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观察与护理.doc_第1页
介入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观察与护理.doc_第2页
介入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观察与护理.doc_第3页
介入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观察与护理.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介入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观察与护理【摘要】 目的 探讨颈外动脉介入栓塞治疗顽固性鼻血的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0例顽固性鼻血患者颈外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 10例鼻出血患者栓塞成功,无并发症的发生,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充分做好介入治疗的术前、术后及心理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关键词】 鼻出血;介入治疗;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epistaxis and the nursing measures.Methods The data of 10 cases with intractable epistaxis received TAE and clinical nurse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 10 cases were embolized successfully and cured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Conclusion Enough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pertinent nursing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reducing complication.Key words epistaxis;interventional treatment;nursing顽固性鼻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治疗较棘手的急症,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前后鼻孔填塞、颈外动脉分支结扎、微波热凝、激光照射封闭血管等效果不理想,仍有25%52%的患者的再出血的危险1。自1974年Sokolloff应用介入栓塞治疗顽固性鼻血后,介入栓塞治疗顽固性鼻血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具有创伤小、见效快、安全可靠的优点,使患者易于接受,并缩短了疗程。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五官科共收治了10例顽固性鼻血患者均采用了颈外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后,止血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中,8例急诊入院,2例平诊入院;男7例,女3例;年龄1782岁,平均62岁;病情最短1天,最长3年;反复出血次数最多达11次;失血量5001 200 ml,不明原因出血4例,高血压性出血5例,鼻咽纤维血管瘤1例。10例患者均采用前后鼻孔填塞、微波热凝、激光照射封闭血管措施后仍无法止血。1.2 方法 采用Selding技术,经右股动脉插管将45F猎头导管送到颈外动脉行颈外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发现出血动脉后进一步将导管送至出血动脉再次行DSA明确出血动脉并排除危险吻合支后用弹簧圈栓子进行栓塞,栓塞完毕后再次行DSA了解栓子位置,然后退出导管。2 结果1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行颈外动脉DSA显示,8例为单侧出血,2例为双侧出血,所有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获得有效的止血,于术后39天出院,门诊随诊36个月未见复发。3 护理3.1 术前护理3.1.1 术前评估及检查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全身状况,包括生命体征情况,还要了解患者的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抽交叉配血等项目。3.1.2 心理护理 患者多数是经过反复出血、多次行填塞及电凝等措施仍无法止血,患者及家属心理负担大、思想顾虑重,有的甚至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责任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治疗经过后,并主动关心患者,向他们介绍有关介入治疗的方法、优点及注意事项,术中、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和处理方法,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3.1.3 一般护理 保持口腔卫生,每天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用46次,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做好腹股沟区的备皮,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术前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及碘过敏试验,测量生命体征。3.1.4 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系数 (1)术前全部患者均行前后鼻孔填塞,即使术中出血导致窒息、休克的可能性亦会大大降低。(2)术前输血可改善患者的基本状况,提高患者特别是术发生出血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2。本组有2例因2天内特发出血约800 ml,术前予以输血改善机体状况,并顺利完成手术。控制原发病,如高血压性鼻出血者应将血压控制好。(3)备好抢救器械和药品。3.2 术中护理 (1)术中密切配合医生:认真检查所需要的材料,器械数量是否齐全,性能是否完好,全部器材均用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反复冲洗消毒,以免在术中发生栓塞;(2)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通常在左下肢建立静脉通道,以备术中临时用药和急救时使用,亦方便手术者操作;(3)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急救准备,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配合医生处理。3.3 术后护理3.3.1 一般护理 术后给予平卧24 h,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小时1次,特别是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要严密监测血压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防止因血压升高而再次引起出血。3.3.2 穿刺部位的观察 右下肢制动24 h,不能做屈曲动作,腹股沟穿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注意松紧度,再用1 kg沙袋压迫68 h,以达到止血和防止血肿的形成。并定时观察穿点周围有无渗血,穿刺肢体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3.3.3 留置鞘管的护理 留置鞘管一般在24 h后拔除,拔出鞘管时由于按压的不当或患者紧张疼痛可引起心律失常、冠脉痉挛等3,因此,在拔管前应做好心理护理,嘱患者放松,并严密监测意识、血压等变化。3.3.4 饮食与活动 术后饮食一般以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主高血压患者应低盐、低脂饮食,多吃维生素、纤维素丰富的食物,特别是老年及高血压性出血患者,要防止因便秘引起腹压增高而诱发鼻出血,术后一般在24 h后可下床活动,但切勿动作过急,应注意循序渐进,保证安全。3.3.5 鼻腔填塞的护理 嘱患者不要随意拉扯暴露在鼻腔外的填塞球丝线,防止填塞球脱落引起窒息,填塞物一般在48 h内全部抽出,鼻腔填塞物拔除后匆用力擤鼻及挖鼻,避免鼻黏膜损伤而再次引发出血,嘱患者多漱口,减少口腔异味,保持口腔卫生。3.3.6 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3.3.6.1 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 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表现为局部青紫、淤血肿块、血肿较大时可压迫静脉引起静脉炎,压迫动脉引起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预防方法是在穿刺点局部加压包扎,并用沙袋压迫,肢体要制动24 h,并嘱患者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高血压患者术前应用药物控制血压。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的巡视护理。3.3.6.2 血栓形成和栓塞 血栓形成和栓塞是DSA检查和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如股动脉血栓形成,表现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肢体发凉,皮肤温度低,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如颈内动脉系统血管栓塞,则表现脑梗死症状,依血管栓塞部位出现相应症状,如偏瘫、失明、面瘫、脑神经损害、昏迷、抽搐、脑水肿,严重者可致死亡,因此在术中、术后都要加强监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瞳孔、意识、血压、脉搏、呼吸及肢体运动、动脉搏动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3.3.6.3 栓塞后综合征 头颈部血管栓塞后出现发热、头痛为最常见并发症4。本组6例患者出现轻重不同症状发生。嘱患者精神放松,告知症状可在37天内症状消失,自行恢复,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如反应严重的可予以氧气吸入、按医嘱使用止痛药或地塞米松。3.3.7 出院指导 嘱出院后要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治鼻腔炎症,防止鼻黏膜干燥,保持情绪舒畅,高血压者应严格控制血压,饮食以清淡、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为主。4 小结顽固性的鼻腔出血特别是中老年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出血,出血较多且不易止,加上反复的填塞等止血措施未能见效,使患者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更给治疗、护理带来难度,有部分动脉出血病情凶险,甚至会危及生命,需要快且有效的止血措施。颈外动脉介入治疗顽固性鼻腔出血,因对其出血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