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t2 年 第 1 3 期 s i d 盏 臻 j i 。 m 。 R 。 。 m h 2 0 2 N 。 1 3 d o i :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0 7 6 9 5 2 0 1 2 1 3 0 1 7 城市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穆 广杰 ( 郑州航空_v - ,_Ik 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 5 0 0 1 5 ) 摘 要 :城 市创新 能力反 映一个城 市对各种 资源要 素进 行重 新整合 的能力。城 市创新 能力的强弱 与创新 水平的 高 低不仅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以及城市综合竞争力,还将直接影响到区域 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 合竞争实力。在有关区域创新和城市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对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新的界定,设计了相应的评价 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各地市城市综合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比较,找 出河南省各地市之 间在城市综合创 新能力方面的差异 ,分析原 因,为各地 区制定相关政 策提 供决策依 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城市创新能力 ;实证研 究 ;河南 中图分类号:F 1 2 7 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0 0 0 7 6 9 5( 2 0 1 2 )1 3 0 0 7 8 0 5 Empi r i c a l Re s e a r c h o n Ur b a n I n no v a t i on Cap a bi l i t y Ta k i n g He na n P r o v i n c e a 8 a n Ex a mp l e MU G u a n g j i e ( Z h e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e r o n a u t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M a n a g e me n t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1 5,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Emp i ri c a l r e s e a r c h o f u r b a n i n n o v 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r e fl e c t s t h e a b i l i t y t o r ei n t e g r a t e t h e e l e me n t s of v a r i o u s r e s o u r c e s i n a c i t y T h e s t r e n g t h a n d l e v e l of i n n o v a t i o n n o t o n l y a f f e c t s t h e c i t i e s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l e v e 1 t h e p a c e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t h e e i t y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c o mp e t i t i v e n e s s ,i t a l s o d i r e c t l y a f f e c t s t h e l e v e l o f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wi t h i n t h e r e g i o n al a n d o v e r a l l c o mp e t i t i v e n e s s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i n n o v a t i o n t h e o r y o f i n n o v a t i o n c i t i e s i n t h e r e g i o n, t h e p a p e r g i v e s a n e w d e fi n i t i o n t o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of a c i t y I t a l s o d e s i g n s a p p r o p r i a t e e v alu a t i o n s y s t e m f o r He n a n p r o v i n c e I t h a s a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c o mpa ris o n o n t h e ba s i s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i n n o v a t i o n a r o u n d the c i t y,i d e n t i f y i n g the p a r t s of t he c i t y o f He n a n p r o v i n c e,s u c h a s t h e c i t y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i n n o v a t i o n d i f f e r e n c e s T h e p a p e r a t l a s t a n a l y z e s t h e r e a s o n s f o r t h e r e g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r e l e v a n t p o l i c y d e c i s i o nma k i n g Ke y wo r d s : r e g i o n al e c o n o mi e s ;u r b a n i n n o v a t i o n c a p ab i l i t y ;e mp i r i c a l r e s e a r c h;He n a n 当今 ,在 区域 经济发 展过 程 中 ,创新 的作 用 日益 凸显 ,创 新 能力 已 经成 为决 定 区 域 竞 争 优 势 、促进 区域 经济 可持续 发展 的关键 因素 ,依靠 创新来提升 区域 的综合 实力 和核心竞 争力 ,已成 为各地政府共 同选 择和追 求 的 目标 。城 市作 为 区 域 内创新 主体 和创 新 资源 的集 中地 ,是 区域创新 的中心 ,城市的创新 能力 是 区域创新 能力 的重 要 体现 ,不仅包括技 术和 制度创 新 ,同时还包 括 企业 、大学 、科研 机构 以及政 府等创 新 主体 的 自 主创新 【 l J ,因此 ,要全 面 、客观 比较 区域 创新 能 力 ,就 必 须 从 综 合 的 角 度 考 察 城 市 综 合 创 新 能 力 。 收稿 日期 :2 0 1 l 一1 2一 O 2,修回 日期 :2 0 1 2 0 30 9 1 城市综合创新能力的界定 1 1 城 市综合 创新 能 力的界 定 城市创新能力作为创新理论的分支 ,属于区域 创新 的范畴 ,目前的研究 主要集 中于对城市创新能 力概念 内涵的界定 、创新 能力指标体系 的构建 以及 评价方法的探讨等方面 。一般认 为城市创新能力是 城市 创 新 体 系 中各 要 素 和 行 为 主 体 有 机 结 合 的 整体 。 城市是 区域创新的中心 ,城市所拥有的一切 与 创新活动有关的要素和行为主体经过有机组合形成 城市创新体系,这个创新体系 中所有 因素和创新 主 体所表现出来的协调、整合能力就是城市的综合创 新能力 ,其 涉及 到 以广义 技术 创新 ( 包 括技 术 扩 穆广杰:城市创新能力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7 9 散)为核心 的体制创新 、机制创新 、组织创新和 观 念创新等多重 内容 ,同时还需要一系列经济 、社 会 、政治等方 面的条件 配合 ,除 了创新的观念 、创 新资源投入与产出、创新激励与保护等一般能力外 , 更主要 的是城市能量集 聚、能级 提升、流量增大 的 系统性创新能力 。 1 2 城 市综合 创 新 能力 的 内涵 城 市综合 创新能力 的内涵包括 以下几个方 面 : ( 1 )创新主体 ( 政府 、企业 、科 研机构等 ) 的创新 能力 ;( 2 )在城市创新方面 的投入一产 出过程及其 效率 ;( 3 )城市进行创新 、创新后改进 以及创新扩 散等一系列能力 ;( 4 )城市创新互动能力与创新群 集能力 ;( 5 )创新主体 的 自主创新 能力与模仿创新 能力。 2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 系的构建 影响城市创新 能力的因素较为复杂 ,通常 的做 法是建立一个指标 体系 ,将各 因素转化为可度量 的 指标并使用各种方法将指标体系整合,进而求得各 地 区创新能力的综 合指标值 J 。 目前 ,国内外对城 市创新 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尚处于理论研究和 实践探索之 中,至今 没有一个公认 的、得到普遍推 广 的评价指标体系 。各地 区考虑 的角度不 同,评 价指标体系也各有特色。 2 1 评价指标体 系建立的原则 根据以上对城市综合创新能力 的界定 ,创建 指 标体系时应遵循 以下原则 : ( 1 )科学性原则 。要体现 城市综合创新 能力 的 各个子系统 的基本特征 ,并能够反 映各个子 系统之 间的复杂作用关系及 自然和经济规律 的要求 ,指标 涵义 明确 、测算 方式标准 、统计计算方法规范 ,以 保证评 估 方法 的科 学性 、评价 结 果 的真 实性 和准 确性 。 ( 2 )导 向性原则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创新 能力的 内涵和特征 ,对提高城市创新能力 目标具有 明确 的导向性作用 ,同时指标体 系各层次之 间也要 有相互的导 向作用 ,尤其是下层 的具体指标对上层 应起到分解或解释的作用 。 ( 3 )层次性原则 。根据城市创新能力 的系统结 构和不同方面的特征 ,将城市创新能力划分为若干 层次 ,并逐层进行分解 ,确定 出具体 指标 ,形成具 有一定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 ( 4 )整体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从整体 出 发 ,涵盖创新能力的各个方面,作 为一个有机整体 , 全面 、科学 、准确地反映创新能力的各方面的要求。 ( 5 )相对独立性原则 。要求指标体系 中的各个 指标在合乎整体性 的前提下 ,彼此之间要 尽可能满 足相对的独立性,要互不重叠、互不代替,以尽量 避免信息 的重复 。 ( 6 )可比性 原则。要 与 国内和国际上通用 的、 规范的名称 、口径 和计算方法一致 ,便于横 向和纵 向比较 ,使其具有地区和国际间的可比性。 ( 7 )超前性原则。既要考虑 当前的需要 ,又要 有一定的超前性 ,以便 为决策和调控提供一些具 有 前瞻性的信息 。 2 2指标 体 系的 内容 一 个城市的综合创新能力就是 由城市创新 系统 的各子系统 的创新能力综合 而来 。评价城市综合创 新能力的指标体系是 由以下几个子系统构成_ 4 引: ( 1 )城市知识创新 能力 。城市 知识创新能力是 城市创新体系 的创新投入一产出过 程及其效率 的综 合表现 ,从城市知识 创新 的投入能力 和知识创新成 果的产出能力两方面人手评价城市知识创新能力 。 ( 2 )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在评价城市技术创新 能力时 ,从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 、开发能力以及技 术创新成果产 出能力三个方面综合考察技术创新主 体的创新能力 ,对 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主要考察工 业企业 的技术创新能力。 ( 3 )城市制度创新能力。城市制度创新 能力是 政府为创新活动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的能力,主要 体现在政府对创新 的重视程度 、政策支持力度 。 ( 4 )城市服务创新 能力 。城 市服务创新能力 主 要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的中介服务能力和教育培训 服务能力两方面设计 。 ( 5 )产业创新能力 。城市产业创新能力指在一 定产业环境下 ,城市产业 由一个层 次向更高层次跃 升的能力,反映一个城市产业竞争力 以及进行产业 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的状况 。 综上所述 ,构 建城市综合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 系如表 1所示 。 3实证 分析 3 1数 据 来源 本研究是针河南省 1 8个地级市进行 的,各个评 价指标 的原始数据来 自2 0 0 9年 河南省第二次全国 R & D清查数据和 2 0 1 0年 河南省统计年鉴 ;部 分指标是经过简单的计算处理 ,得到相应指标 的数 值 。由于指标体系中各指标 的计量单位不 同,导致 各指标观测值相差悬殊,为使其具有可比性,必须 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不同单位的指标无量 纲化。 ( 1 )对于正指标处理方法如下 : 一 mi n Xii ma x Xii 。 mi n Xi 其 中:X 为第 个区域的第 个指标值 ,r lj 为标 准化过的指标值。 ( 2 )对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逆指标采用如下处 理方法 : 8 0 穆广杰 :城市创新能力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m a x X一X r =一 一 m a x X m ; i n X I 。 其中:X 为第 i 个区域的第 个指标值 , 准化过的指标值 。 表 1 城市综合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4 测算结果与分析 、,。 一4 1 测算结果 力杯 在主成分分析过程 中,各个部分均根据方差贡 评 价维度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城市知识 耋 童 垂 簧 塞 鬻 人 创新能力X 5 : 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 人) 茎 耋 逐 X 1 0: R& D ; 嚣 萋 袭 技术创新 成果的 产 出能力 X 1 4 : 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 万人) XI 5 : 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 ( 人 ) X I 6 : 工业企业中的企业办科技机 构数 ( 个 ) X I 7 : 国家级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数 ( 个) X 1 8 : 国家级 、 省级企业研发 中心和技术 中心数( 个 ) X I 9 : 工业新产品产值率( ) X 2 0 : 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 万元 ) X 2 1 : 高技术产 品出口占出 口总额的比重( ) X 2 2 : 每百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授权量( 个) X23薰: 中介服X 2 7 : 技术 市场交易成交额 ( 万元 ) 城市服务务能力X 2 8 : 技 术市场交易成交项数 ( 项 ) 创新 能力 x 2 : 技工学校专任教 师数 c 人 3 2方 法的选择 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较多 ,每个指标都在 不同程度上反映 了所研究 问题 的某些信息 ,并且指 标之间彼此有一定的相关性 ,因而所得 的统计数据 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 ,需要将各个指标 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浓缩 ,从而综合反映出各城市 的 创新能力 。因此 ,在分析方法上首先采用 主成分分 析法进行指标降维处理 ,找到影响各地市城市创新 能力的主成分 因素 ,得到各个城市在主成分上的综 合得分和排名;在此基础上以各地市创新能力评价 的各分项评价得分为指标数据,对各地市的城市创 新能力进行聚类。 献率达到 8 5 的原则提取主成分 ,并计算各个主成 分与各指标对应的特征 向量和各个主成分得分 ,在 此基础上计算各地市在 五个方面的综合得分 ,据此 对各地市的城市综合创 新能力进行评价 ,分析结果 如下 : ( 1 )城 市 知识创 新 能力。从 知识 创新 投 入 能 力 、知识创新产出能力两个方面计算 8项评价指标 , 提取出一个主成分。 ( 2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从技术创新的投 入能 力 、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创新成果产 出能力三个方面 计算 1 4项评价指标 ,提取出四个主成分 。 ( 3 )城市制度创新能力 。从政府对创新 的重视 程度和政策支持力度方面计算 4个评价指标,提取 出两个主成分。 ( 4 )城市服务创新能力 。从科技 中介服务机构 的中介服务能力 和教育培训服务能力两方 面计算 3 个评价指标,提取出一个主成分。 ( 5 )城市产业创新能力。从产业 结构优化度 和 产业创新绩效两方面计算 4个评价指标 ,提取出三 个主成分。 各地市在五个方 面的主成分 以及在五个方 面的 综合得分和最终排名如表 2所示。 表 2 各 地市 在各评价维 度上的得分 城市知识 城市科技 城市制度 城市服务 城市产业 城市综合 最终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 排名 穆广杰:城市创新能力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8 1 4 2结果 分析 从表 2中可以看 出,河南省各地市城市创新 能 力在不同维度的测评 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 ( 1 )城市知识创新能力维度方面。 郑州 、洛 阳、新 乡 、焦作 四市知识创新能力综 合得分为正 ,分列第 一至第 四位 ,表示这 4个地 市 在城市知识创新能力方面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而其 他 1 4个市得分均为负数 ,表示低于平均水平。这表 明河南省各地市之间知识创新能力差异显著 ,其中 : 郑州的评价得分高达 9 9 6 ,远远高于其他市;而得 分为负的 1 4个城市 中,第五位 的安 阳与最后一位 的 商丘之 间评价得分 的最大差距也 只有 1 4分 ,说明 这种差距 主要在于郑州 的 “ 一市独 大” 。郑州作 为 河南省省会 城市 ,在知 识创新方面具有 “ 天然 的” 优势,集中了全省近一半的高校、近三分之一的科 研机构 ,处于超强势地位。洛 阳、新 乡、焦作三市 的知识创新能力高于全省平 均水 平 ,原 因在于这三 市均具有实力较强 的高校 和科研机构 ,同时也拥有 大中型企业和特色产业。 ( 2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维度方面。 郑 州 、洛 阳 、新 乡 、焦 作 、平 顶 山 的科 技 创 新 能力 总得 分为 正 ,高 于平均 水平 ,分列 第一 至 第五位;其余 1 3个市得分为负,低于平均水平。 郑州 的得 分仍然是高 居第一 位 ,达 6 7 1 ,远远 高 于第二位 的洛 阳以及第三 位的新乡 ;而其余 1 3个 城市 的得分 低 于平均水 平 ,但 相 互之 间 的差 距并 不是很大 。 ( 3 )城市制度创新能力维度方面。 郑州 仍 然 处 于第 一 位 ;洛 阳 、新 乡 、济 源 、 三门峡和 濮 阳制 度 创 新 能力 综合 得 分 也 均 为正 , 分列第 二至第 六位 ;其余 1 2个城 市 的得分 为负 , 低 于平均水平 。但 除了郑州 仍然是 “ 一枝 独秀 ”, 综合 得 分达 4 0 9 7外 ,其余 市 之 间 的差 距 不 大 。 这说 明各城市之 间的制度创新能力 比较均匀 。 ( 4 )城市服务创新能力维度方面 。 郑州得分高达 6 2 0 3 2 5 ,居第一位;洛阳得分 1 4 1 6 6,居第 二位 ;焦作 、开封 、南 阳和平顶 山得 分也为正 ,分列第三至第六位 ;其余 1 2个城市的得 分为负 ,低于平均水 平 ,但得分为负 的市之 间的最 大差距也只有不到 1分 ,说明各市之间差距 比较小。 除了郑州和洛阳 以外 ,各城市之 间的服务创新能力 水平 比较平均,整体上水平较低 。 ( 5 )城市产业创新能力维度方面。 郑州、洛阳 、安 阳、济源 、开封 、平顶 山、新 乡焦作和三 门峡 的得分 为正 ,分 列第一 至第九位 , 高于平均水平 ;其余 9个城 市的得分为负 ,低 于平 均水平。而从产业创新 能力的综合得分分布也可 以 看 出来 ,全省各市之间的差距不大 ,水平 比较平均 , 也说明产业创新能力整体不足。 4 3综合评 价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与概括 ,将 以上五个维度方 面的评价得分作为综合创新 能力评价的数据集 。从 最终评价得分可以看 出,其中郑州市 的综合得分高 达 7 9 ,表明郑州在综合创新能力 上也处于 “ 一 枝 独秀”和 “ 超一 流 ”位 置 ,是 河 南省 区域创 新 的 “ 火车头” ;洛阳市 的得分也 高达 1 7 5 6 ,处 于第二 位 ,说明洛阳的综合创新能力实力超群 ;新 乡市 的 得分也达到了 0 5 9 1 8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位居第 三 。但是 ,综合创新 能力只有郑州 、洛阳和新乡三 市得分为正 ,分列第一至第三位 ,其余各市得分均 为负 ,这表明河南省各市之间创新 能力发展很不均 衡 ,各地市之间的综合创新能力差距显著。 为进一步分析各地市综合创新 能力的表现 ,以 综合创新 能力评价 的各分项 评价得分为 指标数据 , 对各地市的城市综合创新能力进行 聚类 ,结果 见图 1所示 R es c al e d Di s c an c e Cl u c e r C o n 白i ne C直 O S l0 15 20 2S Label Nu + 卜 _一一一-+-一+一+ 图 1 地市综合创新能力聚类 从图 1可以看出 ,按城 市综合创新能力,把 1 8 个地市分为三类 比较合适 。第一类 :郑州;第二类 : 洛 阳、新 乡、焦 作;第 三类 :许 昌、南 阳、濮 阳、 安阳、济源 、平顶 山、驻马店 、周 口、信 阳、三门 峡 、漯河、开封 、鹤壁 、商丘 。可 以看 出,郑 州在 聚类时的类间距离与其他类之间有显著的差距 ,表 明郑州的综合创新能力远高于其他市,是河南省区 域综合创新 的领军城 市;洛阳、新乡和焦作被归为 第二类 ,结 合各地市科 技创新 能力 的表 现,洛 阳、 新乡和焦作 的综合创新能力分列二 、三 、四位 ,其 中洛阳和新 乡的综 合创新能力 高于全省平 均水平 , 这三市的创新能力的评价得分 明显 高于其他市 ,属 于省内综合创新 的 “ 发达”地 区;第三类 由剩余 的 1 4个城市组成 ,结合综合创新能力评价得分 ,这 1 4 个城市的得分均为负 ,表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属 于综合创新能力落后地区。 5 结 论 从实证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 山市市市市 市市峡市市店 市市市市市市 市 顶阳田昌甜 源壁门封河 马丘陌 口多作 陌州 平南宜许灌 济鹳 三开漯 驻商信周新焦洛 郑 8 2 穆广杰:城市创新能力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 1 )从总体上来看 ,河南 省各地市之间的创新 能力无论是从分项创新能力还是从综合创新能力看 , 均存在显著差异 ,说 明各市之间 的创新能力发展不 均衡。而具体分析差异来 源 ,体现为郑州 、洛 阳等 少数城市创新能力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特别是郑州 作为省会城市所具有 的天然优势使得郑州在各分项 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创新能力上均排第一 ,且 “ 一枝 独秀” ,而大部分地市创新能力低下 ,相互之 间差异 不大。这表明河南省整体的区域创新能力不足。 ( 2 )从具体表现看 ,郑州 、洛 阳表现最好也最 稳定 。郑州在各分项创新 能力 以及综合创新能力上 都稳居第一 ,且远远超 出河南省 内其他城市。以郑 州为标杆,将其他城市创新能力与郑州对 比,可 以 得 出以后提升创新 能力 的方 向和重点 。洛阳紧随郑 州 ,在各分项创新能力 以及综合创新能力上都稳居 第二 ,但 与郑州 的差距 也很 明显。从具体 表现看 , 洛阳在科技创 新能力 和制度创 新能力上 表现最好 , 与郑州的差距也最小 ,而在知识创新能力和产业创 新能力上与郑 州差距最大 ,这也 为洛 阳今后提升综 合创新能力揭示 了重点发展方 向。其他地市可 以从 中找出自身 的不足 ,狠抓薄弱环节 ,大力提升综合 创新能力。对于郑州而言 ,虽然其在河南省 内 “ 一 枝独秀”,但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相 比还 存在 一定 的差 距 ,也需要 找 出 自己的不足 ,迎头 赶 E。 参考文献 : 1 克利斯 弗里曼 ,罗克 苏特 工业 创新经济学 M 第 1版华 宏勋,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4 :5 2 1 2克瑞斯提诺 安东内利 创新经济学新技术与结构变迁 M 第 1 版 刘刚 ,张浩 辰 ,岳 志 刚,译北 京 :高 等教 育 出版 社 , 2 0 06: 3 13 5 3 乌利齐 施莫河,克里斯蒂安拉默,哈拉尔德 雷格勒尔国家创 新体系比较:德 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与绩效 M 第 1版 王海燕 ,译北 京:知 识产权 出版社 ,2 0 1 1 :2 0 9 2 5 7 4 中国科 技 发 展 战 略研 究 小 组中 国 区域 创 新 能 力 报 告 2 0 0 9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1 0 :1 5 1 9 5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 展研究报告 2 0 1 0:战 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M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2 0 1 1 :3 1 3 5 6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 2 0 1 0 :珠 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研究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huan款合同范例
- 全球展会参展商展品运输全面责任险补充合同
- 法拍房过户风险防控及权利瑕疵解除合同
- 金融理财产品违约金计算与处理合同
- 证券公司经纪人证券交易派遣执行合同
- 休闲场所 转让合同范例
- 中空设备出售合同范例
- 专利出售合同范例
- pcb板供货合同范例
- 保险经济公合同范例
- 糖尿病合并痛风
- 中西文化鉴赏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郑州大学
- 管理心理学-第二次形成性考核-国开(SC)-参考资料
- 口腔健康教育宣讲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管理
- 牙科市场细分领域分析-洞察分析
- 初一英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第16课《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中职高一下学期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全一册
- 猎聘测评题库
- 货运车队的管理制度模版(2篇)
- 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生物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