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林产品贸易发展研究.pdf_第1页
低碳经济下林产品贸易发展研究.pdf_第2页
低碳经济下林产品贸易发展研究.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低碳经济下林产品贸易发展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零:雏雕霪;:爨甏誊籀锚铡艄淄瓣澎雏; | l i 戮糍鬣豫瞩| | | ! 辫矧瓣引蠹;嘲:! j | 黪藩:搿氡矧缀t :! 鞭誊j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3 11 5 4 2 0 1 5 0 1 0 2 7 低碳经济下林产品贸易发展研究 口石小亮张颖赵铁蕊鲁晨曦 (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 0 0 0 8 3 ) 摘要】分析林产品贸易和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在低碳背景下林产品贸易发展情况。结果显示,低碳经济和林产品贸 易是基于森林资源问题而联结的。二者除具有国际贸易与低碳经济关系的共性,还有其特殊性,表现在森林资源与碳汇、能 源替代等功能的对立统一。要想实现林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须加大对林业领域的投资力度,延长林业产业链,以合法、可 持续的方式经营和管理森林资源。最后总结了林产品贸易发展难题。 关键词 低碳经济;林产品贸易;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F 柏7 - 鼹【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3 _ 1 1 5 4 1 2 0 1 5 ) O l 枷7 9 一0 3 低碳经济和林产品贸易是基于森林问题而联结 的。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林业被寄予厚望,各国都很 重视对森林碳汇等多功能利用,最大化延长林业产 业链,提出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生态旅游和森林经 营认证等内容,有力推动了与林相关的低碳产业发 展。林产品贸易是以森林资源利用为基础,亟须探讨 的问题:低碳经济对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及二者关系; 如何协调森林多功能竞争性使用问题;林产品贸易 是否有助于实现低碳经济目标,通过何种途径能实 现林产品贸易与低碳经济双赢。 一、低碳经济提出 人类文明的发展更替为农业、工业和生态文明, 与此对应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农业、工业与低碳经济。 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多由内因所致,而低碳经济 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全球制度变迁结果。低碳经济 的提出是由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国际竞争所致。如 主流经济学观点认为,国际贸易对气候变化影响是 综合效应作用结果,分为规模、结构和技术三效应。 以上多是从短期考察,而长期贸易自由化是通 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和制定环境政策带 来的。以此促进节能减排,使收入与碳排放拟合为倒 表l国际贸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 效应含义评价 经侪活动规模扩大致使温 确定国际贸易对G H G 排放影响很难,需详细分析 规模效应数据以确定效应。规模与技术效应的作用方向正 室气体( G H G ) 排放增加 相反。 贸易开放方式与各部门产 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结构效应,如一闰具有比较优 出相对价格变化可能影响 势的产业是高捧放、扩张型则贸易会提高该嗣高 结构效应排放产业扩张规模与速度,导致排放更多G H G ,反 国家产业结构变化。进而影 响G H G 排放 之亦然。结果取决干全球高排放产业在各国扩张 和收缩程度比。以及不同国家生产技术差异度。 低碳技术的国际流动有助于各国提高能效,降低能 技术革新会减少货物与服耗和碳排放,而低碳产品和服务贸易有助于G H G 技术效应务生产过程中的G H G 排玻减排。技术效应大小取央于相关技术开发程度,以 强度及技术、服务和产品自南贸易程度。目前技术外溢 效应定量研究福欠缺。 U 形的环境库茨涅兹曲线晗1 ;长期来看,气候变化决定 贸易可持续,甚至影响人类发展;国际贸易与低碳经 济关系,理想层面看,目标统一性决定两者为促进关 系。现实层面看,短期国际贸易与低碳经济是冲突 的,博弈原因是环境功能的竞争使用和成本外部性。 二、林产品贸易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森林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初级生产 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决定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不可替 代引。温室效应下的森林报告显示:气候变化正使 林产品贸易发生根本性转变,以木材和纤维为基础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2 0 1 2 0 4 1 0 7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森林碳汇的经济核算及 其市场化研究”( 0 9 A 9 1 0 0 0 1 ) 2 0 1 5 年第1 期国囵 万方数据 的建筑材料将会带来更大需求。林产品贸易与低碳 经济除具有国际贸易与低碳经济关系的共性,还有 其特殊性。 ( 一) 森林资源与碳汇功能经济利用的对立统一 1 对立性 林业产业与林产品贸易都以森林资源为基础, 侧重对森林资源功能的经济利用。从三次产业角度 来看,木材供给与林业产业链关系见图l 。森林“碳 汇”功能要求保持林木资源生长,而一旦被采伐,林 木碳汇功能消失,森林资源与碳汇功能经济利用表 现对立。 森林产业( 一产) 境内外森林培育、采伐 J 提供资薄经济驱尉 直接性需求 t ( 基建、包装、 一旆f 建筑装璜) 木材加工( 二:产) 生产性需求 J ( 木制晶加工 - 一蠊 - 韭) 鼍供资潼经济驱动 l 卅两 J r 森林旅游与生态服务 林业旅游 ( 兰产) 生卷服务 韩盘专业技术鼹务 勃流 图1 木材供给与林业产业链的关系 2 统一性 林产品贸易与低碳经济目标都是实现社会、经 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石油等能源不同,森林属 可再生资源,只要合理经营可实现永续利用。 表2 森林总体特征中的种植林 天然更新林种植林 改造 半天然林人工林 森林外树木 原始林人工辅助 天然林人工更新生产性保护性 天然更新 由本地树 天然更新集约管理:南本地树种 南引入或本由引入或本地小于0 5 公 种构成、无为本地树除草、施构成、通过集 地树种构成、树种构成、通过顷的林分,农 明显人类种、有明显肥、疏伐和约管理而形 通过人工种人工种植或播用地上的树 活动迹象、人类活动择伐 成植形成主要种形成。主要用木,城市环境 生态进程迹象 用于木材和于提供服务中的林本。路 未被严重啦木材产品边及景观中 扰乱 生产的散生林 资料来潦:F A 0 2 0 年世界森林状况n 8 。 为提高碳储量,对C 0 ,吸收率低的成过熟林应及 时采伐更新。对已采伐木材,储存的C O ,将在木材产 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继续储存。因此经营良好的森林 既可生产更多优质木材,还可吸收更多C O ,。 ( 二) 森林资源与碳替代功能经济利用的对立统一 1 可再生能源。 在初级能源供给中,各国仍以化石能源为主。木 材能源约占初级能源的9 ,即每年取自木材的能源 相当于1 1 亿吨石油,可见森林的重要性。 表3主要初级能源供应量百分比 单位: 吼能太阳能7 年份石油煤天然气生物燃料及废物核能 水力发电 地热能等 2 0 【汐3 2 82 7 2加91 0 25 82 30 8 2 0 0 83 3 12 7 02 1 11 0 05 82 20 7 2 0 0 B3 4 42 4 4 2 1 2 l O 66 52 2 0 5 1 9 7 34 6 12 4 51 6 01 0 60 91 80 1 数据来源:世莽能源统计摘要,2 0 l l 。 矿物燃料高价格和新能源政策的出台,增加了 森林作为主要能源可能性。非洲约9 0 的木材被用作 能源;德国木材主要用于电力生产。2 0 0 5 年,国际能 源署展望研究指出,可再生能源市场份额将继续提 高,到2 0 3 0 年用于电力生产的固体生物质燃料有望 翻一番,而木材燃料将更多源于森林。 2 提供生活来源。森林资源不但满足人类对木材 需求,同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2 0 1 1 年,F A 0 报道,全 球约1 0 亿2 0 0 0 万人挨饿,其中以森林药材、林地狩猎 为生的人很多。 3 可持续发展。林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增加将是可 持续发展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生产和消费循环系 统可获得正向经济、环境和社会收益。森林生态系统 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光合作用为基础,如经营得 当,势必会循环生产产品和服务。F A O 一项报告预测, 到2 0 5 0 年世界人口将达9 0 亿,如以木制品替代水泥、 钢材建造房屋,势必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三) 以一种合法、可持续方式利用森林资源 1 森林采伐方式。森林采伐会影响自然和社会环 境,因此采伐方式很重要,如低密度择伐可降低对环 境破坏且经济实惠。但在森林采伐实际过程中,工作 人员往往采取损害性作业方式:过度择伐或问伐。许 多公司还非法采伐,既损害了劳动者福利,同时降低 了环境承受力。 2 木材利用。木材产品和技术创新可减少碳排 放。如胶合板等复合木制品可直接代替实木。胶合板 生产创新带动小径木利用。 3 正确认识伐后木材产品( H W P ) 碳储量。随着人 类认识水平不断提高,H W P 作为森林系统碳循环组 成部分,对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间碳平衡起至关重 要作用 4 。 ( 四) 林产品贸易非森林利用冲突的主要原因 新自然资源观。工业发展遇到环境制约,人口和 城市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