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实习报告_第1页
水利工程实习报告_第2页
水利工程实习报告_第3页
水利工程实习报告_第4页
水利工程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4 水利工程实习报告 篇一:水利工程实习报告范文 姓名:; xxx 所在院校 :南京交通学院 专业:水利工程施工 实习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 实习项目: 实习职务:技术员 实习时间: 2016年 7月 11日 2016年 8 月 15 实习目的:尽早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在实践中寻找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一工程概况: 1.诸暨东特大桥里程 dk066+ dk066+ 基础为钻孔桩,桩径均为米,承台尺寸: *厚度:米 桥墩类型:双线型 圆端空心墩。 2.该桥所在区段设计活载为 2k 活载,地震烈度为 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3.该桥位于直线上 二实习任务: 1.开孔钻孔 1.护筒的埋设 护筒采用 6mm厚钢板卷制而成,为增加刚度防止变形,2 / 24 可在护筒上、下端和中部的外侧各焊一道加劲肋。护筒长度为 2m,直径比钻头直径大 40cm,护筒顶端高出地下水位 2m以上 ,高出地面 30cm,并在顶部割出吊孔、泥浆口。护筒中心线应与桩中心线重合 ,一般平面允许误差不大于 50mm,竖直倾斜率不大于 1%。埋深不小于 1m。 护筒埋设 ,在桩四周设置引桩,用冲击钻对准桩位下挖 2m,将护筒吊入植正,用小型振动锤或铁锤锤击下压护筒,下沉过程中不断校正中心位置及垂直度,使护筒均匀下沉到位,直到高出原地面 30cm 为止,并在护筒周围进行人工夯实。 2、泥浆制备及要求 泥浆是粘土拌合物,由于比重大,静水压力高,泥浆可作用在井孔壁形成一层泥皮,阻隔孔内渗流,保护孔壁免于坍塌。在开钻前,根据设计或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采用优质粘土或膨润土,由拌浆机拌制,拌好的泥浆储备在泥浆池内,钻孔时由泵送至钻机,保证护筒内泥浆顶标高始终高于外部水位或地下水位 至少。为了提高泥浆的粘度和胶体率,可泥浆中投入适量的烧碱、碳酸钠或纤维素,其掺量由试验确定,钻孔时随时检验泥浆比重、粘度和含砂率,根据土质情况及时调整泥浆性能,并填写好泥浆试验记录表。 泥浆性能指标如下: 泥浆比重: 3 / 24 一般地层,大漂石、卵石层不宜大于。 粘度:一般地层 16 22s,松散易坍地层 19 28s。 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 4%。 胶体率:不小于 95%。 ph值:应大于。 3、钻机就位及钻孔 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钻机就位后的 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在钻进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陷。各项准备工作完成经检查满足要求后钻机就位,施工队对钻机就位自检。将钻头中心与钻孔中心对准,并放入孔内,调整钻机垂直度参数,使钻杆垂直。 钻孔钻头采用直径 1m桩基专用的规格钻头,钻孔时,孔内水位宜高于护筒底脚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上 。达不到要求,可以通过加大泥浆浓度,加强护壁,保持孔壁稳定。钻进过程随时注意往孔内补充水或泥浆,维持孔内的水头高度。在工地应备有备用钻头,检查发现钻头直径磨耗超过15mm时应及时更换修补,更换钻头前,应先检控到孔底,确认钻孔正常时方可 放入新钻头。 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如表土为淤泥、松散细砂等软弱土层,可加黏土块夹小片石,反复冲击造孔壁,保证护筒的稳定。在钻进过和程中 ,当泥浆指标不合格时,及时开启泥浆分离净化器净化泥浆 ,降低泥浆含砂率,保证泥浆含砂率,4 / 24 净化后的泥浆排入钻孔或泥浆箱内。 在护筒刃脚下 2m 以内采用小冲程钻进,泥浆比重控制在范围内,软弱层时投入黏土块夹小片石;黏土或粉质黏土层采用中小冲程钻进,钻进时泵入清水或稀泥浆,且需经常清除钻头上的泥块;粉砂或中粗砂层采用中冲程钻进,泥浆比重控制在范围内,必要时投入黏土块,勤冲 勤掏渣;在卵石土层内采用中、高冲程,泥浆比重控制在范围内,投入黏土块,勤掏渣;基岩时采用高冲程,泥浆比重控制在左右,勤掏渣;如遇软弱土层或 开始钻基岩时采用低锤密击或间断冲击,以免偏斜。如发现钻孔偏斜,应立即回填片石至偏孔处上部重新钻进。遇孤石时可适当抛填硬度相似的片石,采用重锤冲击,或中低冲程交替冲击。将大孤石击碎挤入孔壁。钻至设计标高后,对孔径等进行检查,经监理确认钻孔合格后,立即进行清孔作业,采用换浆法清孔,清孔后应达到以下标准:泥浆比重不大于含砂率控制在 2%以内,粘度控制在 17 20s,严 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代替清孔,保持孔内原有水头高度。 钻孔桩钻孔允许误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1 5 / 24 孔径 不小于设计孔径 2 孔深 不小于设计孔深 3 孔位中心偏心 50mm 4 倾斜度 1%孔深 5 浇筑混凝土前桩底沉碴厚度 5cm 2.下放钢筋笼 1、钢筋笼利用吊机整体吊装到孔内,宜用三点起吊。第一吊点设在骨架下部,第二吊点 设在骨架长度的中点到上三分之二之间。 起吊时,先提第一吊点,使骨架稍稍提起,再与第二吊点同时起吊。随着第二吊点不断上升,慢慢放松第一吊点,直到骨架与地面垂直。 2、吊放钢筋笼入孔后应徐徐下放,以免碰撞孔壁;6 / 24 下沉钢筋笼接近设计位置时,加强控制,以避免由于惯性钢筋笼下沉过深的情况发生。吊筋一端卡在最上面的箍圈上,另一端套入钢管,支撑与护筒口。 3、下笼完成后,在孔口牢固的横杠上定位,以免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出现浮笼现象。 四混凝土浇筑 1、导管下放完成后,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控制在25cm 40cm,再次检查孔底沉碴厚度,不 符合要求时,采取二次换浆清孔,沉碴厚度满足要求后,及时快速灌注混凝土。 2、首盘混凝土量必须满足水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高出导管底 1m。 首批灌注砼的数量公式(例桩径 d=1): v d2/4(h1+h2)+ d2/4h1; h1=hwrw/rc 篇二:水利工程实习报告 通过这次水利工程实习,我收益匪浅,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而且还从老一辈的水利工程专家那学到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现将实习以来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由于我们是在学校学到专业课时才进行这次实习的,因此这次实习是比以往任何一次实习都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后,才开始实习的,通过这次实习,使我更充分地理解了专业知识学习,进而在今后的工作7 / 24 和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专业技能。 首先,通过这次毕业实习,使我更深刻地了解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知识。大学三年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逐步具有了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都是理论知识,除上课程认知识习和假期专业实习外,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已学理论知识还远不够。通过这次实习,我对以前学习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正确的认识。 以前课本 上学的知识都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最基础的内容,所运用的模型和原理也是最简单的类型。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日趋规范和完整以及人民群众对建筑物安全、合理、经济的更高要求,工程上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和疑惑,如何快速正确地处理好这些问题 ?我想,那便是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原理,根据问题具体找出“瓶颈”所在,找到突破口去解决好。其实,这些基本知识和原理很多我们都学过,但如何将他们联系起来,用于解决和、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 “学以致用”的另一方面是“以小见大”。许多知识、原理往往是解决问题的 关键。例如:我们在上次暑假实习时,我对工程采用基础静压桩法和锚杆固定的处理方案十分不解,因为静压桩比现浇混凝土桩经济费用高。因此,我推测是该工程地基土质软弱或砂化严重,我向项目负责人请教后得到了肯定。因为在学基础工程后,我一直记得授课老师这8 / 24 样告诉我们:如果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应尽量少使用静压桩,静压桩费时而且费用大,也就是这个小道理,才让我产生上面的问题和疑惑。有些问题看似复杂,其实换个角度或换种思维可能就简单的多了。所以,除了将所学的运用于工程中,还应注意灵活、熟练掌握和运用那些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原理和方法 ,从小处、细微处着眼,兼顾全局,一定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通过这次施工实习,使我更清醒地意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无论是从事设计还是施工或监理工作,我们都应该注重提高施工管理效率。这次施工实习的工程局,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习,在建三峡大坝时运用的都是世界一流水平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模式,使我感受特别深刻。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考虑的内容多,范围广,所要安排的工作任务量更大,但这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和效率。三峡水利工程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条 不紊,工人们在工地上忙碌但有序,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也是在施工现场步步不离,认真将施工工作效率提高到最佳,而项目工程负责人则在工地现场指导。因此各项工作都在计划进行中。 通过这些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方法,施工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这样十分有助于施工的连续性和可续性。 9 / 24 最后,通过这次施工实习,使得我更全面地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其实,在这么短暂的施工实习中真的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在这几天的施工实习中我从更全面的角度认清了今后所从事水利工程工作所需努力的方向。正如在实习中老师和工程师 所说:“毕业后从事土木工程工作,需要的是谦虚和学习”。 的确,从大学毕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我们所面临的如同一张白纸,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在等待我们去努力。因此,面对那么多长期从事水利工程的同行前辈,他们工作经验比我们丰富,知识学的比我们扎实,学识比我们渊博,我们只有耐下心来,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我们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也才会在水利工程这一艰苦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领域取得更大的收获。 另外,在这次毕业实习环节中,我也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尽管在学校认真学习了专业知识,但是当前所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广,尚不能轻松胜任水利工程工作,因此,尽管在不久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但我应该将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新的学习的开始,只是在实践中学习,才会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由于专业实习时间较少,因此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与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所获取10 / 24 的阅历更是很短缺。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向从事水利工程的前辈学习,同时要转换学习方法和态度,改变以往过于依赖老师的被动吸收学习方式,应主动积极向他人学习和请教,同时加 强自学能力和驾驭解决难题的本领。 总之,我会好好体会这次实习给我带来的成果,我相信这对我今后的工作中是极其有帮助的。 篇三:水利工程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1了解在国家拉动内需的大政方针下的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趋势; 2通过对三峡大坝,水电站,三峡展览馆等的参观和现场人员的讲解以及专家的讲座,增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工程概念,丰富生产知识,对将要从事的工作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 解和切身感受,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3熟悉水利枢纽的组成与总体布置,各种水工建筑物的作用,水电站的典型布置方式,组成建筑物及运行管理; 4了解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基11 / 24 本步骤,加深对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知识的理解,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二、 实习要求 1. 通过报告、现场参观和讲解,了解各种水利工程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布置施工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建筑物的设计特点、形式及布置合理性进行分析; 2. 了解和掌握水库 各部分的组成、形式及其功能,各建筑物的形式选择和特点; 3. 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参观和与工程技术人员及专家的交流,熟悉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工程管理以及工程监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并对其合理性作出自己的判断; 4. 了解水利工程建设的一般过程和工程设计报告编写的主要过程,了解三峡工程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三、 实习计划 1. 日程安排:这次野外实习为期一周, 3月 9 日召开实习动员会, 3月 10号到 3 月 16 日实习,其中, 11号到 13号主要的过程是上午听专家的讲座,下午到坝区或展览馆参观。 14号 到 15号现场考察三峡库区。 2. 实习方式:听专题报告、现场参观、听取专家及技术人员讲解、现场阅读资料、工地现场参观、讨论及考查、编写实习报告等。 四、 实习内容 12 / 24 总结三峡实习过程,将报告整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峡水利枢纽概况 三峡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长江三峡的西陵峡中,距下游宜昌市约 40km。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骨干工程。经过长期的研究论证,坝段、坝址、正常蓄水位、重庆至宜昌河段的一级开发与二级开发以及分期开发等多 方面的比较,最后选定了“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坝顶高程 185m,正常蓄水位 175m,初期运用水位 156m。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 175m,总库容 393 亿m3。防洪库容亿 m3,可以使下游荆江河段,防洪标准可提高到百年一遇,在遇到千年一遇以上特大洪水时,配合以中游分蓄洪工程等,可以避免发生毁灭性洪灾。水电站装容量1820万 kW,保证出力 499 万 kW,多年平均发电量亿 kW h。向华中、华东和川东供电。设有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年单向通过能力 5000 万 t,万吨船队可直达重庆。 1993 年开始施工准备, 1998 年截流, xx年 6 月水库开 始蓄水, 2016年全部建成。 坝址地形开阔,河谷宽达 1000 余 m,右侧有中堡岛顺江分布,两岸谷坡平缓。基岩主要为前震旦纪斜长花岗岩,岩性均一、完整、力学强度高。微风化与新鲜基岩饱和抗压强度 100MPa,变形模量 30 40GPa,纵波速度大于 5000m/s。13 / 24 岩体透水性微弱,单位吸水量一般小于 /(min m m)。坝区有两组断裂构造,一组走向北北西,一组走向北北东,倾角在 60以上。断层规模不大,且岩石胶结良好。花岗岩体的风化层分为全、强、弱、微 4 个风化带。风化壳 的厚度 (指全、强、弱 3个带 )在两岸山体地地段较大,可达 20 40m,漫滩地段较薄,主河床中一般无风化层或风化层厚度较小。库区和坝区地壳稳定,地震基本烈度为 6 度,建筑物按 7 度设防。水库建成后,可能产生的水库诱发地震,估计最高震级为级。水库库岸总体稳定条件较好。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100万 km2,多年平均径流量 4510亿 m3,多年平均输沙量亿 t。正常蓄水位 175m 时,库容 393亿 m3,防洪限制水位 145m时,相应库容,防洪库容亿 m3。枯季消落低水位 155m,库容 228亿 m3,调节库容 165亿 m3。主要建筑物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加 10%校核,相应洪峰流量分别为 98800m3/s 和 124300m3/s,相应水位为175m和(库容为 450亿 m3)。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 17 年。一期 5 年( 1992 1997 年),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修建左岸临时船闸( 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船机及左岸部分砼坝段的施工。 一期工程在 1997年 11月大江截流后完成,长江水位14 / 24 从原 68m 提高到 88m。己建成的导流明渠,可承受最 大水流量为 20000m3 s,长江航运不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可以保证第一期工程施工期间不断航。 二期工程 6 年( 1988-xx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继续进行并完成永久船闸、升船机的施工, xx年 6 月 1 15日大坝蓄水至 135m 高,围水至长江万县市境内。张飞庙被淹没,长江三峡的激流险滩再也见不到,水面平缓,三峡内江段将无上、下水之分。永久通航建成启用, 7 月 10日左岸首台机组发电。 三期工程 6 年( xx一 2016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 完成全部机组安装。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远 600km,最宽处达 2000m,面积达 10000km2,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水库平均水深将比现在增加 10100m。最终正常冬季蓄水水位为 175米,夏季考虑防洪,可以控制在 145m 左右,每年将有近 30m 的升降变化,水库蓄水后,坝前水位提高近 100m,其中有些风景和名胜古迹会受一些影响。 三峡水利枢纽效益显著,拥有防洪、发电、航运、南水北调、渔业及旅游等综合效益。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投资、技术、移民、生态、水质、人文景观等。但是在工程进展至今的现实表明,这 些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的。 15 / 24 (二)枢纽布置和水工建筑物 1.枢纽布置自左至右顺序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升船机左侧非溢流坝段、升船机、临时船闸、左岸非溢流坝段、左厂房坝段及左岸厂房、导墙坝段、泄洪坝段、纵向围堰坝段、右厂房坝段及右岸厂房、右岸非溢流坝段。大坝轴线总长度为 2335m(不包括双线五级船闸)。 2.挡水大坝及泄水建筑物 ( 1)任务:挡水、泄洪、排沙。 ( 2)坝型及主要尺寸: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 2309m,坝顶高程 185m,最大底宽 126m(厂房坝段 181m),顶 宽 15 40m,大坝砼工程量 1600 万立方米。 ( 3)设计标准: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加大 10校核洪水时坝址最大下泄流量 102500m3/s。 ( 4)泄洪建筑: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总长 483m,设有 22 个表孔和 23 个泄洪深孔,其中深孔进口高程 90m,孔口尺寸为 7 9m;表孔孔口宽 8m,溢流堰顶高程 158m,表孔和深孔均采用鼻坎挑流方式进行消能。 3.水电站 电站坝段位于泄洪坝段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进水口底板高程为 108m。压力输水管道为背管式,内直径,采用钢筋混凝土受力 结构。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和地下厂房。共安装 32 台水轮发电机组,16 / 24 其中左岸厂房 14台,右岸厂房 12台,地下厂房 6台。水轮机为混流式,转轮直径 10m,最大水头 113m,额定流量 966 m3/s,机组单机额定容量 70万千瓦。 4.通航建筑物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德国合作方正在技术公关中,计划用螺旋杆技术取代原计划的钢缆绳提升技术),均位于左岸。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 280 34 5m(长宽坎上最小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升 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设计,承船厢设计有效尺寸为 120 18,一次可通过一条 3000吨的客货轮。承船厢设计运行时总重量为 11800吨,总提升力为 6000 万牛顿。 (三) 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1.防洪 防洪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和目标。由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处,工程建成后在重庆至宜昌段形成巨大水库,当水位达到海拔 175 米时,水库可拥有 221 5 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可有效调节和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特别是对荆江河段的防洪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可配合荆江分洪等分蓄洪工程的运用,防止荆江河段两17 / 24 岸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减轻中下游洪灾损失和对武汉市的洪水威胁,并可为洞庭湖区的治理创造条件。因此,三峡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关键工程。 2.发电 三峡工程最直接的经济效益是发电。三峡水电站左岸厂房安装 14台水轮发电机组,右岸厂房安装 12台,总共装机 26台;单机容量 70万千瓦,装机总容量为 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 846 8 亿千瓦时。主管三峡发电的长江电力现已将三峡电能 搭接上 4条大电网,三峡水电站全部投入发电后,可以把华中、华东、华南电网联成跨区的大电力系统,可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它将为经济发达、能源短缺的华东、华中和华南等地区提供可靠、廉价、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对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三峡工程所提供的电力资源,如果以火电来算,就意味着要多修建 10座 180万千瓦级的火电站。 3. 航运 三峡工程位于南津关上游 38 千米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江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工程以下长江 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和水深,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汉口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期发展的需要。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 660公里18 / 24 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以从重庆直达汉口和上海。扩大了重庆至汉口门航道通过能力,可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 1000万吨提高到 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 35%-37%。经水库调节,宜昌下游枯水季最小流量,可从现在的 3000立方米 /秒提高到 5000 立方米 /秒以上,使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航运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三峡工程与葛洲坝工 程联合运行,对长江上中游的航运效益十分显著。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可充分发挥水运优势。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长江上中游航道和水域条件的改善,将促进船型、船队向标准化、大型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库区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此外,干流两岸遇有大型崩塌、滑坡时,不会再阻断干流航道。 4. 旅游 三峡水库蓄水使老三峡景观重新组合,并迁移保护了大量文物,在库区一支流又开发出原始生态的小三峡旅游区。工程建设本身也是一个难得的景观。 (四)三峡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峡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其中 既有技术方面,也有环境,生态等方面的问题。 1. 投资和效益问题 三峡工程静态投资亿元( 1993 年物价),工程完成时动态投资约 2000 余亿元。三峡工程投资越华中、华东、华19 / 24 南、西南等地区的 160多个县级行政区,被誉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至 2016 年底,三峡输电工程已累计安全送出电量亿千瓦时,相当于亿吨标准煤的发电量。到 2016 年 3月,历时近 20年论证和建设的三峡电站输电线路工程全部完工。 (3)航运效益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三峡升船机布置在枢纽左岸,主要用于为大型客轮提供一个“电梯式过坝”的快速通道,将成为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楼梯式过坝”的有效补充,大大提高船舶过坝效率。 三峡工程带来的问题 (1)移民 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经费便占到了 45%。当三峡蓄水完成后,将会淹没129 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 座小城市,会产生 113万移民,在世界工程史上绝无仅有,并且如果库尾水位超出预计,还会再增加新的移民数量。移民的安置主要通过就地后靠或者就近搬迁来解决,但后来发20 / 24 现,水库淹没了大量耕地,从而导致整个库区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于是对农村人口又增加了一种移民方式,就是由政府安排,举家外迁至其他省份居住,目前已经有大约 14万名库区移民迁到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 (库区外 )、湖南、广东、重庆 (库区外 )、四川等省市生活,为解决移民问题,政府在 1980 年代中期曾筹备设立三峡省予以统筹管理,但后 来考虑到该地区较为贫困,新成立的省恐难以实现经济自立,并且湖北省抵制情绪严重,方案最终只得作罢。到了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后,为促进占库区移民总数 85%的重庆市在移民问题上的积极性和主导性,中央政府决定推动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并在 1997年 3 月 14日由全国人大以 88%的赞成票通过。重庆直辖市于当年 6 月 14 日正式成立,包括了原四川省的重庆、万州、涪陵和黔江四个地区的范围,因此它虽然被称为市,但实质上更接近于省。 (2)泥沙淤积和水位问题 由于有三门峡水电站的前车之鉴,因此泥沙问题始终是三峡工程技术讨论的重中之 重。据测算,长江上游江水每立方米含沙千克左右,每年通过坝址的沙量在 5亿吨以上。在三峡工程未建前,这些泥沙大量淤积在曲折的荆江河段,抬高了河床水位,并危胁到整个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安危。 21 / 24 当三峡水库形成后,受水势变缓和库尾地区回水影响,泥沙必然会在水库内尤其是大坝和库尾 (回水的影响 )淤积。不过乐观者认为,长江的含沙量有季节性差异, 7 汛期江水中的含沙比例比枯水期来得大,因此三峡水电站可以采用“蓄清排浑”的方法来应对,即在汛期时加大排水量使浑水出库,在枯水季节大量蓄积清水,便可以减少泥沙在水库内的淤积,这种 方式与目前水电站的一般运行方式基本一致,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三峡的泥沙淤积问题。他们认为在三峡蓄水的初期,排沙比例只有 30%至 40%,将发生轻度淤积,但主要是填充死库容,影响不大,随着水库运行时间的增长,排沙比例会逐渐提高,在 80至 100 年后,将基本达到平衡,不再出现新的淤积,旧有淤积也可以通过由临时船闸改建的泄沙通道和加强疏浚等方法清理。那时水库将依然保持 90%左右的库容,不会对发电、航运以及沿岸城镇尤其是重庆造成大的不良影响,而且随着长江上游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展,江水的泥沙含量也将缓慢下降。 但 是工程的反对者认为,长江上游河流所携裹的除了泥沙,还有颗粒较大的鹅卵石,在三峡大坝筑起后将极难排出,会造成堵塞,并向上游延伸,进而影响重庆。此后在 2002年 10 月,国务院批准由三峡总公司承建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上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等四座巨型水电站,其建设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分担三峡库区的泥沙淤积,减缓三22 / 24 峡库区的泥沙淤积速度,这也再度引起某些人们对三峡泥沙问题的担忧。 与泥沙淤积问题同样极具争议的,还有水位问题。在三峡蓄水至 135米后,有人发现从大坝到库尾之间的水位落差多达米,远远超过了工程论证报 告认为的米,因此担忧重庆可能会在三峡完全蓄水后被淹没。不过三峡验收组副组长潘家铮对此解释,论证报告中计算的是满蓄水后的情况,而现在的库尾水位其实是天然水位,它和大坝水位目前存在着巨大落差并不令人意外。 (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争议 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甚至还有人认为三峡工程将会使得全球的气候和海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库区人们对三峡工程影响环境的最大担忧来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