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以工位为中心的生产物流配送优化研究姓名:蒋丽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华中生;丁斌2011-04-10 摘要采用干扰管理的思想,建立了以总距离最短、受干扰车辆数最少和总配送延迟最小为目标函数的车辆故障救援模型,设计了遗传算法与 2-opt算法相结合的混合型算法求解该模型,得出解决配送车辆故障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仿真算例证明了该模型对于解决配送中的车辆故障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在文章的结尾对全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详细分析了本文的研究工作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展望。本文研究工作的创新点总结如下:(1)提出了“以工位为中心”的生产物流管理思想。所谓的“以工位为中心”就是指车间存储和生产物流配送等所有的生产物流作业活动都必须满足工位所需物料需求。(2)设计了以工位为中心的存储策略。该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将车间存储区划分为一个个为特定工位组服务的“物料超市”,一个工位组所需的所有物料都存放在一个“物料超市”中,一个“物料超市”可以为一组或多组工位提供配送服务。以所有“物料超市”到工位组的总配送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建立模型,优化工位组与“物料超市”间的对应关系。(3)设计了以工位为中心生产物流管理思想下的三种配送方式及配送流程,即供应商直接配送、存储区配送和补货配送。并分别对直接配送和存储区配送建立了数学模型,优化以工位为中心的存储区配送路线问题以及以工位为中心的直接配送干扰恢复问题。关键词:生产物流车间配送存储优化调度优化干扰管理物料超市工位组 AbstractAbstractThe system of production material flow is considered as the second type ofproduction and will be regarded more and more highly. The traditional system ofmass customization and the Toyotas JIT (Just in Time) production system need alogistics system with strong function as a support system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operation efficiency. The production leve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directly relatedto the level of product cost which is high or low, affecting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enterprises. Currently, the production leve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the enterprise hasbecome an important competitive factor. The research is for the commom problems ofthe produc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select the optimization of storage and thedistribution path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put forward a thinking ofworkstation-oriented production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ptimization on the basis ofrationalization of production logistics to optimize the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In this thesis, the status of the produc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the researchbackground and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this project are introduced firstly. Then,summariz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warehousing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logisticsdistribution, and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of these current researches. At last, theresearch ideas, research content and the research methonds are introduces in detail.Then, the common problems of the production logistics system are found by the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logistics system and the process of the production logistics.Further analysis for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logistics has done to find thestandards and principles of a rational production logistics system in the aspects ofproduction, storage, distribution, handling and others. The signs and the path of arational production logistics system indicated the target of imoroving the productionlogistics system.This thesis proposed a thinking of workstation-oriented productionlogistics to optimize the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enterprises productionlogistics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rationalization principles of production logistic.Next, described the thinking of workstation-oriented production logistics indetail. Three distribution methond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process are designed indetail under the workstation-oriented production logistics distribution mode, whichare direct didtribution, storeage area distribution and replenishment distribution.Then, the details of the workstation-oriented storage strategy is introduced The Abstractplant layout is designed under the workstation-oriented production logisticsdistribution thinking. How to divide the “material supermarket”, group theworkstation and the conbination between them are elanberated in detail.Next, the direnct distribution methond under the workstation-oriented productionlogistics distribution mode is optimized. Established an optimization model with theobject function of minimizing the total distribution distance and the distribution relaytime, shortesting the number of disrupted vehicles, and desgned a hybrid algorithmwhich is combined with 2-OPT algorithm and Genetic Algorithms to solved the model,obtained a optimization solusion of the vehicle breakdown problem. Then asimulation example demonstrated that the mode and algorithm has a goog effect forsolving the problem of vehicle breakdowns.At the end of this thesis, summarized all the research work of this study, analizedthe shortcoming of this research work, and promoted the future researches.Innovations and contributions of this thesis are briefly described as follows:(1) Put forward a “workstation-oriented”.produc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thinking, that is means that all the production logistics operation activities such asmaterial storage and production logistics distribution must meet the must meet theworkstations material needs.(2) Designed a workstation-oriented storage strategy. The core idea of thisstrategy could describe as follows: workstations of the vehicle assembly workshop aregrouped by continuity and comparability of the work procedures. All materials that aworkstation group need are stored in a “material supermarket”. A “materialsupermarket” provides distribution service for one or more workstation groups. Amathematics model with the object of minimizing the total distribution time between“material supermarkets” and workstation groups is built to optimize the combinationbetween them.(3) Three distribution methond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process are designed indetail based on the workstation-oriented production logistics distribution thinking,which are direct didtribution, storeage area distribution and replenishment distribution.Two mathematical modles are built to optimize the workstation-oriented storeage areadistribution and the workstation-oriented direct didtribution.IV AbstractKey Words: production logistics, workstation distribution, torage optimization,scheduling optimization, disruption management, material supermarket, workstationgroupV 论文说明:图标及表序论文说明:图序及表序图序图 1.1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11图 2.1现代生产物流系统的物流过程.17图 2.2传统物流配送模式示意图.18图 2.3 JIT配送模式示意图. 20图 2.4某汽车厂生产物料流程及设备示意图.22图 2.5某汽车厂总装车间平面布置简图.23图 2.6某汽车厂总装车间配送流程.24图 2.7库存的作用.26图 3.1直接配送方式下的物流和信息流.39图 3.2存储区配送方式下的物流和信息流.40图 3.2以工位为中心的配送流程图.40图 4.1以工位为中心的仓储区域示意图.44图 4.2“物料超市”与工位组之间的耦合示意图.47图 5.1遗传算法进化示意图.51图 5.2遗传算法流程.54图 5.3模型的遗传算法.54图 5.4最优解和种群均值迭代变化图.59图 6.1混合型遗传算法流程图.66图 6.2原路径.65图 6.3改进路径.65图 6.4最初最优路线.701 论文说明:图标及表序表序表 5.1总装车间动力总成分装线配送时间调查数据.57表 52计算结果.57表 5.3配送最优路径.58表 5.4 6个物料超市的面积利用率.59表 6.1各客户点坐标和需求量.69表 6.2救援策略下的救援方案一.71表 6.3增派策略下的救援方案一.71表 6.4救援策略下的救援方案二.72表 6.5增派策略下的救援方案二.72表 6.6优化结果对比.73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已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作者签名:_签字日期:_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授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编入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人提交的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公开保密(_年)作者签名:_签字日期:_导师签名:_签字日期:_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企业行为的全球化,全球市场趋一体化的发展给现代制造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因此,如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进行技术改进,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制造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陈荣秋,马士华,2006)。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精细化、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制造企业的生产方式也逐步从传统的小品种、大规模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方式转变,因而多批次、小批量的生产物流配送需求也随之产生。目前,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物流服务已形成规模,它有利于制造商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并可以将企业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于自身的核心业务上。而目前,以世界制造中心著称的中国生产制造企业,不仅要投入精力对产品进行开发设计和市场营销,还要花大量精力进行生产管理,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将采用准时化(JIT)配送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物流运作方式很有必要的。 JIT生产配送模式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追求配送合理化的配送形式,是现代精益物流发展的要求,也是美国、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较为广泛、影响面也较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它对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企业提高利润的有效方式。那么,作为中国的制造企业,应该如何对原有的生产物流系统进行优化改善,在 JIT等先进生产模式引进以后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章作为绪论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并通过对已有的相关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引出本文的研究意义,最后概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主要工作。本章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1.1为研究背景和意义;1.2节为研究现状;1.3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工作;1.4节本文的结构。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新一轮的国际化分工与合作正在进行。作为全球第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在过去的30年里已经取得了惊人1 第一章绪论的成绩,但在生产制造领域,我们还没能达到像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经过百年的发展后所达到的先进水平。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格局的调整与变化,加速与国际的接轨步伐,国内企业纷纷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思想和生产管理模式来提高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水平,期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如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MRP(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Kanban(看板)、TOC(Theory of Constraint)和JIT(Just in Time)等。在生产物流阶段,原材料、零部件或外购件在投入生产后,随着时间进程的推进,自身的实物形态和所处的位置在不断地改变,物料或者处于加工、装配状态,或者处于储存、搬运、配送和等待状态。物料能否及时、准确的以合理的方式到达各生产节点是企业生产物流顺畅与否的关键。由此不难看出,高效的生产物流运作是制造企业物流顺畅的重要保障(Bemd E, Hirsch,1998)。以下将对中国制造企业目前所普遍采用的先进生产模式下的生产物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1)多品种、小批量和准时配送难以实现。制造企业生产物流配送的基本思想是对生产线所需的各类物资实施小批量、多品种的准时配送,从而实现对车间物流的合理组织。车间物流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将生产所需的各种物料在车间仓库进行必要的分拣、装车、配送等物流作业活动以后,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形式送达正确的工位,同时负责将使用完毕的各类容器进行回收。制造企业所采取的生产模式不同,其配送模式也应不同。国内企业虽然都采用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但无论是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为代表的“推动式”生产管理模式下,还是以JIT(Just inTime)为代表的“拉动式”生产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生产物料配送还是依赖于生产系统的一个被动的执行物料配送的工具,不能实现物料的多品种、小批量和准时化配送。(2)物料供应时而短缺,时而积压。生产线上最为理想的物流是物料的配送能与生产运作紧密配合,达到完美和统一,但在目前的操作实践中,流水线需要高效率的生产运作与复杂、低效率的物流配送的矛盾已成为生产物流最大瓶颈,影响了产品生产效率,制约了流水线柔性生产的发展,限制了技术经济性指标的发挥(丘尔,2000)。其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线边物料的需求信息不能实时获取,生产计划以及原材料、零部件或外购件的供应计划都不能及时下达给各零部件供应商,信息获取的滞后导致线边物料库存时而积压,时而短缺。(3)物料配送效率低。虽然各种物料基本都能顺利到达生产线上,但是物料配送效率低下。现有的物料呼叫系统与物料拉动式配送无法实现对线边物料的JIT配送(即在适当的时间只配送适当数量和规定质量的物料到适当的工位),线边库2 第一章绪论存积压或生产线停产的现象仍不时的出现。各个工位的物料配送采用目视管理,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配送的方式,而没有考虑配送批量的经济性。对于如何根据生产节拍的要求,合理地分配库存、确定物料配送的周期、配送的批量、配送的顺序,优化配送操作流程,减少在制品、半成品的库存积压,目前还没有较好的系统解决方案。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为首先对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进行分析,在满足生产物流合理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工位中心的生产物流配送模式,从存储和配送的角度优化车间生产物流配送,满足小批量、多批次的车间配送需求,提高JIT配送效率。1.1.2研究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外大量知名的制造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加剧了国内制造企业的竞争,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这些生产管理模式对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全面走向国际市场。有资料统计表明:当前,我国的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用于加工制造的时间只有 5%,而用于搬运、储存等物流作业活动的时间则占到了了 95%。在全球企业共同发展相互竞争的形势下,各制造商尽管已经努力通过降低人工和原材料成本来挖掘了企业第一利润源泉,通过扩大市场销售来挖掘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当这两方面的利润都不能再扩大的时候,企业可以通过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以挖掘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即进一步优化和改善采购和生产过程中的存储、配送、搬运、包装、装卸等物流活动。因此,加强对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系统进行研究,对生产物流合理化进行分析,优化和改善企业的生产物流,提高生产物流运作效率,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是很有意义的。JIT生产模式是由丰田公司最早提出的一种追求多品种、少批量配送的柔性制造模式,并最大限度的减少现场的各种浪费的先进生产管理方式。JIT提倡的是“在必须的时候,生产必须数量的必须产品”(朱培军,刘飞,曹乐,2008)。必须的时候就是顾客对产品产生需求的时候,生产必须根据能销售的速度进行,任何过量的库存都是一种浪费。JIT的最高目标是三个“零”,即:“零库存”、“零缺陷”和“零浪费”。要达到上述的三个终极目标,尤其是“零库存”和“零浪费”,必须加强生产物流管理。通过有效的生产物流优化,以达到物料供给的“准时性”和“精确性”,产品生产的合理性,通过降低多余的库存、消除不必要的浪费,以降低制造成本。笔者选择制造企业 JIT配送模式下的生产物流存储和配3 第一章绪论送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理论研究意义生产物流做为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运作效率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同时,这部分作为价值链的重要增值活动之一,也是重要的竞争资源。但制造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线流程的改进,设备的布置方面,而对于车间存储区域的布置和生产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的研究还很少。配送理论研究在诸如车辆路径规划(VRP)等方面已比较成熟,采用干扰管理理论来解决车辆故障问题、交通事故问题、交通拥堵问题等干扰问题尚不成熟。因此对于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存储和配送优化,适应 JIT配送模式下“零库存”和“零浪费”的目标要求以更好的满足工位的物料需求,保持生产线的连续均衡生产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2)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的研究成果,以工位为中心的生产物流存储策略,改变了原有的分类存储或随机存储的方式,提高了拣货的效率,减少配送距离;以工位为中心的生产物流配送优化模型,对国内制造企业的生产物流配送优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型和算法;基于干扰管理的车辆故障救援模型对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供应商遇到车辆故障问题时进行快速决策提供帮助,因此这两项研究成果都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1.2 研究现状与本文相关的研究主要是生产模式和生产线物料配送,本小节将对这两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1.2.1仓储优化研究现状由于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较早,针对仓储优化的文章比较多,其中大多数研究是针对储位管理问题的研究。储位管理是指根据仓储的功能和货物的特性将仓库的储位合理安排,以便快捷地移动(存放和提取)货物,从而实现仓库货物移动时间的最优化和提高仓库容积利用率(刘俐,2004)。本小节将对国内外储位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4 第一章绪论(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关于储位管理的研究比较早,在1963和1964年Heskett就提出了单次取货存储空间指标(Cube-per-OrderIndex,COI)的定义,他将其定义为物料或货物所占的总空间需求量与每个时间段内为满足生产线物物料需求所需拣选次数的比值。并提出了基于COI思想的储位分配方法,指出应将COI值最小的货物存放在最接近出入口的储位中(Heskett J. L,1963,1964)。Kalhna等(1976)对基于COI的储位管理方法的应用实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通过实证明了满足某些假设条件的定位存储策略对于物流成本优化有很好的成效(Kallina C., Lynn J,1976)。Hansman等(1976)对储位分配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他提出了采用随机存储作为评价其他存储策略的基准;建立了时间正方形连续货架模型,提出了基于切比雪夫距离行走时间的数学表达式。并指出对于时间正方形货架,其最优分类区域为L形;建立了经济订货批量(Eeonomic OrderQuantity,简称EOQ)模型及ABC分类存储,建立了货物需求函数及储位存取频率(Turnover Frequeney,简称TF)函数。Eynan等(1994)以Hansman关于自动仓储系统储位优化系统的研究为基础,针对时间正方形货架和时间矩形货架在单命令作业时的分类存储边界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以解任意分类数量时的最优分类边界问题一维搜索方法,并得出了正方形货架和时间巨型货架的最优分类数,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拣货的行走时间。Thonemann等(1998)将Hansman关于自动仓储系统储位优化系统研究中对定位存储和分类存储的研究应用到随机环境实践中,计算了各个装载单元的拣选概率,建立了以拣货单程行走时间最小的为目标函数的离散货架模型和连续货架模型,并通过算例证明在随机环境中定位存储具有最小的单程行走时间期望值,其Ruben等(1999)在研究中考虑了分批和储位分配两个因素,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采用了多种启发式分批算法对各种不同的储位分配策略下的单程拣货时间进行快速反复求解,得出各种策略下的最优结果,并对各种策略下的运行的相对最优解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批方法和储位分配策略对拣货作业效率有很显著的影响。Wen等(2001)以Hansman关于自动仓储系统储位优化系统研究中所提出的5 第一章绪论的需求和库存模型为基础,针对分类存储和定位存储的时间矩形AS/RS,考虑了堆垛机在行走过程中的加速和减速行走时间,建立了加速时间模型和减速时间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堆垛机的加减速时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通过对以往的忽略堆垛机加减速行走时间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以往的时间模型至少嘀咕了25%的行走时间,平均低估时间为64%。Muppani等(2008)以优化分类存储策略下的拣货成本,建立了以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了分支定界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对分别对模型进行求解,证明了这两种算法比动态规划算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Chew等(1999)针对几种常用的储位分配策略,设计了一个能够表达拣选人员行走路线特征的精确概率分布函数。Jeroen等 (1999)针对定位存储AS/RS的静态路线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多项式时间的优化方法。Van den Berg J P(2000)提出了基于分类储存策略的多项式时间动态规划算法;Van den berg J P和Gadenman(2000)研究了自动仓储系统的仿真问题。Petersen等人(2004)比较了分类储存和随机储存以及基于容量储存在人工作业中效率的差异。Potrc等(2004)针对随机存储单载货台AS/RS和多载货台AS/RS,建立了以行走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的启发式仿真模型。Manzini等(2007)针对分类存储策略下的拣货系统的设计问题,建立了以拣选行走时间最小化为目标的动态和解析模型,讨论了拣货系统性能的影响因素。Parikha等(2010)针对随机存储策略下的的载人拣货系统建立了以行走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用于指导存储区货架的规划设计。(2)国内研究现状对于储位分配问题,我国台湾对该问题的研究较多,其中比较深入的研究有以下几个。Hsieh等(200l)针对制造企业仓库的储位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 BOM)编码,对物料进行分类并指派储位的方法。在BOM编码中包括扩了物料的名称、物料的规格、物料的功能、物料所属的装配件等相关信息;而储位信息中则包括了基本储位存储工具、储位分类信息和储位属性编码等。通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将BOM编码和储位信息进行整合完成物料的储位分配。Rau等(2007)采用遗传算法设计了一个仿真系统,用于双命令作业的分类存储单元装载AS/RS的调度优化。通过仿真算例分析,并与传统的方法进行对比,6 第一章绪论证明了该算法的对AS/RS模型大大的优于传统的方法。Pan等(2009)针对接力拣货作业系统(Pick-and-Pass)的储位分配问题,以拣货员完成订单所行走的距离最短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拣货作业的马尔科夫链模型。通过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了储位优化算法,以确定拣货行走距离最短的储位分配方案。我国大陆对储位分配问题的研究在近几年才逐渐增多,其中比较深入的研究有以下几个。吴丽娜等(2006)提出了一种动态存储区与静态存储区响结合的存储策略,并建立数学规划模型优化储位分配。储雪俭(2006)分析了货物储存定位策略的影响因素,设定了定位存储策略的步骤。马永杰等(2008)建立了以存储效率最高和货架稳定性最好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改进例子群算法求解模型,得出了符合帕累托最优条件的合理化的储位分配。郭彦峰等(2008)提出采用储位二次指派方法,对仓库进行重新布置将存取频率高的货物存放在仓库出入口附近,以缩短出入库的搬运时间。马婷等(2008)提出就近存储方法优化仓库的储位分配,计算和比较每个储位到仓库入口的行走时间,在每一次存储的时候找到行走时间最短的空储位,作为入库的储位。贾煌亮等(2007)以拣货总行走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单目标数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优化储位分配和货物的存取顺序。肖建等(2008)考虑了货物的相关性和使用频率两个因素,并将关系密切的货物集中在一起储存,将出货频率高的货物靠近仓库出入口存储,建立了一个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了蚁群算法大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了储位分配的优化方案。总之,对于储位分配问题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以最小拣货行走时间为目标,对分类存储、定位存储等存储方式进行研究。对于具体的储位分配研究方法大都是在已知货物出入库计划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带相关约束条件的整数规划模型,再采用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粒子群算法、蚂蚁算法或其他改进的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对货物的存储进行优化。以上关于储位管理的研究都是针对仓储系统内部的优化,而在储位分配过程中,考虑车间生产线物料需求特点,并将储位分配与生产线的物料需求关联起来的文献几乎还没有。本文在以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JIT配送模式下仓库物料存放时间短和出入库操作频繁等特点,提出了一种以工位为中心的储位分配策7 第一章绪论略:将存储区划分为一个个为特定工位组服务的“物料超市”,一个工位组所需的所有物料都存放在一个“物料超市”中,一个“物料超市”可为多组工位提供配送服务。以所有“物料超市”到工位组的总配送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建立模型,优化工位组与“物料超市”间的对应关系。1.2.2配送研究现状对于生产物流配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线的物料配送优化的研究,一方面是车辆路线规划(Vehicle Routing Problem,VRP)问题以及车辆路径干扰恢复问题的研究。运用仿真优化方法对车辆路径问题进行求解,其主要涉及到车辆路径问题的模型建立与算法设计的研究。本小节将 VRP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1)国外现状对于生产生产物流配送方面的研究,S.M .Johnson(1954)首先提出了求解生产调度问题的最优解法则,推进了生产调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Gavett(1965)提出了求解车间调度问题的启发式算法;Janny Leung(1992)提出平面相邻图的方法,以结点表示部门,满足相邻关系的两部门用一条弧线连接,采用启发式法寻求使连接各相邻部门弧线上的物流量达到最大的布置方案。Russell D.Meler(1996)采用空格填充曲线法缩减解空间,通过空格填充的方法求解车间单元布置方案。Van den Berg J P (2000)提出了基于分类储存策略的多项式时间动态规划算法。Andera (2002)对看板管理系统的装配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以产品平均通过率等指标为目标的排队论模型,用来评估制造企业的生产水平。C.L.Lai(2003)等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了JIT与KANBAN相结合的模型,并对企业物流流程策略进行了仿真研究,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优化库存控制。Petersen等(2004)比较了分类储存和随机储存和基于容量储存在人工作业中效率的差异。Monden(2005)设计了目标追踪算法,用来调整JIT生产模式下的混流生产线的生产顺序和混流比例,以更好的保证零部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水和废水中的阀门和执行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模压钽片电容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植物来源的角鲨烷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月子中心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战略与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智能连接婴儿监视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智能炒菜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无线护理文胸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数据中心生命周期服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数字式测高传感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未来趋势试题及答案
- 华为HCIP云计算H13-527认证备考试题附答案
- 河南省漯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 血液透析中心可行性研究投资报告
- 舞蹈艺术赏析课件
- 《孔子的简介》课件
- 2025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行政服务中心招聘编外人员笔试和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非谓语动词-动名词和分词
- 生产安全质量培训
- 复工协议书模板
- 数列-2020-2024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原卷版)
- 2025年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说明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