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 纺织机械不同B. 生产方式不同C. 主要动力不同D. 交通工具不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时代”的依据是蒸汽机的推广,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电气时代”的依据是以电为动力,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综上可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主要依据是动力问题,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考点:近代世界科学技术工业革命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一、二次工业革命2.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 缩小城乡差距B. 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 推动城市化进程D.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是指大量民众被火车带进城市,这将极大地推进英国的城市化进程,答案选C,A B两项与早期城市化进程作用相反,D项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不会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3.1757年,清政府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清政府A.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 压制资本主义萌芽D. 重视国内市场开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清代的闭关锁国政策。广州十三行是在1686年设立,只留广州一处对外开放,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B排除。压制资本主义萌芽,属于影响,材料未涉及,故C排除。材料未涉及重视国内市场开拓,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4.垄断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B. 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D. 资本主义企业相互兼并或联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能力。本题关键要理解垄断组织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它的出现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它的出现,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是一种现象;B选项是直接因素之一;D选项是一种结果。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垄断组织5.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影响是A. 引起社会结构重大变革,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B. 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C. 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D. 改变了世界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工业革命既是一次技术革命,又是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而其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正是生产力提高了,促使生产关系的变化,才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才改变了世界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因此本题答案应为B选项。其他三个选项都突出不了最重要这三个字。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6.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说明A. 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B. 明清官窑的瓷器大量投放市场.C. 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D. 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包括欧洲风格的器皿是因为欧洲的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说明当时中国制瓷业注重开拓海外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故A正确。官窑的瓷器仍然是供应官府使用,不在市场上流通,B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C错误;D中普遍使用说法绝对,排除。7.“全国性的纱荒是导致英国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主要导火线之一。”导致“全国性的纱荒”的主要原因是A. 飞梭的发明和使用B. 水力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C.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D. 水力织布机的发明和使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飞梭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织布速度,而BC都是关于纺纱方面的发明,水力织布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显然也就不是主要导火线之一。故答案选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过程8.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A.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 工厂的出现C. 圈地运动的工展D. 海外市场的扩大【答案】B【解析】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才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可知,所述为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而工厂的出现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不是原因,故B项符合题干要求;A项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制度保障,排除;C项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资金和自由劳动力,排除;D项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市场条件,排除。点睛:基于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作用,工业革命历来是高考常考点,要求学生在复习备考中对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应该熟练掌握。9.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 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在此进行了疯狂地掠夺,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也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故“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本题选A项。B项错误,应该是美洲和欧洲;C项错在“阻碍”,应该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哥伦布是意大利人,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向西航行,发现了新大陆,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发现美洲新大陆10.新航路开辟后,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这表明新航路开辟A. 引起了“价格革命”B. 引起了“商业革命”C. 引起了“商业危机”D. 引起了“贸易革命”【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价格革命”的表现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物种的流动,如非洲的咖啡、亚洲的茶叶传到了欧洲,故B项正确;“商业危机”是由于奥斯曼帝国阻断商路导致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不是影响,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错误。点睛:本题侧重对“历史概念”的考查,近几年高考题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有所侧重,要求学生对历史学习中重要的历史概念有所掌握,尤其是一些史学前沿的新名词应多加注意。11.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 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 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 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背景。依据材料中的信息“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可知,此时正处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政权发动了进攻,为了保障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了余粮收集制。1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 十月革命B. 斯大林模式C. 新经济政策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十月革命是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斯大林模式是在列宁去世以后由斯大林建立,新经济政策是部分的恢复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的成功的经济政策。因此ABC均不符合材料。苏俄共产党领导试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最后遭到了失败。故选D。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应对十月革命胜利后严重的国内外局势而实行的以余粮征集制为核心的政策。该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后来想着直接通过这种政策进行项共产主义过渡,引起了农民的不满,后来被新经济政策所代替。13.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 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 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 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对斯大林这个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进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ABC表述均不符合史实。14.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实施新经济政策C. 发展农业集体经济D. 进行工业化建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提炼双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文字信息中“20世纪30年代初”“技术决定一切”特别是联系其时间可以得出D项。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15.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 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 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 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开创了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通过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济模式,可见材料较客观的评价了斯大林模式。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指出该手段是无情的,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时期逐渐废除了,排除;D项在斯大林时期已经跨过工业化阶段,排除。16.1930年,假如你从中国广州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A. 中国:战乱频繁,逃亡的流民很多B. 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C. 英国: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D. 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答案】B【解析】1930年,美国正在经历经济大危机,经济萧条,生产萎缩。17.1973年底,一位到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索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胜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他是在A. 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B. 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C. 纪念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D. 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3年恶魔可以判断出是在经济危机之后的事件,国会议员的叙述是说资本主义自由发展受到了限制,显然是对罗斯福的国家干预经济持否定态度,所以D符合题意ABC错误。18.在罗斯福新政中致力于调节消费不足的改革措施有整顿财政金融限制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减少耕地面积以工代赈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金融改革主要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工作,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不符合题意,排除;限制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保障了人民的收入,有助于调节消费不足,正确;通过减少耕地面积,来减少农产品的供应,正确;通过以工代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消费,正确。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9.“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对英国进口税法的颁布,理解错误的是A. 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的竞争B. 为了应付危机,解决危机的一种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C. 表明英国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政策的失败D. 客观上调解了英国与别国的贸易纠纷,推动英国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注意材料反映的时间“1932年”。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结果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出现贸易战,使经济危机更加恶化,故选D。20.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A. 整顿银行,统制货币B. 调节农业生产C. 降低生活用品价格D. 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答案】D【解析】材料中罗斯福所关注是当时美国低收入的工人的生活,消费能力低,致使工厂和农场无法充分运转的历史现象,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题干罗斯福话语里的经济问题。A项是金融上的措施,主要是恢复金融秩序,排除A项;调节农业生产,是为恢复农业生产,不符合题意,但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排除B项;C项并不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排除;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解决工人失业问题,保障工人生活,有利于刺激经济需求,使工厂和农场好转,故D项正确。21.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B. 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C. 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 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能力,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信息可知,凯恩斯不主张把所有经济生活都控制在政府之下,也就是说他主张国家干预但也不认为国家可以把所有经济活动纳入自己的范畴,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排除自由经济,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2.今天的美国惠普公司不是惠普家族独家经营,也不是惠普家族独家拥有,它是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它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这里“藏富于民”指的是A. 管理者革命B. 人民资本主义C. 福利制度的建立D. 实现企业国有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能力。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也不是惠普家族独家拥有,它是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它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说明私人资本子啊公司制占据主导,故B项正确。其他几项与之无直接关系。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人民资本主义23.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下列各项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是A. 苏联进行肃反运动,疏通改革道路B. 西欧实行社会改革,调整发展政策C. 美国依靠经济实力,控制国际经济D. 日本干预经济,强化军事手段【答案】B【解析】西欧国家着力于内部的改革,没有触犯其他国家的利益,属于和谐社会的经验,故B项正确;肃反运动属于不正常的社会运动,故A错误;美国依靠经济实力,控制国际经济属于霸权主义政策,故C错误;日本干预经济,强化军事手段属于推行军国主义,故D错误。24.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 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B.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答案】B【解析】主要考查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关税壁垒可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25.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扩大生产资料市场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抑制物价上涨A. B. C. D. 【答案】B【解析】罗斯福新政大力兴办公共工程,既有利于扩大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又能够吸纳大量失业人员,从而刺激生产和消费,最终实现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项因兴办公共工程与抑制物价上涨无关而被排除。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26.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津贴50.130.1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资料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答案】(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3)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解析】【详解】(1)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主要包括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兴办公共工程等;背景:依据材料“男人的刮胡子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找工作”来看,当时的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人民生活困苦,失业状况严重。(2)依据材料二表格数据来看,人民的实际收入逐年增加,缩小了贫富差距;儿童津贴的发放还有助于保障儿童利益。(3)依据材料来看,为了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政府通过调整、制定福利政策,并且通过建立福利国家,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因此,政府扮演了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点睛】二战结束后,有人把“福利国家”看是“社会主义”的同义语。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所以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8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现代分册)材料二 里根当选总统以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