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竞赛课件系列集锦之---血液循环系统.ppt_第1页
生物竞赛课件系列集锦之---血液循环系统.ppt_第2页
生物竞赛课件系列集锦之---血液循环系统.ppt_第3页
生物竞赛课件系列集锦之---血液循环系统.ppt_第4页
生物竞赛课件系列集锦之---血液循环系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部分 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生理,右心:泵血入肺循环;左心: 泵血入体循环。,一、心肌的电活动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70岁一生泵血160000m3。心脏不断地有秩序的、协调的收缩与舒张,是实现泵血功能的必要条件 而心脏的这种功能是依赖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自律性和电生理特性。,心室肌的rp和ap,(一),根据各类心肌细胞ap的o期去极化速率和4期有无自动去极化,将心肌分为: 快反应自律细胞:0期去极速率快,4期有自动去极化。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0期去极速率快,4期无自动去极化。 慢反应自律细胞:o期去极速率慢, 4期有自动去极化。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o期去极速率慢,其4期无自动去极化。,(一)心肌的生理特性 1. 自动节律性 概念:心脏在离体和脱离神经支配下,仍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的特性。 形成机制 (1)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 rp:不稳定,能自动去极 化=最大舒张电位。 ap:分0,3,4三个时期,0期:激活慢钙通道ca2+内流,ca2+,ca2+,阈电位,零电位,k+,na+,ca2+,4期:缓慢自动去极化,(2).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形成机制: 0、1、2、3期:心室肌细胞基本相似。 4期:为递增性na+为主的内向离子流(if)+ 递减性外向k+电流所引起的自动去极化。,*特点: (1)0期去极化速 快,幅度大。 (2)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比窦房结细胞的慢,故自律性低。,快、慢反应心肌细胞ap的特征比较 快反应ap 慢反应ap ap波形分5个期: ap波形分3个期: 0、1、2、3、4期 0、3、4期 电位幅度高 电位幅度低 0期去极速度快 0期去极速度慢 0期主要与na+内流有关 0期主要与ca2+内流有关 具有快、慢通道 只有慢通道 (以快通道为主) rp大:-85mv-90mv rp小:-85mv-90mv rp稳定(普通心肌细胞)rp不稳定(自律细胞) 不稳定(自律细胞) 通道阻断剂:河豚毒 通道阻断剂:mn2+、异搏定,自律性高低: 窦房结-房室结-浦氏纤维 (90-100次/分)(40-60次/分) (20-40次/分) 除外窦房结,其它自律组织为潜在起搏点或异位起搏点。 以窦为起搏点的心跳为窦性节律,以窦外为起搏点的心跳为异位节律。,2.传导性,窦 房 结 结间束 房间束 (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交界 心房肌 房室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心室肌,传导速度 浦氏纤维 (4m/s) 束支 (2m/s) 心室肌 (1m/s) 心房肌 (0.4m/s) 结区 (0.02m/s),传导时间 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 (0.06s) (0.1s) (0.06s),3.兴奋性,局部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 常 期,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平均250ms),相当于心肌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它是骨骼肌与神经纤维有效不应期的100倍和200倍。 这一特性是保证心肌能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不出现强直收缩的生理学基础。 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2期(平台期)。,4.收缩性 (1)不发生强直收缩 当刺激频率多数刺激落在有效不应期内,最多引起期前收缩,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但在离体蛙心灌流实验中,当ca2+o过高时钙僵(ca2+利于收缩不利于舒张,出现持续收缩状态)。,(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称为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3)有关心肌收缩的几点说明 对ca2+o有明显的依赖性 ca2+oca2+内流肌缩力 ca2+oca2+内流肌缩力 ca2+o ca2+内流无兴奋收缩脱耦联,影响收缩的因素 a.肌节初长度 b.大a压,c.缺氧和酸中毒 缺氧和酸中毒h+h+与ca2+竟争性地与原凝蛋白结合心缩力 d.交感神经或儿茶酚胺 促进膜的钙通道开放,加速ca2+内流,并促进肌质网终末池释放贮存的ca2+和促进atp释放供能,兴奋-收缩耦联加强,心缩力增强。 e.迷走神经或乙酰胆碱 增加膜对k+的通透性和抑制钙通道开放, ca2+内流减少,心缩力减弱。,(二)体表心电图,ecg: 将引导电极置于身体一定部位,记录整个心动周期中心电变化(各细胞的综合心电向量)的波形图。,名 称 时间(s) 幅度(mv) 意 义 p波 0.060.11 0.050.25 两心房兴奋 q波 室中隔兴奋 r波 0.060.11 0.52.0 心尖+侧壁肌兴奋 s波 心室后基底部兴奋 t波 0.050.25 0.11.5 两心室复极化过程 p-r间期0.120.20 兴奋:房室的时间 s-t段 0.050.15 心室肌的ap处于平台期 q-t间期 0.4 心室去极化+复极化的时间,二、心动周期和心率 概念: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心动周期。 时程:t1/f60s/750.8s,房缩 0.1s 房舒 0.7s,室缩 0.3s 室舒 0.5s,特点: 舒张期时间 收缩期时间 全心舒张期0.4s 利心肌休息和室充盈 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心率 心动周期 室缩期 室舒期,0.35,1.15,1.5 0.8 150 0.4,0.30,0.50,0.25,0.15,心缩(舒)期习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指标。,心率 概念: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称心率。 正常变异: 年龄:初生儿(130次/分) 成人(6090次/分) 性别:女男 体质:弱强 兴奋状态:运动、情绪激动安静、休息 体温每1心率10次/分,心脏的泵血过程,三、心输出量 (一)每搏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量(70ml)。 (二)每分输出量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56l/min,(三) 心率 心率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 40150次/分:心率每分心输出量 150次/分 心动周期缩短(尤其心舒期) 充盈量每搏出量每分心输出量。 40次/分 心动周期延长(尤其心舒期) 充盈量达极限而心率太慢每分心输出量。,第二节 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1.大a:具有弹性和可扩性 2.小(微)a:半径小、阻力大 3.小(微)v: 4.cap.:薄、透性好 5.v:容纳循环血量60-70%,弹性贮器血管,cap.前阻力血管,cap.后阻力血管,物质交换血管,容量血管,各段血管 的压力梯度: 主a:100mmhg 小a:85mmhg cap:30mmhg v始:10mmhg 心房(大v):0,二、动脉血压 (一)动脉血压 1.正常值与测量 收缩压(sp):室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到的最高值(12.018.7kpa) 舒张压(dp):室舒时,动脉血压降低到的最低值(8.012.0kpa) 脉搏压:sp-dp4.05.3 kpa,平均动脉压:dp + 脉压/3 血压的测量示意图 (sp + 2dp)/3,2.生理变异: 年龄10岁bp1mmhg(血压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sp的升高比dp的升高更明显) 吸气呼气bp:吸气负压抽吸,血贮于肺中回心血量射血量bp 活动安静 站位卧位 右臂左臂(1.33kpa or 10mmhg) 上午下午(811时最高,08时最低) 高原平原 男性女性,(1)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a血量管壁侧压力 (2)心率心舒期心舒末期a血量管壁侧压力,3.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心舒末期a血量(不明显) dp(不明显),sp(明显),血流速,dp(明显),搏出量sp(不明显),回心血量,(3)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心舒期a血量 心缩期血流速 sp(不明显) (4)大动脉弹性缓冲sp维持dp (5)循环血量/血管容积的比例失调 如:大失血循环血量bp(显著) 过敏休克血管容积回心血量bp,dp(明显),管壁侧压力,sp(明显)dp脉压,体循环平均压变bp变,动脉血压影响因素,三、微循环,(一)组成及功能 微a:总闸门 后微a:分闸 cap.前括约肌:分闸 真cap.:营养性血管 通血cap.:直捷通路 a-v吻合支:调节体热 微v:后阻力性cap.,前阻力性cap.,(二)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 名称 血流通路 血流特点 作用 迂回通路 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 血流缓慢 物质交换 直捷通路 微a后微a通血cap. 血流速较快 利血回流 a-v短路 微aa-v吻合支微v 随温度变化 调节体温,真cap.网微v 主要场所,微v,四、组织液的生成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1.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 有效滤过压0 组织液生成(动脉端) 0 组织液回流(静脉端),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 经 调 节,(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1)心脏的n支配 心交感n 心迷走n 起源 脊髓胸段t1t5 延髓的迷走神经 侧角神经元 背核和疑核 分布 右:窦房结、房室肌前壁 右:窦房结 左:房室交界、束支、 左:房室交界 房室肌后壁 房室肌少量 递质 ne ach 受体 1 阻断剂 心得安 阿托品,1.心 脏 的 n 支 配 和作用,(2)交感n和迷走n对心脏的作用,生理作用 心交感n 心迷走n 变 时 4期ca2+内流自动去极速 3、4期k+外流最大舒张电位 (自律性) 自动去极速 (正变时) 自律性 (负变时) 自律性 变传导 0期ca2+、na+内流 0 期 0期ca2+内流 0 期 (传导性) 去极速幅度 去极速幅度 (正变传导) (负变传导) 传导性 传导性 变 力 2期ca2+内流肌浆网释放ca2+ 期k+外流3期复极化速 (收缩性) 生成 ap时程(2期) ca2+内流 (正变收缩) (负变收缩) 收缩力 收缩力 (等长自身调节) 变兴奋 阈电位na+ ca2+通道激活率 期k+外流膜电位距阈电位远 (兴奋性) 兴奋性 兴奋性,交感缩血管n 交感舒血管n 副交感舒血管n 中枢 延髓的缩血管中枢 皮质运动区 脑干副交感核、 (t1-l2-3侧角) s2-3外侧核链 递质 ne ach ach 受体 (主)、 阻断剂 酚妥拉明 阿托品 阿托品 分布 绝大多数血管 骨骼肌血管 软脑膜、消化腺、 (多为单一支配) 外生殖器血管 作用 受体血管缩 血管舒 血管舒 受体血管舒 特点 调节血压作用大 不参与血压调节 不参与血压调节 持续发放紧张性冲动平时无作用 参与调节局部血流 紧张性血管缩 与情绪、运动有关 紧张性血管舒,2.血管的n支配与生理作用,部 位 特 点 脊 t、l、s段 活动受上级中枢控制 髓 灰质侧角 能完成原始不精确的心血管反应 缩血管中枢 是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 延 (头端腹外侧) 心交感中枢 相互间有突触联系 (尾端腹外侧) 髓 心迷走中枢 (迷走背核、疑核)(吸气迷走紧张交感紧张呼气:相反) 延 下丘脑、 髓 大脑边缘系统 以 大脑新皮层运动区 上 小脑顶核.,(二)心 血 管 中 枢,呼吸可改变其紧张性:,始终有紧张性,且交感紧张性,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下丘脑是皮层下的一高位整合中枢,越是高位n元其整合功能越复杂,1颈a窦和主a弓压力感受性反射,(三) 心血管反射,血压突然,窦、弓感受器受到牵拉兴奋性,窦、弓n,孤 束 核,缩血管中枢(-),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交感缩血管n(-),心交感n(-),心迷走n(+),阻力血管舒,容量血管舒,心 脏 活 动,外周阻力,v回流量,心输出量,血压,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po2 h+ pco2 等,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窦、弓n,孤 束 核,心血管中枢兴奋性改变,呼吸中枢(+),心率、冠脉舒 心输出量,皮肤、内脏 骨骼肌血管缩,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输出量,血 压,呼吸加深加快,间接,循环血量 等适宜刺激,1.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二、体 液 调 节,2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e) 去甲肾上腺素(ne) 来 源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髓质、交感n节后纤维 共 性 兴奋 、受体,强心、缩血管、bp、平滑肌舒张、 升血糖、升血脂、耗氧量、产热 个 性 强心剂 升压剂 心脏 结合1受体 基本同e 正变时、正变力、正变传导作用 但在体心率 心率心缩力心输出量sp (窦弓反射效应所致) 血管 结合2受体 除冠脉外 皮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