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耳穴ppt医学课件.pptx_第1页
面瘫-耳穴ppt医学课件.pptx_第2页
面瘫-耳穴ppt医学课件.pptx_第3页
面瘫-耳穴ppt医学课件.pptx_第4页
面瘫-耳穴ppt医学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 瘫(Facial paralysis),1,掌握内容:面瘫中医证型分类; 熟悉内容:针刺治疗、急性期、静止期、恢复 期的面瘫治疗方法; 了解内容:中药方剂及其他治疗方法; 重 点: 针刺取穴; 难 点:面瘫的主穴的选择。,临床带教内容,2,患者 ,男,汉族,53岁,个体,已婚。 患者于2018-07-02日以“口角歪斜伴左侧眼睑闭合不全2天” 为主诉于中医科门诊就诊。,依托病例,3,查房时注意事项,1.查房过程中注意保持安静,避免大声喧哗,请将 手机调成振动或静音。 2.查房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注意人文关怀。 3.查房过程中注意与患者沟通,动作轻柔,有不适症状及时处理。,4,病房查房,5,病历书写点评,6,病房查房小结,7,病历摘要,患者闫春明,男,汉族,53岁,已婚,个体。患者于2018-07-02日以“ 口角歪斜伴左侧眼睑闭合不全2天 ”为主诉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天,晨起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舌体麻木不适,患者未重视,未诊治,次日晨起时自感舌体麻木加重,同时出现口角歪斜,刷牙漏水,吹口哨漏风,伴眼睑闭合不全、左侧面部咀嚼无力,无头痛、头晕及四肢麻木,遂就诊于我科门诊,行头颅CT及颈部血管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自患病以来神志清,精神欠佳,无发热、咽痛,咳嗽、咳痰,无头痛、头晕,视力模糊,无手足麻木感、刺痛、蚁走感,无腹痛、腹胀,无双下肢浮肿,睡眠欠佳,饮食可,大小便正常。,8,既往史过敏史: 个人史家族史:,病历摘要,9,.,接诊时查体: 望诊:神志清,精神欠佳,形态中等,步态稳 健,面色如常,左侧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鼓腮漏气舌质淡苔薄白。 闻诊:无特殊气味,语言正常,声音正常。 问诊:口角歪斜伴左眼睑闭合不全2天 切诊:脉浮紧。 T:36.3,P:76次/分,BP:120/80mmHg,Wt:80kg,身高:178cm体重指数:25.23Kg/m2 腰围:86cm;神志清,精神欠佳,情绪稍紧张,头颅大小形态正常,左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左侧眼睑下垂,闭合不全,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面肌瘫痪,口角向右侧歪斜,颈部血管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6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四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浮肿,病理征阴性。,10,辅助检查:2018年05月乌鲁木齐体检血常规、凝血常规、大生化、尿常规、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未见检查单)。2018年07月03日我院行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颈部超声:未见明显异常。,11,.,问题1:根据上述病史及体格检查,对该患者的健康评估及诊断是什么?,问题2:中医面瘫的辨证分型有哪些?该患者属于哪种辩证分型?,12,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诊断:面瘫(风寒型),健康评估及初步诊断:,该患者左侧额纹消失,伴有皱额、皱眉、闭目障碍,四肢活动自如,病理征阴性,同时结合辅助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故除外格林巴利综合症、中枢性面瘫、脑血管意外可能。,13,.,中医辩证因患者发病初期有受凉史,发病季节为夏季,急性期发病,偶喜冷饮,查体时患者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故考虑风寒型面瘫;而风热型面瘫有风热表证,多继发于感冒发热,查体舌红苔黄脉浮数;不考虑正虚型面瘫的原因是患者身体健壮,面色红润,脉浮紧,且此次发病病程较短,故排除此项诊断分型。 患者的预后:患者经治疗后入院症状轻微缓解,考虑预后与情绪是否良好、饮食是否规律,是否戒烟控制体重, 生活起居是否注意再次受凉有关。,健康评估及中医辩证:,14,.,1.控制体重 2.保持愉悦心情 3.戒烟4.避免再次受凉 5.银杏叶片0.4g每日三次口服口服;甲钴胺片0.5mg每日三次口服; 6.针刺治疗:治则:疏通经络为主,处方:阳白、 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手法:平补平泻。 7.中药治疗,诊断计划:,必要时复查血脂、血糖、监测血压,出现病情反复时需住院治疗。,治疗计划:,15,.,1.保持心情愉悦,劳逸结合,保持充分的睡眠,合理膳食,控制脂肪和盐分的摄入量,多食蔬菜水果,不宜吃寒生冷食物, 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加强运动。 2.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戒烟,进行面瘫的防治知识的学习教育,提高对面瘫合理化治疗的意识,避免盲目再次就医。 3.每晚热敷面部15分钟,建议使用热水袋,温度在可以耐受的范围内。 4.若在院外出现因眼睑闭合不全引起的眼球干燥及感染,可使用红霉素软膏等治疗或就诊于眼科门诊。 5.急性期充分休息,避免去人多、空气污浊的地方,避免再次受凉、受风寒加重病情。 6.嘱患者治疗一疗程(10天)后,休息一周,休息期间不建议行其他相关治疗,若出现面瘫症状加重,及时就诊,若无以上不适,定期复诊,从而对病情进行再一次评估及治疗。,健康计划:,16,.,关于此次教学查房总结: 1.总结本次教学查房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点评全科医师在教学查房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17,.,1. 急性期面瘫是否可以针灸? 2.关于面瘫是否还有别的治疗方法?,课后问题:,18,.,关于面瘫的治疗新进展:,近年来,针灸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广为受用,效果理想。 临床上采用温针补法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效率可达90%以上。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周围性面瘫采用针灸联合拔火罐治疗效果理想, 两种治疗方案相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内外邪驱除,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摘自:内蒙古中医药,19,.,谢 谢!,20,.,西医,21,.,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西医,22,.,23,.,问题2:根据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该患者属于面神经麻痹的哪一类?,24,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 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 特点: 1.病变对侧睑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 2.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 3.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 特点: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等,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25,.,急性起病,多为单侧,青壮年多见,冬春/秋冬 麻痹前1-2日病侧耳后持续性疼痛和乳突部压痛 患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宽,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健侧,伴迎风流泪,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或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 急性期:发病7天内 静止期:发病后7-15天 恢复期:发病15天以后,临床表现,26,.,问题3: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鉴别诊断?,27,鉴别诊断:格林-巴利综合症,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后颅窝肿瘤,脑桥内的血管病,耳源性面神经麻痹,乳突炎,腮腺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鉴别诊断,28,问题4:西医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原则?,29,治疗,治疗原则:改善局部血流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皮质类固醇,B族维生素,阿昔洛韦,营养神经性药物 理疗 护眼 康复治疗,30,中医,31,.,问题:5:该患者中医的辩证?,中医辩证:面瘫,32,会诊时中医查体: 望诊:神志清,精神欠佳,形态中等,步态稳健,面色如常,右侧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鼓腮漏气舌质淡苔薄白。 闻诊:无特殊气味,语言正常,声音正常。 问诊:右侧眼睑闭合不全伴口角歪斜9天。 切诊:脉浮紧。,33,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为“口眼斜”。,定义,34,.,面瘫,风热之邪,风寒之邪,络脉空虚,气血痹阻,肌肉纵缓 不收,经筋失于 濡养,中医病因病机,35,.,问题6:面瘫的辩证分型?该患者属于哪一类分型?,36,辨证分型,辨证要点,37,.,风寒型,风热型,正虚型,兼有风寒表证 多有面部受凉史,兼有风热表证 多继发于感冒发热,兼见面色淡白, 神疲头晕等症,发病初期,38,.,口角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舌淡苔薄白,脉浮紧。,口眼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舌红苔黄 脉浮数。,口眼歪斜 眼闭不全 额纹消失 疲倦乏力舌淡红苔 薄白,脉 虚无力。,小续命汤,牵正散,补阳还五汤,风寒型,风热型,正虚型,辨证分型,39,.,问题7:面瘫中医治疗有哪些?,40,中医治疗:,耳穴压豆 针灸、电针 耳穴针刺 中成药 拔罐 皮肤针 穴注,41,耳穴压豆定义:,耳穴压豆法是耳穴疗法的一种方法,是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绿豆、小米等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一些疾病的方法。,42,耳穴压豆治疗,耳穴是耳廓皮肤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四肢,骨骼相互沟通的部位,同时也是脉气输注的所在,更是用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的特定点。,43,.,问题8:该患者目前耳穴压豆治疗的处方有哪些?,44,耳穴压豆治疗,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耳穴压豆。 处方: 主穴:面颊、眼、口、内分泌; 配穴:肝、脾、肾、神门;,45,耳轮,对耳轮下脚,对耳轮,三角窝,耳屏,对耳屏,耳甲艇,耳甲腔,耳垂,耳轮脚,屏间切迹,耳轮尾,耳舟,屏上切迹,耳轮结节,耳廓正面解剖图,对耳轮上角,轮屏切迹,46,.,问题9:该患者选用的主穴及配穴在耳廓什么位置?,47,主穴: 面颊:5、6区交界处; 口:耳轮脚下方前1/3处; 眼:5区; 内分泌:屏间切迹内;,48,配穴: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的中点; 神门三角窝外上方处;,49,问题10:回答主穴及配穴的主要功能?,50,.,耳穴的功能:,主穴: 面颊、口、眼:病患部对症取穴; 内分泌:能调节内分泌祛邪除湿之功; 配穴: 肝:疏肝理气、调和气血; 脾:健脾补气养血; 肾:平衡阴阳、补肾气; 神门:安神、消炎、镇痛、镇静;,51,问题11:耳穴压豆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52,耳穴压豆适应症: 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头疼、神经性疼痛 );各种炎症性病症(如牙周炎、咽喉炎、胆囊炎、肠炎、菌痢);内分泌紊乱及功能紊乱性疾病 (肥胖、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月经不调);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病症(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预防感冒、晕车、晕船,以及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用于戒烟酒、减肥等。,耳穴压豆禁忌症: 禁忌症:耳部有炎症、冻伤者禁用。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有习惯流产史的孕妇慎用。,53,耳穴贴压疗法的操作规则:,1、取材: 王不留行籽; 2、用物准备: 治疗盘:弯盘、王不留耳穴贴、碘伏、医用胶带、无菌棉签、镊子;,54,问题12:耳穴压豆治疗操作规程?,55,耳穴贴压疗法的操作规则:,3、操作方法: 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已备好方型耳穴贴,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耳交替贴用。 刺激强度以患者情况而定,一般儿童、孕妇、年老体弱、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证宜用强刺激法。,56,治则:活血通络、疏调经筋、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处方: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攒竹 阳白 四白 迎香 颊车 地仓 合谷,针灸治疗,57,风寒证加风池 风热证加曲池 抬眉困难加攒竹 鼻唇沟变浅加迎香 人中沟歪斜加水沟 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恢复期加足三里,随证加减,58,面部腧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