 5 . 1 的规定。 H( t , + 0 / 2( 1 ) 式中 : V 下降速度, 单位为米/ 秒( m/ s ) ; H试验高度, 单位为米( m ) ; t , I t z 下降时间, 单位为秒( S ) .5 . 1 0 重复下降速度试验 按 5 . 9的方法, 在缓降器绳索下降端施加标准负荷, 使其降至地面。重复进行下降试验2 0 次, 其结果应符合 4 . 5 . 2的规定。GA 4 1 3 - 2 0 0 35 . ”清水浸湿绳索后的下降速度试验 将缓降器绳索在清水中浸泡 1 h , 然后按 5 . 9 的方法, 在缓降器绳索下降端施加标准负荷, 使其降至地面。连续进行 2 次下降试验, 在 5 m i n内完成, 其结果应符合 4 . 5 . 3的规定。5 . 1 2 经低温处理后的下降速度试验 缓降器在一 3 0 士 2 的低 温试验箱内放 置4 h , 然后按5 . 9 的 方法, 在缓降器绳索下降端施加标准负荷, 使其降至地面。连续进行2 次下降试验, 在 5 mi n内完成, 其结果应符合 4 . 5 . 4 的规定。5 . 1 3 经高温处理后的下降速度试验 缓降器在5 0 士2 的 高温试验箱内 放置4 h , 然 后按5 . 9 的方法, 在缓降器绳索下降端施加标准负荷, 使其降至地面。连续进行2次下降试验, 在 5 mi n内完成, 其结果应符合 4 . 5 . 5 的规定。5 . 1 4 抗坠落性能试验 将缓降器的调速器置于水平状态, 然后从距地面 1 . 5 m士0 . 0 1 m高度( 从调速器下平面算起) 自由下落至水泥地面上( 水泥地面为 1 0 c m厚 3 0 0 级的钢筋混凝土板或基座) , 连续进行 5次。然后按 5 . 9的方法, 在缓降器绳索下降端施加标准负荷, 使其降至地面。连续进行 2 次下降试验, 其结果应符合4 . 6的规定 。5 . 1 5 抗冲击性能试验 在缓降器绳索下降端拉出 1 m长度的绳索, 并在安全带上施加最大负荷, 然后将负荷垂直向上提升 1 m, 并使其自由下落, 连续进行2次。然后按5 . 9的方法, 在缓降器绳索下降端施加标准负荷, 使其降至地面。连续进行2次下降试验, 其结果应符合 4 . 7的规定。5 . 1 6 可命性试验 按5 . 9的方法, 在缓降器绳索下降端施加最大负荷, 使其降至地面。连续进行 1 0 0次下降试验。当绳索长度超过 1 5 m时, 试验次数按绳索实际长度除以1 5 再乘以1 0 0 计算( 非整数时按数字修约规则修约, 每满 1 0 0 次时允许更换试验绳索, 继续试验) , 每次试验时间间隔不超过5 mi n 。然后在缓降器绳索下降端施加表 1 规定的负荷, 使其降至地面。各进行 2 次下降试验, 其结果应符合4 . 8的规定。5 . 1 7 耐腐蚀性能试验 缓降器按使用状态放置在盐雾试验箱内, 根据 G B / T 1 0 1 2 5 -1 9 9 7 的要求, 将箱内温度保持在 3 5 0C士2 C, 将浓度为 5 %的氯化钠水溶液以。 . 0 7 MP a - - 0 . 1 7 MP a 的喷射压力连续喷雾 8h 后停止喷雾并关闭加温控制器, 让其 自 然冷却 1 6 h , 以2 4 h为一周期, 共试验 5个周期。然后用清水冲洗沉积的盐分, 让其 自然干燥 2 4 h 。按5 . 9 的方法, 在缓降器绳索下降端施加标准负荷, 使其降至地面。连续进行2 次下降试验, 其结果应符合4 . 9的规定。6 检验规则6 . 1 型式检验6 . 1 . 1 型式检验须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全部项 目的检验。6 . 1 . 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型式检验: a ) 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b ) 正式投产后产品结构、 材料、 工艺有重大改变时; C产品停产一年后 , 恢复生产时; d )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e ) 产品连续生产两年, 或累计产量达到 5 0 0 0 具时。6 . 2 出厂检验6 . 2 . 1 产品出厂时, 应由生产厂质检部门进行检验, 合格后并附有合格证书方可出厂。6 . 2 . 2 出厂检验的项目为本标准的 4 . 1 , 4 . 2 , 4 . 3 , 4 . 4 , 4 . 5 . 1 , 4 . 5 . 2 , 4 . 5 . 3 其中, 4 . 1 , 4 . 2为必检项目, 4 . 3 , 4 . 4 , 4 . 5 . 1 , 4 . 5 . 2 , 4 . 5 . 3 为抽检项目。 sG A 41 3 - 2 0 0 36 . 3 抽样6 . 3 . 1 型式检验采用随机抽样, 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5 套。6 . 3 . 2 出厂检验以1 0 0 套为一批。不足 1 0 0 套时, 也作为一个批量, 但不得少于 2 0套。6 . 4 判定规则6 . 4 .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