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 1 年第 1 期 s 。 : 。 d T 。 蔷 。 m 。 t R 。 。 h 文章编号 :1 0 0 0 7 6 9 5 ( 2 0 1 1 )0 l 一 0 0 1 4 0 5 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设计 赵 文彦 ,曾月明 ( 东华大学旭 日_7 - 商管理学院,上海2 0 0 0 5 1 ) 摘要 :创新型企业区别于一般企业 的根本就在于其创新 的特 殊性 ,如何衡 量创新 型企业的创 新能力是研 究的主 要 目标。在现有研 究基础上 ,基于共识性原理 ,建立 了更具操 作性 的三 级评价指 标体 系,并运 用专 家打 分和层 次分析法对指标体 系逐层分解 ,确定 了创新能力各项指标 的权 重 ,为全 面地 评价创新 型企业 的创新能 力及 有效 地组织创新型企业的创新 活动提供 了依据。 关键词 :创新型 企业;创新能力 ;评 价指 标;层 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 2 7 2 5 文献标识码 :A Co ns t r uc t i o n a n d De s i g n o f Ev a l u a t i o n I n de x Sy s t e m o f I n no v a t i v e Ent e r pr i s e s O i l I n no v a t i v e Ca p a c i t i e s ZHAO We n y a n,ZENG Yu e mi n g ( G l o r i o u s S u n S c h o o l o f B u s i n e s s M a n a g e m e n t , D o n g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5 1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e s i mp l y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e e n i n n o v a t i v e e n t e r p r i s e s a n d t h e o r d i n a r y e n t e r p r i s e s i s t h e i n n o v a t i v e l y 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 H o w t o n l e a s u r e t h e i n n o v a t i v e c a p a c i t y o f t h e i n n o v a t i v e e n t e r p r i s e s i s t h e ma i n s u b j e c t o f t h i s p a p e r O n t h e b a s e o f t h e e x i s t i n g r e s e a r c he s a n d t h e pr i n c i p l e o f c o ns e n s u s,i t e s t a b l i s h e d a mo r e o pe r a t i o na l e v a l u a t i o n i nd e x s y s t e m wh i c h h a d t h r e e l e v e l s I t a l s o d e c o m p o s e d t h e i n d e x s y s t e m l a y e r b y l a y e r b y u s i n g t h e m e t h o d s o f e x p e rt s s c o r i n g a n d A H P t o i d e n t i ff t h e we i g h t s o f t he i nn o v a t i o n i n de x e s Th i s i n de x s y s t e m p r o v i d e s a b a s i s f o r e v a l ua t i ng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 e n t e rpr i s e s i n n ov a t i r e c a p a c i t i e s a n d o r g a ni z i n g t h e i nn o v a t i o n a c t i v i t i e s e f f e c t i v e l y Ke y WO r ds:i n n o v a t i v e e n t e rpr i s e s ;i n n ov a t i v e c a p a c i t i e s ;e v a ua t i o n i n de x e s;AHP 1 综 述 2 0 0 6年 7月 ,科 技部 、国务 院 国资委 、中华 全国总工会三部门联合发布首批创新 型试点企业名 单 ,启动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 。目前 ,国内已经 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型企业 的内涵进行 了研究 ,提 出 了很多 有意 义 的解 释 ,然 而众 说纷 纭 ,没有统一 的认 定标 准。这 里使 用 2 0 0 6年 4月 三部门发 布的 关 于开展创 新型企业 试点工 作 的 通知 给出的创 新型企 业 的定 义 ,即创 新型 企业 是在技术创新 、品牌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 、经 营管 理创新 、理念和文化创新等方面成效突 出的企业。 创新型企业主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条件 :具有 自 主知识产权 的技术 ;具有持续创新能力 ;具有行业 带动性和 自主品牌 ;具有较强的赢利能力和较高 的 管理水平 ;具有持续 发展 战略和文化 ( 见 科学 技术部关 于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 ( 国 科发政 字 2 0 0 6 l 1 0) ) 。创新 能力是 指企 业运 用 自身可以利用 的一切资源 ,来创造新资源或者提 高现有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能力 ,主要包括创新投 入能力 、创新研发能力 、创新生产和产 出能力、创 收稿 日期 :2 0 1 0 0 61 8 ,修回 日期 :2 0 1 0 0 83 0 新营销能力等 。 在丌展启动试点工作的同时 ,二部 门发布了创 新 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包括研发经费投入 强度 、千名研究开发人员拥有 的授权发 明专利量 、 新产 品销售收入 占全部销售收入 的比重 、全员劳动 生产率四个定量指标和创新组织与管理一个 定性指 标 。这是 目前我国较为权威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 标体系。虽然该评价指标体系过于简略,但 为研究 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提供 了重要 的参考依据 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指标评 价体 系的构建几乎 涉及到企业各部门,是一个 复杂 的系统工程,需要 考虑创新能力的诸多影响因素 并对这些影响 因素 进行恰当分类。近几年 ,专家学者就这一 问题进行 了大 量 的研 究 ,成 果不 断更新 ,主要 形成 了以下 观点 : ( 1 )基 于 企业 经 营 过程 评 价 企业 创 新 能 力。 如:曹崇延 、王淮学 ( 1 9 9 8 )将企业技术创新的能 力分成了 R &D能力 、投入能力 、生产能力 、产 出能 力 、营销能 力 、财 务 能力 、组 织管 理 能力 7个方 面 ;贲友红 ( 2 0 0 9 )将其分为创新投入能力 、核 心能力 、技术能力 、研究开发能力 、生产能力 、营 赵文彦等: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设计 】 5 销、产出和管理能力 。尽管上述划分有微小的差 异 ,从过程的角度上认识 企业创 新能力基本上还是 一 致 的。 ( 2 )基于创新型企业 的内涵与特点评价企业 创 新能力。马永红 ( 2 0 0 7 )从创新 型企业 创新的构成 要素即技 术创新 、市场创新 、产 品创新 、管理创新 四方面构建了该体系 ;祝爱 民 ( 2 0 0 9)从创新投 入能力 、创新效益能 力、研究 发展 能力 等几个方 面 构建创新型企业 的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不 同学者 对创新型企业 的内涵与特点理解角度有所不同 ,得 出了不同的指标评价体系。 ( 3 )基 于 投入 产 出评 价企业 创 新能 力。曲 国 禹 、刘学铭 ( 1 9 9 9 )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的指标体 系基本结 构设置为技术 创新 投入 、技 术创新 产 出、 技术创新实现 3个指标 。 ;如向刚 ( 2 0 0 9 )从技术 创新的投 入 、产 出以及创 新 动力 角度 构建 了该 体 系 。 ;彭维湘 、卢千里 ( 2 0 0 9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 方面分别建立了 由创新投人指标 、创新产 出指标组 成的指标评价体系- , 。 ( 4 )基于企业发展 阶段评 价企业 创新 能力 。汪 永飞 ( 2 0 0 7 )从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初创阶段和成长 阶段两个方面分解 ,认 为企业 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该 采用相应 的指标来衡量。该指标 体系考 虑了创新 型 企业成长的过程 ,使得在不同阶段评价不同创新 型 企业 间的创新能力更具有可比性 。 ( 5 )基于系统的角度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系统 理论认为,任何事物都 以系统 的形式存在 ,可用 系 统的方法来 研究 ,企业创新 能力 也不例外 。徐军 、 赵惠芳 、游乐文 ( 2 0 0 6 )将该体 系分解为 :投入 子 系统 、组织管理子系统 、融资子系统 、产 出子系统 , 并认为这四个方面的指标能更合理地反应企业 的持 续创新能力 。从系统的角度 出发 ,用成熟 的系统 理论方法来研究 ,不仅为我们提供 了科学 的研究方 法,且更有利于实现从理论到实践 的飞跃。 ( 6 )其他评价企业创新能力 的观 点。如:察志 敏 ( 2 0 0 4 )将企业创新能力划分 为 四大要素 :企业 潜在的技术 创新资源 ( 人力资源和经济 资源 ) ,企 业技术创新投入 ( 人员投入和经费投入 ),企业技 术创新组织 ,企业技术创新产 出,并从这 四个方面 设计了完整的指标体系 。 尽管现有研究所建立 的指标体系都是 建立在科 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但 并不能很好地解决 具体指标 选取的科学性问题 。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 ( 1 )研 究起步 晚 ,部 分研 究 存在 空 白。我 国 从上世纪 9 0年 代后 期 才 有 学 者开 始 研究 这 一 课 题 ,而其 他 国家 ,如 美 国 、新 加 坡 、欧 洲 等 国 , 相关研究开始于 7 0年代。我国从 2 0 0 6年才开始 展开创新型企业 的试 点工 作 ,关 于创 新 型企业 创 新指标评价体 系 的研 究还 不够 详尽 ,未 能形成 统 一 的体 系 ,不能 全面 反 映企业 的创 新能 力 ,使得 不 同的评 价标 准在 反映 企业创 新 活动上 缺少 一致 性 、可 比较 性 。 ( 2 )研究视角的不同,划分标准存在很大分 歧。专家学者们从不 同研究视角 ( 不 同行业或不同 企业 )对创新型企业进行研究 ,对创新型企业的相 关概念及 内涵的理解有所不同,导致划分标准不同, 缺乏行业及企业 问的可 比性 。对 创新能力概念的理 解 ( 如 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 能 力等 )看似有所不同却没有做严格的区分。 2 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指标评价体 系的设计原则及 设 计思 路 2 1 设计 原 则及依 据 统计频数在很 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理论研究与现 实评价指标体 系的认 可程 度 ,为了达到 多方 共识 , 需要与实际相结合 ,在科学原则 的基础上 ,反复验 证才能得出比较满意的结果。 设 计创 新 型企业 评价 指标 时遵 循 以下原 则和 依据 : ( 1 )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评价指标 的选择首 先应建立在科学性 和实用性的基础之上 ,具有清晰 、 明确 的内涵与意义 ,计 算方法要简便 ,可操作和可 实用 ,这样才能全面和系统地反映我 国创新型企业 的本质特征 。 ( 2 )独立性 和逻 辑性 。评价指标之间必须具有 良好 的协调性 ,要减少指标在概念上 的重叠性 和统 计上 的相关 性 ,以确 保 各评价 指标 的独 立 性和 逻 辑性 。 ( 3 )系统性和可 比性相结合原则 。指标体 系的 选择要具有企业 间 、行业 间的可 比性 ,统计 口径 和 范围尽可能保持一致 ,以保证 同一指标在行业 和企 业 间的可 比性 。 ( 4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影 响产业技术创 新能力的因素很多 ,有些 因素无法进行定量的评估 , 只能进行定性评价 ,但总体而言 ,以定量评价为主 、 定性 为辅 。 ( 5 )共识 性原则 。以共识 的理论框 架 为基 础 , 经过各方认 同,频率 高的共识性 高,可 以采用;频 率低 的共识性差 ,不予采用,以降低所选指标 的任 意性和 主 观性 。 2 2 设计与构建思路 朱云鹃 ( 2 0 0 9 )认为不同学 者对创新型企业创 新能力指标设计 的分歧很 大,但是一些共识 性的交 集越来越 明显 J 。因此 ,我们在对现有文献的统计 描述 的基础上 ,基于共识性的原则构建 了这一评 价 指标体系。选取方法如下 :假设有 M个研究给 出了 n 1 个评价指标体系 ,其 中某个指标合计 出现 了 n次 ( n为频数 ) ,则 n m为该项指标 出现 的频率( n 1 6 赵 文彦等 :创新型企业创新 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的构建与设汁 m) 。频率越高 ,则说 明该指标可以得到较高的认可 度 ,即共识性较好 。 2 3 统计 结果 本文尽可能多地选取样本进行统计 ,在 1 2 0篇 的基础上筛选 出5 0篇曾获得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及各 省、市基金资助 的文献,以下是对这些文献构建的 三级指标进行 的统计描述 。 ( 1 )一级指标 统计结果。基 于共识 性的认识 , 本文在研读 5 0篇文献的基础上 ,对一级指标的划分 依据进行了统计,得到表 1 所示的统计结果。 表 1 划分依据统计结果 统计结果表 明,有效样本 中,出现的一级指标 划分依据有多种 ,然而在 5 0篇文献 中有 2 6篇是按 照经营过程 标准划 分 的,占总体样 本 的 5 2 :可 见 ,最常见也最容易被接受 的划分方 法,即基 于共 识性 的见解是经营过程投入产出标 准。基于经营过 程投人产出划分标准是按照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涉 及 的投入 、研究开发 、生产 、产 出 、营销和管理等方 面活动来划分一级指标。创新型企业的创新 活动是 由以上 活 动 组 成 的 完 整 过 程。于 新 宇 、张 铁 男 ( 2 0 0 9 )用木桶理论 的原理,分析了创新型企业经 营 过程 中各个不 同阶段 的关系 ,认为每一个环节均会 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创新型企业 的 运转就像一个快速转动的车轮 ,管理创新能力和制 度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的内部力量 ,带动投入 、研发 、 生产 、产出 、营销能力 的快速转动。任何一个环节 的短缺或低效 ,均会导致创新型企业创新 活动 的失 败。该标准考虑了企业生产经 营活动 中的各个环节 , 能够更准确 、更全面地 对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活动作 出评 价 。 ( 2 )二 、三级指标统计结果。由于统计文献对 二级指标的划分差异较大 ,无法J tOf rJ 进行 同质化统 计 ,本文直接对二 、三级指标进行 了统计。由于涉 及指标较多,本文对各 个指标 的采用次数进行 了统 计排序 ,得到的前 3 0位指标如表 2所示。 统计表明 ,5 0篇文献中出现 的二 、三级指标共 计 2 0 0多个 ,可见不同学者对该指标体系的认识非 常多元化。本文只对这 2 0 0多项指标的前 3 0位进行 了统计和排序 ,由于之后的指标采用频数较少,共 识性较低 ,本文暂不列示。其 中,“ 研发费用投入强 度”指标 的出现频数为 3 4次 ,占总体 的 6 8 ,共 识性达到了最高 ,可见专家学者对 “ 研发费用投入 强度”这一指标非 常认可;其他指标次之 ,排在第 3 O位的指 标为 “ 资源利用率 ” ,出现频数 为 8次, 占总体的 1 6 ,共识性稍微偏低。 表 2 二 、三级指标统计结果 3 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 3 1 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 系的构建 评价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能力需要一个完 善的指 标评价体系,这个体系的构建过程是一个对创新型 企业创新活动 的各项指标逐步深化 、逐步求精与完 善的过程。以上对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的 描述统计 ,在达到多方共识 的前提下,还需要从企 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反复测试才能得出最终 的满意 结果 。本文在现有 文献 的基础上 ,基于共识性 的分 类方法和采用标准 ,对现有指标进行 了完善 ,重新 建立 了更 具操 作 性 的三 级评 价 指标 体 系 ,如 表 3 所示 。 3 2创新 型企 业创新 能力评 价指标 权 重的确 定 为了测试本文所构建 的创新型企业创新 能力评 价指标的有效性和权重 ,我们采用 了专家打分法和 管理决策中的层次分析法将 问题层次化 ,通过逐层 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作出科学 、有效 的决 策。本文征求了 9位从事创新型企业研究 的专家及 从事创新型企业研发工作人员的意见 ,获得大量的 有效比较矩阵 ,并进行 了统计分析 ,最终确定指标 体系各组成部分及各指标的权重值 ,如表 3所示。 赵文彦等: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设计 1 7 表 3 创新型企 业创 新能力指标评价体 系 一 级指标 二级指标 绒指标 性质 B1 C 1 年研发费用投入额 0 4 6 2 9 D 财 J 投入 c 2年研发支H i 午销售收入的 比率 0 3 2 5 4 D i 0 5 0 01 c 年研发投入 l 新增资产的 比率 O 2 7 D 新投入 能 C 4 x ,t 4 体员 【 培训和考察的年投入 o 3 0 4 9 D 0 2 4 7 2 B 2 人 力投 入 c 研发人 的年 色 人增长率 0 3 8 7 4 D 0 49 9 9 ( 7 6引进 创新 人才投入资金 0 3 0 7 7 D B 1 c 年研发费用资本化率 0 5 3 8 5 D A 创新效率 硼 究 开发能 0 2 5 3 7 c R 新广 品的平均J F 发周期 0 4 6 】 5 D B 4 c q 研 发团队的人员构成强度 0 7 0 5 9 D 0 2 3 4 3 研发团队 0 7 4 6 3 c Jo J 客户和科学界的紧密程度 O 2 9 4 l D Bc C1 1 新增 设备l 新增 定资产的 比率 0 3 6 9 8 D 技术装备水平 C12 新设备的生产能力利用 莽 0 4 4 8 7 D 0 4 6 8 6 C1 3 设备淘 汰 红 0 1 8 l 5 D B 6 C 4 休技 能水平 0 6 7 3 9 D 新生 产能 l 1人技术 水平 0 1 3 3 6 0 3 6 7 4 C 1 5 fl 合格 率 0 3 2 6 1 D B ( : j 6 万儿产 值消耗 资源程度 0 5 6 4 7 D 资源节约 水平 C 1 7 边角废料利用 率 O l 9 5 8 D 0 l 6 4 0 Cl g“蔓腹” 产值转化牢 0 2 3 9 5 D I 8 C 1 9 新产品收入 rt i 总收 入的比率 0 3 3 7 4 D 创新 收益水、 F ( : 2 0 新产品利润 占总利润 的比率 0 4 7 9 3 D 【 4 3 9 3 ( : 2 1 新产品利税率 0 l 8 3 3 D 创新 产 出 能 J 4 1 2 2 发叫 、专确技 术及 利拥有量 0 3 4 8 0 D 0 lI l 2 BD C2 3 每千人发 日 月、 章葫技术 及 号 利数 最 0 3 0 2 8 D 创新技术 水平 0 5 6 0 7 C 2 4 科技成果获奖数 0 1 7 2 2 D c 2 5 科技成果转化为乍产力的数量 O l 7 7 O D Bl o C 2 6 市场研究人 员数 量比牢 O 4 4 2l D 市场研究能 力 C 2 7 处理退换货 、投诉等发生 的费用 0 1 7 l 9 D 0 4 4 6 5 C2 8 7 i : 发潜在市场投入 费I tj 0 3 8 6 0 D A C 2 9 销售费川增长率 0 0 8 4 2 I ) 臼 新 营销 能 C ,3 0 ff 售收入增K-C 销售费用的增 比 率 0 l O 9 5 D J 0 1 1 5 9 Bl 1 c3 1 产晶 f 场 占有率 0 2 5 3 7 D 硝售能 力 0 5 5 3 5 4 13 2 营销网络化程度 0 l 5 4 8 U c 销售人员素质 0 l 6 2 4 U C 3 4 I I 牌强度 0 2 3 5 4 U C 3 5 管理人员创新意识 0 2 5 3 8 U B 1 , C 3 6 信息 采集和管理能力 O 2 1 6 3 6 创新 卷识 管理创 新 能 0 6 9 7 0 C 3 7 创新 战略管理 0 2 7 8 8 U 力 0 0 6 9 7 C 3 8 企业 文化氛斟 0 2 5 1 I U B 1 3 C 3 9 管理 人员比例 0 4 7 3 7 D 组织机构创新 0 3 0 3 0 (2 4 (I 管理 费用 f 营业收入的比率 0 5 2 6 3 D B 1 4 C 4 1 产权 明晰程 度 0 4 2 3l U 企、l 产权制度 , 0 4 0 0 0 C 4 2 “ IJ 新机制效 率 0 5 7 6 9 U 静 度创 新能 B l 5 C 4 3 员 满意 度 0 4 【 x 】 4 U ) 0 0 6 81 企、I 激励制度 cd 4 人 员 升制度的完善程度 0 2 7 5 0 U O 6 ( x 】 O C4 5 员 I 激励程度 0 3 2 4 6 U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有以下步骤 : ( 1 )分析评价系统 中各基本要 素之 间的关 系, 建立系统的递 阶层次结构。 ( 2 )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 于上一层次 中某一准 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 比较 ,构造两两 比较矩阵 ,并 进行一致性检验。 1 )判别矩阵为 :A=( a ) n i l,其 中 a 是要素 i 与要 素 j相 比的 重 要 性 标 度 ,标 度 定 义 如 表 4 所 示 表 4标度定义 重要性程度 同样重要 稍微重要 明显重要 强烈重要 极端重要 分值 l 2 3 4 5 0 a ij 5 ,a i i =1 , a j i :| a ij ,A为互反矩阵 。 2 )计算一致性 指标 C R值 ,确定指标 间的一 致性 。可 由以下两个公式求 解 : c I =( h 一11 ) ( n 一 1 ) ; C R=C 1 R I 。其 中 入 为各个矩阵所能求 出 的最大特征值 , R I 值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 中查 询。当 C R0 1时 ,满 足一 致性检验 ,该 矩阵为 有效矩阵;否则无效。 3 )确定权重。经过一致性检验后 ,对满足一致 性的判断矩阵可通过 MA T L A B软件,计算 出矩阵 中 各项指标对上一级指标的权重值。 创 新投 入能力 和 研究 开发 能力 的权重 分别 为 0 2 4 7 2和 0 2 3 4 3 ,同其他一级指标相比,所 占比例 较大 ;而创 新生 产能 力 和创新 产 出能 力权 重仅 为 0 1 3 3 6和 0 1 3 1 2 ,可见 ,现 阶段创新型企业 的创新 产出效率较低 ,投入 与产出不均衡 ,创新型企业需 加强该方 面能力 的培养 ;创新 营销 能力为 0 1 1 5 9 , 管理创新 能力为 0 0 6 9 7,制度创新 能力为 0 0 6 8 1 , 相对均衡 。二级指标 中财力投入的权重与人力投入 的权重相差较小 ,可 以认 为同样重要 。各项 指标权 重的确定为创新型企业创新的方向提供了科学 的参 考依据 ,创新型企业可 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和 权重 比例 ,合 理安 排 企业 的资源 ,使 其 效用 达 到 最佳 。 4 研 究 结论 和局 限性 本文在共识性认识 的基础上 ,对现有文献进行 了梳理归纳 ,得到 了共识性较高 的一级 以及二 、三 级指标 。在此基础上 ,构建 了更具操作性 的三级评 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层 次分析法确定 了各项设计指 标 的权重 ,为更加全 面地评价创新 型企业 的创新活 动提供 了依据 。在权重确定 的阶段 ,发现创新生产 能力与产出能力的权 重较小 ,这说 明创新型企业 的 创新效率还不高 ,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其产 出 效率。本文在共识性 的基础上 ,构建 了创新型企业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但限于篇 幅没有对 评价指 标体系的有效性进行 实际验证 ,后续研究将围绕实 证部 分继 续 展开 。 参考文献 : 1 1 曹崇延 ,王淮学企业 技术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 系研究 J 预 测 ,1 9 9 8( 2 ) :6 66 8 2 贲友红 创新型企业 评价 指标体 系 的设 计 J 中国管理 信息 化 ,2 0 0 8( 5 ) :7 98 2 3 马永红 ,赵凌晨 ,刘拓创新型企业评 价体系 的构建研究 l J 技术经济 ,2 0 0 7 ( 1 0 ) :】一3 4 祝爱 民,刘盈君 ,徐英杰创新型企业评价体系研究 J 科学 学研究 ,2 0 0 9 ( 2 ):5 7 85 8 2 ( 下转第9页) 宋文等:矿山安全科技项 目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 9 术工程师协作完成 。系统测试方案及结果分析报告 、 系统测试报告和系统工业性试验报告 由系统测试工 程师完成 。申请防爆证及矿 用安全标 志由资质工程 师完成。通过强调项 目经理 和专业技术 工程师的责 任 ,可以有效地控制项 目进展和输 出成果质量 ,且 该流程应用实践证 明行之有效 。除了对项 目开发实 施过程质量管理 外,立项 申请管理 、项 目资金使用 效率管理和项 目成果输 出和评价管理等也都 十分重 要。本文还考虑了研发成本和项 目绩效评价等模式 , 一 方面尽量减少或消除项 目产 品或样机 中隐藏各种 质量问题或隐患 ,另一方面结合市场反馈需求对项 目产品进行根本性改造或重新设计 ,使其包含更 多 技术含量和保持科技项 目发 展 良性循环 。 。 ,并加强 树立全 面创新 、主动变革 、质量 责任 、质量 品牌 、 和营造学习型团队五种创新意识和实践作风 -, 。 5 结束语 根据对企业 、高校 和转制型矿山安全科研 院所 等科技项 目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深刻阐述 了当前矿 山安全科技项 目面临的项 目组织结构优化 、质量管 理体系完善 、质量管理方 法应用 以及单 位科技项 目 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 意识 培养 等方面 内容,提炼出 了一种基于全成本 、全过程控制和绩效评价综合模 式的项 目质量管理模式 。实践证 明该模式具有显著 的实践运用效果和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 参考文献 : 1 李卫 红科 研 质量 管 理 及 其 特 点探 讨 J 科 技 管 理研 究 , 2 0 0 8 ( 8):515 2 2 G B T 1 9 0 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物位仪表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涂胶纺织物、带项目发展计划
- 抽水用电协议书范本
- 开模具协议书范本
- 老房子归还协议书范本
- 签定培训协议书范本大全
- 合股协议书范本二人
- 房主签订协议书范本
- 广场临时租赁协议书范本
- 夫妻婚前持股协议书范本
- GB/T 18204.3-2025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指标
- 呼吸道感染与免疫防御机制
- 急性肺栓塞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 浙江电力公司合规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石化工业软件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 2025年四川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
- 人工智能概论 课件 第8章 大语言模型
- 山东省济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 DB23-T2849-2021-公共视频监控系统监控杆体施工规范-黑龙江省
- 公路建筑公司管理制度
- T/CUWA 10102-2022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