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工作体会.doc_第1页
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工作体会.doc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汇报体会/工作体会 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工作体会 一、高考作文试题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 要求: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二、阅卷情况概述 1、作文得分情况 今年高考作文全省平均分40.37,xx年是39.62,满分18人次,考生比xx年多,满分比xx年少,07 年满分作文20多人。 2、阅卷情况总体介绍 考生、阅卷老师都比去年增多,评卷培训严格认真,增加阅卷教师资格审核环节。 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约61万,比去年增加了7万多,阅卷老师比去年增加了200多人,中学教师占70%。 作文阅卷教师为600人,后又从其他小组调拨人手过来。今年作文阅卷增加了阅卷教师资格的审核环节。 阅卷分工是报到之前就电脑分好的,6月13日上午集中开大会,由语文评卷组工作人员统一进行阅卷相关事宜的培训,接着是分组到不同的多媒体教室参加相应题组的阅卷培训。作文组阅卷培训从大约上午9:30开始,一直到中午12:45才结束,由作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大陈妙云教授主讲,她对题意进行了较详细的剖析,并对样卷进行了逐一分析。 接着,下午先进行试评,每个小组10位阅卷老师,每位老师先试评两组试卷,如果两次作文评判的分数都与所在小组的平均分相差两分以上,那么,就被视为不适宜评判作文,很遗憾地要打道回府了。试评结束后进入正式评卷,每天6小时,若晚上加班,就要阅卷9小时,一共进行了10天。 3、阅卷操作流程 作文阅卷按照等级评分标准给分,小组调控,后台系统总监控。 作文阅卷按照分项标准给分的(见附图一),参考答案所示的评分标准对应电脑阅卷时出现的对话框 (见附图二),每一个标准点一下鼠标,最后点“提交”,一篇作文完成阅卷要点6下鼠标。每一篇作文都有至少两位老师评阅,两个分数超过7分的自动进入三评。 组长有一台电脑可以反映全组阅卷的情况,随时调控进度和平衡得分,比如,改得过快或过慢就会提示注意,而如果一位老师的评分过于集中在某一区间,区分度小于5的时候,组长也会单独提示的。 在所有的阅卷机器之上,还有一个总的后台阅卷系统,由作文阅卷大组通过它对每个组、每个老师的所阅试卷随时调出来查阅,若发现某位老师和别的老师的评判分数相距太大设定的最大差距分是7分,就会提醒相关老师调整。阅卷期间,小组长不断地被召集开会,然后小组长在短会后及时向大家传达作文阅卷大组的意见或建议。对满分作文比较慎重,即使是两位老师同时都给了满分,后台阅卷系统也会重新集体讨论,再决定是否审核通过。 三、阅卷心得体会 (一)更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评价 与往年的注重作文结构、作文语言的文采不同,今年的高考作文更注重学生内在思维品质的评价。从作文评卷组陈妙云老师对本次高考作文的题意说明以及语文评卷组组长柯汉林老师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讲话可以这一特点。 陈妙云老师在阅卷培训时做了9点说明,其中对题意解读的说明有: (一)对题意的说明 “不要轻易说不”中,有“不要轻易”和“不说不”两层含义,着重强调的是“不要轻易”。基于此,有五个角度: 1、为什么不能轻易说不。 2、怎样才能不轻易说不。 3、可以针对某个人、某类人群、某件事、某种情况展开阐述。 4、可针对当下情境或背景阐述为什么要“不轻易说不”。 5、从结果、效果来谈,不轻易说不的好处。 (二)对把握题意的说明 1、只写不要说“不”,忽略了“不轻易”,判基本符合题意。如论坚持、论面对大自然等。但不要以题意的评判代替其他标准的把握,如果考生只是基本符合题意,但中心明确、语言流畅等,那么表达、发展等级项就可按照相应得标准往二、三等评判。 2、笼统提及“不轻易”,但重点落在说“不”上,则属符合题意,只是一笔带过“轻易”,落点在说“不”上。 3、既表达了不“轻易”,又表达了不要说“不”,则是切合题意。 4、*以“不轻易”为重点,把“不轻易”分析的很具体透彻,或设置一种情境,来展现什么是“不轻易”,则为更优。(三)对“不轻易”的说明。既然“不轻易”这么重要,这样去强调,那么怎样理解“不轻易”呢? 61万考生对什么是“不轻易”的理解肯定是丰富多彩的,允许考生有自己的思考空间。主要可以概括为: 1、面对绝境,包含险境、困境、窘境、逆境等,在一般人都放弃、在常理下都会放弃而他不放弃,把这样的情境写足,就是写出了“不轻易”。 2、缘于理性。考生对从理性的角度思考,对一件从未经历的事情,不轻易说“不”;对复杂的现象,在未理清是非曲直时,不轻易说不;对任何事情都显示愤情式的姿态,来表现自己的特立独行,这就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就很容易轻易地说“不”。 3、出自智慧。有时不得不说“不”的时候,有的人却运用高度的智慧、高超的方法、巧妙的艺术、圆满的谋略去说“不”,这就是写出了“不轻易”。 综上,有“三看”:看是否交代相应情境;看是否阐述理性;看是否展现智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