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发展高成本困难的调研报告 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历经改革开放以来 30 多年的发展,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却始终难以摘掉。制约我县发展的诸多瓶颈,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对我县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及所处自然及生态条件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分析和总结了我县发展所面临的高成本问题。 一、我县发展中面临高成本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县地处 *区,平均海拔 4600 米,是典型的高寒缺氧地区。现有土地面积 15 万平方公里,全县人口不足 3 万人,人口密度仅为千分之 *。大部分地区为荒漠及半荒漠化草原,这里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的是,一年当中有十个月为冬季,气候寒冷。有两个月算是夏季,只有冬夏,没有春秋两季,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地广人稀,物产匮乏。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我县在发展中存在着生产、生活成本偏高的实际困难。举例来说,搞基础建设离不开建筑材料,最普通的一块砖,生产成本为 *角钱,而运到我县出售售价为 *块钱,是成本价的 *倍。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交通运输不便。 我县地域广阔,县政府所在地 *离区政府所在地 *660公里,路途遥远,唯一的一条通车道路为沙石路,由于气候2 / 5 寒冷,冻土期长,夏季积雪融化,出现翻浆,道路泥泞难行。冬天雪阻严重,一遇大雪就根本无法通行,就连人们生活必需品的运输都难以保证,一般的物资运到我们这里,所需运费都比货物本身的成本价高。可以说,道路不畅的问题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我县有 *个乡, *个村,县乡之间距离最短的也有 100多公里,从我县到最远的 *乡距离是 *多公里,从乡到村有些地方也有 200 多公里。相互之间人员往来,彼此联系十分困难,有些地方连沙石路都没有, 有的只是我们称之为 “ 自然路 ” 的车辙,有些地方车辆无法通行,人们出行和拉运货物主要靠骡马,完全还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自然生活形态。人们常说 “ 要致富、先修路 ” ,在我县可以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我县的情况甚至可以形容为 “ 要生存、先修路 ” 。说到修路,谈何容易,这里常年缺氧,汽车在我们这里也患上了 “ 缺氧症 ” ,汽油燃烧不充分,动力不足,在内地平原地区可以使用十年的普通车辆,在我们这里用不了 *年就坏了,大型的筑路车辆如挖土机、勾机、压道机在这里工作起来就更困难了,修一条普通沙石路的成本高的惊人,以我县现在的财政收入计 算,积累 *年才够修 *公里的普通沙石路。要实现县乡村通公里的目标,光靠我县现有的力量,只能是个遥远的梦想,根本不可能实现。 现阶段我县年财政收入仅为 *万元,况且政府的行政成3 / 5 本与其它地区相比也明显偏高,我们这里由于输电线路长,线损过大,电费较高,由于取暖期长,烧煤取暖的费用支出大,车辆由于长期在缺氧的工作环境中运行,维护费用高,这些都是导致我们行政成本偏高的原因。原本就相对较低的财政收入,与之相对应的又是相对较高的行政成 本,支付正常的公务活动和公务人员工资已岌岌可危的公共财政,根本没有富余的经费发展文化教育医疗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保障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增加和扩大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只能依靠 *区和国家的支持和帮扶。我县人口少,自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外来经商人员稀少,人员不流动,就形不成经贸往来,人流物流的近于停滞状态,使得我县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就十分困难,发展经济的基础十分薄弱。多年较为封闭的环境,导致人们的思想不解放,干部开拓进取意识不强。牧民只是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 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淡薄,我县是纯牧业县,主要经济来源靠畜牧业,基本没有工业,税收单一。靠天养畜,牧业发展很缓慢,多年来自然掠夺式的生产经营方式,过度放牧,牲畜超载,已使这片牧场不堪重负,草场沙化退化严重,畜牧业发展的根基已经动摇,发展畜牧业已难以为继,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面临严峻的挑战。生态条件的退化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每年都会出现雪灾、强沙尘暴等各种极端恶劣天气。且4 / 5 发生的次数和频率近年来有增加和扩大的趋势。长期处于缺氧环境加之恶劣的生态条件,人的自身生存能力也在下降,我县的人口平均寿命只有 45 岁,其他地区的人也许认为这一数据令人难以相信,但这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在这里人的生存都难以得到保障,发展其他事业就只能是空谈。 二、改变这一现状的思路和建议 严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改变我县的现状,探索一条适合我们这种自然条件恶劣、贫穷落后地区发展的路子,一直是我县县委、政府及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地追求。穷则思变,不变就没有出路。近年来,县委政府为改变我县的落后面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发展经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出路,发展是第一要务,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办法只能靠发展。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能力发展其他事业,才能逐步降低工作生活发展的高成本。 在人与自然的共处中,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错误思想已被事实证明,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发展思路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县的发展思路应该在努力探求发展经济的路子的同时,考虑整体或部分搬迁,向县政府所在地集中的可能性,也就是要实现城镇化。将生态条件极度恶化的地方的人口搬迁出来,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集中,实现围封转移,靠自然的力量恢复生态,也是一个明智之举,是一个既可以富民,又5 / 5 可以保护生态的 双赢战略。当然要让一些牧民离开这个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思想上确实难以接受,但从长远来看,牺牲一些眼前的利益,就会换取长期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