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2辛亥革命考纲考点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特点及评价。(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地位和影响。素养解读时空观念从20世纪初辛亥命爆发的背景到1912年辛亥革命的失败,革命势力从南方长江流域发展到中国北方,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时空的变换。历史解释(1)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以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及后人研究评论性材料,解读印证辛亥革命的特点、意义。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理解认识辛亥革命的成果及思想实践的特点。1.条件(1)经济基础:清末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4)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5)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同志军起义,湖北防务空虚。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12日占领武汉三镇。3.高潮(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结果(1)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2)1913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5.功绩(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3)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但辛亥革命只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名家史论 评价民国共和政体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的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散尼尔佩弗核心观点:(1)辛亥革命建立起的民主共和政体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缺乏生存的土壤。(2)辛亥革命的失败不是共和政体的失败,是中国探索民主政治道路的失败。 漫画解史 辛亥革命的成果与局限信息提取:图1反映了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图2反映了民主共和观念激荡全国;资产阶级革命脱离群众;革命顺利发展中隐藏着失败的危机。探究1辛亥革命的成果及评价史论链接角度1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社会政治力量(1)几种力量以及相互关系示意图:(2)各种政治力量对革命的态度及目的清政府:镇压革命。目的是维护即将崩溃的统治。立宪派和旧官僚:先是投机革命,后从革命阵营内部破坏革命,拥戴袁世凯。目的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帝国主义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目的是维护在华的侵略权益。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对革命政府采取打击的政策,同时对清政府采取威逼利诱的政策。目的是要借机夺取国家统治权,建立自己的统治。角度2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目标结果直接目标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挽救民族危亡直接结果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目标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最终结果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角度3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的转型(1)政治层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获得重大突破。(2)经济层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为经济工业化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工业化获得长足发展。(3)文化层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提出三民主义、提倡资产阶级公民道德,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习俗的改革、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4)从社会生活变迁角度: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史料实证史料一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史料二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创立民国,但是民国并没有名副其实,因为中国缺乏一个能支撑民国的社会基础。所以我说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成果,第一是剪辫,我虽然说它在1914年还有很多人没有剪,但毕竟大部分人剪了,留辫子已经是少数,剪掉辫子是多数的,所以剪辫子应该说是实现了。第二是易帜,旗换了,黄龙旗换成了别的旗。第三就是改历,以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虽然还在用,双历并存。摘编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1)史料一主要围绕对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理解,抓住史料中“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关键信息来理解,主要说明了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政权转移,实现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2)史料二从辛亥革命后中国的“三个实质性成果”理解辛亥革命的成果。1.根据史料一回答,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有何价值?提示:(1)原因: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的形式和平转移政权。(2)价值:避免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2.根据史料二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社会生活的影响。提示:政治上,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推动了剪辫易服、公历纪年的确立。即时体验1.(2019山东青岛模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这一宣誓的主要价值是 ()A.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B.号召实行责任内阁制C.树立民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D.彰显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解析材料中“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表明,孙中山坚决推翻满洲政府,建立民国以及追求民族振兴的愿望和信心,故C项正确。答案C2.(2019山东青岛学期初调研)“辛亥革命使无所不包的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后,不但没有产生出一个现代型国家,而且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扶植代理人B.社会结构未分化组合C.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 D.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解析“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是帝国主义扶植的直接结果,故A项错误;“一元结构突然解体”可得出社会结构已经分裂,故B项错误;“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包含思想的统治危机,故C项错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根本原因是经济上问题,故D项正确。答案D探究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及评价史论链接角度1解读临时约法的民主精神和局限性(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民主精神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权利归属: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从臣民转变为公民。政体运作: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内阁总理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2)临时约法所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袁世凯而设的,有“因人设法”之嫌;从中国后来的历史来看,它未能防止袁世凯的专制,就这一点来看,未能达到初衷。角度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社会巨变产生的影响内容意义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家国一体的观念国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否定了传统的臣民观念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现代民主政体否定了“人治”观念;体现了资产阶级希望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史料实证史料一“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临时约法史料二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临时约法(1)史料一解读从材料反映的主权归属角度说明,主要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也反映了临时约法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2)史料二解读注意从参议院是权力的核心,分析大总统权力与参议院的关系。陈旭麓先生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揖美追欧”的结果。据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提示:思想上,运用了西方分权制衡、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的思想;政体上,仿效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即时体验1.(201811月浙江选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A.君主立宪制 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 D.君主制解析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的是民主共和体制,可排除A、D两项;根据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可知总统要对内阁的国务员负责,故C项正确。答案C2.(2019山东烟台模拟)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在其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由全体国民组织之。”这反映出()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袁世凯着力维护民主共和C.国民成为中华民国的主人D.三民主义得到真正的落实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主权在民的思想,反映出当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A正确。答案A命题素材 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辛亥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自清末“新政”开始,以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为主干的封建统治机构,被外务部、民政部、度支部、学部、陆军部、海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一套履行近代政治和社会职能的新行政机构所取代。在教育制度方面,科举制度被废除,建立了自蒙养院和小学开始直至中学、大学的近代学制。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也不断产生,他们的出现使得中国人民反对旧制度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迈上新的阶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作者主要阐述了清末“新政”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教育等逐渐走向近代化,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清政府采取“新政”的原因和影响,并说明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爆发之间的关系。解析第一小问,迁移辛亥革命的背景从政治形势、晚清政治统治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从清末新政结果、客观影响等角度说明。答案(1)清末新政原因: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巩固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2)影响:客观上推动了政治、经济、教育等的近代化;没有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关系:“新政”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真题体验1.(2018江苏单科,8)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中四川民谣推理出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清末收回利权运动中的保路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镇压保路运动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由此可知B项正确。答案B2.(2017海南单科,10)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解析根据材料“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可知,皇帝仍然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项正确。答案C3.(2015北京文综,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解析由材料可知,太平天国与革命党人变革发饰都是为了解决中国内部的问题,太平天国变革发饰,以推翻清政府统治,革命党人变革发饰,以“除满清之藩篱”,反满革命,二者都为了推翻清朝统治,故选B项。答案B经典模拟1.(2019山东日照模拟)下表为申报转载的地方督抚奏请“新政”的奏折。据此可知,清末()提出者奏折转载时间(1901年)两广总督陶模请遣散内监折5月29日江西巡抚李星锐江西巡抚李中丞复行政事宜折6月30日7月4日安徽巡抚王之春广设算学专门学堂折7月1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变法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8月10日8月13日两江总督刘坤一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一条折8月24日9月6日浙江巡抚余联沅署浙江巡抚余复奏条陈变法折9月7日A.社会政治变革愿望强烈 B.东南督抚联合施压朝廷C.地方势力企图主导新政 D.立宪成为新政主要议题解析根据材料看出,两广、江西、安徽、湖广、两江、浙江等各省份督抚都在上书奏请新政,这代表着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故A项正确。答案A2.(2019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模拟)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由此可推知()A.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解析根据材料“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可见辛亥革命是多种势力共同推动的结果,故D项正确。答案D3.(2019山东枣庄模拟)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A.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B.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C.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D.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解析根据材料“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一时的、因人而制定的属于人治,永久的、因一国制定的属于法治,故B项正确。答案B4.(2019山西阳泉模拟)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答案B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福建漳州模拟)1908年8月27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1911年11月3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取得重大成果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C.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D.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解析材料中清政府的态度说明是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不得不进行宪政改革,故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清末新政,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故A项错误;材料“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并非民主共和潮流,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南北议和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2.(2018安徽合肥质检三)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近代商会的发展()A.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B.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C.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解析据题干可知,随着近代商会的发展,人们的平等、自由等观念不断发展,这样就有利于民主革命进程的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3.(2019山东单县五中模拟)右图是清末漫画官场之活剧(廿三)捕风捉影,它表明()A.革命成为时代潮流B.青年学生成为革命主力C.清廷统治岌岌可危D.革命党人广泛发动群众解析据题干中清政府官员蒙蔽双眼,去抓学生,真正的革命党却没有被抓,表明清政府腐败无能,故C项正确。答案C4.(2019福建莆田模拟)武昌起义前,清王朝9个总督职位,其中汉族占据4个,最重要的直隶和两江总督是汉族的陈夔龙和张人骏;14个巡抚职位,其中汉族占据11个。这表明()A.晚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孕育出革命C.清末中央集权面临挑战D.政治形势推动了权力格局变化解析据题干“武昌起义前,清王朝9个总督职位,其中汉族占据4个,最重要的直隶和两江总督是汉族的陈夔龙和张人骏;14个巡抚职位,其中汉族占据11个”这种权力分配格局对辛亥革命在反满的旗帜下取得成功有一定的帮助,故选D项。答案D5.(2019重庆模拟)从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年底,“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有312个。这种现象说明,该时期()A.政党政治在中国的确立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D.专制主义已被彻底根除解析材料阐述的是1913年社团和政党发展迅速的情况,根据所学辛亥革命后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结社的权利,而“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有312个”体现了人民践行结社权的热情,是民主政治的表现,故C项正确。答案C6.(2019山东潍坊模拟)下图是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作品但闻心语响。该漫画反映了()A.革命派对清廷预备立宪失望B.民众期待建设新社会的心理C.袁世凯称帝引发社会的不满D.革命以后社会风气发生改良解析据图片有人听见逊位的声音,结合标题“但闻心语响”可知逊位成为百姓的心声,故B项正确;根据图片可知“逊位”声音来自于宫殿而不是革命派,故A项错误;据“逊位”二字可知指的是清帝,袁世凯称帝并未得到民众认可,不存在“逊位”一说,故C项错误;材料“逊位”说明清帝尚存,可见是作者对革命后社会的一种期待,故D项错误。答案B7.(2019湖南怀化模拟)1915年12月15日,袁世凯的册封令上写道:“光复华夏,肇始武昌,所有辛亥首义立功人员,勋业伟大照约法第廿七条特颁荣施,以昭勋烈。黎元洪着册封武义亲王。”结果,黎元洪坚辞不受,并请辞一切官职,愿回原籍休养。黎元洪此举的主要原因是()A.忌惮袁世凯阴险狡诈多变B.不敢独居武昌首义之功C.深知民主共和乃大势所趋D.担心约法不具法律效力解析袁世凯称帝后,册封黎元洪,黎元洪坚辞不受,主要原因是黎元洪反对复辟帝制,认识到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故C项正确。答案C8.(2019山东菏泽模拟)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指出:“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奠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大多数人民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这反映出()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B.人民不支持辛亥革命及其宪法C.临时约法制定得太过仓促D.社会变革缺乏相应的群众基础解析题干材料“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说明,孙中山认为临时约法遭到破坏的原因是反革命势力的破坏和广大人民没有积极支持,可以看出普通民众尚未完全觉醒,革命缺乏相应的群众基础,故D正确。答案D9.(2018山东枣庄八中模拟)严泉在历史变迁的制度透视中写道:在责任内阁制国家里,当政府与议会发生异议时,政府拥有解散权,即有权提前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立法机关。而临时约法却没有规定解散权,形成一种单向的权力制约关系。这表明临时约法()A.降低了国家行政权力B.赋予议会过大权力C.政体的构建存在缺陷D.目的在于维护共和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无法保证政府与议会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故C项正确;没有体现权力的大小,而是相互制约,故A项错误;不能说明议会的权力大,故B项错误;“维护共和”应该突出对君主专制的防备,而不是国家权力的结构,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9山东烟台模拟)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B.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C.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D.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解析材料中“都城一洗帝王尊”“本来约法尚临时”表明是辛亥革命之后,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共和政体飘摇,故D正确。答案D11.(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省份政体模式湖北民主共和制江苏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浙江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解析据材料“湖北:民主共和制”、“江苏: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浙江: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可知武昌起义后,在各派政治力量的推动下出现了各省政体模式不尽相同的局面,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9山东枣庄模拟)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A.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B.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C.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D.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解析根据材料“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一时的、因人而制定的属于人治,永久的、因一国制定的属于法治,故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13.(2018河北唐山模拟)国名对于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具有强烈的凝聚意义和符号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一事。寻常通称,或曰诸夏,或曰汉人,或曰唐人,皆朝代名也;外人所称,或曰震旦,或曰支那,皆非我所自命名也以一姓之朝代而诬我国民,不可也;以外人之假定而诬我国民,犹之不可也。于三者俱失,万无得以,仍用吾人口头所习惯者,称之曰中国史。虽嫌骄泰,然民族之各尊其国,今世界之通义耳。我同胞苟深察名实,亦未始非唤起精神之一法门也。”梁启超中国史叙论(1901年)材料二革命党人于1911年11月11日晚组织了谋略处,做出了下面这样一些重要决定:“一、以咨议局为军政府及都督;二、称中国为中华民国;”“称中国为中华民国”的含义深远:其一,它说明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是这个地方的国家和民族的称号,“中华民国”只是将其具体化。其二,它说明自此后,“中国”概念由文化、地域和模糊的指称正式被赋予了明确的政治含义。中国不再是文化共同体,而是现代政治共同体的指称了。在这里,“中国”不是“中华民国”的简称,中国人通过“中华民国”自上而下地完成了身份的现代认同。李扬帆未完成的国家:“中国”国名的形成与近代民族主义的构建(1)阅读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梁启超提出这一观点的客观原因。(2)阅读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结合所学,试从经济、社会习俗角度论述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答案(1)观点:以“国名”之说激发民族精神。(或主张确定“中国”为国名)原因: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传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传统思想的影响。(2)意义:使中国作为国名确定下来。经济: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创造了条件。社会习俗: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和措施,推动了社会习俗近代化。(具体写出两方面的习俗变迁也可)14.(2019湖北荆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朝“百日维新”和“新政”比较“百日维新”清末“新政”甲午战后,列强纷至沓来,光绪痛感国事危艰,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百日维新”画上了黑色休止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有:设立制度局,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革旧机构,裁撤冗员,提高行政效率。保护和奖励工商业,设立农工商机构,编制预算决算。裁汰旧军队,训练新式海陆军。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创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派人出国留学。建立法律制度等。庚子国变后,慈禧太后恐民心丧失,统治难以为继,于1901年1月,颁布上谕,实行改革。五大臣出洋、仿行立宪、皇族内阁接踵而至。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新政终究“花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西上饶市信州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次招聘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张家口市中医院安宁疗护的理念与社区实践考核
- 2025昆明市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消防救援大队政府专职消防队员招聘(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华天集团中层管理岗位公开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南安市部分公办学校专项招聘编制内新任教师(二)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广西柳州市港航发展中心招聘编外合同制工作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吉林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遴选3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邢台市中医院烤瓷熔附金属冠技能考核
- 唐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医师晋升主治医师考核
- 衡水市中医院心脏核素显像适应证与结果判读考核
- 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灭火救援处置
-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课件-任务六: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
-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
- 酒店客房入住数据分析表格
- 中级财务会计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云南财经大学
- 2025青海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新版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
- 临床检验基础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上海健康医学院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悟7篇
- 《中国海洋大学》课件
- “雄鹰杯”全国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考试题库(66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