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理论.ppt_第1页
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理论.ppt_第2页
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理论.ppt_第3页
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理论.ppt_第4页
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理论 basic theory of thrombus and hemostasia,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学习目的和要求】,1.掌握血管壁及血小板的止血作用和凝血因子的一般特性、凝血机制。 2.熟悉血液凝固调节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3.了解血液流变学、血栓形成。 2.了解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血液流变学。,血栓和止血,抗凝和纤溶,血管内皮,单核巨噬,抗凝系统,纤溶系统,凝血系统,血小板,血管 ec,他会出血不止吗?,为什么会出血?,为什么会梗死?,血管壁的作用,血小板的作用,血液凝固机制,抗血液凝固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理论,一、血管壁的结构,内皮层(ec) et、 txa2、 pgi2 no、激肽、 vwf t-pa、pai、tm epcr、at-,由结缔组织组成,起支持和分隔作用。,由基底膜、胶原、平滑肌、弹力纤维成,含丰富的tf、pgi-2合成酶等。,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收缩功能,激活血小板,激活凝血系统,促进血液凝固,血凝调节,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二、血管的止血作用,神经,pgi-2 no 激肽等,肾上腺素 et txa2 血管紧张素,收缩功能,二、血管的止血作用,胶原- vwf-gpb/-血小板,胶原、tnf paf,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血小板粘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von willebrand factor,激活血小板,二、血管的止血作用,胶原,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激活凝血系统,二、血管的止血作用,fxa,fx,tf,fa-tf- ca2+,fa,fa,fa,fa,ca2+,ca2+,胶原,f,fg,fb,fa,局部粘度增高,二、血管的止血作用,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血管 通透性升高,血浆外渗,血凝调节 pait-pa,阻止纤溶,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二、血管的止血作用,fb,plg,pl,dd,pai,t-pa,1、血管松弛和舒张( pgi-2 、no),2、抑制plt聚集( pgi-2 、no),3、血液凝固调节,抗凝血酶,tm+apc+凝血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pa,三、ec抗血栓形成作用,抗凝血酶,凝血酶,肝素,凝血酶-抗凝血酶-肝素,fa fa fa fa fa fa,(antithrombin, at),fxa、fa,血栓调节蛋白 thrombomodulin,tm,fxa,fx,tf,fa-tf- ca2+,fa,fg,fb,tfpi -fa-tf- a,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fb,plg,pl,dd,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血小板,纤 溶,ec,vwf、paf,血液凝固,tf,a at 肝素,pai,pgi2,no,tfpi-xa/tf/a,t-pa,抗凝血,促凝血,收缩,et、txa2,fa,ec,舒张,a tm,apc,pc,a+a,a a a,第二节 血小板与止血,一、血小板的结构,膜蛋白 膜脂质,(一)表面结构,糖蛋白(glycoprotein,gp),胶原受体,fg受体、参与聚集,vwf受体,磷脂酰丝氨酸ps,pf3,pc磷脂酰胆碱,pe磷脂酰乙醇胺,sph,pi磷脂酰胆碱,膜脂质,phospholipid pgi2 txa2,鞘磷脂,第二节 血小板与止血,一、血小板的结构,(二)骨架系统和收缩蛋白,微管,膜下细丝,微丝:静止状态下无,第二节 血小板与止血,一、血小板的结构,(三)细胞器和内容物,颗粒:pf4 -tg,致密颗粒:adp,溶酶体: 水解酶、胶原酶,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等,第二节 血小板与止血,一、血小板的结构,开放管道系统,(四)血小板特殊膜系统,致密管道系统,第二节 血小板与止血,二、血小板的活化及其分子基础,1、形态改变 2、表面特殊蛋白表达 gpb/a;p-选择素 3、血浆血小板特异产物水平增高 -tg;pf4 ;txa2,(一)血小板活化的表现,第二节 血小板与止血,二、血小板的活化及其分子基础,1、血小板收缩的基础,(一)血小板活化的分子基础,凝血酶 胶原 肾上腺素 paf adp txa2,血小板骨架系统和收缩蛋白,第二节 血小板与止血,二、血小板的活化及其分子基础,p-选择素: 单核细胞释放tf; 激活凝血酶 gpb/a :fg受体、参与聚集 5001000个 80000个,(一)血小板活化的分子基础,2、血小板表面物质表达基础,第二节 血小板与止血,二、血小板的活化及其分子基础,3、血小板代谢基础,(一)血小板活化的分子基础,(1)能量代谢:有氧氧化+无氧酵解,(2)膜磷脂代谢:,膜磷脂(pc、ps、pi),前列腺素环内过氧化物(pggpgh),花生四烯酸盐,前列环素(pgi2),血栓烷,磷脂酶a2,甘油二脂脂酶,环氧化酶 (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前列环素合成酶 (内皮细胞),血栓素合成酶 (血小板),第二节 血小板与止血,三、血小板的止血功能,血小板粘附于内皮下组织或其他异物表面的能力。,(一)粘附(adhension)功能,蛋白质 受 体 胶原 gpa/a, gpb/a fg gpb/a vwf gpb/,部分参与血小板粘附的蛋白和受体,第二节 血小板与止血,三、血小板的止血功能,血小板之间相互粘附(gpb/a-fg-ca三者缺一不可),(二)聚集(aggregation)功能,低分子物质 蛋白水解酶 颗粒或巨分子 凝集素,血小板诱聚和促释放反应物质,肾上腺素 凝血酶 胶原 瑞斯托霉素 adp 胰蛋白酶 内毒素 抗血小板抗体 5-ht 纤溶酶 病毒 paf txa2,第二节 血小板与止血,三、血小板的止血功能,血小板颗粒内容物通过ocs释放到血小板外(主要为-tg和pf4)。 释放条件: a. 血小板被激活 诱导剂:adp、txa2、胶原等; 机械 b. 骨架结构及ca2+ 释放物质:蛋白类、胺类、离子,(三)释放反应,第二节 血小板与止血,三、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四) 收缩功能 微丝、肌动蛋白及肌球蛋白作用,第二节 血小板与止血,三、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四) 促凝功能,在pf3表面完成f和f活化,第三节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coagulation)是血液由液体状态转为凝胶状态的过程。,第三节 血液凝固,凝血因子(coagulable factor)也称凝血蛋白(coagulable protein),共14个(?、?、?、pk、hmwk)。,一、凝血因子的一般特性,第三节 血液凝固,(一)依赖维生素k因子:f、f、f、f (二)接触系统因子:f、f、pk、hmwk (三)凝血酶敏感因子:、 (四)其他因子:(tf)、(ca2+) 、vwf,一、凝血因子的一般特性,第三节 血液凝固,(一)纤维蛋白形成的基础 (二)凝血酶生成的基础 (三)凝血活化的基础,二、凝血因子的功能及其分子基础,纤维蛋白的形成的基础,(精16-甘17),(精14-甘15),fa,fa,f,fa,fpa,fpb,fb,fb,sfm,fb,凝血酶生成的基础,11000p,17aa,-fa,f,f,fa-a-ca2+-pf3 tf-a- ca2+,(精51-异亮52),-fa,f,fa,fa,fa-fa-ca2+-pf3,f1+2,fxa,fa-tf- ca2+,fa,f,f,胶原,fa,fa,f,f,fa-a-ca2+-pf3,fa,tf,f,k,pk,fa,f,fx,fa-fa-ca2+-pf3,fa,f,f,pl,plg,凝血活化的基础,第三节 血液凝固,(一)内源凝血途径 (二)外源凝血途径 (三)共同途径,二、凝血机制,fa,f,胶原,fa,fa,f,f,fa-a-ca2+-pf3,k,pk,内源凝血途径 intrinsic pathway 指由f被激活到 fa-a-ca2+-pf3形成的过程。,fa-tf- ca2+,fa,tf,f,外源凝血途径 extrinsic pathway 指由tf释放到 fa-tf- ca2+形成的过程。,fxa,fx,fa-a-ca2+-pf3 fa-tf-ca2+,fa,fg,fb,f,共同凝血途径common pathway 从fx被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fa-fa-ca2+-pf3,第四节 血液凝固调节系统,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和清除组织因子、凝血酶原酶、fdp、内毒素等促凝物质。,一、细胞抗凝作用,第四节 血液凝固调节系统,抗凝血酶(antithrombin, at) 特性:由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属于2球蛋白,正常血浆浓度0.180.3g/l。 作用:是依赖肝素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二、体液抗凝作用,抗凝血酶,凝血酶,肝素,凝血酶-抗凝血酶-肝素,fa fa fa fa fa fa,(antithrombin, at),第四节 血液凝固调节系统,蛋白c系统: 主要由pc、ps、tm、epcr组成。 pc、ps由肝脏合成。 tm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epcr由内皮细胞合成。,二、体液抗凝作用,fxa、fa,血栓调节蛋白 thrombomodulin,tm,第四节 血液凝固调节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 由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肝脏合成。,二、体液抗凝作用,fxa,fx,tf,fa-tf- ca2+,fa,fg,fb,tfpi -fa-tf- a,f,第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2.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 3.纤溶酶原(plasminogen, plg) 4.纤溶酶(plasmin, pl) 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一、纤溶系统成分及功能,第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名称 合成部位 功能 t-pa 血管内皮细胞 激活plg u-pa 血管内皮细胞 激活plg 肾小管上皮细胞 plg 肝脏 pl 降解fg、fb、 、 pai 血管内皮细胞 抑制t-pa u-pa 血小板 、,sct-pa,tcu-pa,scu-pa,tct-pa,plg,pl,pk,k,fa hmwk,pai-1,pai-2,c1-抑制物,2抗纤酶 2巨球蛋白,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t-pa sk uk,内激活途径(继发),外激活途径(原发),外源激活途径,fb,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及产物,fg,fm,fb,x、y、d、e, b1-42, a、b、c、h,x,、y, 、d、e, b15-42, a、b、c、h,x、y、d、e,dd,pl,pl,pl,fa,fpa/b,fa,血栓形成,白色血栓(灰色血栓、动脉血栓): 主要有plt、fb、wbc、少量rbc组成。 红色血栓(静脉血栓): 主要有rbc、 wbc、 fb、少量plt组成。 混合血栓: 头部为白色血栓,体部白色血栓+红色血栓,尾部红色血栓。,血栓形成机制,血管壁损伤 血液成分改变 血小板改变;凝血因子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