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以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来源?内涵(P2-3):他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他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时代背景(P4-7):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知道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思想来源(P9-10):德国古典哲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哲学的基本问题(P28):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观(P30):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P3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行使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客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以及发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P40):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 P43 质量互变规律P46 否定之否定P474、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P68-70)?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从实践到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P68)从认识到实践,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能动飞跃。(P69)5、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唯心史观:以神意或上帝为最高主宰的神学历史观。主张精神观念是历史本质的历史观。抽象人本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P94-95)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既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综合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既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树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生产关系便有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的发生变革。6、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P95-98)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思:社会意思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7、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P57-58)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承认规律的客观行为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性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7-78)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镇里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9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P83-85)成功的实践必然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的结果。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二真理有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人们对实现简直的追求,构成了实践的动因,但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1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P10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有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P107-10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间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水平和水平。11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矛盾(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和价值量与价值规律、以及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P143):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条件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的发展,形成可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和经济单位。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商品的二因素(P144):商品的二因素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承担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的二重性(P145):劳动的二重性是指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他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统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他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价值量与价值规律(P147-149):价值量与价值规律: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的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地次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惊醒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良机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以私有制为基础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的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12、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P157-168)?13、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及其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P169):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P170):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力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根源就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社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既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力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的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14垄断竞争的关系以及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垄断竞争的关系(P183):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P184)垄断并内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P193):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便具有五个特征: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在金融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制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主义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资本主义列强一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这些特征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的实质,既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一句话来说就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就是帝国主义。1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P198):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经理入职培训计划
- 航空器安全维护的评估标准试题及答案
- 心理健康教育课件《珍爱自我-积极生活》
- 连锁经营管理学体系构建
- 预防医学合理营养
- 婚前医学检查知识要点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新技术应用-新课件
- 急性心梗的介入治疗课件
- 2025年无碱玻璃基片项目建议书
- 工厂安全知识培训大纲
-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套管修复(2010大赛)
- 酒店工作安全培训(共60张课件)
- 初中七年级主题班会:团结合作团结就是力量(课件)
- 浙江省杭州市2023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销售团队竞争PK机制方案
- GB/T 44672-2024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建立校准品和人体样品赋值计量溯源性的国际一致化方案的要求
- 历史人物范仲淹介绍
- 四年级下册数学方程题100道及答案
- Know Before You Go:趣谈“一带一路”国家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贵州理工学院
- 排水暗渠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