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3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规范训练人民版.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3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规范训练人民版.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3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规范训练人民版.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3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规范训练人民版.docx_第4页
高考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3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规范训练人民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限时规范训练(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德州期中)1839年9月,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了一道奏折,称“知彼(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这反映出()A林则徐对当时的英国完全缺乏了解B“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清朝政府官员的认知C地方官员仍执行传统抚夷外交政策D清政府已经作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解析:选B。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已然对当时的世界局势尤其是英国侵略扩张的野心有了初步认识,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大战在即,即便像林则徐这样的封建地主阶级开明之士都没有意识到战争即将到来的危险,依然自欺欺人地高估“天朝上国”的实力,故B项正确;此时的林则徐身份是朝廷的钦差大臣而非地方官员,且此时清王朝对英国采取遏制而非怀柔政策,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林则徐认为英国不会对中国有侵略的企图,说明此时的清王朝并未认真备战,故D项错误。2(2018福建泉州质检)广州租界史大事记载:1859年,广州沙面租界是英、法两国人花钱从珠江河水中填土而新造的,共花费32.5万墨西哥元,其中,英方出资4/5,法方出资1/5。这些填造的土地,须按亩向清政府缴纳地租,每年每亩1 500钱。据此推知,该租界()A并未侵犯清朝领土主权B由中国主动出租给英国C成为列强最早侵华据点D土地所有权仍属清政府解析:选D。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广州沙面租界的土地是英、法两国在中国的土地上自行建造的,显然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表明该租界由中国主动出租给英国,排除B项;1842年的南京条约中割给英国的香港岛已成为英国的侵华据点,所以该租界不是最早的侵华据点,排除C项;根据“这些填造的土地,须按亩向清政府缴纳地租”这一信息可知,该租界土地所有权依然属于清政府,故选D项。3(2018福建莆田一模)1842年9月,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两江总督牛鉴联名向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发出照会。照会第8条规定“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这说明当时()A外国已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B涉外司法诉讼以商贸纠纷为主C中国的涉外法律较西方先进D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解析:选D。“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的规定,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说明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故选D项。1843年,外国攫取了在华领事裁判权,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涉外司法诉讼以商贸纠纷为主,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史实及材料均不符,排除。41843年,清政府审定五口通商章程,对某些条款表示不同意见,但对领事裁判权却认为“通商之务,贵在息争”,如此可以“免致小事酿成大案”。这反映了清政府()A竭力塑造通商大国形象B力图改变小农经济状态C对近代国际关系茫然无知D试图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解析:选C。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项说法错误。材料“对领事裁判权却认为通商之务,贵在息争”“免致小事酿成大案”,反映了清政府对领事裁判权的无知,故C项正确。B、D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5有学者认为,“比鸦片战争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这段话()A说明了鸦片战争的必然性B掩盖了鸦片战争侵略性质C贬低了中国经济政治制度D脱离了当时具体历史背景解析:选A。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前中西方存在三个方面的冲突,也正是这些文明冲突使鸦片战争的发生成为必然,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扩张”不符。题干材料并没有贬低中国经济政治制度,C项错误。题干材料所述冲突正是对当时具体历史背景的描述,D项错误。6(2018陕西安康模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沦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淳衍上奏折时称:“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该文后的语句应该是()A“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B“臣等再三商酌,应于关防内,明刊办理夷务字样,方足鼓舞人心。”C“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D“夷、狄、戎、蛮、鬼子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方官称夷务为洋务,不敢对外国使用带有贬义的夷字,与A项强调中国礼仪和人心是立国根本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有大臣反对地方官不敢在对外事务使用夷字,故与B项要求刊明夷务字样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大臣反对用洋务代替夷务,带有“天朝上国”盲目自大心理,与C项“喜谈洋务”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主张轻视排斥外国,与D项“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不符,故D项错误。7(2018陕西榆林一模)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解析:选B。英国走私鸦片是由于英国在与中国正当的商品贸易中处于逆差,故A项错误;由于英国商品在中国没有取得巨大的收益,故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故B项正确;鸦片贸易是非法的走私活动,不能起到捍卫英国“自由贸易”原则的作用,故C项错误;鸦片贸易是英国在中国获得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不能体现出其对英国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故D项错误。8(2018山东德州期末)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陷后,两江总督何桂清恐战火北延,主动派下属去与英、法等国领事联络,宣布:“粤事应归粤办。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这说明当时()A中央集权削弱B地方官员主动适应国际外交C地方自主性增强D清政府缺乏现代国家观念解析:选D。根据材料“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地方上书中央,不能反映中央集权的削弱,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广州城陷后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不符合近代民族国家的外交理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地方依旧要上报、服从中央,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广州城陷后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清政府从官员到皇帝都缺乏近代民族国家的观念,故D项正确。9(2018衡水模拟)有学者认为,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最可能是()A维新思想与海军角逐B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C清廷的宣战与媾和D海军的出场与角逐解析:选D。中日甲午战争中,海军的出场与角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的标志,故D项正确。维新思想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排除A项;材料阐释的内容与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无必然的逻辑联系,故排除B项;C项与近代化无关,排除。10(2018山东菏泽一模)“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内战胜的。”这体现了()A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B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C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可知,这场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使列强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使列强看到中国人民有无限生机,故B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并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斗争对象是北洋军阀,主要影响在国内,故C项表述不当;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对列强并没有太大的震撼,故D项错误。1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多年,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这主要在于甲午战争()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C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D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解析:选D。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应是洋务运动,故A项错误;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应是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与材料中“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不符,故C项错误;对比材料中“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12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D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解析:选B。材料信息“四国侵略军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说明,外国可随意干涉中国内政,中国政府已无主权可言,故选B项;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故A项错误;C项表述与材料不符;D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吏做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愿意改革。一七九二年正是乾隆帝满八十岁的一年,英国乃派马戛尔尼侯为全权特使来华。英政府给马戛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在乾隆帝方面,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帝很不快乐,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天津谈判中,中方谈判者桂良争辩说,外交使节驻京于天朝体制不合,对此额尔金的助手李泰国直截了当地宣称:“你们将肯定会看到,这项条款既对我们有好处,也将对你们有好处。良药固然苦口,但后效极佳。我的态度越是严厉,我对你们的贡献就越大。”1858年6月11日,李泰国警告说,除非即日接受条款,否则将进军北京。桂良别无他法,只得同意让英国外交代表驻京。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的利益。光绪三年清廷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首先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清廷于光绪十九年采纳薛福成的建议,为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废除了海禁旧例,颁布新章程,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据材料一指出马戛尔尼特使来华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未能实现的原因。(12分)(2)材料二、三表明清朝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述。(13分)解析:(1)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可以看出其目的主要为解决与中国通商困难的需要;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主要从当时的时段特征方面考虑,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差异,即社会经济差异:英国工业革命开展,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需求不大。(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可以看出在外交方面清政府逐步由被动妥协外交到主动走向近代外交,由逐步维护等级制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第二小问评述,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角度来回答,如认可外国公使驻京、设立驻外使馆、废除海禁旧例、实施保护华侨政策,一方面促使传统华夷秩序的解体,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中外关系的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又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可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答案:(1)目的:解决与中国通商困难的需要;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原因:文化传统差异:英国主张主权国家平等,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思维;社会经济差异:英国工业革命开展,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需求不大。(学生若能从外交政策等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特点:由被动妥协外交到主动走向近代外交;由维护等级制的世界秩序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评述:认可外国公使驻京、设立驻外使馆、废除海禁旧例、实施保护华侨政策,一方面促使传统华夷秩序的解体,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中外关系的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又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可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14(2018江西南昌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又是怎样导致中国在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