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模式与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与关系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技术管理模式与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与关系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技术管理模式与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与关系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技术管理模式与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与关系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技术管理模式与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与关系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技术管理模式与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关系研究作者姓名:宋士学入学时间:2003 年 9 月专业名称:安全技术及工程研究方向:安全管理工程指导教师:曹 庆 贵职称:教 授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授予学位日期:2006 年 5 月2006 年 6 月THE RELATION STUDY BETWEEN TECHNOLOGYMANAGEMENT MODE AND BUILDING INTRINSIC SAFECOAL MINE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gree ofMASTER OF PHILOSOPHYfrom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ySong ShixueSupervisor: Professor Cao Qinggui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May 2006声明本人呈交给山东科技大学的这篇硕士学位论文,除了所列参考文献和世所公认的文献外,全部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的研究成果。该论文资料尚没有呈交于其它任何学术机关作鉴定。硕士生签名:日期:AFFIRMATIONI declare that this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award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wholly my own work unless referenced of acknowledge. The document has not beensubmitted for qualification at any other academic institute.Signature:Date: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摘要本论文通过分析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论述了煤矿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论文中,对体现技术管理的几个指标与安全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明确了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区别,并提出了改进技术管理的措施;为明确技术管理对提高矿井本质安全型程度的作用大小,将经济学中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 Solow 余值法进行了改进,并将其应用到技术管理贡献率的计算中,通过计算技术管理对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贡献率,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技术管理贡献率的措施。为充分发挥技术管理对提高矿井本质安全型程度的作用,论文中以鄂庄煤矿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企业管理原理及原则为指导,经过探索和实践,创建并实施了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模式“TS双向促进”技术管理模式,该模式从技术(Technology)和安全(Safety)两个方面着手,系统科学地促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实践证明,“TS 双向促进”技术管理模式对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科学的、可行性的技术管理模式,值得在煤矿企业和其他工业企业中推广应用。关键词:技术管理,模式,本质安全,建设,灰色关联分析,贡献率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AbstractThis thesis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and necessity that the collierycarries on the technology managem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status of safetyproduction of domestic colliery.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afety management, we progress gray relevancyanalysis between several indexes reflect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afetyperformances. Through analyzing, we definitude the difference of technologymanagement and safety management, and put forwards the measures whichimprovesthetechnologymanagement.Forindicatingthefunctionoftechnology management to enhance the intrinsic safety grade of mine, we mendthe Solow Surplus Value method that calcul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advancement contribution percentage in economics, and apply it to calculatetechnology management contribution percentage. We put forwards some measureswhich improve the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ntribution percentage throughcalculating the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ntribution percentage to improvingintrinsic safety construction of mine and analyzing it. In order to exertthe function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systematically and adequately toimprove the intrinsic safe grade of the mine, through exploring and practice,we have established and actualized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echnologymanagement mode “TS bi-directional promoting”technology management modebased on actual conditions of EZHUANG coal mine and guided by enterprisemanagement principle. This mode systematically and scientifically promotesthe construction of mine intrinsic safety from two aspects of technology andsafety. Practice proving,“TS bi-directional promoting”technology managementmode have important function to building intrinsic safe mine, it isscientific and feasible technology management mode, it deserves apply incoal mine enterprise and other industry enterprise.Keywords: technology management, mode, intrinsic safety, build, grayrelevancy analysis, contribution percentage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目录123456致绪论11.1 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及课题研究的必要性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2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4矿井技术管理的内容及意义62.1 技术管理的概念及内容62.2 技术管理与安全绩效的关系分析72.3 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的方法措施11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及技术管理的贡献率133.1 本质安全型矿井及其评定方法133.2 技术管理的贡献率及其计算223.3 提高技术管理贡献率的措施分析29技术管理的科学模式研究314.1 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314.2 技术管理模式的分析探讨384.3 “TS 双向促进”技术管理模式的内涵和做法38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实践505.1 鄂庄煤矿概况505.2 鄂庄煤矿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状况525.3 “TS 双向促进”技术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53结论56谢 57硕士期间研究成果及奖励58参考文献 59I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ontents目录1234I n t r o d u c t i o n 11.1 The status of coalmine safety produc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 project research11.2 The purpose and meaning of project research21.3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4The content and meaning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mine62.1 The conception and content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62.2 The 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afety performance72.3 The method and measure to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1The construction of intrinsic safe min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ntributionpercentage133.1 The intrinsic safe mine and its appraisement method133.2 The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ntribution percentage and its calculation223.3 The measure analysis to improve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ntribution percentage29The research of scientific mode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314.1 The basic theory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314.2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mode384.3 The connotation and modus operandi of “TS bidirectional promot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mode385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intrinsic safe mine505.1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Ezhuang coalmine 505.2 The status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afety management in Ezhuangcoalmine 525.3 The actualization effect of “TS bidirectional promot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mode536Conclusion56Acknowledgement 57Main work achievementand encouragement 58Reference documents59II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1 绪论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及课题研究的必要性绪论2005 年 2 月 14 日,阜新矿业集团孙家湾煤矿发生特大瓦斯事故,214 人遇难,这一令人震惊的消息还萦绕在我们的脑海。回想 2004 年的煤矿事故,仍令人心寒,2004 年,全国共发生煤矿死亡事故 3639 起,造成 6027 人死亡,死亡人数超过百人的特大瓦斯事故就有两起:2004 年 10 月 20 日, 河南省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大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事故,148 人遇难,32 人受伤。2004 年 11 月 28 日, 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66 人遇难。仅山西省发生死亡三十人以上的煤矿事故就有两起: 2004年 4 月 30 日,山西省临汾市梁家河煤矿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 36 人死亡,9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365.9 万元。 2004 年 5 月 18 日,山西省吕梁地区交口县蔡家沟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煤尘爆炸事故,造成 33 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293.3 万元。1死亡十人以下的事故不胜枚举。煤矿重大事故的不断发生 ,使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何有效的提高煤矿安全工作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以至杜绝事故的发生。众多煤矿企业和安全专业人员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思考,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从目前的煤矿安全状况看,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以往采取的众多措施中,有针对物的不安全状态采取的技术措施,亦有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采取的管理措施,而通过加强技术管理,促进矿井安全水平的提高,以提高矿井本质安全化程度,并研究和形成一套技术管理模式,这方面的工作还很少有人去做。对于改善煤矿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应该加强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技术管理是技术理论、生产工作和安全工作之间的桥梁。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的特点2,因而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证。煤矿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大多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而技术管理上出现漏洞或者技术管理不到位,往往是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改善煤矿安全技术面貌,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考虑,为了提高鄂庄煤矿安全工作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实施效果,本文结合专项课题,对“技术管理模式与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关系”开展深入研究,试图通1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过严密、可靠的技术管理,促进矿井安全程度的提高,并对矿井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使之达到本质安全型矿井标准。1.2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技术管理与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关系,从而研究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并形成一套可行的技术管理模式,有效提高矿井安全性,建设高质量本质安全型矿井;研究本质安全型矿井的评价标准,以及技术管理对提高矿井本质安全型程度的贡献率,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技术管理的贡献率。本文的研究可望为矿井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模式,并为其他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目前的煤矿安全现状,从技术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应采取那些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2)研究分析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关系,并提出技术管理的改进措施。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分析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关系,以体现安全管理水平的安全管理绩效作为参考序列,体现技术管理的指标设备购置费、设备维修费、技术干部数和工程师以上人数作为比较序列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之间“量”的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技术管理的措施。(3)计算技术管理对建设矿井本质安全型程度的贡献率为计算技术管理对提高矿井本质安全型程度的贡献率,首先确定评价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将经济分析中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引入到技术管理贡献率的计算中,并分析提出提高技术管理贡献率的措施。(4)研究与探索一套有效提高矿井本质安全程度的技术管理模式研究和形成一套技术管理模式,通过严密、可靠的技术管理,促进矿井本质安全程度的提高,并将其付诸实施,将鄂庄煤矿建设成为高水平本质安全型矿井。(5)研制应用软件,推广应用本项目研究成果研制本文的配套应用软件,以便在大范围推广应用本项目研究成果。总之,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当前煤矿的技术管理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模式,大幅度提高技术管理在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中的作用效果。2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3.1 国外煤矿安全管理特点在许多人的观念中,煤矿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太正确的。部分主要产煤国家如美、英、德、澳等国已基本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澳大利亚每生产 1 亿吨煤的事故死亡人数为 1 人;美国的煤矿事故死亡率已低于金属矿、制造、建筑、农业等20 个行业,成为相当安全的一个行业。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应该从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寻找原因。分析国内外煤矿安全管理现状,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国外发达国家的煤矿安全管理,其主要特点是强化安全管理的意识和制度,完善安全法制建设,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依靠科技进步,以人为本,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加强安全管理的科学性。(1) 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德国在生产工作中把职工安全纳入了国家的法制化管理。企业在职工培训过程中突出了法制教育,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有什么权力,负什么责任。企业还聘请“咨询公司”对企业的各种“规程”、“制度”进行评估。评估结论要指出存在什么问题,会出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与公司有无关系,出了问题公司将要负什么法律责任。美国也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安全管理,美国企业特别强调“安全第一”。美国太平洋天然气与电力公司制订了“安全誓言”,由公司总经理和主管安全的总经理签字后发往各所辖部门,要求部门每一个雇员在“安全誓言”上签字,制成镜框放在墙上,同时印成精致的小卡片发给每一位雇员随身携带。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安全方针”明确指出:可接受的安全业绩是雇用的条件之一。(2)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保证安全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从安全管理人员的选拔看,印度、美国等国家的矿山安全监察员不允许与矿山和采矿权人有任何直接或间接关系,各地煤矿监察员实行轮换制,这样,就从制度上避免了煤矿安全监察队伍陷入“左手”监督“右手”的不利境地。在美国,申请开矿者必须上过 4 年大学,有五年管理经验(井下 3 年),10 人推荐,经考试合格才能获得资格证书,从源头上保证了煤炭业主的安全素质。(3) 依靠科技进步,以人为本,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日本煤矿在安全生产的认3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识上,提出了煤矿“零灾害”的目标,在安全上投入最多(在好多先进设备的引进上,国家和矿井的出资比例是 1:1,有些设备则达到了 2:1),以确保安全生产。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煤矿“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国家。全矿井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撤退训练,在事先不通知的情况下,假设某处有灾害发生,要求矿工以最快的速度安全撤离。每月对矿工进行一次避灾教育。在瓦斯管理方面,更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做得比较细致。如根据实际情况申请部分符合条件的区域为“特免范围”,在此范围内可以使用非防爆设备,使得安全管理更具操作性和时效性。31.3.2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安全管理已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现在我国煤矿正进入一个从传统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管理转变的时期,众多现代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正在被试验和应用。近年来,我国的许多煤矿采取了有特色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对煤矿进行安全管理,如 A、B、C 管理法、安全切块管理方法、APS 管理模型、点线面安全管理模式(简称 PLS)、“0123”安全管理模式、全面安全目标管理法等,现对以上几种安全管理方式方法进行简单介绍。A、B、C 管理法,又叫分类控制法或重点管理法,国外也叫巴雷特分析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处理任何事情都要分清主次、轻重、区别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管理。它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观察问题并做出决策。安全切块管理方法4,就是通过权利下放,目标分解,使矿井从矿到专业,专业到区队,区队到班组,班组到个人层层重视安全,再通过严惩严罚措施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外加层层安全连带责任,使矿井达到安全生产的方法。APS 管理模型5中,A安全评估(Assessment of Safety)、P程序化检查(ProgrammizeCheck)、S标准化作业(Standardization Operation)。APS 管理法是综合运用系统工程,信息管理和控制理论的一种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运行中,安全专业人员对现场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各级管理人员对现场实行程序化检查,现场作业人员按标准化操作程序作业。通过现场最大限度地收集安全信息,并快速处理、传递,采用一系列针对性约束和自我约束措施,实现消除隐患、控制事故的目的。APS 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将人、机、物、环境经常性置于强有力地安全监督和控制之中,形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化管理。点线面安全管理模式(简称 PLS)6是:4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1)以人为本激活员工的内在动力点(Point)2)纵向制订岗位工作程序线(Line)纵向制订岗位工作程序要求是,企业要具备行之有效的工作操作流程以及各项管理办法来规范各种管理行为,从而达到规范运作的目的。3)水平横向分工管理面(Surface)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制,作到职责划分清晰,针对性强。根据部门性质突出技术管理、现场管理、监督检查,以及责任部门的侧重点。“0123”安全管理模式是:0以事故为零为目标。它是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努力方向,起目标导向作用。1以“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保证。2以标准化作业、安全标准化班组建设(简称“双标”)为基础。3以全员教育、全面管理、全线预防(简称“三全”)为对策。全面安全目标管理法7,即对全面安全内容进行管理,把一定时期内、应该完成的安全指标任务作为目标分解到本系统各个部门和个人,各个部门和个人自觉地按照所订目标,采取一系列保证措施,把目标落到实处。管理人员则围绕自己的目标和下级目标,进行管理。1.3.3 煤矿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体现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方面。实践表明:有效的技术管理已成为企业长期生存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当前,国际著名企业多数都设置了首席技术官(或首席知识官)职位,并且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技术管理项目(简称 MOT Program)正是国际上兴起的培养此类人才的热门教育项目。由此,可以看出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以上各种煤矿安全管理方法中,对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均未给予足够的体现。对于技术管理工作,通常的认识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提高企业的安全水平、增加经济效益。虽然对于技术管理的这一认识比较明确,各个煤矿企业也都十分重视技术管理工作,一般都制定了各种技术管理规章或规程,通过技术管理来规范和指导矿井的生产技术工作。但是,对于成熟有效的技术管理方法、特别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技术管理方法体系,尚缺乏系统研究。5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矿井技术管理的内容及意义2 矿井技术管理的内容及意义2.1 技术管理的概念与内容技术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管理活动,所关注的是技术的开发和实施、技术向产业和政府扩散的管理过程。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曾于 1987 年对技术管理下过定义8:“技术管理联结工程、科学和管理,讨论为了形成和实现组织的战略和运行目标,规划、开发和实施技术能力的问题。”技术管理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教学和研究领域,对它的认识还在发展,正日益得到社会的接受,它是一个正在涌现的交叉学科领域。技术管理与科学、工程和管理的关系参见图 2.1。科学工程技 术管理管理图 2.1 技术管理的地位Fig 2.1 The status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本项目主要研究煤矿企业的技术管理问题,及其与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之间的关系。根据研究工作需要和煤矿安全工作、技术工作实际,给出技术管理的如下定义:技术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技术活动、安全技术活动、以及技术开发和创新工作的管理,主要是对上述问题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工作。煤矿企业的生产技术活动和安全技术活动包括:地质与测量、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开拓延深、采煤方法及机械化、井巷掘进及机械化、特殊条件下的开采、通风安全与劳动保护、机电设备与维修、煤炭深加工与环境保护、质量标准化等,技术管理就是对上述活动进行管理与协调,也需要对与它们有关的技术开发和创新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和决策。从促进矿井安全的角度出发,技术管理是通过技术更新和改造,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而安全管理是通过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使系统不发生事故的过程。即其管理对象主要为人和物,物又包括设施、设备和环境。由两者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特别是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方面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管理更像安全管理的一部分。要具6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矿井技术管理的内容及意义体比较两者的区别,我们可以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来进行对比。2.2 技术管理与安全绩效的关系分析为寻找技术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应该对技术管理与安全绩效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我们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来进行这一工作,即,以技术管理的各个有关问题设备购置费、设备维修费、技术干部数、工程师以上人数、科研成果数目(以矿务局获奖数统计)、优化系统数目、新技术推广项目数作为分析指标,对安全绩效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求出它们与安全绩效的关联程度,从而得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量”的概念。安全绩效是安全管理效果的具体体现,我们建立安全绩效的指标体系,用评分法评定矿井的安全绩效。由于人员伤亡与设备损坏是事故后果的最直接体现,我们选择千人伤亡率的倒数和设备损失台数的倒数作为评价安全绩效的指标,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它们的权重,然后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安全绩效,即Pi = K1 B1i + K 2 B2i(2.1)式中Pi第 i 年的安全绩效;K1指标 1(千人伤亡率的倒数)的权重;B1i第 i 年指标 1(千人伤亡率的倒数)的数值;K2指标 2(设备损失台数的倒数)的权重;B2i第 i 年指标 2(设备损失台数的倒数)的数值。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 1 和指标 2 的权重分别为:K1 = 0.9K 2 = 0.1根据鄂庄煤矿 1995-2004 年的千人伤亡率和设备损失台数,由式 2.1 计算出各年度的安全绩效,如表 2.1 所示。鄂庄煤矿 1995-2004 年技术管理中各个指标的统计数据如表 2.2 所示。下面根据表2.1 和表 2.2,对技术管理与安全绩效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具体步骤如下:表 2.1 鄂庄煤矿 1995-2004 年的安全绩效Table 2.1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EZHUANG coal mine from 1995 to 20047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矿井技术管理的内容及意义表 2.2 鄂庄煤矿 1995-2004 年技术管理指标的统计数据Table 2.2 The stat data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dex in EZHUANG coal mine from 1995 to 20041)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以最近十年(19952004)的安全绩效作为参考数列 X0,则X0(0.204,0.236,0.204,0.295,0.222,0.280,0.221,0.284,0.302,0.326),以最近十年(19952004)的设备购置费(万元)、设备维修费(万元)、技术干部数、工程师以上人数、科研成果项目数(以矿务局获奖数统计)、优化系统数目、新技术推广项目数作为比较序列 X1,X2,X3,X4,X5,X6,X7。则X1(518.07,577.00,373.50,99.86,175.42,276.00,349.00,241.20,715.00,8指标年份设备购置费(万)设 备 维修 费(万)技 术 干部 数(个)工 程 师以 上 人数(个)科技成果数(项)优化系统数(项)新技术推广数(项)1995518.07211.0035511416371996577.00240.20352109193101997373.50202.80425851958199899.86184.004208020391999175.42223.4041782253102000276.00214.7039676253112001349.00280.6237571326122002241.20298.1024964364152003715.00324.30364693981420041230.00345.5022769421311年份指标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1/千人伤亡率0.2190.2540.2190.3180.2360.2990.2300.3020.3130.3251/设备损失台数0.0670.0770.0710.0910.1000.1110.1430.1250.2000.333安全绩效0.2040.2360.2040.2950.2220.2800.2210.2840.3020.326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矿井技术管理的内容及意义1230.00),X2(211.00,240.20,202.80,184.00,223.40,214.70,280.62,298.10,324.30,345.50),X3(355,352,425,420,417,396,375,249,364,227),X4(114,109,85,80,82,76,71,64,69,69),X5(16,19,19,20,25,25,32,36,39,42),X6(3,3,5,3,3,3,6,4,8,13),X7(7,10,8,9,10,11,12,15,14,11),2)数据预处理由式 2.2 对表 2.2 统计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后的数据见表 2.3。 n xi (1) xi ( 2), i xin j =1x (n)xi)(2.2)表 2.3 数据预处理结果Table 2.3The pretreated result of data3)计算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差值数据矩阵预处理后,根据差值公式 2.3 计算 (2.3)由公式 2.3 可以得到差值矩阵,如表 2.4 所示,进而得到关联系权中两级最大差值和两级最小差值。9X0X1X2X3X4X5X6X70.7931.1370.8360.9921.3920.5860.5880.6540.9171.2670.9510.9831.3310.6960.5880.9350.7930.8200.8031.1871.0380.6960.9800.7481.1460.2190.7291.1730.9770.7330.5880.8410.8620.3850.8851.1651.0010.9160.5880.9351.0880.6060.8501.1060.9280.9160.5881.0280.8590.7661.1121.0470.8671.1721.1761.1211.1030.5301.1810.6960.7811.3190.7841.4021.1731.5701.2851.0170.8421.429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