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0000吨新能源汽车动力 .doc_第1页
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0000吨新能源汽车动力 .doc_第2页
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0000吨新能源汽车动力 .doc_第3页
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0000吨新能源汽车动力 .doc_第4页
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0000吨新能源汽车动力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0000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 批 稿)南 昌 大 学二0一六年六月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0000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人员名单表编制主持人姓名职(执)业资格证书编号登记(注册证)编号专业类别本人签名何宗健0003650B23030050500冶金机电主要编制人员情况序号姓名职(执)业资格证书编号登记(注册证)编号编制内容本人签名1彭希珑0006052B23030070500第一章 总则第六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第十三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第十四章 公众参与2何宗健0003650B23030050500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第三章 工程分析第七章 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第九章 污染防治措施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第十二章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第十五章 评价结论3李 丹0006020B23030060300第四章 清洁生产分析第五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第八章 环境风险评价第十章 规划符合性及厂址合理性分析 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0000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 录前 言11 总则31.1 评价目的31.2 编制依据31.3 评价采用的标准51.4 评价项目、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81.5 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121.6 评价时段132 建设项目概况142.1 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地点142.2 建设规模及主要产品142.3 项目产品质量标准152.4 投资、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152.5 生产工艺方法152.6项目建设内容162.7 主要设备172.8 公用工程173 工程分析193.1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193.2 工艺流程203.3 制氮工艺223.4物料平衡223.5 水平衡233.6 乙醇溶剂平衡263.7 污染源分析274 清洁生产分析414.1 清洁生产的目的414.2 我国清洁生产的产业政策414.3 项目清洁生产指标分析及评述424.4 能源的节约措施484.5 清洁生产环境管理要求494.6 清洁生产结论494.7 清洁生产建议495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15.1 自然环境概况515.2 社会环境概况535.3 园区发展规划情况555.4 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56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86.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686.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766.3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776.4 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预测与分析776.5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847 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867.1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867.2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887.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887.4 施工期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分析887.5 施工期的生态影响分析898 环境风险评价908.1 目的和重点908.2 风险评价等级确定908.3 风险识别938.4源项分析968.5 风险防范措施978.6 事故应急预案1068.7 风险评价小结1109 环境保护措施1119.1 主要环境问题1119.2 废气治理措施1119.3 废水防治措施与对策1129.4 噪声控制措施1159.5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1169.6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1199.7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219.8 厂区绿化12310 规划符合性及厂址合理性分析12410.1 产业政策12410.2 厂址合理性分析12410.3 厂址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12710.4 小结12811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2911.1 环保投资估算12911.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2911.3 环境效益13011.4 社会效益13012 污染物总量控制13112.1 总量控制的目的13112.2 总量控制的原则13112.3 实施总量控制的项目13112.4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及建议13113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13313.1 环境管理13313.2 环境监测计划13513.3 排污口规范化设置13713.4 项目竣工环保设施验收清单13814 公众参与14114.1 公众参与调查概况14114.2 调查内容与调查结果14214.3 信息公告14614.4 公告结论14914.5 公众意见与建议14914.6 信息公示14914.7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15514.8 公众参与“四性分析”15615 评价结论158附图:附图一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二 项目在工业园区位置图附图三 项目厂区平面布置图附图四 项目噪声监测布点图附图五 项目周边敏感点分布图附图六 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图附图七 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监测布点图附件:附件一 环评委托书附件二 关于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万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备案的通知附件三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函附件四 江西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确认书附件五 监测报告附件六 公众参与示例表附件七 团体调查表附件八 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万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审会专家组意见附件九 修改清单附表: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169前 言锂离子电池自问世以来一直以钴酸锂、锰酸锂正极材料为主导。但由于钴酸锂钴资源匮乏,价格昂贵,且自身安全性差,不能适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需要;而锰酸锂材料虽然其锰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安全性好,但高温循环寿命短。新一代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由于安全性好,价格低廉、容量适中、循环寿命长,真正为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展现了广阔空间,开辟了新天地。磷酸铁锂电池取代铅酸、镍氢等电池体系的局面将成为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上,动力锂离子电池最关注的是其安全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安全性能与循环寿命是其它材料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正是衡量动力电池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可以预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是动力锂电池的最佳材料,必然会带来动力电池的换代升级。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可充绿色电池,在各种产品和交通工具中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对环境的关注和能源短缺的思考迫使人们对燃油汽车的未来进行了新的规划。以高能二次电池为能源驱动的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 EV)与以燃油和电池为动力的混合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国内外电动车的电源技术都已明确采用新一代的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源,但是,要实现真正的大批量推广应用,仍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国内外电动车的主流产品性能,在最高时速、加速性能和电池使用寿命方面基本能满足消费者的期望,但在续驶里程和充电时间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动力电池在容量和高倍率充电特性方面进一步得到提升;其次是动力电池必须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仍能安全使用。而锂离子电池为有机电解质,容易发生能量聚集而起火爆炸,一旦电池出现此类问题,将对电动车的推广和应用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再者是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也是阻碍电动车市场推广的关键因素。比亚迪汽车公司董事长王传福曾深有感触的说:整车成本是电动车运行的一个最大障碍。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出现,以其成本低、安全性能高,循环寿命长的特性,可以有效的解决电动车发展中遇到的以上问题。新建年产5万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正是在此大背景下而立项。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磷酸亚铁锂正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910043006.6)。实施本项目产业化,将打破国外对磷酸铁锂材料的垄断,提高中国在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进而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根据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规划,以及建设场地的条件,确定项目产品方案和规模为新建年产5万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01203.21万元。建设地点处矿产丰富的宜春地区,所需原材料充足方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委托南昌大学对该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们接受委托后,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到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及其周围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勘查,详细了解和收集了与本项目有关的资料,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结合该项目的特点,编制完成了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万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次评价工作得到了宜春市环保局、宜春市环境监测站及建设单位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保证了本次环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在此深表谢意。1 总则1.1 评价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现状,分析项目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源分布情况及其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方式、排放量及浓度等,预测项目建设后所产生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与范围,结合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对本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以使该项目对环境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为主管部门和环保设计部门提供依据,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和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4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通过,1998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253号发布施行);(9)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江西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18次会议2010年9月17日修订施行);(10)建设项目环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2015年6月1日起施行);(11)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12)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1年12月1日施行)。(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2013年2月16日起施行);(1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1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1号2008.6.6);(1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17)关于进一步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通知(江西省环境保护局赣环督字2007189号);(18)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厅发省发改委省环保局关于加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赣府厅发200858号)(2012年7月3日起施行)。(19)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0)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1.2.2 技术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1993);(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1.2.3 项目文件(1)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万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宜春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确认“关于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万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3)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确认书。(4)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关于本项目备案的通知。1.3 评价采用的标准1.3.1 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本建设项目所在地SO2、NO2、TSP、PM10等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VOCs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具体指标见表1.3-1。表1.3-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执行标准标准项目小时平均(mg/Nm3)日平均(mg/N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SO20.500.15NO20.200.08TSP0.30PM100.15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VOCs0.6(8h)(2)地表水项目所在地宜春经济开发区,排水依地势排入渥江,最终进入袁河。渥江和袁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3-3。表1.3-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序号项目评价标准值(mg/L)标准来源1pH6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2COD203BOD44氨氮1.05石油类0.05(3)声环境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3-4。表1.3-4 声环境质量标准类别昼间夜间3类(dB)6555(4)地下水区域地下水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具体限值详见表1.3-5。表1.3-5 地下水质量标准序号标准项目III类评价标准(mg/L)1pH6.58.52高锰酸盐指数3.03挥发性酚类0.0024总硬度4505氨氮0.26硝酸盐207亚硝酸盐0.028总铅0.059总砷0.0510硫酸盐25011氯化物25012氟化物1.013总大肠菌群3.014总锌1.015总铜1.0(5)土壤项目所在地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1.3-6。表1.3-6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项目标准值(mg/kg)标准来源pH6.5GB15618-1995Cd0.3Hg0.3As40Cu50Pb250Cr150Zn200Ni40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排放标准本项目窑炉粉尘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二级标准,其他工序粉尘、焚烧炉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VOCs排放参照天津市地方标准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2/524-2014)表2中标准执行。具体指标分别见表1.3-7、表1.3-8、表1.3-9。表1.3-7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类别烟尘烟气黑度(林格曼级)标准值200mg/m31表1.3-8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因子排放浓度排放速率排气筒高度(m)颗粒物120 mg/m35.9kg/h15碳黑粉尘18 mg/m30.51kg/h15SO2550 mg/m32.6kg/h15NOX240 mg/m30.77kg/h15表1.3-9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15mVOCs501.5(2)污水排放标准项目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1.3-10。表1.3-1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项目pHCODCrBOD5SSNH3-N石油类动植物油一级标准(mg/L)69100207015510(3)声环境营运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区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3-11。表1.3-11 厂界噪声标准限值类别昼间夜间3类(dB)6555施工期: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1.3-12。表1.3-12 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噪声排放标准昼间(dB(A)夜间(dB(A)7055(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生活垃圾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1.4 评价项目、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4.1 评价项目根据对建设项目环境特征的调查及本项目的特点,确定本次评价的项目为:地表水、噪声、环境空气、固体废弃物。1.4.2 评价工作等级(1)环境空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应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的定义为:式中Pi第i个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C0i一般取用GB3095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评价工作等级按表1.4-1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按上式计算,如污染物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表1.4-1 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依据一级Pmax80% 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厂界最近的距离本评价选择高温烧结炉尾气中的粉尘、VOCs作为主要污染物,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计算结果见表1.4-2。由表1.4-2可见,本评价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表1.4-2 本评价环境空气评价等级污染物名称粉尘VOCsCi(mg/m3)0.14680.1079C0i(mg/m3)20050Pi(%)0.07340.2158(2)地表水环境经工程污染分析,车间地面及设备保洁水、制氮废水、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经厂区内生化处理池处理达标后经园区污水管网排入渥江,再经约2km排入袁河。本项目混合废水产生量为187m3/d,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SS和石油类,产生浓度分别为181.52mg/L、112.5mg/L、20.05mg/L、149.21mg/L和0.018mg/L,出厂排放浓度分别为100mg/L、20mg/L、15mg/L、70mg/L和0.02mg/L。本项目纳污水体渥江多年平均流量3.3m3/s,为小河,袁河多年平均流量58.2m3/s,为中河,项目废水占渥江流量的0.06%,占袁河流量的0.004%,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分级原则,确定本次评价工作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3)地下水本项目生产、生活用水均取自给水管网,均不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纳污水体为渥江,不向地下排水;主要设施均设在厂房内,无露天生产设施,同时生产车间、渣场地面、污水处理设施均采用混凝土硬化,并采取防腐、防渗措施,可有效防止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和生产过程的液态物料渗入地下,项目生产时不会与地下水发生直接水力联系,因此本次地下水影响评价工作仅进行简单的定性分析。(4)声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球磨机、干燥机、混合机、振动筛、制气设备、包装机、粉碎机、气氛炉等机械设备,其噪声源强约为6590dB(A)。项目周边敏感点较远,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3类区,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中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确定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5)环境风险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品有天然气、乙醇等,天然气有燃气公司直接提供,不存储,乙醇储存在厂区储罐内。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对本项目危险源进行辨识,结果见表1.4-3。表1.4-3 重大危险源辨识一览表物质名称危险物质的量(t)临界量(t)q/Q乙醇1605000.32重大危险源辨识结论q/Q=0.321,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从表1.4-3可以看出,本项目天然气、乙醇不构成重大危险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4.2.3.1评价工作级别划分标准的要求,确定本次风险评价级别为二级,评价范围为以风险源为中心半径3km的范围。1.4.3 评价范围根据环境空气和噪声的评价等级,确定本次评价的范围如下:(1)环境空气:以排气筒为中心,周边半径2.5km的区域。(2)地表水:从工业园区污水排口入渥江处上游500m到渥江入袁河处,及渥江与袁河交汇处渥江上游500m到下游1000m的范围。(3)声环境:为厂界外100m。(4)地下水:厂区及周边较近敏感点(5)风险评价范围: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3km区域。(6)生态环境:以厂址为中心,半径2.5km的区域。1.4.4 评价内容(1)工程污染源分析。(2)调查分析项目影响区域污染源现状,收集和监测项目影响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清洁生产分析。(4)分析项目运行期对地表水、空气等方面的影响。(5)事故风险评价。(6)分析并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和方案。(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8)进行公众参与调查与分析。(9)拟定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4.5 评价因子(1)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pH、CODcr、BOD5、氨氮、SS、石油类。影响评价因子:CODCr、氨氮(2)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因子:SO2、TSP、PM10、NO2。预测评价因子:颗粒物(3)噪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4)地下水现状评价因子: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总铅、总锌、总砷、总铜、总大肠菌群。(5)土壤现状评价因子:pH、铅、锌、砷、铜、铬、Ni、氟化物。1.4.6 评价重点根据项目的特点,确定本次评价的重点为工程污染源分析、清洁生产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事故风险分析及防范应急措施、污染防治及减缓措施。1.5 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1.5.1 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从现场踏勘和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来看,项目位于江西省宜春市经济开发区,项目周围敏感点分布见表1.5-1。表1.5-1 项目周围敏感点分布环境要素序号名称方位距离m(以厂区为边界)人数(人)环境功能环境空气1三折里东面226346户,约160二类区2王支塘东北面172923户,约803江东南面1144161户,约5654佘里南面60423户,约805厚村西南面87555户,约1656乾陂西面1261100户,3007水家上西面151874户,约2608阑坊村西北面1988161户,约5819石湾里西北面262860户,约18010三阳镇西北面3107约500011西庵北面213857户,约20012石塘村北面238251户,约18013石塘小学北面2190约30014井塘东北面149130户,约9015窝塘下东北面217756户,约17616老立村东北面252145户,约13517枫林村南面1964330户,约113418云村南面181329户,约100地表水环境渥江项目西南面1kmIII类袁河项目南面6.5km下游最近饮用水源取水口:彬江取水口位于渥江与袁河交汇处袁河下游25km处,规模4万t/d声环境厂界四周1m3类区1.5.2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1)地面冲洗水、生活污水、初期雨水经经厂区内生化处理池处理后排放。项目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一级标准。(2)窑炉粉尘经治理后满足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其他工序粉尘、焚烧炉废气经治理后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的要求。(3)杜绝事故污染发生,保护职工和周围居民的安全。(4)噪声采取控制措施,使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要求。(5)固体废物进行妥善处理与处置后,使其对周边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1.6 评价时段评价时段为建设期和生产营运期。2 建设项目概况2.1 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地点建设项目名称: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万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性质:新建;建设项目地点:本项目位于江西省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254.54亩,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524.45,北纬275349.25。(具体位置见附图一: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图)。2.2 建设规模及主要产品年产5万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项目产品为磷酸铁锂,工程建设分为两期,一期为年产2.1万吨磷酸铁锂,二期为年产2.9万吨磷酸铁锂,见表2.1。磷酸铁锂性质见表2.2-2。表2.2-1 正极材料生产线产品名称数量(万吨/年)包装形式一期二期合计磷酸锂铁2.12.95袋装表2.2-2 磷酸铁锂性质磷酸铁锂LiFeP04振实密度(g/cm3)1.01.4比表面积(m2/g)1220克容量(mAh/g)130140电压平台(V)3.2循环性能2000次过渡金属非常丰富原料成本低廉环保无毒安全性能优秀适用领域动力电池/超大容量电源2.3 项目产品质量标准本项目磷酸铁锂产品执行企业内部标准。标准值见表2.3-1。表2.3-1 企业内部标准测试项目单位规 格检测方法主要仪器Fe%33.234.0重铬酸钾容量法滴定管Li%4.24.6原子吸收法普析TAS-990P%19.020.0比色法722S可见分光光度计Mn%0.15原子吸收法普析TAS-990Ni%0.01原子吸收法普析TAS-990Ca%0.01原子吸收法普析TAS-990Na%0.02原子吸收法普析TAS-990Zn%0.02原子吸收法普析TAS-990Cu%0.001原子吸收法普析TAS-990Cr%0.001原子吸收法普析TAS-990H2O%0.2快速烘干失重法SFY20A水分测定仪磁性物质%10ppm磁棒粒度D100.7激光粒度仪分析法MAL-5000激光粒度仪粒度D504.06.0激光粒度仪分析法MAL-5000激光粒度仪粒度D9015.0激光粒度仪分析法MAL-5000激光粒度仪比表面积/g11.015.0SA3100比表面积分析仪振实密度g/0.81.2FZS4-4B振实密度仪2.4 投资、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项目工程总投资为101203.21万元,劳动定员1000人(一期400人,二期600人),其中管理人员100人,技术研发人员280人,车间管理人员60人,生产人员505人,销售人员55人,生产三班制,每班8小时,年工作日300天。2.5 生产工艺方法生产工艺确定充分考虑创新、节能、环保等因素,总结现有生产工艺及设备的成功与不足,进一步优化,取得较好的建设效果。本项目采用固相合成法中的碳热还原法,利用碳酸锂、磷酸铁、碳作为原料生产磷酸锂铁。2.5.1 磷酸铁锂生产工艺碳酸锂、磷酸铁、碳原料采用液相混合后,将液相球磨完成的浆料打入喷雾干燥设备中,进行雾化干燥,干燥后的物料经过布袋收集器收集后加入连续性的烧结窑炉进行高温烧成,物料经过烧结以后,存在颗粒团聚情况,为保证颗粒细度维持在微米级分布,避免粗颗粒,将烧结后的物料进行粉碎获得微米粉末,按客户每批次要求的重量进行批次混合,保证批次内物料的各项指标一致性,混合后的物料经过过筛处理,剔除生产过程可能引入的异物。2.6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及贮运工程等。各建设工程组成及占地规模见平面布置图(附图三:江西升华科技有限公司总平面图)。建设内容及工程组成见表2.6-1和表2.6-2。表2.6-1 项目建设内容工程分类建设名称设计能力备注一期二期汇总主体工程生产车间7个生产车间,年产2.1万吨磷酸铁锂9个生产车间,年产2.9万吨磷酸铁锂16个生产车间,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新建辅助工程制氮车间2个制氮车间2个制氮车间4个制氮车间新建循环水池4个循环水池4个循环水池8个循环水池新建尾气处理间4个尾气处理间4个尾气处理间8个尾气处理间新建酒精回收区2个酒精回收区2个酒精回收区4个酒精回收区公用工程给排水给水包括生活、生产、消防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包括污水、消防水收集系统二期依托一期给水包括生活、生产、消防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包括污水、消防水收集系统新建供电年用电量预计1619万kwh,由园区供给二期依托一期年用电量预计1619万kwh,由园区供给新建绿化15.23%二期依托一期15.23%新建环保工程废气处理设施、废水处理站、隔声降噪设施、固废暂存点、4个10m3危废暂存库、400m3消防池及400m3事故池等4个10m3危废暂存库废气处理设施、废水处理站、隔声降噪设施、4个10m3固废暂存库、400m3消防池及400m3事故池等新建贮运工程1个原料仓库,1个成品仓库,4个乙醇储罐4个乙醇储罐1个原料仓库,1个成品仓库,8个乙醇储罐新建配套设施办公及生活设施包括办公楼、服务大楼、轮值房、配电间、门卫、公厕、垃圾站等二期依托一期包括办公楼、服务大楼、轮值房、配电间、门卫、公厕、垃圾站等新建2.7 主要设备主要设备见表2.7-1。表2.7-1 项目主要设备表序号名称数量单位设备来源一期二期汇总1气氛炉283664组国内2高能球磨机354580台国内3气氛干燥机141832台国内4批次混合机7916台国内5制气设备448组国内6包装机141832台国内7粉碎机141832组国内8气氛检测仪162440组国内9乙醇提纯系统448套国内10振动筛212748台国内11空压机7916套国内12粉体自动输送系统7916套国内13冷却塔141832台国内14冷水机组7916套国内15除铁器141832台国内2.8 公用工程2.8.1 给水1、给水水源本项目选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内。工业园区水、电设施配套齐全(生活用水管网,生产用水管网,生活排水管网,生产排水管网)。利用工业园区内已铺设的给水管网作为本项目的供水水源。2、本工程项目给水系统方案该项目设置有供水系统,即自来水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1)新鲜水给水系统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少部分用于生产车间地面冲洗,可归纳到生活用水中,由江西省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内供水管网供给;总用水量198990m3/a。本系统包括进厂引入管、水表、阀门、各用水点的支状供水管等。(2)消防给水系统给厂区消防水来自消防给水管网。室外消防管网成环状,管径DN100,按间距不大于120m设置SS100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防给水量按其生产规模计算,以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为计算依据,同一时间内发生火灾次数按一次计,持续时间按2h计,消防给水量按25L/s计算,则消防废水量为180m3。本项目设置消防给水主要由厂区供水管网供给,本项目将在厂区西南角新建一个400m3的消防废水池。2.8.2 排水1、排水系统的划分根据清污分流原则,本项目分雨水和污水两个排水系统。2、废水排水系统及雨水系统本工程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1)项目生产废水量为7550m3/a,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8400m3/a。项目废水经厂区生化处理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经园区污水管网达标排入渥江。(2)雨水采用排水管道收集,就近排入厂区雨水排水管道,最后排入园区内的雨水排水管网。2.8.3 供电该项目年用电总量为1619万kWh,由江西省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总供电所110kV电源电缆供电。项目按三级负荷供电,厂区内从配电间至各负荷用电点为低压配电,配电方式为放射式,配电电源为380/220V。2.8.4 机修机修包括全厂机、电、仪表维修。大中修委托社会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小修由机修班负责。3 工程分析3.1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能源消耗见表3.1-1。表3.1-1 主要原、辅助材料消耗序号原料名称规格纯度吨产品单耗年消耗量包装或储存一次性最大贮存量一期二期汇总1磷酸铁电池级99.5%0.963t20223t27927t48150t塑料袋包装,25kg/袋1125t2碳酸锂电池级99.5%0.236t4956t6844t11800t塑料袋包装,25kg/袋275t3碳黑食品级99.5%0.038t798t1102t1900t塑料袋包装,25kg/袋45t4乙醇工业级99%0.01t210t290t500t储罐160t5氮气6.67m3133400m3200100m3333500m3注:单位产品消耗量均以产品50000t/a磷酸铁锂为基础的计算值;一次性最大贮存量按7天(年产50000t磷酸铁锂)用量计算。主要原辅材料理化性质:磷酸铁:又名磷酸高铁、正磷酸铁,分子式为FePO4,是一种白色、灰白色单斜晶体粉末。是铁盐溶液和磷酸钠作用的盐,其中的铁为正三价。其主要用途在于制造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催化剂及陶瓷等。碳酸锂: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Li2CO3,为无色单斜晶系结晶体或白色粉末。密度2.11g/cm3。熔点618。溶于稀酸。微溶于水,在冷水中溶解度较热水下大。不溶于醇及丙醇。可用于制陶瓷、药物、催化剂等。常用的锂离子电池原料。碳黑:化学式C,相对分子质量:12.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溶于水、稀酸和乙醇;不同高温下与氧发生的反应不同,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乙醇: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俗称乙醇,它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它的水溶液具有特殊的、令人愉快的香味,并略带刺激性。乙醇的用途很广,可用乙醇来制造醋酸、饮料、香精、燃料、染料等。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等。表3.1-2 能源消耗序号名称年消耗量备注1新鲜水198990m3/a由园区供水管网供给2电1619万kWh/a从园区电网引入3天然气1.15万Nm3/a外购3.2 工艺流程本产品产量50000t/a,年生产300天。1、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采用的是固相合成法中的-碳热还原法。采用磷酸铁作为制备磷酸铁锂的主要原料,主要的技术框架为:磷酸铁+碳酸锂+碳原料配料超细研磨气氛保护干燥气氛保护高温烧结物料粉碎批次混合过筛包装入库。简要产品工艺流程图见图3.2-1。图3.2-1 产品工艺流程图2、合成LiFePO4反应方程式Li2CO3+2FePO4+C2LiFePO4+CO2+CO3、工艺流程说明(1)配料:按照计算的物料配比对各种原料精确称量,将称量好的物料投入投料罐中。(2)原料研磨:为保证物料混合均匀,保证后续烧结工艺的反应充分。本项目产业化生产将采用液相研磨的方法,即将投料罐中的粉体原料采用气流输送的方式进入研磨系统中与乙醇混合进行研磨,气流输送采用负压输送的方式,引风机功率约15KW,采用反吹布袋将物料收集后投入研磨系统中进行研磨,起到细化原料粒度并使不同种类原料达到均一混合的目的。配料过程中将产生粉尘。(3)物料的干燥:将研磨完成的浆料以隔膜泵作为动力源,打入喷雾干燥设备中,进行雾化干燥。因干燥蒸发为有机溶剂,需采用闭路带惰性气体保护的喷雾干燥设备。干燥过程为浆料在喷雾盘中雾化成微米级雾滴后,经过布袋收集器收集物料后,遇到加入至200-300的惰性气体后,瞬间完成乙醇蒸发。干燥后的物料经过布袋收集器收集后,转入下一工序。乙醇经乙醇提纯设备回收,冷凝提纯后重新用于研磨工序。干燥过程将产生少部分没有被回收的乙醇。(4)高温烧结:干燥后的粉体物料,通过负压输送,将粉料输送到窑炉自动装钵机构上方的储料仓,输送动力源为罗茨风机,采用反吹布袋将粉料收集方式收集粉体实现气固分离,送入窑炉中,通电经过升温(3-10小时、100-700度)、高温(15-30小时,700-1000度)和降温区(5-15小时、1000-100度,降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