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ppt_第1页
西方经济学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ppt_第2页
西方经济学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ppt_第3页
西方经济学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ppt_第4页
西方经济学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十五 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主要内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一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一、财政政策 1、概念 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种类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chapter 1,4,二、货币政策 1、概念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 2、种类 扩张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chapter 1,5,3、货币政策一般目标 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价格稳定、汇率稳定和保持收支平衡等。 4、货币政策特殊目标 防止大规模的银行倒闭和金融恐慌,稳定利率以防止利率大幅度的波动。,chapter 1,6,两者的实质: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广义宏观经济政策还包括 :产业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 、人口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手段 1)经济手段(间接调控) 2)法律手段(强制调控) 3)行政手段(直接调控),chapter 1,7,(扩大货币供给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chapter 1,8,第二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果 一、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使is变动对均衡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一)萧条时的感性认识(扩张性财政政策) (1)减税。给个人和企业留下更多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生产和就业。 (2)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低收入者减少负担。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 (3)扩大政府购买。多搞公共建设,扩大产品需求,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也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 (4)给私人企业以津贴。如通过减税和加速折旧等方法,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就业和生产。,chapter 1,9,(二)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从财政政策的构成上不难发现,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直接调整的就是is曲线上的变量,所以,财政政策的效果是通过移动is曲线来实现的,我们只要能够分清is曲线移动的方向就能将财政政策的效果判断出来。 注:在政策分析中一定要注意曲线的移动和变量的移动,财政政策移动is曲线,导致新的均衡收入和利率水平沿着lm曲线移动,但是不改变lm曲线的位置。,chapter 1,10,0,r0,r,e0,is0,is0,is1,is1,e1,e1,y0,y1,y1,y,y,lm,投资需求对于利率的敏感度越低,is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就越有效;反之亦然。,1、lm不变时的情况,chapter 1,11,lm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就越有效;反之亦然。,0,r0,r,e0,e1,lm0,lm0,is0,is1,y,y0,y1,y1,e1,2、is斜率不变的情况,chapter 1,12,案 例:中国的is-lm模型 is-lm模型的假定:需求决定产出(社会需要多少产品,厂商就愿意生产多少),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严重供给不足,不能用该模型来分析中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经济逐渐显示出需求约束性特征的背景下,就有必要建立中国的is-lm模型。 根据统计资料测算,我国居民的消费函数为:c=412.839+0.4538y; 投资函数为:i=-725.5516+0.4264y-19.5494r; 货币需求函数为:l=0.4939y-104.2760r。则可以推算出is曲线:y=1312.4325-60.6808r+2.8788g; lm曲线:y=20.247m+211.1276r。若将政府支出和货币供应看作固定常数,则可以大致画出中国的is-lm模型。(如下图),chapter 1,13,lm,is,0,从图可以看出:(1)is曲线较陡。较陡的is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投资对利率变化反映不灵敏导致的;(2)lm曲线较平坦。 较平坦的lm是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较敏感导致的。,chapter 1,14,(二) 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决定因素 1. 投资需求对于利率的敏感度越低,is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就越有效;反之亦然。 2. 货币需求对于利率的敏感度越高,lm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就越有效;反之亦然。,(三)挤出效应(crowding-out effect) 1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g ad ad y y y md md ms r i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r,lm,is1,y,y1,r1,a,is2,b,r2,y2,f,af =g /mps,挤出效应,g增加,chapter 1,17,2、挤出效应与lm曲线的斜率 当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斜率小(平坦), 挤出效应小,lm曲线斜率大(陡峭), 则挤出效应大。 lm曲线斜率小,反映的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大,利率的较小变动会引起货币需求的较大变动,亦即货币需求的较大变动只能引起利率,从而投资的较小变动,政府支出对投资的挤占作用小,产生的挤出效应小。 挤出效应的大小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成反方向变动。,r,lm1,is1,y,y1,r1,a,is2,b,r2,y2,crowding-out effect,lm2,c,r3,y3,lm越平缓,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越有效,chapter 1,19,3、挤出效应与is曲线的斜率 挤出效应的大小也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在lm 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大(平坦),则挤出效应大;反之,is 曲线斜率小(陡峭),则挤出效应小。 is曲线斜率大,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大,较小的利率变动会引起较大的投资变动,当is 曲线由于政府支出增加而向右移动使利率上升时,利率对投资的挤占作用大,故挤出效应大。,chapter 1,20,3 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1)支出乘数的大小 2)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h)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d) is: r = (a+e)/d (1-)y/d lm: r = ky/h m/h,chapter 1,21,例:中国近几年的财政政策挤出了什么? 从1998年开始,我国一直实施着积极的财政政策。客观地评价,在推动我国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财政政策拉动is曲线外移,对于国民收入的扩张功不可没!而且近几年的利率水平没有上升,难道是挤出效应在中国不成立?这与中国特殊的经济模式不无关系:我国缺乏一个完善的货币市场,在利率由国家控制的前提下,财政政策不可能挤占私人的投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国财政政策的执行以国债的发行为支撑,这些国债都被居民所购买从而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下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国的财政政策是挤占了消费。经济理论的适用有其前提条件,没有前提的理论就如希腊神话中离开了大地的战神,一点用处也没有。,chapter 1,22,(四)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什么叫凯恩斯主义的极端? 如何从图形上或者是经济学原理上说明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chapter 1,23,1、凯恩斯主义极端的表现形式:,is垂直,lm水平,is,is1,chapter 1,24,2、流动性陷阱区域,财政政策效应最大,挤出效应不存在。,r,二、 货币政策效果 指变动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1流动性效应:货币扩张引起利率初始下降,称为货币扩张的流动性效应;反之亦然。 2收入效应:较低的利率会提高自发性消费和投资支出水平,从而使生产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称为货币扩张的收入效应;反之亦然。,ms增加,r,lm1,is,y,y1,r1,a,lm2,b,r2,y2,(一)货币政策的is-lm图形分析,chapter 1,27,(二) 货币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 1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越大,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就越有效;反之亦然。 2货币需求对于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越小,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就越有效;反之亦然。 is: r = (a+e)/d (1-)y/d lm: r = ky/h m/h,chapter 1,28,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越大,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就越有效;反之亦然。,0,lm0,lm1,is0,is0,e0,e1,e1,y0,y1,y1,y,r,r0,chapter 1,29,货币需求对于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越小,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就越有效;反之亦然。,0,y,is,lm0,lm0,lm1,lm1,e0,e1,e1,y0,y1,y1,r0,r,chapter 1,30,(三)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1、什么叫古典主义的极端? 古典主义极端是指在lm曲线为垂直或is曲线为水平的条件下,财政政策将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有效的情况。 2、分别用图形和经济学原理的方法说明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的结论。,1、lm曲线垂直,r,lm,is1,y,y1,r1,a,b,r,lm1,is1,y,y1,r1,a,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r2,g,ms,r2,y2,b,2、 is曲线水平,r,is,lm,y,y1,r1,a,r,lm1,is,y,y1,r1,a,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g,ms,lm2,b,y2,chapter 1,3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表:,chapter 1,34,第三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monetary-fiscal policy mix, the policy mix),左,无,下降,下降,右,无,上升,上升,右,无,上升,上升,左,无,下降,下降,无,右下,上升,下降,无,左上,下降,上升,chapter 1,35,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1.松财政松货币 增加国民收入,治理总需求不足的严重经济萧条。,0,r,r0,y0,yf,e0,e1,is0,is1,y,lm0,lm1,chapter 1,36,2. 紧财政紧货币 减少国民收入,治理总需求过大引起的通货膨胀。,is0,is1,lm1,lm1,e0,e1,0,y,yf,y0,r0,r,chapter 1,37,3.松财政紧货币 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0,is0,is1,lm1,lm0,yf,y,r0,r1,e0,e1,chapter 1,38,4.紧财政松货币 降低利率,以防止经济萧条。,0,yf,y,is1,is0,lm0,lm1,e0,e1,r1,r0,r,chapter 1,39,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chapter 1,40,二、各种政策组合适用的经济环境,经济萧条但不太严重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经济过热且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经济出现通货膨胀但不太严重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经济严重萧条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r,lm1,is1,y,y1,r2,a,lm2,b,y2,is2,r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 is和lm曲线共同移动,g,ms,chapter 1,42,作图分析题 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用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货币存量不变。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chapter 1,43,chapter 1,44,作业:p455 8、10、11、12、13、15,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充分就业 价格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chapter 1,46,(一)充分就业 1、充分就业的含义 2、失业的类型p541 适龄且有劳动能力的人会因种种原因而没有工作:有的不愿意工作;有的因为工作转换或迁移而暂时停职;有的因需要接受培训教育再重新上岗;有的则因经济萧条而被解聘。 失业会给找工作的人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提供就业机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分就业并非百分之百就业,而是要消除周期性失业现象(非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之和也被称为自然失业率,如果一个国家的失业率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就认为实现了充分就业。,chapter 1,47,(二)价格稳定 价格稳定是指保持社会价格总水平的相对稳定,即将通货膨胀率维持在一个可以承受的限度内。通常统计中包含的商品构成,可分为三个衡量标准: 消费物价指数(cpi):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化,也称零售物价指数; 生产物价指数(ppi):反映生产成本的变化,也称批发物价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dp deflator),chapter 1,48,(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持续扩张,表现为gdp的增长速度。这是解决失业、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国力的前提条件。 (四)国际收支平衡 从长远来看,各国政府应该追求对外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大量的顺差和大量的逆差都不是好事情。,chapter 1,49,(五)四个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例:学生干部的烦恼 当学生干部难,当一个好的学生干部更难。这不是学生干部的能力问题,而是一个目标冲突的问题。只要院校的目标与广大学生的预期不一致,学生干部的苦恼就来了:受益的一方不会因此而夸你,受损的一方却会因此而怨你。 同样,政府也是受气包: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基本上是不相容的。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而进行的国企减员增效必然会损害工人的即得利益;而要扩大就业政府就必须顶住国际压力创造出大量的出口顺差。微观经济的目标就是一个:最大化。而宏观经济的目标却是四个,所以这门学科注定是一门充满了争议的学科。 对待宏观经济和学生干部,希望大家理解万岁!,chapter 1,50,二、财政政策实践 (一)财政的构成 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部分构成 政府收入: 税收、公债 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转移支付,chapter 1,51,(二)财政政策工具 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 税收 公债,chapter 1,52,(三)自动的财政政策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器 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如税收和转移支付。,chapter 1,53,自动稳定器 经济萧条时期: y tr c ad y 经济繁荣期间: y t c ad y,chapter 1,54,作用渠道: 1) 所得税 2) 政府的转移支付 3)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chapter 1,55,2.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又称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政府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变更收入或支出以调节总需求水平的财政政策。,chapter 1,56,例:抗体与药物 现代人越来越娇贵了,当身染小恙时就一定要去看看医生,因为人们对自己的抵抗力越来越没有信心。事实上每个人体内都有抗体,当有病毒进入时它们能自动地繁殖对入侵者进行消灭,只有在病毒量特别大时,才有必要借助外来药物的力量。财政体系也是如此,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应该针对巨大的外来冲击,国民收入的轻微波动完全可以由自动稳定器平衡掉。讳疾忌医不是一件好事,过于依赖药物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是药三分毒”。,chapter 1,57,(四)功能财政与预算盈余 1、功能财政 根据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而努力,为满足实现这一目标的需要,预算既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 2、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chapter 1,58,3、财政预算平衡 年度平衡预算 每一年预算应力求平衡,或量入为出或量出为入。 周期平衡预算 经济衰退时预算赤字,经济繁荣时预算盈余。 充分就业平衡预算 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够达到的净税收水平。,chapter 1,59,平衡财政预算的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的区别,chapter 1,60,三、货币政策实践 (一)银行结构,中央银行,chapter 1,61,例:我国的银行体系 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直接隶属国务院,不对个人和企业开展业务活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是我国的四在国有商业银行,此外还有深圳发展、上海浦东、福建兴业、交通、光大、民生、华夏等股份制银行以及逐渐进入的外资银行,各城市的商业银行由以前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成,农村信用合作社继续保留,它们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各项金融服务,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管理和监督。此外我国还有三家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这三家银行不是商业银行,主要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优惠贷款,其亏损由政府承担。,chapter 1,62,(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1存款准备金(r): 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 按照一个固定比例上交给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个固定比例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 ),即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d = r / rd (d:存款总和,r:原始存款, rd:法定准备金率),chapter 1,63,例:假定目前的法定准备率为20%,某甲将100万元存入自己开有活期帐户的a银行中,银行系统将因此增加100万元存款。 100 20 80 16 64 32.8 51.2 自某甲存入100万元的初始时期始,各银行的存款总和将是: 100+80+64+51.2+=100/(1-0.8)=500万元 货币创造乘数: k = 1/rd,chapter 1,64,2.超额准备金(er): 超过法定准备金要求的准备金。 货币创造乘数: k=1 /(rd+re) (re:超额准备率,rd+re:实际准备率) 3. 现金存款比例(rc) 客户抽出的现金占其所存入银行贷款的比例。 d = r / (rd+re+rc),chapter 1,65,4.高能货币(强力货币) 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称为货币基础或高能货币,它具有创造派生货币的强大能力,用h来表示。 h = cu+rd+re (cu: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rd:法定准备金,re:超额准备金。),chapter 1,66,5.货币创造乘数和货币供给(m1) 货币创造乘数:表示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量(h)所引起的实际货币供给量(m)增加的倍数。 m/h=(cu+d)/(cu+rd+re) =(cu/d+d/d) (cu/d+rd/d+re/d) =(rc+1)/(rc+rd+re) (cu:即通货,d:活期存款。),chapter 1,67,例:银行的多米诺效应 当银行资不抵债时也得申请破产,可金融部门破产与生产性的企业不同,银行的倒闭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这与商业银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联体系是分不开的。因为一家银行的资产实际上也是其它银行资产的来源。所以,当一家银行开始向其客户催促还款时,其它银行就能感觉到可贷资金数量下降的压力;而当一家银行破产清算时,债权债务关系的结清表面上是一个环节的断裂,实际上却会抽走一整根链条。所以,金融虽然不是实质性的生产部门,却蕴藏着摧毁整个国民经济的力量。,chapter 1,68,例题:假定现金存款比例为rc=0.3,准备金率(包括法定和超额的)r=0.2, 问题(1)货币创造乘数为多少 (2)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解:km=(rc+1)/(rc+rd+re)=2.6 m=100* 2.6=260(亿美元),chapter 1,69,补充、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 没有超额准备, 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 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 货币供给是多少? (2) 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 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 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金率是0.12), 货币供给变动如何?,chapter 1,70,解: (1)货币供给m1000400/0.124333亿美元 (2)存款变为400/0.22000亿美元,现金仍是1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100020003000亿美元,即货币供给减少了1333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101/0.1283.3亿美元。,chapter 1,71,案例研究:大萧条时期货币供给及其决定因素, 基础货币增加了18; 但货币供给减少。 原因:银行大量倒闭,货币 乘数下降38。 (1)准备金存款比率上升; (2)通货存款比率上升。 (3)联储的责任: 未起到最后贷款者的角色; 未更多地增加基础货币。,chapter 1,72,(三)货币政策工具 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操作 再贴现率 道义劝告,chapter 1,73,1、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变更法定准备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 降低 货币供给量增加 提高 货币供给量减少 特点:简单但不轻易使用,chapter 1,74,法定准备金制度的政策效果: 1)对货币供给来看,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较小,也会引起货币供给的巨大波动; 2)告示作用更直接有效; 3)对各种预期有强烈的影响,不宜随时调整。,chapter 1,75,我国历年的央行存款准备金制度 1985年:为克服法定存款准备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统一为10%。 1987年:为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从10%上调为12%。 1988年:为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进一步上调为13%。 1998年3月21日: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从13%下调到8%。 1999年11月21日:由8%下调到6%。 2003年9月21日:由6%调高至7%。 2004年4月25日: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他金融机构仍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 2006年7月5日:由7.5%调高至8%。 2006年8月15日:由8%调高至8.5%。 2006年11月15日:由8.5%调高至9%。 2007年1月15日:由9%调高至9.5%。 2007年2月25日:由9.5 %调高至10%。 2007年4月16日:由10%调高至10.5%。 2007年5月15日:由10.5 %调高至11%。 2007年06月5日: 由11%调高至11.5% 2007年08月15日:由11.5% 调高至12% 2007年9月25日: 由12%调高至12.5% 2007年10月25日:由12.5 %调高至13 % 2007年11月26日:由13%调高至13.5%,chapter 1,76,2、调整再贴现率-最早使用的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调高或降低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息率,以限制或鼓励银行借款,从而影响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和利率,进而决定货币存量和利率,以达到宏观调控地目标。 降低 货币供给量增加 提高 货币供给量减少 特点:通常与公开市场业务配合使用。,chapter 1,77,再贴现率的特点: 1)是一种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