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限时规范训练人民版.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限时规范训练人民版.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限时规范训练人民版.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限时规范训练人民版.docx_第4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限时规范训练人民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限时规范训练(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周文王与正妻的儿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按照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地。周成王的同母弟唐叔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这说明西周初年统治者()A对被征服地区采取安抚政策B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C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D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解析:选A。从材料的叙述可以看出,周朝在夏和商的故地分封了自己的兄弟,这样的方式是为了加强周代的统治,安抚故朝地区,故A项正确;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这一政策,排除;周文王目的在于政治管辖而不是文化独立,故C项错误;D项错在“直接”二字,排除。2(2018广东东莞模拟)周朝揖让之礼分为三种,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面致于前;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这最能反映()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血缘关系有亲疏远近之分C礼乐制度极其复杂和烦琐D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体现的是统治集团内部的等级关系,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周期揖让之礼”无关,故B项错误;C项表述属于主观臆测,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相符,故D项正确。3(2018河北衡水中学一调)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 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解析:选D。据材料“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可知,周朝通过血缘分封管理广大国土,说明统一国家初露端倪,故D项正确。商周时期还未建立皇帝制度,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中央集权体制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血缘政治始于夏朝,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故C项错误。4左传记载:“晋卻至与周争田。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晋侯使卻至勿政争。”材料反映出()A周天子丧失土地主宰权 B宗法制度已经全面崩溃C土地私有制已普遍确立 D晋侯正式取得霸主地位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晋侯与周王争土地,反映了周王室衰微,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宗法制受到破坏而非全面崩溃,故B项错误;晋侯与周王争土地说明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而非普遍确立,故C项错误;晋侯争地而非周王认可其会盟,不能说明霸主地位,故D项错误。5(2018广东湛江调研)西周实施分封时,周王会将原周部落的部分贵族组成一套“职能班子”授予各诸侯,让他们跟随诸侯到封国担任官职。这一做法()A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B推广了先进的政治制度C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D打破了地方的血缘政治解析:选B。周王分封时,随着分封制的实施,“职能班子”被授予各诸侯,这显然把先进的制度推广到了地方,B项正确。分封制度下诸侯权力较大,难以消除地方对中央的威胁,A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中打破血缘政治说法错误。6(2018江西红色七校联考)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等级乐队乐舞王四面八佾诸侯三面(缺北面)六佾卿大夫二面(缺北面和东面)四佾士一面(只有南面)二佾A.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互为表里B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C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D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选B。结合题中时间信息和表格内容可知,不同社会等级的礼乐形式是不一样的,等级越高,规制越高,B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乐舞的等级性而不是差别化,C项错误,排除;西周并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D项错误,排除。7(2018湖南雅礼中学一调)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据此可知,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A周王室安全 B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C王位世袭制 D嫡长子继承父亲的权力解析:选B。礼乐制度是维系奴隶社会等级规范的制度,B项正确。分封制的目的是“以藩屏周”,维护周王室安全,排除A项;王位世袭制和礼乐制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8中国古代的“乡里”发端于先秦,秦汉时期乡里体制趋成型,举凡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等无不由其承担,被称为“治民之基”,由此可知,秦汉“乡里”()A属于地方自治机关 B职官由中央直接任免C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履行宗法与行政职能解析:选D。“治民之基”体现了管理百姓的作用,不是自治性质,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乡里体制”不属于中央官制任免的范围,故B项错误;“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多数属于政治管理的范畴,故C项错误;“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既包含有宗法的职能,也有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故D项正确。9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解析:选A。秦朝皇权至上,太尉虚设,是巩固专制集权的表现,故A项正确;太尉是秦朝设置的重要中央官职,故B项错误;秦朝虚设太尉不能说明秦朝没有采取大型军事行动,故C项错误;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基本稳定,故D项错误。10(2018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解析:选C。材料呈现的是秦简语书中对于官员不能及时察觉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的一项处罚规定,可知社会秩序并不是比较稳定,故A项错误;秦简语书中的一项处罚规定,只能说明当时存在这种失职现象,但仅凭一个现象无法确定失职现象严重,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当时官员因“不胜任”的失职行为将被免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这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C项正确;地方官员负责地方治理,需要负责地方经济、治安、行政等方面,不是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故D项错误。11“郡县制的出现进一步把平民的流动性扩展到政府的结构,中国从西周传下来的传统世卿世禄的血缘等级社会终于消亡。”此观点说明郡县制()A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形成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C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D促进了区域人口自由流动解析:选A。由材料“从西周传下来的传统世卿世禄的血缘等级社会终于消亡”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郡县制的出现促使了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A项正确。B项叙述与材料主旨无关;材料谈的是中央集权而不是君主专制,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12据史料记载,秦代的官吏须经过封建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相“听以遣之”,即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这表明秦代()A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B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严苛C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程序D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解析:选C。秦始皇时期就建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僚体系,此后并未发生变革,且材料也并未体现三公九卿制,故A项错误;材料突出的是官吏的任命到行使职权都有严格的程序遵循,并没有突出选官的方法和标准,故B项错误;材料突出的是官吏的任命到行使职权都有严格的程序遵循,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官吏的任命并未强调考核,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8南宁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并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1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封建子弟”不难判断;第二小问,根据关键词句“封建子弟”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从血缘关系和内部等级等方面组织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依据材料可知家族祭祀权是政治地位的标志,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直接概括即可,应侧重于国家统治方面。答案:(1)指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积极作用: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加强周天子的权威,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西周王朝的长治久安。14(2018河南新乡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解析:第一小问,可由材料“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得出从土地和心理层面的统一到制度层面的统一,由材料“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