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4 3卷 2 0 1 5年 2月 分析化学 ( F E N X I H U A X U E) 研究报告 C h i n e s e J o u rna l o f A n a l y t i c a l Ch e mi s t r y 第2期 21 221 7 D OI : 1 0 1 1 8 9 5 j i s s n 0 2 5 3 - 3 8 2 0 1 4 0 6 8 6 盐酸金霉素分子印迹 电化学传 感器的研 制 高 杨 王 伟 刘英姿 陶 强 万 雪 张娟琨 ( 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天津 3 0 0 4 5 7 ) 摘要构建了一种选择性检测盐酸金霉素( C T C ) 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在 N a C 1 0 溶液中, 以邻氨基 酚( O A P ) 为功能单体, 盐酸金霉素( C T C) 为模板 , 通过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上聚合制备了C T C印迹敏 感膜( M I P s ) 。在含 0 0 0 5 m o V L K 3 F e ( C N ) 及 0 1 m o l L K C 1 的磷酸盐缓冲液( P B S ) 中, 应用差分脉冲伏 安法( D P V) 研究了传感器的响应性能。D P V峰电流差与 C T C浓度在 2 O 1 0 一 6 1 1 0 m o l L范围内呈线 性关系, 检出限为 1 5 x 1 0 mo l L( 3 ( r ) 。实验表明, 用甲醇 H : S O 混合洗脱溶液可以使传感器再生, 对 C T C 的测定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 并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传感器对于干扰物氯霉素及青霉素没有响应 , 结构相 似的四环素、 土霉素有微弱的响应, 显示了良好的选择性。在牛奶和鸡肉实际样品中所测得的 C T C加标回收 率为 8 6 4 一 9 6 9 。与文献报道的 C T C检测方法相比, 本传感器具有低的检测限, 操作简便, 整个过程无 需衍生化处理, 响应快 , 成本低。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电化学传感器 ; 邻氨基酚; 盐酸金霉素 1 引 言 金霉素( C h l o r t e t r a c y l i n e , C T C ) 属四环素类光谱抗生素的一种, 可由链霉菌培养液中提取出或以半 合成方法生产, 能够有效抑制革兰阳性菌、 阴性菌 、 立克次 氏体等, 抗菌范 围较广 。广泛应用于鱼类 、 禽 畜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 添加于饲料 中能够增加禽畜 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但由于药物滥用 , 残留于动物 性食品中的金霉素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危害 卫 J 。大部分国家对动物性食 品中金霉素的残 留做 出 了严格的限定。我国国标 G B T 2 2 9 9 0 - 2 0 0 8和 G B T 5 0 0 9 1 1 6 - 2 0 0 3 规定了牛奶及畜、 禽肉中金霉素残 留量, 其中牛奶中最高限量为0 1 g m L 。 目前 , 检测金霉素 的常用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 ( H P L C ) 、 免疫分析法 、 毛细血管 电泳 法 、 微生物培养法 , 其 中, H P L C法虽然应用最广 , 检测结果精准可靠 , 但对样品纯度要求较高 , 无法 满足大批量样本快速筛查的需要 ; 免疫分析法对样品纯度要求不高, 但检测结果重现性差 ; 毛细血管电 泳法分析速度快, 但灵敏度低 ; 微生物培养法适合大量样 品筛选 , 但受抗菌活性杂质的影响不适于定量 分析 。 分子印迹聚合物 ( MI P s ) 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的分子识别能力 , 且耐高温、 高压及酸碱腐蚀 , 在制备 不同功能的传感器方面, 已得到广泛应用 口 。由于兼具操作简便 、 造价低廉 、 易于 自动化等优势 , 基 于电化学聚合法 所制 备 的印迹膜传 感 器近 年来得 到迅 速发展 H 卜” , 所 用 的单 体包 括苯胺 和 吡咯 等 ,巧 。而以邻氨基酚为单体, 可在不同电极表面电聚合, 膜厚度可控制在 1 0 1 0 0 n m, 且羟基作为潜 在的配位位点, 可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性能 。本研究采用循环伏安( C V ) 法, 以盐酸金霉素为模板分 子 , 邻氨基酚为聚合单体 , 构建了测定盐酸金霉素的分子印迹敏感膜 电化学传感器 , 与 G u e r r e i r o等 制 备的金霉素印迹聚合物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相比, 本传感器具有更低的检测下限, 操作更简便。整个过程 无需衍生化处理 , 响应快 , 成本低 , 选择性 良好 , 可以满足盐酸金霉素痕量分析 的要求 , 有望在食品检测 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2 0 1 4 - 0 8 - 1 2收稿 ; 2 0 1 4 1 0 - 2 0接受 本文系天津市科委资助项目( N o 1 4 R C C F S F 0 0 1 4 0 ) E - ma il :z h a n g j k t u s t e d u c a 第2期 高 杨等 : 盐酸金霉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 2 1 3 2 实验部分 2 1 仪器与试剂 L K 2 0 0 5 A型电化学工作站( 天津市 兰力科化学 电子高技术有 限公 司) ; 电化学测试采用三电极 系 统 , 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 ( G C E, = 4 m m) , 铂片 电极为对 电极 , A g A g C 1 电极为参 比电极 ( 天津艾达恒 晟科技发展有限公 司) ; 超声波清洗机 ( 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 限公 司) 。 盐酸金霉素 ( C h l o r t e t r a c y c l i n e , C T C , 纯度 9 7 , 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配制成浓度为 11 0 m o l L储备液, 于 4避光保存, 使用时逐级稀释;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牛奶和鸡肉购于本地 超市 ; 实验用水均为二次蒸馏水 。 2 2玻碳 电极 的 预处 理 将玻碳电极依次用 1 0 , 0 3 0和 0 0 5 m粒度的 O t A 1 O , 抛光粉研磨抛光, 而后依次用 H N O ( 1 + 1 ) 无水乙醇和二次蒸馏水分别超声清洗 23 mi n , 再将 电极置于 0 5 m o l L H S O 溶液 中用循环伏 安法活化 , 扫描范 围为- - 0 11 0 V, 反复扫描直至得到阴、 阳极峰对称且稳定 的循环伏安( C V) 图为止 , 峰峰电位差在 6 4 m V以下 , 取 出电极待用。 2 3 分子印迹及非分子印迹修饰电极的制备 将0 1 g邻氨基酚 ( O A P ) 溶于 0 1 m o l L H C 1 0 中, 并加人 0 4 m o l L N a O H调节至弱酸性 ( p H 5 5 ) , 定容至 2 5 0 m E ( 3 6 7 m mo l L ) 。从 中移取 9 mL , 向其 中加入 1 m L 0 0 0 1 mo l L盐酸金霉素 ( C T C ) , 混合均匀。通 N 2 除 O 约 1 5 m i n , 再将三电极系统浸入到含有 C T C和 O A P的 N a C 1 0 4 底液中, 采用 C V法扫描 3 0圈, 扫描电位为_ o 21 2 V, 扫描速度为 5 0 mV s , 在玻碳电极表面得到电聚合膜 , 即制得含 C T C的聚合膜电极( C T C M I P P O A P G C E ) 。将玻碳电极浸入含有 l O m L甲醇_ () 5 m o l L H 2 S O 4 混合溶液 ( 1 : 4 ,v v ) 洗脱 2 4 h , 二 次蒸馏水淋洗 1 mi n , 得到 留有 C T C分子构 型孔穴 的分 子印迹敏感膜 ( MI P P O A P G C E ) 。在 同样条件下 , 制备不加入 C T C印迹分子的非印迹膜修饰电极 ( P O A P G C E) 。 2 4实际样品分析 5 m L牛奶置 于 5 0 m L离 心管 , 加人 2 0 mL MC l l v a i n e E D T A缓冲液及 2 m L三氯 乙酸 , 漩 涡混合 2 m i n , 在4下以4 0 0 0 r m i n 离心2 0 m i n , 取上清液待用。称取5 0 0 g 切碎的肉样置于5 0 m L 锥形瓶 中, 加入 5 HC 1 0 溶液 2 5 m L, 于振荡器上振荡提取 1 0 mi n , 移人离心管 中, 以 2 0 0 0 r mi n离心 3 mi n , 取上清液经 0 4 5 m滤膜过滤 , 收集滤液待用 。分别取两份上清液及滤液 2 m L, 用 P B S分别稀释至 1 0 mL作为样品溶液。 3结果与讨 论 3 1 电化学制备分子印迹聚合膜 图 1 A为模版分子 C T C存在下玻碳电极上 O A P电聚合过程 中的 C V曲线。由 C V曲线可见 , 0 A P 的电化学聚合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从扫描的第二圈开始, 电流便出现明显的骤降, 并随着 C V扫描圈 数的增多, 电流缓慢下降至背景值, 这表明了电极表面上逐渐覆盖并形成了致密的非导电聚合膜, 阻止 了 O A P的进一步氧化, 使得伏安电流响应受到抑制。而图 1 B为不加入 C T C的 O A P电聚合的 C V曲 线 , 与图 1 A相比并无显著差异 , 这表明 C T C的存在不干扰 O A P的电聚合。 3 2 分子印迹效应 采用 C V及 D P V法表征 了不同电极在 0 0 0 5 m o l L K 3 F e ( C N) 6 的磷酸盐缓冲液 ( P B S ,p H 6 4 ) 中的特性( 图 2 ) 。由 D P V表征曲线( 图 2 A) 可知 , 裸 电极 ( G C E) ( 曲线 a ) 具有 了较大的还原峰电流 , 说 明探针离子 F e ( C N) 在 G C E表 面发 生 了 电化 学反 应 , 从 而产 生 了峰 电流。而非 印迹 膜 电极 ( P O A P G C E) ( 曲线 d ) 相 较于 G C E, 几 乎没 有还原 峰 出现 , 这 是 由于覆盖 于 电极 上 的不含 C T C的 P O A P G C E电极是非导 电的, 阻碍了探针 F e ( C N) 的扩散传递。印迹膜电极 ( MI P P O A P G C E) ( 曲 线 b ) 相对于 P O A P G C E而言 , 还原峰电流有 了明显的大幅度提高 , 这是 由于 C T C MI P P O A P G C E膜经 洗脱后所留有的印迹孔穴为 F e ( C N ) r 提供了传质通道, 在电极表面发生了电化学反应。而洗脱再 2 1 4 分 析 化 学 第 4 3卷 2 图 1 O A P电化学聚合的循环伏安曲线: ( A)加入 C T C的 O A P的 N a C I O 4底液; ( B) O A P的 N a C I O 4 底液( 扫速 : 5 0 m V s , 扫描次数: 3 O ) F i g 1 C y c l i c v o h a mmo g r a ms f o r t h e e l e c t r o c h e mi c a l p o l y me r i z a t i o n o f o - a mi n o p h e n o l( OAP) i n t h e p r e s e n c e( A)a n d a b s e n c e( B)o f c h l o r t e t r a c y l i n e( C T C )i n s o d i u m p e r c h l o r a t e a q u e o u s s o l u t i o n( S c a n r a t e : 5 0 m V s , c y c l i n g n u mb e r : 3 0 ) 吸附 C T C的印迹膜电极( 曲线 c ) 相较于 M I P P O A P G C E则 出现峰电流值 的下降 , 说明 2 X 1 0 m 。 1 L C T C经印迹膜所 留有的孔穴, 被吸附至 MI P P O A P G C E电极上, 一部分印迹孔穴被吸附上的 C T C阻塞 , 使得 F e ( C N ) 传质通道减少。c V法与 D P V法的表征结果相符。 一 B 图2 不同电极在含0 0 0 5 m o l L F e ( C N) 6 、 0 1 m o l LK C 1 的磷酸盐缓冲液( p H 6 4 ) 中的差分 脉冲伏安图( A) 和循环伏安图( B ) F i g 2 D i ff e r e n t i a l p u l s e v o h a m mo g r a ms( A )a n d c y c l i c v o l t a m m o g r a m s( B)o f t h e e l e c t r o d e s i n p h o s p h a t e b u ff e r s o l u t i o n o f p H 6 4 c o n t a i n i n g 0 1 mo l L KC 1 a n d 0 0 0 5 m o l L K 3 F e ( c N ) 6 ( a )G C E;( b )MI P P O A P G C E;( c )C T C 8 d MI P - P O A P G C E;( d )P O AP G C E 。A图: 电位范围 : _ J 0 I0 6 V 电位增量: 4 m V s , 脉冲幅度: 5 0 m V s , 脉冲宽度: 5 s , 脉冲间隔: 0 1 s ; B图: 电位范围: - 0 1 0 6 V , 扫描 速度 : 5 0 mV s 。 ( a )G C E;( b) MIP P O AP G C E;( c )C T C a a MI P - P O A P GC E;( d) P O A P G C EA:s c a n r a n g e :- 0 1 0 6 V p o t e n t i a l i n c r e me n t al:4 mV s ,p u l s e a mp l i t u d e: 4 0 mV s , p u l s e wi d t h:5 s,p u l s e i n t e r v al :0 1 s ;B:S C a l l r a n g e: -0 1 - 0 6 V,s c a n r a t e:5 0 mVs 3 3 吸附时间对 C T C分子印迹膜电化学响应的影响 响应时间是表征传感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将 M I P P O A P G C E膜电极浸入一定浓度金霉素溶液 中进行静置吸附, 每隔2 m i n 取出, 并用二次蒸馏水淋洗干净, 在0 0 0 5 m o l L K 3 F e ( C N ) P B S中用 D P V法检测。结果表明, 随着 吸附时 间延长 , 峰 电流逐渐下降 , 表 明印迹位点逐渐被金霉素分子所 占 据, 当吸附时间超过 2 0 m in 后, 峰电流基本达到平衡。因此选择2 0 m i n 为最佳吸附时间。 3 4 C T C印迹膜的选择性 选择四环素、 土霉素、 氯霉素及青霉素作为干扰物并采用 D P V法考察 M I P P O A P G C E膜电极对 C T C的选择性 。分别测定了修饰膜印迹电极对含 5 x 1 0 , 7 5 x 1 0 - 6 , 1 x l 0 , 1 5 x 1 0 , 2 x 1 0 , 4 x 1 0 第 2期 高 杨等: 盐酸金霉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 2 1 5 和 8 x 1 0 m o l L的盐酸金霉素及干扰物溶液的响应, 计算相对峰电流变化率( A i i 。 ) , 其中, 为 M I P P O A P G C E膜电极对各种物质 响应前后 的峰 电流差 值 , 为印迹膜经洗脱后的峰 电流值。如图 3所示 , 氯霉素和青霉素对盐酸金霉 素几 乎无干扰 , 土霉素 和四环素产生了极微弱 的电流响应 。这是 由于氯霉 素及青霉素与 C T C的结构差别较大 , 电化学响应信 号变化极其微弱 , 而土霉素和 四环素 与 C T C的结构 相似 , 这使得有少量 土霉素及 四环素 能够被 吸附到 印迹分子修饰 电极 的孔穴 上 , 从而引起微 弱的 电化 学响应 , 但对 C T C并没有形成显著 干扰 。这说 明印 迹膜修饰电极与模板分子之间的作用不单是 由与其 互补的官能团所决定 , 立体结构互补 所形成 的印迹 孔穴也有较大影响。 3 5 印迹膜 电极 的电化学响应及标准曲线 印迹膜传感器在含 0 0 0 5 m o l L K F e ( C N) 6 的 1 0 mL P B S ( 含 0 1 m o l L K C 1 , p H 6 4 ) 中逐次加 图 3 不 同物质在分子印迹膜 电极 上的相对 峰电流变 化率 F i g 3 A i i 0 r a t i o c h a n g e s o f MI P s e n s o r c o n c e n t r a - t i o n o f d i ff e r e n t s u b s t a n c e s a : 盐 酸金霉 素;b : 四环素 ;C : 土霉素 ;d : 氯霉素 ; e : 青霉素。 a,c h l o r t e t r a c y c l i n e; b,t e t r a c y c l i n e; c, o x y t e t r a c y c l i n e ; 人等分试样 2 0 L的 1 x l 0 m o 1 L的 C T C, D P V法进 , c h 1 0 a m p h e c 0 l ; 。 , p e n i c iJ l i 行测定 ( 图4 A) 。将 MI P P O A P G C E膜 电极在 空 白溶液 中所测得 的峰电流与 吸附不 同浓度 C T C的 C T C M I P P O A P G C E膜电极所测得的峰电流的差( , ) , 与 C T C浓度的作图, 得到测定 C T C浓度的标 准 曲线 ( 图4 B) 。C T C在 2 0 1 0 一 6 1 x 1 0 mo l L范围内与 D P V峰电流减少量呈线性关系 , 线性方 程为 , , =1 1 1 9 + 2 7 9 4 3 x , R : 0 9 9 8 9, C T C的检出限为 1 5 x l O m o l L ( 3 o - ) 。 不 同方法检测 C T C的结果见表 1 。与其它方法相 比, 本传感器具有更低浓度的线性范围, 检出限也 更低, 适用于快速检测低浓度水平的盐酸金霉素。 图 4( A) 不 同盐酸金霉 素浓 度下的差分脉冲伏安 图; ( B ) 盐酸金霉素浓度与峰 电流差 的关 系 F i g 4 ( A)D P V c u r v e s o f MI P P O A P G C E a f t e r a d s o r p t i o n i n d i f f e r e n t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o f C T C and ( B )c u r r e n t p e a k d i f f e r e n c e V S C T C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n MI P P O A P G C E 表 1 本方法与其它方法检测金霉素的结果比较 T a b l e 1 C o mp a r i s o n o f d e t e c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C T C b y t h i s me t h o d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me t h o d s 加 踟 加 0 2 1 6 分 析 化 学 第4 3卷 3 6 印迹膜电极的重现性与稳定性 使用过的印迹膜电极在洗脱溶液甲醇- () 5 m o l L H S O 混合溶液( 1 : 4 , V V ) 中超声清洗5 m i n , 并 用二次蒸馏水淋洗后即可使 电极基本能恢复到使用前的响应值 。因此使用 同一支 印迹膜 电极对 2 1 0 m o l L C T C平行测定 5次, R S D为 1 9 , 显现出较好的重现性 。将此印迹膜电极储存于 4冰箱 中, 2周后在相同条件下下对 2 x l O m o l L C T C的测定值降至初始响应的 9 0 3 。经 4周后 , 响应值降 至初始响应的 8 2 7 , 具有 良好的长期稳定性。 3 7 样品分析 取市售的牛奶和鸡 肉样 品, 经本 方法检测均未检出 C T C 。向牛奶及鸡 肌肉组织 空 白样 品溶液 中加入 0 1 , 0 2和 0 5 mo l L的 C T C, 每个浓度 平行测定 3次 , 经 MI P P O A P G C E膜 电极吸附后 , 置人含 0 0 0 5 m o l L K F e ( C N ) 6 、 0 1 mo l L K C 1 的 P B S中 检测 , 测定结果如表 2所示。回收率 为 8 6 4 一 9 6 9 , R S D为 1 7 6 8 , 可满足实际样品分析 的需要。 表2 牛奶及鸡肉组织样品中 C T C的加标回收率 T a b l e 2 R e c o v e r y o f C T C i n mi l k a n d c h i c k e n mu s c l e t i s s u e s a mp l e s Re f e r e nc e s 1 Fa n g H ,Ha n Y L,Yi n Y M ,Pa n X,Yu Y L Ch e mo s p he r e ,20 1 4,96:515 6 2 A l a b o u d i A, B a s h a E A, Mu s a l l a m I o d C o n t r o 1 , 2 0 1 3 , 3 3 ( 1 ) : 2 8 1 2 8 6 3 P a t y r a E, K o w a l c z y k E, K w i a t e k K B V e t L P u l a w y , 2 0 1 2 , 5 6 ( 3 ) : 3 2 9 3 3 3 4 WA N G L e i , X U Z h i X i u , Z H A N G X i a o S o n g , S H A O X u e - G u a n g C h i n e s e A n a 1 C h e m , 2 0 0 3 , 3 1 ( 1 ) : 5 2 5 4 王 蕾,徐智秀, 张孝松, 邵学广分析化学, 2 0 0 3 , 3 1 ( 1 ) : 5 2 5 4 5 L e T , Y i S H, Z h a o Z W , We i WF o o d A d d i t C o n t a m , 2 0 1 1 , 2 8 ( 1 1 ) :l 5 1 6 1 5 2 3 6 WU Y u X i a n g , L I U Z h i - G u o , H A N Z e n g F e i , Z H A N G L u , S U N T i a n F o o d S c i , 2 0 0 8 , 2 9 ( 7 ) : 3 4 8 3 5 1 武玉香, 刘志国, 韩增飞,张 露 , 孙 田食品科学, 2 0 0 8 , 2 9 ( 7 ) : 3 4 8 3 5 1 7 8 9 1 O 1 1 Z H A N G L a n , L I N Z i A n , X I E Z e n g - H o n g C h i n e s e A n a ly s i s a n d T e s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a nd I n s t r u m e n t s , 2 O 1 1 4 , 1 0 ( 1 ) : 1 8 2 3 张 兰, 林 子俺 , 谢增鸿分析测试技 术与仪 器 , 2 0 0 4 , 1 0 ( 1 ) : 1 8 2 3 L I U X i n g Q u an ,F E N G Z h e n ,Y A O L e i ,L I B o - B i n C h i n e s e l, Mo d e r n Foo d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ol o g y , 2 0 1 1 ,2 7( 4 ) : 46 546 7 刘兴泉,冯 震, 姚 蕾, 李博斌现代食品科技, 2 0 1 1 , 2 7 ( 4 ) : 4 6 5 4 6 7 P u o c i F , I e m m a F , C i r i l l o G, C u r c i o M, P a fi s i 0 I , S p i z z i r r i U G, P i c c i N E u r P o l y m , 2 0 0 9, 4 5 ( 6 ) : 1 6 3 4 1 6 4 0 A m u t E, F u Q, F ang Q, Hu R, X i a o A, Z e n g A, C h a n g C P o l y r n R e s , 2 0 1 0 ,1 7 ( 3 ) : 4 0 1 - 4 0 9 Z H A N G L i a n Mi n g ,L I J i a n - P i n g , P A N Ho n g C h e n g C h i nes e A n a 1 C h e m , 2 0 1 2 , 4 0 ( 7 ) :1 0 2 5 - 1 0 3 0 张连明,李建平, 潘宏程分析化学, 2 0 1 2, 4 0 ( 7 ) : 1 0 2 5 1 0 3 0 1 2 Ro s y ,C h a s t a H ,G o y a l R N T a l a n t a,2 0 1 4,1 2 5:1 6 7 1 7 3 1 3 WA N G L i n ,T A N X u e 。 C a i ,Z H A O D a n D a n ,L I U L i ,L E I F U H o u ,H U A N G Z a i Y i n ,G O N G Q i C h e m C h i n e s e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 2 0 1 2 , 3 3 ( 8 ) :1 7 0 8 1 7 1 3 王 琳 , 谭学才, 赵丹丹,刘 力, 雷福厚,黄在银, 龚 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 0 1 2 , 3 3 ( 8 ) : 1 7 0 8 1 7 1 3 1 4 Z H A N G J i n ,X U L a n , WA N G Y a Q i o n g , L V R u i H o n g C h i n e s e A n a 1 C h e m , 2 0 0 9 , 3 7 ( 7 ) : 1 0 4 1 1 0 4 4 张 进, 徐 岚,王亚琼 ,吕瑞红分析化学, 2 0 0 9 , 3 7 ( 7 ) : 1 0 4 1 1 0 4 4 1 5 Q I Y u B i n g , L I U Y i n g , S O N G Q i J u n C h i n e s e I, A n a 1 C h e m , 2 0 1 1 , 3 9 ( 7 ) : 1 0 5 3 1 0 5 7 齐玉冰, 刘 瑛, 宋启军分析化学, 2 0 1 1 , 3 9 ( 7 ) :1 0 5 3 - 1 0 5 7 1 6 T u e c e fi R, A rea l P M S c i a n A N C a n a d i a n, C h e m , 2 0 1 2, 9 1 ( 2 ) : 9 1 1 1 2 1 7 G u e r r e i r o J R L , F r e i t a s V, S a l e s M G F Mi c r o c h e m , 2 0 1 1 , 9 7 ( 2 ) :1 7 3 1 8 1 第 2期 高 杨等: 盐酸金霉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 2 1 7 Pr e p a r a t i o n o f a n El e c t r o c he mi c a l S e ns o r f o r De t e r m i n a t i o n o f Chl o r t e t r a c y c l i n e Ba s e d o n M o l e c u l a r l y I mpr i n t e d Fi l m G A O r a n g , WA N G We i , L I U r i n g - Z i , T A O Q i a n g ,WA N X u e , Z H A N G J u a n K u n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I n d u s t r i a l Mi c r o b i o l o g y of t h e Mi n i s t r y o fE d u c a t i o n ,T i a n j i n Key Lab o r a t o r y of I ndu s t r i a l Mi c r o b i o l o g y , C o l l e g e ofB i o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i a n fi n U n i v e r s i t y of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 T i a n j i n 3 0 0 4 5 7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An e l e c t r o c h e mi c a l s e n s o r ha s be e n d e v e l o p e d f o r t h e s e l e c t i v e d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c h l o r t e t r a c y c l i n e ( C T C)u s i n g t h e mo l e c u l a r l y i m p ri n t e d t e c h n i q u e A m o l e c u l a r i m p ri n t e d p o l y me r( M I P )o n t h e s u r f a c e o f a g l a s s y c a r b o n e l e c t r o d e( G C E)w a s p r e p a r e d b y e l e c t r o 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 o f 0 一 a m i n o p h e n o l( O A P)i n t h e p r e s e n c e o f C T C i n t h e s o d i u m p e r c h l o r a t e ( N a C 1 0 4 ) s o l u t i o n u s i n g c y c l i c v o l t a m m e t r y ( C V) T h e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c a l p e rf o r m a n c e o f t h e s e n s o r w a s s t u d i e d b y u s i n g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p u l s e v o l t a m me t r y( D P V) A l i n e a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t h e p e a k c u r r e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a n d t h e CTC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wa s fou n d i n t h e r a n g e o f 2 0xl 04_6 1 x l 0 mo l L w i t h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l i mi t o f 1 5 x 1 0 墙m o l L( 3 t r ) A f t e r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b y w a s h i n g wi t h t h e mi x t u r e o f me t h a n o l a n d s u l f ur i c a c i d,t h e s e n s o r s h o we d e x c e l l e n t r e p r o du c i b i l i t y a n d g o o d s t a bi l i t y Th e MI P e l e c t r o d e e x h i bi t e d a l mo s t n o r e s p o n s e t o c h l o r a mp he n i c 0 l a n d p e n i c i l l i n,a n d v e r y we a k r e s p o ns e s t o t e t r a c y c l i n e a n d o x y t e t r a c y c l i ne,pr o v i n g a g o o d s e l e c t i v i t y Re c o v e rie s o f s t a n d a r d a d d i t i o n me a s u r e d i n t h e a c t u a l s a mp l e s o f mi l k a n d c h i c k e n me a t we r e b e t we e n 8 64一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浦发银行葫芦岛市连山区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浦发银行芜湖市湾沚区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浦发银行长沙市开福区2025秋招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招商银行潍坊市青州市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古代算术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公共场所考试题及答案
- 工地现场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高等教师考试题型及答案
- 云计算技术对零售企业业务创新的促进作用
- 2025建筑施工临时用工合同书
- 品管圈PDCA案例-中医医院减少住院患者艾灸烫伤率医院改善成果汇报
- 《土地变更调查讲义》课件
- 财务整账合同模板
- 2020年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 《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检测》课件-3.2.食品中的灰分的测定
- 钢结构厂房排水系统安装方案
- 对新员工保密基本培训
- 口耳目手足课件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 箱式变电站技术规范应答
- 2024年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1 代数式 第1课时 代数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