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慈孝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省思_第1页
儒学慈孝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省思_第2页
儒学慈孝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省思_第3页
儒学慈孝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省思_第4页
儒学慈孝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省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儒学慈孝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省思 儒学慈孝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省思 一、前言 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对所服膺之学说思想,认同的价值判断,可能有各种选择,我们可能是儒家的、道家的,甚至是法家的信徒,但不论倾向于哪一种学说思想,都很难否认在历史中长期居于主流地位的儒家对中国人思想及行为准则的影响,有许多根深蒂固的、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思维,是儒家所强调的,其中又以慈孝文化为最。通 过过本文,期待能厘清中 国国传统慈孝文化的起源 ,梳理慈孝文化理论化 的的历程,澄清在传统统 中中国治阶级推广下慈孝 文文化形成的社会功能, 反反思慈孝文化在 历史递 嬗嬗下的逐渐僵化,进而 提提出慈孝文化的现代化 意意义。 二、慈孝文化 的的起源与理论化 对于 孝孝的起源,学术界虽有 不不同的论述,但早在西 周周时期,孝已是完备的 伦伦理观念。在西周,孝 的的含义是通过宗庙供品 祭祭祀的方式来尊祖敬宗 ,并以传宗接代的方式 将将宗族的生命延续下去 ,生生不息。西周以前 的的孝,具有浓厚的宗法 思思维,至春秋战国时代 ,因为礼崩乐坏,使得 宗宗法制度日趋瓦解,对 于于孝的论述才进入新的 历历程。 春秋战国时代 的的百家争鸣,使得孝的 阐阐述得到理论化的发展 ,其中尤以儒家的贡献 最最大。孔子提倡以孝为 核核心的伦2 / 11 理观念,并主 张张以此伦理观念稳定家 庭庭体系,家族成员间通 过过这样强大的伦理力量 紧紧密系连。儒家思想以 孝孝为本,不仅在家庭、 家家族成员间起到稳定作 用用,孔子更以此为基底 ,期望能推己及人, 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吾本文由论文联盟htt p:/收集整理幼 以以及人之幼 ,进而稳 定定社会。孔子承继西周 以以来的孝观念,除了巩 固固传统外,更进行孝观 念念的改造和创新,使孝 从从宗族伦理转化为家庭 伦伦理,成为更符合时代 潮潮流及人心向往的观念 。礼、义、仁可谓孔 子 思思想之进程,其中,又 以以仁为其思想核心,而 孝孝的 人性根源亦来自于 仁仁,也是孝的终极目标 。仁是人行为的最高准 则则,而孝正是实践之途 。诚如礼记中庸 所所言:仁者,人也, 亲亲亲为大。仁,存在 于于每个人的心中,只要 将将人们心中之最质朴美 好好的那一部分发挥出来 ,亲爱与自己最近之亲 人人,不以私利为上的大 公公心的仁境便可达成。 对于孝的施行步骤, 孔孔子有明确的论述,孔 子子主张孝要建立在敬的 基基础上,孝不只是物质 上上的满足,更要尊敬父 母母。论语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 今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不敬,何以别乎? 如如果说孝道 的精神实质 是是敬,那么如何表达出 这这种敬呢?这就是行为 要要符合礼,而孔子则直 接接将礼看做是孝,子曰 :生,事之以礼;死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无论父母生前或死 后后,都应按3 / 11 照礼的规定 来来行孝。孔子更将孝的 论论述扩及社会层面, 论论语将孝、悌连用, 如如弟子入则孝,出则 弟弟其为人也孝悌, 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 好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 之之有也孝悌也者, 其其为仁之本与。出 则则弟实质家庭血亲中 的的敬兄长,扩及社会关 系系上,则成为敬事长 上上的行为准则。 儒 家家先贤对于孝道多有论 述述,一则展现出儒 家观 点点的特色,另一方面也 扩扩充完备了孝的理论。 如如孟子曰: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舜不告而 娶娶,为无后也。君子以 为为犹告也。又如,曾 子子曰:孝有三:大孝 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 能能养。不过,儒家关 于于孝道的专论成于孝 经经,其篇幅虽短,却 思思想全面完备,成为儒 家家的重要经典,代表着 儒儒家孝道理论创造的完 成成,对后世影响甚深。 孝经成书于秦汉之 际际,传为孔子、曾子、 曾曾子的门人所作。孝 经经开宗明义告诉世人 孝孝的行为准则,例如: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 世世,以显父母,孝之终 也也。孝经把孝分 为为五等之孝:天子 之之孝、诸侯之孝、卿大 夫夫之孝、士之孝、庶人 之之孝,并以此五等分别 讨讨论之,表现出孝道在 当当时政治氛围、社会背 景景下的不同层次。孝 经经思想的最大特点是 孝孝的泛化与政治化,强 调调以孝治天下的观念, 先王又治理德之道, 以以顺天下,民用和睦, 上上下无怨夫孝,始 于于事亲,中于事君,终 于于立身教以孝,所 以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 ;教4 / 11 以悌,所以敬天下 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 ,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 者者也。明确地把事 亲亲与事君结合表 述述, 事君成了孝道 不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是 孝孝进一步政治化的表现 。孝经认为不孝之 人人,与要挟君主者、非 议议圣人者一样,都是国 家家社会的祸根,主张将 孝孝的精神入法,用刑罚 来来维护孝道,五刑之 属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 孝孝;要君者无上,非圣 人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此大乱之道也。由 此此观之,可以清楚得知 孝经之政治主张: 以以孝治天下,便能达到 祸祸乱不作的地步。 三 、慈孝文化的社会功能 慈孝文化的影响广大 ,从学术、思想、政治 、社会等领域,均可见 慈慈孝文化数千年来积蕴 的的力量。仅以本文所论 述述的社会面而 论,其功 能能可简要概括为以下三 点点: 家庭和谐 中国 传传统社会以家庭为中心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 本本单位。论述国家、社 会会的发展,都脱离不了 家家庭。家庭是政治、社 会会稳定之基础,如果多 数数家庭能慈孝和睦,整 个个社会就会安定祥和, 此此即孟子所云: 天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 在在家。家庭的和谐美 满满,又必须建立在亲情 的的基础上。礼记: 父子亲然后义生,义 生生然后万物安,将父 子子间的天伦亲情与价值 判判断的义联结。有鉴于 此此,中国历朝历代都重 视视5 / 11 治家,倡导父慈、子 孝孝、兄友、弟恭、夫唱 、妇随等。简而言之 , 即即维持家庭中每个成员 的的和谐关系。父系社会 的的传统家庭组织,是以 父父子关系为主轴,再延 伸伸出纵向组织,父慈、 子子孝的孝养关系显得尤 其其重要。孟子: 孝孝子之至,莫乎尊亲 ,礼记:睦于父 母母之党,可谓孝矣。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家 庭庭伦理,即是以孝道为 核核心。孝敬父母可以安 定定、和谐家庭中的主要 关关系,扩及兄弟之间即 所所谓的悌,进而建立家 庭庭的整体感与和谐气氛 ,对外处世做人、功名 事事业才有基础,这也是 中中国人服膺的家和万 事事兴的行为准则了。 社会教化 历代统治者 通通过学校、科举等渠道 对对 慈孝文化的倡导,以 及及士绅阶层的呼应阐述 ,使得慈孝文化已深入 凝凝结于民族的潜意识之 中中,成为人们的一种自 觉觉意识,因而具有文化 上上的教化功能。孝经 指出: 故亲,生 之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父子之道,天性也 。 子女明白自己生命 之之所出,懂得回报父母 养养育之恩,正是人之所 以以为人的品德素养。传 统统孝文化蕴含传统伦理 的的基本精神,即仁、义 、礼、信的价值取向。 儒儒家的仁是以孝为根本 和和起点的,有仁爱之心 便便会心胸宽广、厚德载 物物;主张如人人以爱亲 之之情推己及人,就可以 将将仁爱推及更广的范围 ,从而 泛爱众 ,实 现现仁爱的世界。 6 / 11 长久 以以来,中国传统社会教 化化所追求的是和谐,和 谐谐则是以孝为根源,期 望望能培养出守礼温顺的 人人民。传统孝道强调以 孝孝治家、和睦为本,以 达达家和万事兴。以孝治 国国,王道至上,能不战 而而天下皆王土。在这样 的的社会教化方向下,追 求求家庭和谐、人际和谐 、家国和谐,成为中国 人人内在的自我要求,以 及及对外实践于社会的目 标标。两千多年来,慈孝 文文化经由教化和实践的 不不断循环,已经形塑为 民民族意识的重要内涵。 社会稳定 社会为个 人人之集合,以儒家为主 流流的中国传统社会,重 视视的常是群体而 非个人 。个人要如何成功地融 入入群体中,和而不流地 成成为群体之中坚分子, 是是中国传统士人关心的 议议题。可以说,在传统 中中国社会中,社会伦理 、政治伦理都是家庭孝 伦伦理的外向延伸。大 学学云:古之欲明明 德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 家家;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其知;致知在格物。物 格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 意意诚,意诚而后心止, 心心止而后身修,身修而 后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此此即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而修身与齐 家家都是以孝为要素。因 此此,孝道在安定社会秩 序序、维持社会阶层的稳 定定上,具有特殊的功能 。孝经云:夫孝 ,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又云: 先王有治德要道,7 / 11 以 顺顺天下,民用和睦,上 下下无怨。指出假如君 主主能以孝治理天下,便 会会得到万国之欢心 百姓之欢心,达到 天下和平,灾害不生 ,祸乱不作。诚如 大大学孝经所言, 孝孝确实成为社会稳定的 重重要力量。 孝道讲究 亲亲之杀敬事长 上上,不单只是个人、 家家庭的伦理价值,个人 内内在的孝道,必须要顾 及及社会与国家利益,才 能能将孝的意义完整呈现 。孝道延伸至国家,便 是是以国为家、忠君报国 ,以 忠孝两全为政治与 社社会价值的典范。传统 孝孝道的不断诠释,经由 教教育形成社会主流道德 价价值,成为一种普遍的 行行为准则,对个人具有 思思想上的价值建构,使 个个人认同孝的行为,同 时时抵制违反孝道的其他 人人。孝道是普遍的价值 与与行为准则,对社会大 众众具有无形的强大约束 力力,有时更甚于国家的 法法令,对社会、国家具 有有强大的稳定力。 四 、慈孝文化的反思 慈 孝孝文化作为历史上形成 的的思想文化,经历了孔 子子、孟子以及后来历代 儒儒家特别是统治阶级文 人人的批注诠释,已经成 为为一个极为复杂的理论 体体系,其中也有消极的 一一面。历代统治者强调 孝孝道的三纲五常, 刻刻板地解释孝道,掩饰 其其政治目的,表面上推 行行孝道,实则有碍孝道 的的发展,使孝道被君主 专专制思想羁绊,成为专 制制政治的牺牲品之一。 儒家孝道思想中君臣 父子的关系,虽 然然也有尊老爱幼的思想 ,但过度强调下对上、 卑卑对尊的单向服从,使 家8 / 11 家庭关系、社会阶层、 国国家政治趋向僵化,平 等等的精神被扼杀。发乎 天天性、人情的孝,渲染 带带有强烈尊卑、上下概 念念的政治色彩后,似乎 不不再纯粹,儒家思想与 政政治的关系极其复杂, 绝绝非解释成儒家为传统 政政治服务如此简单即可 带带过。但不可否认 的是 ,儒家确实是各家中最 受受益于政治者。孝的主 要要理论建构者是儒家, 孝孝从春秋战国以后,就 难难以摆脱政治的干扰。 统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 是是历朝历代层层相累的 结结果,在朝代发展过程 中中不断地对孝进行解释 、教育、宣传、规范等 。 不可讳言,孝道思 想想不完全等于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中还有其他 更更多精要之内涵。但自 汉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中 国国人长期浸淫于儒家思 想想中,若说中国士人心 灵灵的原型是儒家的,应 该该不会有太多质疑。作 为为中国文化核心的儒家 思思想,强调对圣贤人格 典典范的景仰,对圣贤思 想想理念的传承,这样的 守守成,在历史的递嬗中 ,却难以避免地陷入逐 渐渐僵化的困境,最后成 为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 ,扼杀中国文化中的创 新新力量,在文化上形成 文文化守成主义,不思进 取取只求复制延续,且保 守守性的影响极其深远。 五、慈孝文化的现代 化化 数千年来,中国的 慈慈孝文化在不同时代, 都都展现出不同的趋向与 特特质。现代的中国社会 ,家庭结构发生改变, 不不管9 / 11 是一胎化政策的影 响响,或是要求教养、生 活活质量所导致的出生率 下下降,都将面对高龄化 社社会的问题。社会价值 与与教养方式的改变,也 同同样冲击着传统的慈孝 文文化。 中国传统社会 结结构, 强调家庭的作用 ,由家庭再扩及村里、 社社会乃至于国家。理论 上上,慈孝是家庭得以凝 聚聚的核心价值观,自然 也也是村里、社会的主要 价价值观,慈孝在国家政 治治的价值观中,更是扮 演演关键角色,此即移 孝孝作忠的观念。但不 可可否认,传统孝道立论 以以家庭为基础,较强调 私德领域,相对而 言言,公德领域容易 被被忽略。虽说私德 与与公德是一体两面 ,但与传统社会相较, 现现代社会更重视公德 领域,这正是现代社 会会进步的动力。慈孝文 化化要向现代化转变,就 必必须扩大慈孝在公德 领域的论述,焦点要 能能扩及社会群 体。孝 亲亲本含敬老之意 ,在高龄化、少子化的 社社会中,其实更需要慈 孝孝的正面动力。 传统 的的孝道虽反对愚孝,但 仍仍趋向于单向的服从, 重重视孝顺中顺从的 意意涵,所谓天下无不 是是的父母,个人的见 解解容易被弱化、被压抑 。生命来自于父母,成 长长亦来自于父母,孝顺 具具有回报亲恩的积极动 机机。然而,现代的亲子 关关系若缺乏互动,遇意 见见相左时则常见家庭 革革命,不然就是相 敬敬如冰,即使现代社 会会中交通及各式通讯软 件件皆便利,但心灵距离 遥遥远的家庭成员,却难 免免有咫尺天涯之感。在 民民主化的时代与新的 教 育育思潮影响下,我们应 重重新思考孝10 / 11 顺的意涵。 现现代社会强调终身学习 ,为父母者需要与时俱 进进,即使子女自发的单 向向顺从也是不合时 宜宜的。现在需要的是双 向向沟通,亲子共同面对 、解决问题,才能增进 亲亲情的融洽,体现家庭 民民主的真谛。沟通不只 是是现代孝道所需要的一 种种修养,更是现代社会 待待人接物的必要。 传 统统的慈孝文化较偏重生 活活节仪,亲子间的关系 多多以家庭礼法为法度, 甚甚少触及心理层面。高 龄龄化社会其实有更高的 需需求,不再只是吃饱、 穿穿暖,或是生活上的和 谐谐互动而已。子女必须 能能知老,设身处地 感感 受父母的心理需求, 协协助父母的老年生涯规 划划。换个角度来看,子 女女在协助父母的同时, 也也是为自己未来的老年 生生涯预做学习准备。子 女女与父母的年龄有着固 定定的差距,子女与父母 双双方的心智、思维,常 见见一定的差异,或以世 代代差异称之。重点是, 这这差异并非固定不变的 ,而是呈现变化的态势 。 慈孝文化要能现代 化化,就外部环境与制度 法法令的角度观之,牵涉 社社会价值、福利制度、 法法令规范等三个不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