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注重精耕细作1均田制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2政府政策促进经济重心南移3小农经济的韧性4地主与佃户的关系5宋代土地私有不断深化6小农经济下的分工7手工业的发展殷商的青铜冶炼技术8汉代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的关系9宋代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10明清手工业的新发展11中英手工业的对比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荆襄地区的水利兴修早在春秋时已经开始了,而两晋南朝时期水利的兴修更多。刘宋时,张绍为雍州刺史,在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这折射出当时荆襄地区()A.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成为中央政府财政倚重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解析:B材料中不同时期的荆襄地区都重视兴修水利,折射出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B项正确。“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央政府财政倚重”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C两项错误;兴修水利不属于耕作技术,D项错误。2.(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北齐均田令中,有“每丁给永业田(不必归还政府的土地)二十亩,为桑田,其中种桑五十根,榆三根,枣五根”的条文。隋朝均田令也规定了永业田必须“课之以桑、榆及枣”,“以备生生之资,以供养老之具”。据此可知()A.农民的负担逐渐减轻B.均田制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D.政府的土地政策趋向于宽松解析:B据材料可知,政府规定农民种桑、榆、枣,是通过发展农民必要的农副产品实现自给自足,来维持和稳定小农经济,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民的负担和农产品商品化问题,A、C两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永业田的种植,并没有体现土地政策趋向于宽松,D项错误。3.(2018安徽合肥二模)以下是唐宋时期我国南北主要地区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它主要反映了()北方陕西河南山西唐321132北宋12725金及同时的南宋4214南方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唐18442029北宋43861845南宋731853663A.唐朝时期北方经济更为发达B.政府忽视北方水利兴修C.政府政策促进经济重心南移D.南方水利技术领先北方解析:C材料中唐宋时期南方修建的水利设施大大超过了北方,表明当时南方农业发展受到政府重视。这促成了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唐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都逐渐超过了北方,故A项错误;由于北宋始终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而南宋更是偏安一隅,所以北方修建的水利设施数量必然不及南方,但这并不是政府不加重视的结果,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南北方水利设施技术,D项错误。4.(2018河北衡水统考)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解析:B据材料可知,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这有利于增加小农家庭劳动收入,有利于小农的稳定性,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主所有制经济、农民人身自由和具体的农业生产情况,故A、C、D三项错误。5.(2018河南六市联考)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这表明宋仁宗时期()A.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B.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C.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D.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解析:A材料反映了皇帝出台命令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以保护生产正常进行,表明当时的主佃矛盾较多,A项正确。由材料“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主人非理拦占”可以看出佃户与地主非隶属关系,B项错误。地主对农民的剥削轻重与否,材料无法体现,C项错误。D项材料无体现,且与宋代“不抑兼并”的史实不符,故排除。6.(2018河北衡水二调)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A.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土地私有不断深化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解析:B由“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可知,宋代土地买卖频繁,需要用法令规范,这反映了宋代“不抑兼并”土地市场化加强,故B项正确。A、C、D三项中的“税制”“自耕小农”“经济结构”与材料主旨无关,故错误。7.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材料反映了()A.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得到巩固B.男子是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C.小农经济没有绝对的性别分工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解析:C材料中指出在纺织和农作物种植方面,男女都可以胜任,展示出小农经济没有绝对的性别分工,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无论男女都要耕田织布,未体现男尊女卑,故A项错误;男子在家庭手工业中的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等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故B、D也可排除。【新知生成】 明代“男女共作”的生产模式(1)在明代,江南地区“男耕女织”并不是唯一的模式,“男女共作”也是重要模式之一。农忙季节女性与老人、幼童主要承担一些辅助性的工作。(2)男子比较多地参与纺织业。到了明代,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刺激下,江南纺织业发展很快,手工业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在这时候,由于人多地少,赋税高,农业不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所需,纺织的收入已成为支撑家庭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纺织业也从以前小农家庭经济中的辅助性地位转向了主要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讲与“耕”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纺织业的重要地位,导致了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劳动力分工格局发生了变化,男子将大量的业余时间投入纺织 当中。8.2016年是殷墟妇好墓考古发现40周年,首都博物馆为此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展览。该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由此可以推断出殷商时期()A.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B.技术进步,青铜器品种多样C.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D.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解析:B商朝被称作中国的青铜时代,已出现青铜农具,但未推广,故A项错误;材料“该墓共出土礼器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说明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品种繁多,故B项正确;材料中有青铜武器,但不能表明武器均用青铜铸造,故C项错误;妇好为商朝王室人,其墓葬出土的青铜制品并非普通人能享用,故D项错误。9.(2018河北衡水二调)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形如铠甲,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由此可知汉代()A.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社会层次的划分B.丧葬出现了奢靡浪费的社会风气C.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相适应D.等级制推动了手工业者技能的提高解析:C据材料可知,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以金线编造,而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这体现了二者葬礼等级的不同,说明玉衣编制行业与封建礼制相一致,故C项正确。材料是封建礼制在手工业玉衣编制方面的具体体现,故A、D两项因果关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重在强调等级间的不同,故B项错误。10.(2018河北衡水二调)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手工业生产倾向专业化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解析: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桑蚕业中出现了较细的分工,说明桑蚕业生产有专业化的倾向,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产品商品化,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南移的信息,D项错误。11.李伯重教授的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年)指出1550年开始(明朝的嘉靖年间),到万历年间,再到清朝的前期,我国出现早期工业化。我国的早期工业化()A.成功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B.主要的生产方式表现为官营手工业C.促进了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经营D.拓宽了江南工业化地区农民收入渠道解析:D材料中的早期工业化是近代工业革命前的工业化,主要体现在私人手工业规模的扩大,生产分工合作加强,直接排除B、C两项;A项本身不符合史实。我国早期工业化的主要原料多与农产品有关,劳动力主要来源于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必然,故答案为D项。12.(2018湖南怀化一模)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A.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B.农民的购买力低下C.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D.长途贩运呈现萎缩解析:A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使小农经济中的女织发展,有利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更加稳定。这阻碍了生产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中国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而英国织布速度的提高推动了纺纱技术的改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根源”。二、非选择题13.(2018江苏南京学情调研)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土壖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蓄积。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材料三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2)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部环境”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你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可知汉武帝末年在农业生产上采用先进的代田法;耦犁的广泛推广有助于农业产量的增加。第二小问,“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蓄积”“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表明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得耕地面积扩大,产量增加。第三小问,结合传统农业生产特点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蚕妇育蚕治茧其勤极矣”“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是重农抑商政策。第(3)问,“内环境”,根据材料三“(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回答;“外部环境”据材料三“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可知是与农业生产相匹配的国家政策。“认识”首先根据材料三明确观点、农业经济效果受内外环境影响,外部环境影响更大,然后结合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发展史实,概括说明。答案:(1)技术: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作用: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特点:精耕细作。(2)原因: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因素:重农抑商政策。(3)内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外部环境:国家政策(体制)。认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14.古代王朝都城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下面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都城及现今地名统计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朝代都城现今地名朝代都城现今地名商朝殷河南安阳隋朝大兴陕西西安西周镐京陕西西安唐朝长安陕西西安东周洛邑河南洛阳北宋东京河南开封秦朝咸阳陕西咸阳南宋临安浙江杭州西汉长安陕西西安元朝大都北京东汉洛阳河南洛阳明朝应天江苏南京北魏平城山西大同清朝盛京辽宁沈阳注释:商代都城原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后商王盘庚把都城迁至殷。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至洛阳。隋唐两代均以洛阳为东都。1421年,明成祖朱棣把明代都城从应天(今南京)迁到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清政府把都城迁至北京,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阅读表格,从中分别提取中国古代王朝都城选址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予以说明。(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和阐述历史结论的能力。这里的“信息”是指“选址”方面的,换言之就是哪些因素影响古代都城的选址。经济因素是首先应该考虑的,都城应该有较为发达的经济作为基础。军事因素处于第二位,都城的选址应该便于应对少数民族的威胁。文化因素处于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腹主动脉瘤手术后康复护理方案
- 青少年潜能训练营
- 幼儿饮食健康指南
- 阅读引领学习
- 工厂安全培训效果鉴定表课件
- 工厂安全培训意见课件
- 手指关节囊损伤课件
- 化肥厂疏散演练记录细则
-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河南省百师联盟2025-2026学年度高二上9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 店铺转让分期协议书
- 涉嫌强奸和解协议书
- 智慧中小学培训
- 《创伤弧菌脓毒症临床诊治急诊专家共识》详细解读
- 2025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中国进口牛肉评估》课件
- 仓库盘点盈亏分析报告
- 小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维也纳的音乐钟教案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保育师
- DB36-T 2098-2024 电动汽车充电站防雷技术规范
- 消防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