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产业结构升级测度及产业结构优化研究.pdf_第1页
福建产业结构升级测度及产业结构优化研究.pdf_第2页
福建产业结构升级测度及产业结构优化研究.pdf_第3页
福建产业结构升级测度及产业结构优化研究.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4 年 第 2 期 s c i d T e 谭 髭 。 m R h d o i :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0 7 6 9 5 2 0 1 4 0 2 0 1 0 福建产业结构升级测度及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林 晶 ,吴赐联 ( 1 福建江夏学院数理教研组 ,福建福州 3 5 0 1 0 8 ; 2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福州3 5 0 0 0 2 ) 摘要:超前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中期的福建省呈现 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 占主导,服务业发展动力 不足 的局 面,Mo r e 值 测定显示产业结构转换速 度一般 ,产 业结构转换速 度慢 不利 于产业 结构升级 。因此 ,要 实 现产业 结构优化 和升级必须采取措施 实现 由传 统农业 向现代农 业转 变 ;要立足 主导产 业 ,发展 新兴产 业 ,通过 技术和产品革新来带动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要优化结构、拓宽领域 ,通过承接 台湾服务业的转移来提升第三 产业 的层 次与规模 。 关键词:产业结构;结构优化;超前系数;福建省 ;转换速率 中图分类号:F 1 2 7 ;F 2 6 9 2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7 6 9 5( 2 0 1 4 )0 2 0 0 4 1 0 4 Me a s u r e a n d O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U p g r a d e o f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L I N J i n g WU Ci l i a n ( 1 A c t u a r i a l o ri e n t e d o f Ma t h e ma t i c s a n d P h y s i c s ,F u j i a n J i a n x i a C o l l e g e ,F u z h o u 3 5 0 1 0 8 ; 2 S c h o o l o f J i n s h a n C o l l e g e ,F u j i a n A g r i c u h u r e a n d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F u z h o u 3 5 0 0 0 2 ) A b s t r a c t :E mp i r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r e s u h s s h o w e d t h a t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l a g g e d b e h i n d ,d o m i n a n t i n d u s t ry ,s e r v i c e i n d u s t ry d e v e l o p me n t d y n a mi c s w e r e i n s u ffi c i e n t ,a n d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s p e e d w a s s l o w S l o w c o n v e r s i o n i s n o t c o n d u c i v e t o t h e u p g r a d i n g o f i n d u s t ria l s t r u c t u r e S o i t i s e s s e n t i a l t o t a k e me a s u r e s t o r e a l i z e t h e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f r o m t r a d i t i o n a l t o mo d e m a gri c u l t u r e;t o r e l a y o n l e a d i n g i n d u s t ry ,t o d e v e l o p e me r g i n g i n d u s t r i e s ,t o u s e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p r o d u c t i n n o v a t i o n t o d r i v e t h e u p gra d i n g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t o o p t i mi z e s t ru c t u r e a n d c a r r y o n T a i w a n g s e r v i c e i n d u s t r y t r a n s f e r t o i mp r o v e t h e l e v e l a n d s c a l e o f t h e t e r t i a ry i n d u s t ry Ke y wo r d s :i n d u s t ri a l s t ruc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a d v a n c e d c o e f f i c i e n t ;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 c o n v e r s i o n r a t e 1 问题 的提 出及相关理论回顾 产业结构升级表现 为产业结 构 由低 级向高级方 向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使传统技术水平低和附加价 值低 的产业被附加价值高和技术 含量高的产业 所取 代。结构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能够相互促进,经济 增长可以改善产业结构 ,产业结 构的变迁可以为经 济增长提供动力源。福建省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 , 工业化 中期是居 民消费结构升级 ,工业 化和城镇化 进程加快的时期,也是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矛盾 突出的时期 。在此 背景下对福建 省及各地级市的产 业结构升级方 向和转换速度进行分析 ,对于准确把 握产业结构转换现状 ,科学合理制定产业发展政策 , 优化资源配置 ,缓解 经济增 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 盾,实现福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国内学者针对产业结 构升级测度的研究成果不 多 ,高燕 提出用 m o r e 值和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值测 定产业升级 的速率 ,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测定产业 升级的方向;靖学青 J 、程艳霞 也用类似的分 析 方法分别对上海和湖北省两地 的产业升级程度和方 向进行测定 ,并提 出相应 的优化对策 ;谭 晶荣 以 长三角地区 l 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 ,运用产业超前系 数测算 了这些地区的产 业变动趋势 ,同时根据劳动 力在各产业间转移 的 L i l i e n指数和 Mo r e指数测算 了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 构转换 速度 。中国地区经济 发 展不平衡 ,不 同省市 的产业发 展处 于不 同的 阶段 , 同时产业结构转换 的速度也 因政府政策和地区经济 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 。为此 ,想要促进福建省产 业 结构走 向合理化和高级化 ,有必要对福建省 目前 产 业结构 的转换方 向和速度进行测定 ,才能有针对 性 的提出促进福建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收 稿 日期 :2 0 1 3 0 3 2 0,修回 日期 :2 0 1 30 62 4 基金项 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 划项 目 “ 福建省 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比较分析 ”( 2 0 1 2 B 1 2 8 ) 4 2 林晶等 :福建产业结构升级测度及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2产业升级测度模型的建立 2 1 产业结 构转换 方 向模 型 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和转换速 度两个方面。产业结构转换方 向指地 区的主导产业 由第一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及转移所处的阶段, 可以采用产业 结构 的超前系数来衡量 ,超前系数核 心思想是比较某一产业的增长相对于整个经济系统 增长的超前程度 ,如公式 ( 1 )所示 : E = +( 一1 ) R ( 1 式 中的 E 即为第 i 产业 的超前系数 ,O L 为第 i 产业在投入期占 G D P的比重与基期 占 G D P的 比重之 比,R , 则为同期整个经济 系统的平均增长率。根据 计算得到的 E 的值可 以判断是否存在产业发展超前 的现象,若 E 1 则意味着第 产业存在超前发展的 现象,在 G D P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若 E 1 则表示该产业发展落后于整体经济的发展,在 G D P 中所 占的份额逐渐减少。 2 2产业结构转换速率模型 针对产业结构转换速率的评价 ,K u z n e t s 提 出用 劳动力在产业 间的转移速度来衡量 产业转换 速度 ; Mo r e提出 Mo r e 值测定法 ,分析思路是将产业分为 n 个部门,从而构成一个 n维 向量空 间,然后应用空 间向量原理 ,把两组 向量在基期与报告 期的夹角作 为象征产业结 构变 化程度 的指 标 ,该 值 即为 Mo r e 值 ,具体计算如公式 ( 2 ) : r t厂 一 M = C O S ( d ) = z ( ) ( 三 ) ( 三 ) ( 2 )1 W 公式( 2 ) 中的 即为 M o r e 结构变化值, 实际上 是基期向量与报告期向量夹角的余弦值, 为第 i 产 业在基期所 占的比重 , 为第 i 产业在报告期所 占的 比重, n 为产业的数量, 根据公式( 2 ) 可以推出矢量夹 角 O 变化值的计算公式 , 如公式( 3 ) 所示 。 O L =a r c C O S ( M ) ( 3 ) 角度越大说明两个时期产业变动速度越快 。 为了体现产业结构的年平均变动情况, 用 k 来代 表产业的年平均变动值, g 和 g 分别代表基期和报告 期第 i 产业的构成比例, m为基期至报告期的年份 数 , 构建了衡量产业结构年平均变动值 的模型 , 如公 式 ( 4 ) 所示 : m k 一 l q 一 q I ) m ( 4 ) 3 福建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3 1 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分析 本文以福建省 9个地级市 1 9 9 9 _2 O 1 1年三大产 业的产值数据为基础,利用公式 ( 1 )计算了三大 产业的超前系数值 ,为 了比较不同时期 产业结构 的 变化 ,本文 还分别 计算 了 T =1 9 9 9 -2 0 0 5和 T ,: 2 0 0 6 -2 0 1 1两个时间段的超前 系数值 ,具体结果见 表 1 。 从表 1的最后一行可以看 出,福建省在 l 9 9 9 2 0 1 1 这 1 3年间第一产业 的超前系数为 一 3 1 4,该产 业在 G D P中所 占的比重逐渐下降,从 1 9 9 9年的 1 6 2 下降到 2 0 1 1年的 9 2 。但从 T 和 T 时期 第一产业的超前系数值可以看出,T 时期的第一产 业的超前系数值大于 T 时期 ,这说明第一产业 比重 下降的趋势有所缓和;相比之下,第二产业的超前 系数值最大,达到 2 0 7 9,1 3年间该产业在 国民经 济 中所 占的比重上升 了 5 3 ,T 和 T 两时段该产 业的超前系数值变化不大 ,可见福建 的工业增长相 对平稳 ; 第三产业的超前系数值为 1 4 4 3 ,也存在超 前发展的现象 ,但是与第二产业相 比,超前系数值 比较小 ,1 3年间第 三产业 比重上升仅为 1 7 ,而 且第三产业的增长有放缓的趋势,表现为 T 2时段的 超前系数小于 1 。 表 1 福建省及 9个地级市的产业超前系数值 表 1 显示了 9个地级市过去 1 3年间第一产业的 超前系数均为负值 ,除了三 明、漳州和南平 三个地 区的超前系数数值大于 一 3外,其余地区的超前系 数均低于 一 3 ,所以9个地级市第一产业的发展均存 在相对滞后的现象。相比之下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则 相对超前 ,但不 同地 区差别较大 ,福州 、厦门和漳 州三地第三产业的超前系数值大于 2 ,但第二产业 的超前系数较小,可见这三地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 比第二产业快。其它 6个地区仍处于工业 占主导, 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落后的阶段。值得一提的是三明、 龙岩和宁德 三地 的第 二产业 的超前 系数 均超 过 3 , 工业增长速度较快 ,泉州第三产业 的超 前系数 为负 值,这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通过 比较 9个地级市在 T 。 和 T 两个 时期 的超 前系数后发现除漳州外,其它地区的数值变化趋势 基本一致。漳州市在 T 时期是第二和第三产业超前 发展,然而到 T 时期却是第一和第三产业超前发 展,第二产业的超前系数为负值,原因是在 1 9 9 9 2 0 1 1 年间漳州市的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先下降后 上升的过程,l 3年间第二产业比重仅上升 0 2 , 螂 蛳 2 2 1 2 nv O 螂 啦 姗 删 螂 n n L 盯 粥跗加 0 7 5 9 6 6 6 3 2 1 lr ; L n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昕他 黼 9 3 3 2 1 3 3 3 5 9 L L n L n 拼 l l 2 n u 2 _nu 2 2 l 伽 跎 L L n 一 一 一 一 一4 O 一 一 一 觚 拗 鲫 L L n n L n L 1 8 9 81 2 O 5 4 2 2 3 8 9 0 ,7 7 船 0叭踞 8 4 2 2 5 2 5 6 7 n王L L n L 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市值 州门田明州州平岩德省 福厦莆三泉漳南龙宁全 林晶等 :福建产业结构升级测度及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4 3 产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5 2 , 三产业 比重上升 5 。 第 转换的速度有加快的趋势。 总之 ,通过产业 的超前系数值可 以看 出,福建 省在这 1 3年间的产业结构调整符合工业化中期时产 业结构转变的一般规律,第一产业 比重下降,第二 产业比重快速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缓慢上升,同时,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速度有放缓趋势,第三产业上升 的速度在下降。 3 2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分析 根据福建统计 年鉴相关年份第 一、二和三产业 的统计数据及公式 ( 2 ) 、( 3 ) 、( 4 ) ,分别计算 了T = 1 9 9 9 - 2 0 0 5,T2 :2 0 0 6 - 2 0 1 1 , T=1 9 9 9 - 2 0 1 1三 个不同时间段 的 Mo r e 值 、矢量夹角 仅变化值及产业 结构的年平均变动值,具体结果见表2 。 从 表 2中 的数 据 可 以看 出 ,福建 省 在 1 9 9 9 2 0 1 1年问的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并不理想 ,1 3年 问的 变化角度总和仅为 7 3 1 度 ,年均仅 0 6 1度。9个地 区的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差异较大,其中莆 田、三 明、 龙岩和宁德四个地区的矢量夹角变化角度均超过 l 2 度 ,这些地区产业结 构转型最快 。产业结构转 型最 慢的是福州 、厦 门、漳州和南平 四个地 区。通过 比 较 T 。 和 T : 两个阶段的矢量夹角变化值发现,9 个地 区中除泉州外,其它地区1 r 7 的矢量夹角 变化值均 大于T ,产业结构转换的速度都在提升,而泉州地 区 阶段 的转 换值小 于 T 阶段 ,说 明在 2 0 0 6年 后 ,泉州的产业结构转换速度有所放缓。 表 2 福建省及 9个地级市的产业结构变化值 福 州市 0 9 9 8 8 0 9 9 8 5 0 9 9 1 8 2 8 0 厦 门市 0 9 9 9 3 0 9 9 8 0 0 9 9 4 3 2 1 6 莆 田市 0 9 9 2 0 0 9 9 7 6 0 9 7 5 9 7 2 6 三明市 0 9 9 4 6 0 9 8 0 2 0 9 6 5 0 5 9 4 泉州市 0 9 9 7 0 0 9 9 8 3 0 9 8 9 1 4 4 4 漳 州市 0 9 9 1 5 0 9 9 0 6 0 9 9 3 2 7 4 8 南平市 0 9 9 7 9 0 9 8 9 5 0 9 9 1 5 3 7 3 龙岩市 0 9 9 5 1 0 9 8 6 2 0 9 5 0 5 5 7 0 宁德市 0 9 8 3 0 0 9 7 7 3 0 9 4 1 0 1 0 5 7 全省值 0 9 9 8 3 0 9 9 8 3 0 9 9 1 9 3 3 0 3 1 1 7 3 5 0 7 0 0 9 2 1 0 0 3 6 4 6 1 4 0 7 1 1 1 4 0 9 6 3 9 6 1 2 6 0 1 8 3 1 3 4 1 7 4 l1 4 3 1 5 21 1 3 6 3 29 1 9 0 3 33 8 4 7 1 3 3 l 23 l 4 2 7 87 6 6 9 1 8 5 2 29 0 8 O 8 3 2 7 4 7 0 8 9 2 2 7 O 9 3 9 5 2 l 8 1 0 l _ 3 3 2 9 7 2 3 9 1 2 2 2 l 9 7 9 2 4 4 3 53 2 28 3 3 7 7 3 1 0 9 0 l 0 3 1 0 8 从产业的年平 均变动值变化情况可 以看 出,1 3 年间福建全省产业结构的年平均变动值仅为 1 0 8 。 在 9个地级市中,产业年平均变化表现最为 突出的 是龙岩和宁德两地,年平均变动率分别为 2 3 9 和 2 2 8 ,厦门、漳州 和南平三地 产业 结构变动率不 足 1 。比较 T 和 两时期的数据,除莆田和泉州 两地的变动率有下降之外,其余地区的变动率都有 一 定 的提升。 可见 ,福建省产业结构 升级 的速度一般 ,还有 很大的提升空间 ,值得庆幸 的是最 近几年产业结 构 4 加快福建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中期的福建省呈现 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工业 占主导 ,服务业发展动 力不足的局面,并且 1 3年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换 的速度一般 ,产业结构转换速度慢会 阻碍三次产业 内部结构比例 的优化 ,不利于新 旧产业的更替 ,影 响经济增长的质量 。因此 ,必须加快福建产业结构 的调整步伐 ,合理优化三大产业的 比例结构 ,通过 政策引导和市场带动促进三大产业 内部结构的调整。 4 1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业转 变 农业与其它产业不同 ,受 自然资源 的影响较大 ,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基于地 区的 比较优势 ,合理 布局,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最终实现由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转变。一要转变思路 ,围绕地 区主导农 业品种 ,加快农业示范 区建设步伐 ,努力形成一批 规模大、带动和辐射能力强 的农业基地 ,通过农业 示范基地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 ,实现新 品种产业化 ; 二是延伸农业产业链 ,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 努力形成一批有创新能力 ,市场竞 争能力强 的农业 产业龙头企业 ,通过农产 品的深加工 ,扩 大农产 品 的市场需求。同时,在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可以将农业与旅游融合 , 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 通过旅游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三是转变农业 生 产方式,鼓励通过承包促进土地流转,变粗放经营 为集约经营 ,提倡新 型农业生产方式 ,尝试通过 家 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 组织来实现农业专业化 、规 模化,通过规模经济来降低农业生产消耗,提高农 业经济效益 ;四是注重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科技带 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扩大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使科 技创新囊括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运输和储存 各个环节。同时,为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 还必须在农产 品的出口标准化生产技 术 、质量检验 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突破。五是通 过闽台农 业合作 ,提升农业 技术水平 和管理水 平。 闽台两地地 缘相近 ,气候相似 ,农业方 面有 良好 的 合作基础 。在合作过程 中,首先要抓住合作的基点 , 以 “ 大农业观”为发展思路,将两地的资源与市场 进行融合。其次要借鉴台湾经验,改进农业生产方 式和营销模式,随着两地农业合作的深入,台湾企 业除了带来优良的农业品种,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 理方式外,还会在闽构建完善的营销网络,所以福 建必须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提升农产品的生产、供 给和销售水平 。 4 2 立足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通过技术和产 品革新来带动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工业对福建经济增长 的带动作用最强,2 0 1 1年 林 晶等 :福建产业结构升级测度及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在福建省经济总量中所 占的比重达到 5 2 4 ,工业 内部结构出现重工业化,但与周边省市相比制造业 高加工度化程度不高 ,而且产业结构 的演进呈现逆 技术化倾 向,劳动 密集型传 统产业 比重不断上 升, 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不能尽如人意 ,缺乏竞争力 。 为此 ,笔者认为可以从 以下几个角度着力提高工业 产业结构水平 :一是根据各地 比较优势和工业基础 , 合理布局各行业 ,避免产业 雷 同和地 区重复建设 , 造成过度竞争 ;二是制定政策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 利用高技术产业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一方面, 针对福建高技术产业发展较慢的现状 ,政府要加大 对高技术产业 的财政支持力度 ,完善多元化 的高技 术产业资金投入体系,要优化科技创新环境,鼓励 企业进行 自主研 发 ,加大科研 院校的建设 步伐 ,通 过科研立项支持有能力 的企业和科技人员进行技术 研究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加快培养和引进高素质 的科技人才,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另 一 方面 ,高技术产业发展可 以解决传统产业的技术 瓶颈问题,提升传统产业生产设备的技术含量,加 快传统产业技术标准升级步伐,可以推进传统产业 信息化, 通过信息化改变传统产业的管理模式并提 高运行效率;三是推进主导产业的高端化,新兴产 业的规模化。围绕石化、电子信息和机械三大主导 产业,努力延伸产业链,促进制造业 向高技术含量 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同时,要精心筛选一批具有 核心技术 ,有广阔发展空 间,带动能力 强的新兴产 业 ,针对福建省的实际情况 ,可以将先进装备制造 业 、新能源 、节能环保产业 、信息 网络与软件 、生 物医药等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现有的高 技术产业开发 区进 行重 点培育 ,促 其快速产 业化。 四是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大力发展 资源节约型制造业,同时积极开发太阳能、水能等 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 4 3 优化结构、拓 宽领域 ,通过承接 台湾服务业的 转移来提升福建第三产业的层次与规模 第一 ,优化服务业的结构 ,拓宽新型服务领域 ,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福建省要充分利用海峡两 岸金融协议的签订 、全 国 自然文化旅游 中心和作为 大陆地区对外开放 的综合通 道的契机 ,加快金 融、 旅游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在金融服务方面,随着福 建工业的转型 和总量的增长 ,对金融业 的依赖越来 越大,因此,政府必须制定专业的金融业发展规划, 促进金融业 的快速发展 ,除了引导本地金融机构进 行产品和服务理念 的创新 ,还应通过政策吸引外资 银行、证券、保险、资产评估公司等相关金融部门 来福建发展 。在旅游方面,要整合资源,加强旅游 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 ,推 出主题鲜 明且富有特色 的 旅游品牌 ,如生态旅游 、红色旅游 、滨海旅游和文 化旅游等,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入境旅游,深 入对台旅游合作,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