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郎探母》论京剧独特的唱腔艺术_第1页
从《四郎探母》论京剧独特的唱腔艺术_第2页
从《四郎探母》论京剧独特的唱腔艺术_第3页
从《四郎探母》论京剧独特的唱腔艺术_第4页
从《四郎探母》论京剧独特的唱腔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从四郎探母论京剧独特的唱腔艺术 本文作者:李秀萍 网原创投稿 摘要:四郎探母是京剧的经久不衰的作品。本文先从花雅之争的角度着手,分别以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分析京剧四郎探母的声腔风格;在此基础上,再从现代美学中审美心理的角度出发,运用美学规律分析京剧四郎探母的板式节奏变化特征,从而进一步得出了京剧的独特唱腔艺术是以“皮黄”为主,并附之昆腔、拨子、南锣等多种声腔 和和以板式变化体主导的 音音乐体制。本文的创新 之之处在于研究方法上的 创创新,在花雅之争的实 践践中有纵向和横向两方 面面分析的基础上,更重 要要 的是运用了现代美学 理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四郎探 母母;花雅之争; 纵 向向;横向;现代美学 ;西皮腔;二簧腔;板 式式 引言 京剧的魅力 首首先在于声腔之美,我 们们习惯说听戏而不是看 戏戏,可见听戏比看戏重 要要。传统的经典京剧 四四郎探母,自从它推 演演至今、影响之大、演 出出的场次之繁,几乎已 经经难以统计了。而这部 京京剧作品的出名,就其 唱唱腔上就占有很大优势 ,整部戏从头到尾都是 采采用的西皮腔演唱,但 在在一种声腔上来创造丰 富富多彩的唱段,因而以 四郎探母这个京剧 作作2 / 10 品来论证京剧独特的 唱唱腔艺术 。 综合历年 对对四郎探母和京剧 唱唱腔的研究,主要是国 内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安 志志强和陈国卿在京剧 的的艺术魅力中有说到 “四郎探母在唱腔 上上具有丰富性,即在一 种种唱腔上创造丰富的唱 段段”。李婷婷在京剧 坐坐宫分析里有“坐宫 ”这一折运用了多种西 皮皮板式的论断。程海云 在在论京剧唱腔的演唱 艺艺术中说到“京剧的 唱唱腔是广收博采、兼容 并并蓄”。路正在中国 京京剧二十讲中也有对 于于四郎探母这部作 品品进行赏析,认为“因 为为扬延辉情绪低落,所 以以用慢板唱,又因他是 英英雄战将,所以用的是 西西皮而不是二黄 或者南 梆梆子的声腔”。 在前 人人研究的基础上,我认 为为前人的优点是对于 四四郎探母作品本身的 研研究已经很清晰,不足 之之处是没有结合历史背 景景进行进一步分析。本 文文的研究内容则是结合 花花雅之争的史实进行动 静静态来分析四郎探母 的声腔特色。本文还 用用现代美学理论的知识 ,分析了这部作品的板 式式节奏变化,从而得出 京京剧的独特唱腔艺术是 皮皮簧戏和板腔体。这也 是是本文的研究价值,对 后后期的京剧研究会有启 发发。 一、花雅之争 综合的声腔风格 花 雅雅之争,实际上就是地 方方戏和昆曲的较量。两 者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 声声腔上的差异,地方戏 的的声腔多为高腔,而昆 曲曲的唱腔则是低腔。在 清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 录录中记述:3 / 10 “两淮盐 务务,列蓄花、雅两部以 备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 ;花部为京腔、秦腔、 弋弋阳腔、梆子腔、罗罗 腔腔、二簧腔、统谓之乱 弹弹。”因此,要从花雅 之之争的角度分析四郎 探探母的声腔特色,并 得得出京剧的唱腔艺术, 可可以又以下三个点进行 分分析。 1、京剧声腔 辨辨析 京剧的声腔是在 花花雅的过程中,花部逐 渐渐战胜雅部,最终在徽 调调和汉调的融合之中, 形形成了以西皮腔和二簧 腔腔为主导的,兼有昆腔 、昆腔、拨子、南锣等 多多种 声腔体系,这种声 腔腔所组成的戏曲声腔构 成成了京剧的基本特征。 以以下就是对西皮腔和二 黄黄腔的简单概述。 西 皮皮源于西北,是来自陕 西西或甘肃的一种曲调。 其其板式有导板、慢板、 原原版、快板、散板等, 旋旋律变化较大,唱腔非 常常流畅,易于表达激昂 慷慷慨,欢快悠扬的场面 。二黄则起于湖北、安 徽徽、江西交界处,有正 反反二黄等多种板式,它 的的旋律比较平稳,节奏 舒舒缓,适合表现苍凉沉 郁郁之情。戏班里的皮黄 兼兼用,形成了新鲜的艺 术术效果,使其获得了快 速速的发展,成为流行最 广广的声腔。 道光年间 有有一首竹枝词,转道它 的的好处:曲 中反调最凄 凉凉,即是西皮反二黄。 导导板高提平板下,音须 圆圆亮气须长。可见京剧 声声腔获得很好的评价。 2、纵向分析四郎 探探母的声腔风格 4 / 10 纵 向向分析其实就是在花雅 之之争的历史进程中,比 较较不同戏曲剧中下的同 一一个题材内容的声腔风 格格,这里主要对比的是 昆昆曲昭代萧韶和京 剧剧四郎探母从而比 较较分析出京剧声腔在花 雅雅之争下何以占有优势 ,这显然也是一个动态 的的分析方法。 昆曲 昭昭代萧韶和京剧四 郎郎探母都最早见于明 代代小说杨家府演义 ,虽然有学者在两部戏 曲曲的具体细节中有争论 ,但是不影响本文 在声 腔腔上的对比分析。昆曲 是是在京剧之前,所用的 声声腔是为昆山腔,其主 要要特点是低腔,精巧和 雕雕琢。相对于高腔而言 ,又显得刻板,没有京 剧剧的声腔那样可以在节 奏奏、板眼、旋律上富于 变变化,能将心中的感情 很很好的表现出来,因而 观观众更喜欢这种新兴的 花花部。在京剧四郎探 母母中,全部都是用的 西西皮腔,而西皮腔属于 花花部,显然可以看出花 部部比雅部更得观众喜爱 ,花雅之争中花部战胜 了了雅部。何以有这样的 论论断?其实在西皮腔进 京京之前,花雅之争已经 进进行了三个阶段,分别 是是清初的京腔和昆腔之 争争、乾隆四十四年的秦 腔腔和昆腔之争、乾隆五 十十五年的二簧腔和昆腔 之之争,而西皮腔和昆腔 之之争则是在第三个阶段 的的末期,以汉调令人进 京京搭徽班演出而有的, 因因而就在西皮腔进京之 时时,花部已经将京腔、 秦秦腔、二簧腔融合在一 起起。再将西皮腔与之前 的的花部相互学习,进而 就就形成了以西皮、二黄 为为主的京剧声腔体制。 在在四郎探母这部京 剧剧的声腔中,西皮5 / 10 腔显 露露出花部的优势,能在 不不同的唱段中不断变化 。 例如在“坐宫”中 ,里面的杨四郎首先出 场场,里面有一大段“西 皮皮慢板转二六”的唱段 ,将自己身世和极度思 念念母亲到“肝肠寸断” 的的程度 表现出来。而在 后后面杨四郎与公主说明 真真实情况后,进行一大 段段的快速对唱,用的是 西西皮快板,流畅紧凑, 很很好地表现唱腔特色。 而而这显然比刻板的昆腔 更更有吸引力。 3、横 向向分析四郎探母的 声声腔风格 所谓横向分 析析,就是在同时代的花 部部内部不同声腔中,这 里里主要比较分析西皮腔 和和二簧腔各自的特点和 选选择灵活性,实际上属 于于静态分析。何以在京 剧剧四郎探母中不安 排排二簧腔,而仅仅是西 皮皮腔为主导呢?而这里 就就是横向分析的重点所 在在了。 四郎探母 全剧的主要情节为坐 宫宫、盗令、过关、见娘 、哭堂、别家、回令等 几几个部分。首先在 “ 坐 宫宫 ” 中的第一句唱词是 “ 扬延辉坐宫院自思自 叹叹 ” ,可见四郎情绪低 沉沉,所以用西皮慢板, 而而另一个方面他又是英 雄雄战将,悲伤中仍有刚 强强激昂的气质。而在前 面面已经说过西皮是适合 表表达激昂慷慨的场面, 二二黄适合表达苍凉沉郁 的的情感,相比之下,显 然然在这部戏中用西皮而 不不是二黄或南梆子的声 腔腔。这里可以得出京剧 的的声腔选择灵活性,这 也也是花部相对于单一的 雅雅部的优越性。 6 / 10 其次 ,在整部戏中,西皮腔 有有具有其丰富的创造性 。表现在不同的角色行 当当的唱腔都有合理的分 布布。例 如在“坐宫”中 ,四郎的愁眉难展和而 生生出了铁镜公主为其分 忧忧解除,里面的生角唱 腔腔音色的苍凉和旦角的 唱唱腔音色的柔美形成鲜 明明的对比,同时又相互 衬衬托。再如“过关”中 二二国舅角的出场,所唱 曲曲调源于生行的老腔, 以以调侃的语气唱出,具 有有冷面幽默的效果。又 如如“巡营”中杨宗宝的 出出场,以小生的娃娃调 ,发龙虎音,行腔高昂 挺挺拔,清新刚健,使观 众众为之一振。 因此, 纵纵向和横向分析得出在 花花雅之争中,京剧的声 腔腔风格是在花胜雅中, 以以皮黄腔为主,兼有京 腔腔、秦腔、梆子腔等多 种种声腔的综合声腔体系 ,且在西皮和 二黄的主 导导声腔中,可以根据各 自自特点灵活选择,西皮 腔腔具有丰富的创造性。 二、审美心理 节 奏奏化的板式特征 审美 心心理是在现代美学中的 一一个重要术语,其内涵 为为在人的神经系统中, 事事物的形式信号所在的 视视觉或听觉区与快感区 之之间的联系通道。运用 美美学原理中的审美心理 分分析京剧四郎探母 的的板式变化规律,就是 运运用审美心理节奏感规 律律在京剧这种艺术中的 作作用方式,从而得出京 剧剧的唱腔艺术。 板式 变变化体又称板腔体,是 相相对于雅部昆山腔以南 北北曲7 / 10 为骨干的曲牌联缀 体体而言的。在之前说过 ,西皮腔和二簧腔都 有 有有不同的板式。在四 郎郎探母的板式呈现出 一一个怎样的变化,则是 以以美学角度分析的重点 。 审美心理节奏感规 律律指的是符合人体需要 的的节奏可以给人带来愉 悦悦的感觉,反之则会带 来来不快感。对应在四 郎郎探母中,板式变化 有有由西皮慢板转二六板 、之后由西皮摇板再转 到到西皮快板,可见板式 是是在便不断呈现出节奏 化化的变化。在开始的的 西西皮慢板中,是在“坐 宫宫”中杨四郎自思自叹 ,他的情绪是失落的, 是是对母亲的思念和身世 悲悲叹结合在一起的愁绪 ,所以用慢板;接着转 入入二六板,表达出四郎 探探母心切;再转入摇板 , 则是四郎一种无可奈 何何的心情;到了公主与 四四郎对唱时,转入快板 ,则是一种紧张的气氛 。在这之间的板式变化 ,由愁绪到徘徊再到紧 张张的对唱,都是根据戏 中中人物的心理来表现的 ,而表现出来的板式变 化化则有快有慢,是符合 审审美心理节奏感规律的 。当在节奏比较慢的慢 板板中,我们能体会到主 人人公的忧伤心情,在节 奏奏比较快的快板中,我 们们也能体会出戏中的紧 张张气氛。这在审美心理 节节奏感规律中,可以解 释释为一种潜意识的领域 ,与人的生理结构有关 ,即外部的节奏,可以 影影响人的内部运动频率 ,从而产生不同的感受 。在四 郎探母中, 板板式不断变化,给人带 来来的感受带来不同,就 是是审美心理节奏感规律 在在京剧艺术中的作用方 式式而造成的。 8 / 10 因此, 通通过在美学角度的分析 ,可以得出京剧的唱腔 中中有不同的板式变化, 呈呈现出节奏化的特征。 结语 总而言之,通 过过从花雅之争的角度, 在在纵向和横向上对四 郎郎探母的声腔风格分 析析;以及在此基础上, 兼兼有美学角度对四郎 探探母的板式特征分析 ,可以进一步得出京剧 的的独特唱腔艺术是以“ 皮皮黄”为主,并附之昆 腔腔、昆腔、拨子、南锣 等等多种声腔和以板式变 化化体主导的音乐体制, 同同时京剧的声腔 风格是 呈呈现为综合性,板式变 化化特征呈现出节奏化。 其实对于结论的得出, 基基本上都有共识,而重 点点是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上上的区别。本文则是在 研研究方法的创新,在花 雅雅之争的实践中有纵向 和和横向两方面分析的基 础础上,更重要的是运用 了了现代美学理论分析的 研研究方法,将实践和理 论论结合,分析四郎探 母母的声腔和板式特征 ,从而进一步得出京剧 独独特的唱腔艺术。这样 的的研究方法可以给之后 的的京剧研究会有一定的 启启发和帮助,让京剧的 研研究更进一步。当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将将上下而求索”,本文 还还是存在不足的。本文 对对于京剧四郎探母 的的不同演员的唱腔上, 还还没有进一步的探讨, 因因为这是一部被很多演 员员演过的京剧剧目,而 不不同的演员在演唱这部 戏戏时的对于京剧唱腔的 贡贡献应9 / 10 该得到我们进一 步步关注。此外,对于京 剧剧唱腔中的除西皮和二 黄黄外的声腔,进一步的 分分析对比还存在着不足 。这也将激励我在今后 的的各项研究中,将学术 研研究做得更好,为学术 研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微 薄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安志强、陈国卿 :京剧的艺术魅力 【 j】 .戏曲艺术 .19985 年 04 期 2、 李李婷婷:京剧坐宫分 析析 j.大舞台 .22012 年 10 期 3、程海云:论京剧唱 腔腔的演唱艺术【 j】 . 戏剧文学、2005 年年 04 期 4、海震: 杨家将探母故事的形 成成及演变 以戏曲、 为为中心的探讨 .j.戏曲研究 .2010 年 02 期 5、张春 晓晓:对 “ 四郎探母 ” 故故事的官方塑造和民间 接接受 .i.名族 文文学研究 ,2012 年 004 期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