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ppt医学课件.ppt_第1页
头针ppt医学课件.ppt_第2页
头针ppt医学课件.ppt_第3页
头针ppt医学课件.ppt_第4页
头针ppt医学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头针,1,概念:头皮针又称头针,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头部经络腧穴,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2,头皮针治疗疾病的机理,目前归纳为两种学说: 一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表面的投影区,能直接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 二是机体功能综合调节作用,即刺激头穴,通过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3,目前是以头皮针标准治疗线作为刺激 部位,其特点为头上分区,区上定经,经 上选穴,采用穴位透刺方法。,4,一、头皮针刺激部位 (一)额区 1、额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额部正中发际内,自神庭穴向下刺1寸。 主治:神志病,头、鼻、舌、眼、咽喉病等。 2、额旁1线 部位:属足太阳经,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 内眦,自眉冲穴向下刺1寸。 主治:肺、心等上焦疾病 3、额旁2线 部位:属足少阳经,在额旁1线的外侧, 直对瞳孔,自头临泣穴向下1寸。 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 4、额旁3线 部位:位于额旁2线的外侧,直对眼外角, 自头维穴内侧0.75寸向下刺1寸。 主治:膀胱等下焦疾病。,5,(二)顶区 1、顶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头顶部,位于前后正中线上, 百会透前顶穴。 主治:腰腿足病症。 2、顶颞前斜线 部位:在头侧面,自头顶到头颞部,前神聪透 悬厘穴。该线贯穿督脉、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 主治:运动功能障碍。 3、顶颞后斜线 部位:在头侧面,自头顶到头颞部,百会透曲鬓穴。 该线贯穿督脉、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 主治:感觉功能障碍的疾患。,6,4、顶旁1线 部位:属足太阳经,位于顶中线外侧1.5寸,自通天穴向后刺1.5寸 (通天透络却)。 主治:腰褪足病症。如下肢瘫痪、麻木、疼痛。 5、顶旁2线 部位:属足少阳经,在头顶部,顶旁1线 外侧0.75寸。自正营穴沿经向后 刺1.5寸(正营透承灵)。 主治:肩臂手病症。如上肢瘫痪、麻木、 疼痛。,7,(三)颞叶 1、颞前线 部位:属足少阳经,在头颞部,自颔厌穴透悬厘穴。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瘫及口腔病等。 2、颞后线 部位:属足少阳经,在头颞部, 自率谷透曲鬓穴。 主治:偏头痛、眩晕、耳聋、耳鸣等。,8,(四)枕叶 1、枕上正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头枕部,在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 自强间透脑户穴。 主治:眼病、腰脊痛等。 2、枕上旁线 部位:属足太阳经,在头枕部,与枕上正中线平行, 与之相距0.5寸。 主治:同上。 3、枕下旁线 部位;属足太阳经,在头枕部, 在枕外粗隆下方两侧2寸长的垂直线, 即玉枕透天柱穴。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9,二、头皮针操作方法 (一)进针法 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的毫针,在进针前首先要暴露头皮,以免刺入毛囊引起疼痛。 1、快速进针法 用速刺法或挟持进针法,以15-30度角快速透皮,然后将针推入帽状腱膜下。 2、快速推针法 进针后,用手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指紧贴针体下端,沿皮将针快速推入帽状腱膜下层。,10,(二)针刺手法 1、快速捻转手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采用快速捻转法,要求200转/分左右,持续2-3分钟,或用提插法或提插加捻转法等手法行针。其特点在于速度快、频率高,较易激发针感,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有效刺激量,从而使患部出现气至病所的感觉。 2、抽添手法: (1)抽体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食指紧捏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头皮,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外抽提三次,然后缓慢退回原处。 (2)进插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食指紧捏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头皮,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内进插三次,然后缓慢退回原处。,11,(三)留针与出针 头针的留针和出针,基本上与毫针刺法是一致的。 在留针期间,常采用长时间动留针法。 出针时,要及时按压针孔,以免出血。,12,三、头皮针的临床应用 (一)头皮针的适应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失语、球麻痹、小儿脑瘫及 颅脑外伤后遗症、脑炎后遗症等。 2、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癔病、考场综合征、老年性痴呆和小 儿先天愚型等。 3、疼痛和感觉异常:头痛、三叉神经痛、颈项痛、肩痛、腰背痛、坐骨神 经痛、胆绞痛、胃痛、痛经等各种急慢性疼痛病症。 还可用于肢体麻木等。 4、皮层内脏功能失调所致的疾病:,13,(二)注意事项 1、囟门和骨缝尚未闭合的婴儿及孕妇不宜针头针。 2、头颅手术部位,头皮严重感染、溃疡和创伤处 不宜针刺。 3、头皮针刺要迅速,注意避开发囊、瘢痕。行针 时要注意针下感觉,如有阻力感或局部疼痛时,要 及时调整针刺方向与深度,要保证针体刺入帽状腱 膜下。 4、留针时不要碰撞针柄,以免发生弯针和疼痛。 如局部有疼痛、瘙痒、沉重感,而无法忍受时, 可将针向外提使异常感消失。,14,四、头皮针的作用原理 (一)头皮针的经络理论基础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头者,精明之府”。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均上行于头面, 六阴经中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直接行于头面部。 督脉上至风府,入脑上颠。 阳维脉至项后与督脉会合 阳跷脉至项后合于足少阳胆经 由于经脉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能运行气血,孺养全身。而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所以针刺头皮治疗线,不仅可以疏通气血,调理阴阳,治疗经脉病症,同时还可以治疗脏腑病症。从而说明头与人体经络脏腑器官在生理、病理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及皮部等联系集中在头面部。,15,(二)头皮针治疗中风偏瘫的机理 1、能使脑电波指数和电压上升,并改善起不对称性。 2、能引起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脑血流图改变。 3、能改善中风偏瘫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 4、可以迅速改善瘫肢的肌电和皮温,而且有皮肤电位的改变。 5、能加强对血浆中环核甘酸的调节,有宜于记忆力的提高增强短时记忆。 以上作用说明头皮针治疗有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的作用,并具有改善其病理状态的作用。,16,4区,。,6区,17,焦氏头针,两条定位线:前后正中线和眉枕线,前后 正中线,眉枕线,18,1、运动区 部位:上点前后正中线中点后移0.5cm 下点眉枕线与鬓角发迹前缘的交点 主治: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的运动障碍; 中2/5治疗对侧上肢躯干的运动障碍 下2/5治疗对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构音障碍等。 2、感觉区 部位:运动区向后移1.5cm。 主治: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的感觉障碍; 中2/5治疗对侧上肢的感觉障碍; 下2/5治疗对侧面部感觉障碍偏头痛 颞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等。,两点线连为运动区,19,3、舞蹈震颤区 部位:运动区向前平移1.5cm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和震颤麻痹综合症。 4、血管舒缩区 部位:舞蹈震颤区向前平移1.5cm 主治:皮层性水肿、高血压。,20,5、晕听区 部位:从耳尖直上1.5cm处,向前及向后各引 2cm直线,共4cm长。 主治:眩晕、耳聋、耳鸣。 6、言语二区 部位:从顶骨结节后下方2cm处,引一条平 行于前后正中线的3cm长直线 主治:命名性失语 7、言语三区 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一4cm长直线。 主治:感觉性失语 8、运用区 部位:从顶骨结节引一条垂直线和与该线 夹角为40度的前后两条线 主治:失用症,言语二区,运用区,晕听区,晕听区,21,9、足运感区 部位:前后正中线中点左右旁开1cm,向后引 3cm长直线。 主治:对侧下肢瘫痪、感觉障碍,急性腰扭伤 皮层性多尿、夜尿。 10、视区 部位:在枕外粗隆水平线中点,左右旁开1cm, 向上引3cm长直线。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等。 11、平衡区 部位:在枕外粗隆水平线中点,左右旁开3.5cm, 向下引3cm长直线。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视区,平衡区,22,12、胃区 部位;瞳孔直上发迹处为起点,向上取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 2cm长直线。 主治:胃痛及上腹部不适。 13、胸腔区 部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