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企业组织内部相互作用机制研究.pdf_第1页
创新中企业组织内部相互作用机制研究.pdf_第2页
创新中企业组织内部相互作用机制研究.pdf_第3页
创新中企业组织内部相互作用机制研究.pdf_第4页
创新中企业组织内部相互作用机制研究.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9年第 7期 科技管理研究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Ma n a g e me n t Re s e a r c h 2 O 0 9 N o 7 文章编号:1 0 0 0- 7 6 9 5( 2 0 0 9 )0 7 0 0 3 4 0 5 创新中企业组织内部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钟和隽 ( 天津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天津3 0 0 2 2 2 ) 摘要:虽然有大量关于产品创新与实现产品创新的组织的研究,但是,有关产品创新与组织之间的对应关系的 研究,特另 q 是针对不同创新类型所进行的组织内部的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则是极为罕见的。本研究是在对产品 创新进行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对在不同类型创新下组织内不同层面和不同部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该 研 究有助于企业组织的产品创新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产品创 新;产品结构 ;组 织层 面 中图分类号:F 2 7 1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提 出 众所周知,产品创新具有赢得、维持和强化企业竞争优 势的作用,它的成败左右着企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对决定 产品创新成功与否的要素的把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 , 创新环境与资源。它包括资源、技术环境、行业的技术发展 和竞争对手的产品战略。第二,创新与企业组织的匹配关系。 它包括组织结构 、组 织文化 和组织 内协调 、沟通 能力 。创 新 环境与资源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它决定企业 组织是否具备创新所需的基本条件。企业组织与创新间的匹 配关系是从对创新活动进行管理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如何针 对不同种类的创新,对创新活动进行整合、调整与协调,以 提升创新活动的有效性、效率性。在一定创新环境和资源的 基础上,通过对创新活动的有效率的管理,就可以把产品创 新的3要素 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开发出深受市场欢迎的新 产品。 表 1 创新特征与创新组织 的匹配关系 ( 青岛,2 0 0 1 ) 。( 4 )U t r b a c k( 1 9 9 4 )认为随着产品创新的 关键点的变化,组织结构由有机型转变为机械的型。 ( 5 ) H a g e( 1 9 8 6 )认为产品创新的背景状况的类型对组织结构的 选择有着影响。 在对上述研究进行整理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 Mi n t z b e r g( 1 9 8 9) ,H o b a d y ( 1 9 9 8 ,2 0 0 0 ) ,C l a r k和 Wh e e l w r i g h t( 1 9 9 2 ) ,C h fi s t e n s e n( 1 9 9 7 )等的研究不是在组织层 面上进行的,而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的,是对具体承担创新 活动的不同专业技术领域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第二,u t t e r b a c k( 1 9 9 4 ) ,H a g e( 1 9 8 6 )的研究虽然是在组织层面上进 行的,但是,没有从理论上对创新的特征与组织的间的关系 进行说明;第三,由于上述研究没有对产品创新进行系统分 类 ,从而在理论上就不能系统地建立创新与创新组织的相 互对应关系。为此,针对上述研究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本 文的研究任务就是阐明产品创新过程中,企业组织内部不同 层面、不同部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全面、系统地对产 品创新活动体系进行把握。 研 究 者 产 品 创 新 的 特 征 相 匹 配 的 组 织 2 企业组织的层面及其作用 Min tz b e r g 1 9 8 9; H o h a d y , 1 9 9 8 W h e e l 咖 a n d a , 1 9 9 2 C h fi s t e n n , 1 9 9 7 ; a 2 0 0 1 U tt e rb a e k , 1 9 9 4 H a g e , 1 9 8 6 产品技术的复 杂性 以项目为基 础的组织 产品创新的整 合性 项目 团队( 4 种方 式) 模块式结构、 非模块式结构 职能部门 铜组织, 项目团 队 产品创新的阶 段性 有机组织、 机械组织 技术的精炼性和 市场需要传统型、 机 械型、 有机型、 混合 型 表 1中列举出具有代表性的 “ 企业组织与创新间相互关 系”的研究。这些研究 的主要观点 是: ( 1 )Mi n t z b e r g ( 1 9 8 9 ) ,H o b a d y( 1 9 9 8 ,2 0 0 0 )认为以项 目为基础的组织就 是 自我的项目团队,它具有创新组织的特性。面对实现整合 诸技术要素的任务,它不依赖标准化的技术要素和技能,而 是通过对现有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形成新产品技术 ( M i n t z b e r g , 1 9 8 9 ) 。这种产品创新是在现有技术要素的条件下,通过产品 结构的变化而开发出具有新的技术功能、性能的产品。 ( 2 ) C l a r k和Wh e e l w r i g h t( 1 9 9 2 )所提出的4种团队组织结构,是 以职能部门制组织为基础,通过增加组织内部横向上的整合 机制,以达到解决产品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问题。 ( 3 )C h r i s t e n s e n( 1 9 9 7)认为组织结构反映着产品结构,组 织内各职能部门间的关系是依据产品结构的类型所决定的 产品创新活动的任务是解决市场要求、产品的组成要素、 组成要素间的关系 ( 产品结构)及三者有机结合的问题。为 解决上述问题,企业组织就会对创新活动进行分解并分布在 组织的不同层面和部门中。其中,市场要求的确定是在企业 组织层面上进行的,与产品组成要素相关的各种各样技术活 动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的,因解决产品组成要素间技术关系 的问题而导致的部门间或单位间的关系问题则要在管理层面 上进行。产品创新的成功意味着对市场要求、产品的组成要 素和组成要素间的关系进行有效 、高效率地整合,从而就要 求与此相关的活动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部门中展开并做到 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一致有序并最终形成完整、效率的创 新活动体系。 环 境的选 择 和范 围 的限 定 对上 下两 个 层面 关系 进行 调 整 、协调 承担产品创新的具体技术活动 图1 组织层面与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的关系 收稿 日期 :2 0 0 8一l l一 2 2修回 日期 :2 0 0 9 0 2 2 3 基金项 目:天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 目 “ 天津汽车行业创新机制研究” 面面面 层层层 度理术 制管技 求构素 要结要 场品术 市产技 r L 厶 日 口 髓 髓 外 内 钟和隽:创新中企业组织内部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3 5 2 1 企 业 组 织 的层 面 制度层面的主要作用是选择组织的环境、限定环境的范 围 ( P e r s o n s ,1 9 6 0 ) ,它负责和承担解决环境中产生的不确 定性问题 ( P e t i t ,1 9 6 7 ) 。同时,在该层面对组织 目标 、组织 结果进行选择、确定并对其特定化 ( T h o m p s o n ,1 9 6 7) 。为 此,制度层面的作用可归纳为:第 1 ,选择市场环境、明确 市场领域,依据组织的产品和服务市场、组织在社会中的作 用、向顾客提供各种服务等制定组织的基本方针;第 2 ,对 组织的边界和为社会提供的服务进行正当、合理化 ( V a n d e V e n ,1 9 8 3 ) 。履行制度层面作用的是董事会、高层管理者和 被制度化的思想结构。所谓制度化的思想结构是组织的价值 观、规范、对组织成员和其它组织的期待等的集合。其责任 是:( 1 )为识别组织威胁和机会,认真、仔细地监视环境、 探索环境;( 2 )为适应环境而开展竞争战略和协作战略并减 少不确定性,以确保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制度层面参与对事 业领域的机会和威胁的认知并发动产品创新活动 ( C l a r k , 1 9 9 o ) 。 市场要求是否变化关系到组织的事业领域的变化与否。 从各种各样的市场要求中,选择组织能够适应的部分就是选 择和限定组织环境,就是制度层面的作用。它表明选择和集 中在什么市场领域 ( 要求)上进行经营需要高层管理者的判 断、决策。这种判断和决策直接关系到事业领域是否发生变 化。通过确定组织的事业领域,就可以确定产品创新的领域、 确定组织资源的分配和高层管理者的注意对象、明确资源的 储备和组织学习的方向、从而产品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整体性 得到保证。总之,制度层面的作用是对经营领域的机会和威 胁的认知、是解决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是对组织的目标和结 果的选好进行特定化。 2 2管理层面 管理层面是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媒介,它调整和协调 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活动 ( P e t i t ,1 9 6 7 ) ,并对技术层面进 行控制和运营 ( P a r s o n s ,1 9 6 0 ) 。管理层面是从现实的、政 治的角度,对寻求技术合理性的技术层面和回避不确定性、 寻求长期灵活性的制度层面间的冲突进行调解、协调。管理 层面的作用是通过事务处理部门、中间管理者和协调委员会 来实施的。这里的协调委员会是为解决部门间一时的问题而 形成的整合、协调机制。 从 目的和手段 关 系的 角度 ,管 理层 面 承担 对 因果 关 系 ( 手段)的形成和对其特定化 ( 产品结构的特定化)的作用 ( T h o m p s o n ,1 9 6 7 ) 。这表明管理层面虽然不是具体的技术活 动承担者,但控制与产品创新活动相关的诸技术要素的活动、 控制着诸技术要素的活动问的关系。 总之,管理层面是对组织的技术能力的可能性进行管理、 是对连接满足市场要求机会的方法 ( 产品结构)进行管理 ( C l a r k ,1 9 9 0 ) 。正是由于整合产品组成要素并使其形成完整 产品的方法是多样的,从而不同企业会依据自身能力与经验 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而导致产品组成要素间关系的变化,最 终表现在组织内部门、单位间的关系发生变化。 产品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关系表明各个零 散的组成部分是如何被整合、调整并形成产品。产品结构中 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规则影响着组织内各部门间、不同技 术领域间在横向上的沟通 、协商和妥协。相反,各个部门、 各个专业技术领域间横向上的关系也影响着这种关系和规则 的形成。总之,通过产品结构,管理层面把产品创新的整体 活动分解成各种各样的下一层次的活动,并以其为指南,词 整和统一与下一层次活动相关的部门、单位和技术领域间的 关系。 2 3 技术层面 P a r s o n s( 1 9 6 o )指出,技术层面承担具体的技术活动和 业务活动。它是把输入转换为输 出,其任务是把具体技术 ( 业务)活动的整体进行分解并由许多单位或部门实施和完 成被分解的各项活动 ( V a n d e V e n ,1 9 8 3 ) 。总之 ,技术层 面 是在给定的技术下,尽可能高效率地组织 的输 出 ( P e t i t , 1 9 6 7 ) ,它是以履行技术功能为中心课题和任务,承担着与产 品组成要素相关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活动。 表 2 与产品创新相关的要素和组织层次闻的对应关系 产品 创新要素 核 心作用层面 作 用 市场 要求。该要素的变化关 制度层面 选择和限定组织环境。选择在 系到企业组织的经营活动领 工作任务: 回避不确 定性 什么 样的市场进行经营活动需 域。 角度: 哲学的 要高层管理者的判断。这种势 管理技术: 环境监梗与 沟通 断关系到企业经营活动领域 时问志向: 长期 变 化。 依据经营活动领域的 确 决策方式: 判断 定 进而确定产品创新的领域、 组织资源的分配、 限定高层管 理者的 关注对象、 明确资源 绪备和 组织学习的方向、 形威 产品 倒新活动的整体性和一贺 性。 产品的组成部分问的关系和 管理层面 从政治的、 现实的角度, 对上下 规则。 该要素的变化关系到 工作任务: 调整 二个层面同的关系进行调整菇 产 品 组成 部 分间的 关系 及 组 角 度: 政 治 的、 现 实 的 控 I I 技术 层面 。 鄣 对 技术 尼 织部门问的 关系。 管理技术: 调解、 中 介 面 上的部门、 单位、 技术镊域 时间志向: 短期及长 期 的 关系进行整合、 调整和统一 决策方式: 妥协 管理。 有 关 产 品 组 成 部 分的 开 发 、 设 工 作 任 务 : 技 术 的 、 理 性 的 具体 的 技术 ( 业务 ) 活动 。 即 , 计的 知识。该要素的变化关 角度: 科学技术 有关产品组成要素的开发、 设 系到 部门、 技术单位内部的活 管理技术: 运作研 究 计和 I 造。 动的 变化。 技术层面 时问志向: 短期 决策方式: 计算 综上所述,可 以对 产品创新的 3要素和与之相 对应 的组 织层面作如下阐述。制度层面选择组织的环境、制定组织的 目的 ( 确定市场要求) ,赋予实现组织目的意义,明确履行 组织功能的内涵,支配组织重要的资源,对组织的权力进行 正当化、合理化。该层面把产品创新领域和创新中的不确定 性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制度层面上的不确定性是通过管理层 面上的 因果 关 系 的 特 定 化 ( 产 品结 构 的 确定 ) 而被 调 解 ( T h o m p s o n ,1 9 6 7 ) 。这是对因外部的要因所产生的若干不规 则性进行理解 ,依照条件的变化 ,对技术进行修正。与该因 果关系相关的各技术要素的问题,通过技术层面上的活动加 以解决。技术层面是有效、效率地履行作业任务的问题,它 是以实现作业任务所必要的许多专家间的协作,即,依据技 术任务的性质而规定的作业任务为志向。通过组织层面问的 相互作用 ,就可以确定产品创新的3个要素和3个要素间的 关系,从而在组织内部就可以对产品创新活动的管辖应该如 何进行分解、承担、协作和调整进行同一的决定。 3 组织各层面在创新中的相互作用关系 产品创新活动是通过组织内部一系列活动的实施才得以 实现。为有效 、有序地组织和实施创新活动,第一,就要对 创新活动的整体进行分解并把被分解的各项活动分配在组织 内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部门;第二,对被分配在不同层面和 不同部门的创新活动进行调整、协调并整合成为完整的创新 3 6 钟和隽:创新中企业组织内部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成果。产品创新类型的变化,不仅表明产品技术和产品使用 背景、状况 ( 产品概念)等发生变化,也表明对创新活动的 分解和整合,即,组织内不同层面、不同部门间的相互作用 也发生变化。与创新类型相对应 ( 钟和隽,2 0 0 8 ) ,组织内 不同层面间具有以下的相互作用关系。 现有 内部 整合 新 内部整 合 制度层面 制度层面 现有 。 一 确 定 的 市 场 喾 宦 而 囊 栗 荔 外 部 管 理 层 面 磊 矗 管 理 层 面 釜 苗 扭 集 整 合 l 环境 t 境 技术层面 技术层面 制 度层 面 不 确 定的 制 度 层面 新 外 T日 一 市 场 环 境 , 。 不 确 定 的 市 部 整 管 理 层 面 磊 壶 某 管 面 榘 饕 和 技 。 一 环境 l T 。 技术层面 技术层面 图 2 创新类型与组织 内各层面 间的关系 象限 1 是现有外部整合和现有内部整合下的产品创新活 动,从而它是在现有市场要求、现有产品结构和现有技术要 素的条件下,对现有产品技术进行改善,使产品技术更为精 致的创新。因此,创新活动所面对的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是 安定、确定的,创新活动是依据详细的技术分析和严密的计 划而开展的,创新活动中所利用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也是在 现有的范围内。在创新活动中组织不同层面间的关系是制度 层次一管理层次一技术层次。即,不同层面间的相互作用和 相互依赖性较低。这是一种由上之下的管理方式并且管理层 面和技术层面的自我决策空间和权限非常低。在管理层面和 技术层面之间,由于管理层面通过指示和计划对技术层面的 各个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从而比技术层面具有较大的 权限。 象限2是现有外部整合和新的内部整合下,以提升产品 技术性能为核心的产品创新活动。它是在现有市场要求的条 件下,通过对产品结构或者技术要素的技术改进,使产品的 技术性能得以提升。该创新活动所面对的是安定 、确定的市 场环境和不确定的技术环境。为实现所定的技术 目标,需要 在科学技术的预见和洞察下,打破现有技术框架的束缚,坚 持不断的技术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把新的知识、能力和经验运 用到产品创新中。在创新活动中组织不同层面间的关系是制 度层次一管理层次一技术层次,即,制度层面和管理层面间 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性较低,管理层面依据制度层面所给 定的要求、提供的条件开展活动。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间的 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性较高,从而针对创新决策的制定 、技 术路径的选择等必须要在二个层次间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 有两种解决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方法。 即,模块式产品结构和非模块式产品结构 。第一,在模块 式产品结构下,由于事先对产品的组成要素间的技术关 系、 技术标准和技术规则进行详细规定 ,从而各技术专业部门只 需专注本部门的创新活动,不需要考虑来 自其它专业技术部 门的影响。由于技术层面担负着解决产品组成部分中存在的 技术问题,从而它具有较大的自我决策空问和技术影响力。 由于管理层面是依据技术层面的解决问题的活动而开展行动, 从而具有相对较小的 自我决策空间和技术影响力。同时,它 是通过计划进行管理和调整的。第二,在非模块式产品结构 下,由于在产品组成部分间不存在事先制订的技术标准和技 术规则 ,从 而需要在创新过 程 中,通过组成 部分间 的相互 作 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协调,最终形成一个完整、一致的产品 组成部分问的技术关系。由于管理层面担负着对产品结构的 调整和确定,从而它具有较大的自我决策空间和技术影响力。 技术层面是依照管理层面的指示而开展技术活动,从而它的 自我决策空间和技术权限较小。 象限 3是在新的外部整合和现有内部整合下,把现有产 品技术适用于新的市场领域而开展的产品创新。创新活动所 面对的是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技术环境的安定、确定性。 创新活动的关键在于正确地识别市场中出现的新的需求和把 新的市场需求与现有的技术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 ( 产品概念 的创发) 。在创新活动中组织不同层面间的关系是制度层次 一管理层次一技术层次。即,制度层面和管理层面间有着较 高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性,而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间具有 较低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性。技术层面依照管理层面的指 示和所定 有两种解决制度层面和管理层面间相互作用关系的 方法。第一,针对所确定的市场领域, 开发出新的产品结构。 由于管理层面主要承担形成、确定和协调产品组成要素间的 关系,从而与制度层面相比,该层面具有较大的自我决策空 间和技术权限。第二,把现有的产品结构稍加修改就运用到 新的市场领域。由于这是把具体的、确定的技术手段运用到 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并且由于制度层面担负着解决环境的不 确定性问题 ,从而制度层面具有较大的决策空间和技术权限。 象限4是在新的外部整合和新的内部整合的情况下,以 研发崭新的产品技术为 目的而开展的创新活动。创新活动所 面对的是具有较高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在创新 活动 中组织 不同层 面问的关 系是制度层 次?管理 层次?技术 层次。即,在组织的各层面间均存在着较高的相互作用和相 互依赖性。 综合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的结论。第一 ,产品创新活动 不仅限于工程技术人员的活动 ( 技术层面) ,也涉及到组织 的其它层面;第二,不同类型的产品创新需要有不同种类创 新活动作为支撑,需要有不同的组织层面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作为保障;第三,创新活动所面对的不确定性越高,组织层 面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性就越强,就越需要加强组织层 面间 的 沟 通 和 协 调。第 四,Mi n t z b e r g(1 9 8 9) ,H o b a d y ( 1 9 9 8 ) Wh e e l w r i g h t 和 C l a r k ( 1 9 9 2 ) ,C h r i s t e n s e n ( 1 9 9 7) , 青岛 ( 2 0 0 1 )等的研究,是立足于技术层 面而开展的研究, 是对组织横向不同的专业技术部门问或者不同专业技术活动 间的关系进行的阐述。第五,U t t e r b a c k( 1 9 9 4 )的研究是在 企业组织层面上进行的,其创新模型中的流动阶段对应于象 限4 、固定阶段对应于象限 l 。 4 组织各部门在创新中的相互作用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品创新活动不是一种孤立的技术 活动,它既影响着企业内其它的创新,也受其它创新的影响。 产品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有产品策划部门关于新产品设想的 支持,也需要有生产制造部门对产品设计方案在生产工艺上 是否可行的保证。为此 ,针对产品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 多样性的问题,仅靠组织内某一部门是不能解决的。它需要 组织内不同部 门间的密切协作和相互配合。L o r s c h和 L a w f e n c e( 1 9 6 5 )指出 ,销售部 门承担着 与市 场环 境相互作 用的 任务 ,它具有收集市场发展动向和消费者需求信息的功能; 钟和隽 :创新中企业组织内部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3 7 研究开发部门承担着与科学技术环境相互作用的任务,它必 须在科学上、技术上,对新产品开发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进 行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准备并开发设计产品方案;生产制造 部门承担着与生产工艺环境和经济环境进行相互作用的任务, 它必须获取有关生产工艺上制约条件的知识和信息并从生产 工艺和经济上说明是否具备商业化生产的条件。 表 3 产 品创新的类型与组织内部部门问的相互作用关 系 现 有 的 内 舔统 一 新 的 内 部 统 一 象限 1 :对现 有产 品技 术进 行简单的改善、改 良。 象限 2 :通过 产 品技 术 的进 组织层 面间 :制度层 次一管 步 提升技 术性能 。 现 理层次一技术层次 组织层面 间:制度层 次一 管 有 组织部 门间:研究开 发一生 理层次一技 术层次 的 产制造一销售 组织部 门间 :研究 开发一 生 外 管理 层次和技 术层次 的 产制造一销售。 部 自我决 策空间较 小。与技术 产品技 术性 能的变化 和 统 层次相 比管 理层次 相对具 生产工艺 变化间 紧密关 系是 有较大 的权限。两个 层次 问 非常重要 的。管 理层次 和技 的相互 依赖性较 低。在管理 术层次间 有着较 高的相互 作 层次和技 术层次 内部 的调整 用和相互依 赖关 系。 是依据计划进行的。 象限 3:利用 现有 的产 品技 象限 4 :开 发 出崭新 的产 品 术适应新的市场要求。 技术。 组织层 面间:制度层 次一管 组织层面 间:制度 层次一 管 新 理层次一技术层次 理层次一技 术层次 的 组织部 门问 :销售一 研究 开 组织部 门间 :销售一 研 究开 外 发一生产制造。 发一生产制造 。 部 创新 的关键是开 发出新 组织 的 3个层 次对 于各 统 的产品结构,进而整合现有 自 的工作有着较高的 自 我决 的技术要 素,适应新 的市场 策空间 和权限 。各个层 次 内 要求。制度层 次和管理 层次 部的调整是通过反馈进行的。 有着较高 的相互作用 和相互 组织层次 间有着较 高 的相 互 依赖关系。 作用和相互依赖性 。 由于组织内各部门的创新活动间存在有相互作用和相互 影响的关系,从而在对创新活动进行整合、协调的过程中, 部门间不可避免会在技术选择、技术决策和技术行动等方面 产生冲突,从而在部门间产生权力和影响力的关系问题。针 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部门间相对权力和影响力的问题,在以下 三种情况下,部门相对具有较大的决策权力和影响力。第一, 与其它部门相比,该部门更具有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和 有效性;第二,该部门活动被替代的可能性较小;第三,该 部门活动在组织整体活动中具有较大的重要性。为此,创新 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创新活动中承担着核心作用的部门 在整合 协调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具有相对较高的自我决 策空间、权限和技术影响力。 象限 1 是对现有产品技术进行改善的活动 ,它是依据详 细的分析、周密的计划而开展的。组织内主要部门之问的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是研究开发一生产制造一市场销售。 在这种创新活动中,由于企业组织专注于产品技术的精致, 对产品的质量、成本较为重视并且依照现有的产品技术进行 改善,从而在创新活动中起核心作用的部门是生产制造部门。 象限2是提升产品技术性能的活动,它是围绕已经被明 确规定的市场 目标,从而组织内主要部门之间的关系是研究 开发一生产制造一市场销售。在思考 、探索新的产品技术的 过程中,研究开发部门和生产制造部门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 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依据产品创新的进程,在创新活动中 起核心作用的部门在研究开发部门和生产制造部门之问相互 交替。 象限 3是利用现有的产品技术适应于新市场需要的活动。 组织内主要部门之问的关系是销售一研究开发一生产制造。 在该创新活动中,虽然识别 、把握市场需求的能力是非常重 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整合企业组织现有的产品技术以 适应新市场需求。在此过程中,市场销售部门和研究开发部 门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在创新活动中 起核心作用的部门是研究开发部门。 象限4是开发崭新的产品技术的活动。由于企业面对的 是新产品技术和新市场要求 ,从而企业组织必须同时处理来 自二方面的不确定性。企业组织内主要部门之间的关系是销 售一研究开发一生产制造。该创新关系表明,创新的成功需 要 3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协作和信息反馈。此时,研究 开发部门立足于科学 、技术的可能性开展创新 活动。由于科 学、技术的可能性如何与市场要求和生产制造上的制约连接 起来是非常重要 ,从而在创 新活动起核心作用 的部 门是研究 开发部门。在市场要求和生产工艺能力所限定的范围内,研 究开发部门依据所选择的产品结构和技术要素进行产品创新。 综合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的结论。第一,产品创新活动 不仅限于研究开发部门,而涉及到企业组织的其它部门;第 二,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创新,在产品创新活动中发挥核心 作用的部门就相应发生变化;第三,创新活动所面对的不确 定性越高,组织部门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性就越强,就 越需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反馈。 5 总结 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可以清楚地知道对应于不同类型 的产品创新,企业组织在纵向的组织层面间的相互作用、相 互依赖关系与横向的不同部门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关系 是不相同的。为此 ,为有 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 ,就应该 针对 创新的类型,有意识、由目的的强化有关组织层面和部门问 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反馈,从而为解决创新活动中的不确定 性和协调好创新要素间关系或者协调好专业技术部门间的关 系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无论是创新的路径、还是创新的 内容均充满不确定性,为解决存在的不确定性,就应该专心 于自身创新活动的同时,强化与其它相关部门和层次的沟通、 协调,从而才能达到把各个零散的创新活动整合为一个完整 一 致并有 目标指向的创新活动的整体。 注释 : 产品创新的三要素为市场需求、产品结构和技术要素 ( 钟和隽,2 0 0 7 。2 0 0 8 ) 。关于产品创新分类的现有研究和说明, 请参阅钟和隽 ( 2 0 0 8 ) 。要素之间存在有共同的相互依赖性、 顺序 的相互依赖性 和双 向的相互依赖性 ( T h o m p s o n ,1 9 6 7 ) 。其 中 ,共 同 的相互依赖性是指二要素闻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们分别接受上一层次 系统的输入并分别为之贡献 ;双向的相互依赖性是指二要素互为输人 和输 出。模块式产品结构是共同的相互依赖性 ,非模块式产品结构是 双向的相互依赖性。为此 ,在非模块产品结构下 ,专业技术部门间的 相互沟通 、协调和反馈是非常重要 。 参考文献: 1 C L A R K K B ,T A K A H I R O F U J I M O T O T h e P o w e r o f P r o d u c t I n t e g r i t y M H a r v a r d B u s i n e s s R e v i e w ,N o v e m b e r D e c e m bet ,1 9 9 0 : 1 0 7一 l l 8 2 C L A R K K B,S C WH E E L WR I G H T O r g a n i z i n g a n d L e a d i n g H e a v y w e ! g h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e a m s J C a l i f o rn i a n M a n a g e m e n t R e v i e w 1 9 9 2 ,3 4 ( 3 ) :9 2 8 3 C H R 1 S T E N S E N C M The I n n o v a t o r s D i l e m m a : W h e n N e w T e c h n o l o g y ( 下转第 3 O页) 3 0 杨丽:乡土性技术创新的特征研究 构进驻集群中。如寿光市先后与山东农业大学、上海交大农 学院、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 作关系; 2 0 0 6年,寿光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成立寿光蔬菜研 究院。许多国外科研院所也被吸引到了寿光,瑞士先正达、 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等等 l O多家知名种子公司先后 在寿光建立了研发基地。为进一步提高花卉科技水平,青州 市专门建设了花卉实验基地,成立了兰花研究所,建立了组 培室,与 日本、荷兰等国的花卉专家,与北京农业大学 、山 东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 关系。这样乡土性技术创新吸引了科研机构的建立,提高了 农业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 ,乡土性技术创新导致乡土性组织的发展,促进了 农业产业集群的成长。这里的乡土组织主要指两类,乡土性 技术创新的发明者创办的企业和各种形式的专业协会 、专业 合作社等。在寿光和青州乡土性技术创新的发明者大都创办 了企业,王乐义创办德农三元绿色农业有限公司,乐义塑膜 有限公司,创办农资超市与乐义蔬菜产业协会等。黄荣名成 立寿光侯镇葡萄协会 、荣名葡萄科技开发中心,创办 “ 中国 荣名葡萄网” 。张砚祥于 2 0 0 1年建立了全国最大的蔬菜病虫 害防治网站,2 0 0 3年成立洛城绿色食品基地植物医院,创办 寿光市蔬菜病虫害防治协会,2 0 0 7年成立砚祥有机蔬菜合作 社。在青州,黄楼镇芦李村农民李洪儒把一个家庭式花圃逐 渐发展成拥有固定资产 2 0 0 0万元、占地 3 2 0亩的山东万红花 卉公司,建设无菌实验室,投资开发现代化花卉管理系统, 开起 “ 网络花店” 。李洪亮联合4家花卉龙头企业 ,与3 5 0多 户花农成立了花卉协会。陈守 良是青州市的花卉状元 ,2 0 0 2 年他创办了青州良田花卉苗木研究所 , 2 0 0 6年又成立青州良 田花卉苗木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大花蕙兰、蝴蝶兰等珍贵兰 花的开发和生产。刘培孑 L 创建青州市太阳红世界碗莲基地。 在湖北仙桃,2 0 0 3 年 4月 “ 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养鳝协会” 成立 ,养鳝协会也对外担当起联络、营销等责任,松散型的 单打独斗变为规范管理的组织形为后,先锋村的一跃成为 “ 全国养鳝第一村” 。这些企业和专业协会引进推广科技成 果,研究开发新技术,培育农业新品种,培训农民,成为了 农民走向市场的龙头。这类土生土长的乡土组织比外来组织 ( 外来企业和政府强制实行的专业协会)更具有根植性,更 具有号召力,促进了农业产业集群的成长。 参考文献: I 1 l E L L I S F H o u s e h o l d S t r a t e gie s a n d R u r a l L i v e l i h ood D i v e r s i fi c a t i o n J J o u r n al 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u d i e s ,1 9 9 8 ,3 5( 1 ) : l一 3 8 2A K G U P T A F a r me r s I n n o v a ti o n s a n d A c u l t u r a l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P u b l i s h e d i n S u s t a i n a b l e M o u n t A g r i e u l t u r e M E d s N S J O D H A , M B ANS KOTATE J P ART AP Ox f o r d I BH P u b l i s h i n g C o P v t L t d , Ne w De l h i , 1 9 9 2:3 9 4 41 2 3 R O G E R S E M D i ff u s i o n o f I n n a v a t i o n s M 4 th edi t i o n N e w Yo r k:T h e F r e e P r e s s , 1 9 8 3 【 4 WA R N E R K E T h e N e e d f o r S o m e I n n o v a t i v e C o n c e p t s o f I n n o v a t i o n: An E x a mi n a t i o n o f Re s e a r c h o n t h e D i s c u ssi o n o f I n n o v a t i o n J P o k e y SCi e n c e s ,1 9 7 4 ( 5 ) :4 3 3 4 5 1 5 杨丽 。王鹏生农业产业 集聚 :小农经 济基础之上 的规模经 济 J 农村经济, 2 0 0 5( 7 ) : 5 3 5 5 作者简介:杨丽 ( 1 9 6 9一 ) ,女 ,山东诸城人,副教授 ,研究方 向为 产业集群理论 、技术创新管理。 ( 本文责编 :廖政权 ) ( 上接 第 3 7页) C a u s e G r e a t F i r m t o F a ll ? M H a r v a r d B u s i n e ss S c h o o l P r e s s 。 1 9 9 7 4H A G E J R e s p o n d i n g t o T ech n o l o g i c a l a n d C o m p e t i t i v e C h a n g e s :O r - g a n i z a t i o n a n d I n d u s t r y F a c t o r s M i n D D D A V I S( e d s )Mnna g - i n g T e c h n o l o gic a l I n n o v a t io n J o s s e y B a s s P u b l i s h e rs,1 9 8 6 5 HO B D AY MP r o d 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