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断路器未经保护跳闸原因分析.pdf_第1页
一次断路器未经保护跳闸原因分析.pdf_第2页
一次断路器未经保护跳闸原因分析.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8年 4月 第 3 6卷 第 2期( 总第 1 9 5期) 吉 林 电 力 J i l i n El e c t r i c Po we r Ap r 2 0 0 8 Vo 1 3 6 No 2( S e r No 1 9 5 ) 一 次断路器未经保护跳闸原因分析 Ana l y s i s f o r Br e a ke r Tr i p p i n g W i t h o ut Pa s s i n g Thr o ug h Pr o t e c t i o n 吕项羽 , 朱启贵 , 林 海 (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 究院 , 吉林长春1 3 0 0 2 1 ) 摘要: 针对北方联合电力公司临河热电厂调试中出现的2 2 0 k V母联断路器未经保护跳闸故障, 通过分析其 2 2 0 k V 电气接线 以及波形 , 得 出跳 闸是 由于 电缆 沟中电缆间共模干 扰导致 。通过采取抑制 手段 , 即在 原有跳闸 回路 中 加装 中间继电器进 行电气隔离 , 隔离干扰源直接进入装置 , 提 出了防止断路器未经保 护跳闸的几点 防范措施 , 如在 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将 电缆分层敷 设 , 避免 共模干扰 , 非保护断路器跳 闸可能与干扰有关 , 防止多重 因素汇集引发故障等 。 关键词 : 断路器 ; 保护继电器 ; 故 障 ; 跳闸 ; 共 模干扰 中圈分类号 : T M5 0 7 ; TM7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1 0 0 9 5 3 0 6 ( 2 0 0 8 ) 0 2 0 0 3 3 0 3 近年来 , 随着计算机技术 的飞速发展 , 微机继电 保护技术也 日益发展成熟 , 保护可靠性更高 , 动作更 加快速准确 , 经保护动作 的事件均有记录和报文 , 为 事后 的事故分析提供了方便 , 可以将事故快速定性 , 形成初步结论 , 提高恢复系统的效率 。然而 , 在很多 时候出现 的未经保护跳闸而引起的事故 , 在分析处 理中困难较大 , 费时较多。 本文介绍 了一起未经保护 跳 闸故障 , 在 以后处理类似 的情况能够得 以借鉴 。 现 将具体情况简述如下 。 1 故障经过 北方联合电力公司临河热电厂 2 2 0 k V 电气接 线采用双母线 , 以发 电机一 变压器组( 以下简称发一 变 组) 的形式接人母线 向系统供 电( 见 图 1 , 母 线上其 他元件略) 。2 0 0 6 年 5月 6日 2 2 : 1 8 , 该电厂在主变 倒送 电试验结 束后恢 复系统 时 , 在 分散控 制 系统 D C S手动拉开 1 号发一 变组 出口高压断路器 2 0 1时, 引起 2 2 0 k V母联断路器 2 1 2跳闸 , 经过现场检查 , 直流系统 I 段正极接地 , 母差保护装置和测控柜 的 母联断路器保护装置无任何动作报文和异常 , 跳 未经保护跳开母联断路器 U、 W 相 , 导致非全相运 行 , 然后非全相保护动作 , 由 I 跳跳开 V相。 母线 【 母 线 丰 。 。 I I 聿 圈 1 临河热电厂电气部分主接线圈 2 原因分析 查看 1 号发一 变组保护 A、 B 、 C柜上的各个保护 装置 , 未发现任何动作报文 和异 常, 保 护跳闸灯没 亮 , 表明此次跳闸属于非保护跳闸。 确定 了此次故障 不是由电气故 障量引起 的保护跳闸后 , 将重点转移 到可以引起断路器误跳闸的跳闸回路上。断路器 的 跳闸回路由微机保护跳闸回路板和作用于跳闸线圈 的外 回路共 同构成 , 如果是微机保护跳 闸回路板存 在 问题而错误地发 出跳闸指令 , 跳 闸指令发 出后将 点亮保护装置的跳闸指示灯 。此次非保护跳闸各个 保护盘跳闸指示灯均未亮 , 所以排除微机保护装置 内部跳闸回路板出现故障的可能 , 最后将查找重点 集 中到直接作用于断路器跳 闸线 圈的外 回路 电缆 收稿 日期 : 2 0 0 8 一 O l 一 2 9 作者 简介: 吕项羽( 1 9 8 1 一) , 男, 工程 师 , 从事励磁 与保护 专业技 术工作。 33 维普资讯 2 0 0 8年 4月 第 3 6卷 第 2期 ( 总 第 1 9 5 期 ) 吉 林 电 力 J i l i n El e c t r i c P o we r Apr 20 0 8 Vo 1 3 6 No 2( S e r No 1 9 5 ) 上。通过查阅图纸 , 1号发一 变组保护与母联断路器 相关的控制 回路只有发一 变组保护 A、 B柜至母联测 控柜( 发一 变组保护跳母联断路器) 的 2 根电缆 , 所以 将重点检查对象集中到这 2根跳闸控制 电缆上 ( 见 图 2 ) 。 第1 组跳闸线1 0 1 、I 3 3 保护柜与母联测控柜间为1 5 m 控制电缆线,长约5 0 0 m 第 2 组 跳闸线 1 0 1 、1 3 3 围 2发一 变 组保 护柜 与母 联 测 控 柜 电 缆联 系 围 通过对电缆线的重新校验和绝缘试验 , 没有发 现任何问题 , 因此 , 解下发一 变组保护柜侧 A、 B柜 2 根电缆的 4 组跳 闸线 , 然后通知主控制室再次合上 断路器 2 1 2和 2 0 1 , 手动拉开 2 0 1 , 2 1 2断路 器仍联 跳 , 由此表 明这不 是随机 现象 。 在此期 间直流 系统 I 段正极接地仍存在 , 继续查找接地点。排除接地点 后, 再次试验手动拉开断路器 2 0 1 , 在母联测控柜处 发现操作箱 内继电器有响动 , 但 出口继 电器未跳闸。 于是解下对端母联测控柜的电缆, 重复试验未发现 联跳现象 , 因此 , 初步断定是电缆传输的干扰信号导 致 的联 动跳 闸 , 故在 母联 测 控柜 跳 闸侧 接人 录 波装 置 , 录取不 同情况 下 的波 形 。 图 3中, f d 、 - a 分别为发一 变组保 护 A、 B柜至 母联测控柜的 2组 跳 回路在直流 I 段正极接地条 件下的电压, 拉开断路器 2 0 1 , 在这 2组 跳回路中 同时录到 2个尖峰波 峰值最高达到 2 0 1 V( D C) , 波形宽度 1 6 ms 。查找断路器跳闸线 圈的动作值发 现 , 跳 闸线圈额定电压为 2 2 0 V( DC) , 8 5 额定电 压作用于跳闸线圈即能可靠动作, 干扰量的电压峰 值 为 2 0 1 V( D C) , 超过 8 5 额定 电压 动作值 。 由此 可见 , 这是一个干扰源产生的波形, 正是这个波形的 干扰源引起的母联断路器跳 闸。干扰源是电缆沟中 断路器 2 0 1 控制回路电缆与发一 变组保护 A、 B柜至 母联测控柜间的跳母联的控制电缆( 长达 5 0 0 m左 右) 在分闸时电缆间产生的共模干扰 。 为了证实直流系统中直流正极接地是否对该干 扰源有影响 , 在排除直流系统正极接地的故障点后 , 又对这 2组 跳回路再次录波( 见图 4 ) 。 可以看出, 直流系统正极接地消失后 , 干扰源的 波形峰值明显下降 , 只有 5 1 V( D C ) 左右 , 所 以接好 回路后 , 在没有正极接地的情况下进行拉合断路器 3 4 2 0 1试验 , 母联测控柜的操作箱 中只有继 电器的响 动 , 并没有引起真正的跳闸。由此可以断定 , 干扰的 大小与直流系统正极接地有关 。一般 电厂中控制直 流系统采用不接地系统 , 直流正极对地为额定电压 的 1 2 , 直 流 负极 对地 也 为额 定 电压 的 1 2 , 正 负极 某一极出现接地 , 另一极 电压对地则升高 1 倍 , 恰巧 干扰量的电压是以对地为基准的, 同一基准的出现 , 使高达 2 0 1 V 的直流电压干扰量触发断路器跳闸线 圈动作 。对发一 变组保护 A、 B柜至母联测控柜的 2 组 I 跳回路录波 , 无论是否存在正接地 , 都没有明显 的干扰波形出现( 见图 5 ) 。最后 , 分别接 I 跳、 跳 回路, 在正接地的条件下录制波形 , 发现 I 跳和 跳 回路不存在相互间的干扰( 见图 6 ) 。 t j f d l I d 围 3 直 流 系 统 正极 接 地 的 干 扰 信 号 波 形 t j f d I d : : ? 鼻 j 囊 鲁 : - - : ; 1 - : : : : : : : : : ? 件 拳 篇 。 。 , : : : ; : = : 薯 ; : : : :; : ; j t 一 - I , 勰; ; - , 一、t_ ,” - I - t , p t x + | d 围 4 直流 系统正极接地消失后 的干扰信号波形 Ul d 围 5 跳 闸后的干扰信 号波形 图 6 接 I跳 、跳 回路 后 正 极 接 地 时 的 干 扰信 号 波形 纛 曩 要 鍪 篓 黧 一 篓 翼 豢 蕾 羞 菱 焉 麓 蠹 拳 誊 ;l; 誊 誊 薹 囊 鎏 薹 曼 曩 三 强 蒸 豢 豢 囊 一 强 鼍 曩 譬 臻 篷 墨 囊 盈 曩 越 善 强 黧 焉 量 誊 臻 焉 童 |1 4 噜 曩 基 鬟 黧 薏 维普资讯 2 0 0 8年 4月 第 3 6 卷 第 2期( 总第 1 9 5期) 吉 林 电 力 J i l i n El e c t r i c P o we r Ap r 2 00 8 Vo 1 3 6 No 2 ( S e r No 1 9 5 ) 通过 以上 4个波形的录制和分析 , 发现确实在 跳 回路中存在干扰 , 而且干扰 只有在拉合 断路器 2 0 1时出现 , 在直流系统正极接地存在的情况下 , 干 扰较大, 引起母联断路器 2 1 2 跳闸。 干扰量最大时是 一 个宽度为 1 6 ms 、 幅值为直流 2 0 1 V 的脉冲, 脉冲 是 由于拉断路器 2 0 1时通过 电缆间共模干扰产生, 由于长电缆的对地分布电容较大 , 在直流系统正极 接地 时 使直 流 负极 对 地 电压 升高 1 倍 , 使 尖 峰波 的 幅值增大。 3 解 决方法 对于干扰的解决方法 , 一般排除干扰源的可能 性很小 , 只能采取抑制手段 , 包括 电气隔离 、 电缆屏 蔽、 在 回路中加入电阻吸收元件等。 。 此次抗干扰 的 解决采用了母联测控柜厂家 的意见 , 在原有跳 闸回 路 中加装 中间继 电器 进行 电气 隔 离 , 隔 离 干扰 源 直 接进入装置 , 但 由于中间继电器的加装会影 响真正 跳闸时保护动作的快速性 , 所以并不值得提倡。 在分 析处理这次无故跳 闸的过程 中, 分别试 验了电缆两 端 同时接地 、 一端接地等方式 , 对已存的干扰量没有 影响。 咨询 了厂家技术人员后 , 在跳闸回路中并联一 定大小 的吸收电阻也可以解决类似的干扰问题。 4 结 束语 通过对此次母联断路器未经保护跳 闸的分析 , 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 a 在施工的过程 中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敷设电 缆, 电缆分层敷设 , 避免共模干扰的形成 ; b 分析断路器跳 闸原 因时应首先确定是保护 跳 闸还是非保护跳 闸, 非保护断路器跳闸除断路器 操作机构有 问题偷跳外一般与干扰有关 , 或者跳闸 回路存在寄生 回路 ; C 电气故障的发生往往是诸多因素积聚在一起 而产生 , 如本次跳 闸事件就是在直流系统存在正极 接地 的条件下发 生的, 如不接地 , 则 干扰量幅值较 小 , 没有达到继 电器的动作值 , 不会引起跳闸, 所以, 在今后的电气运行工作中, 应尽力排除现有的隐患 , 防止多重因素汇集引发故障。 参 考 文 献 ( 1 3 吴 国沛 继 电保 护装置 的电磁 干扰 实例分 析 J 继 电 器 , 2 0 0 6 , 3 4( 5 ) : 7 6 7 9 ( 2 3 罗 玲 一次 电网事故 的继电保护 动作分 析 ( J 电力 自动化设备, 2 0 0 2 , 2 2 ( 9 ) : 8 0 8 1 ( 编 辑李健 平) ( 上接 第 9页) 从方式 和方式 的 比较可 以发现, 由于方式 的断路器设备故障率从方式 的 0 0 0 5次 a增 长到 0 0 1次 a , 即故 障 率 增 加 了 1倍 。从 而 以 6 4 0 0 0 元的投 入使停 电损 失减少 1 6 5 6 6 4元 , 约为 不设置断路器的年平均停电损失的 5 1 9 5, 收益率从 方式 噩的 3 2 2 0A 降低为 2 5 9 , 可见断路器设备 的 可靠性是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总之 , 在馈线适当位置设置联络、 分段断路器, 是提高配网 可靠性 的有效措施 , 同时为实现馈线 自动化创造条 件。 该供电区域算例表明, 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能够 反映断路器操作的复杂过程, 运用遗传算法是解决 非线性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 。 本文从提高配电 自动化可靠性出发, 对一次设 备的选择与配置进行 了研究 , 并提 出了开关 优化定 位的数学模型 ; 对配电 自动化系统的分层结构、 功能 结构、 硬件结构、 软件以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和信息 流向进行了设计 , 并给出了详细的框图; 对配电 自动 化的应用和效益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断路器优 化定位 的数学模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