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pdf_第1页
近场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 建 材装 饰2015 年 2 月 近场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 杨 丹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510010) 摘要: 为考察不同近场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的动力反应, 基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的比值 (PGV/PGA) , 本文选择四条典型近场地震动记录作为结构地震动输入, 利用 SAP2000 建立一栋 6 层 (高 21.6m) 的 LRB 隔震结构, 进行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随着 PGV/PGA 的不断增大, 隔震结构的动力反应也呈增大趋势, 铅芯橡胶支座的 滞回耗能能力也随之变大。 关键词: 近场地震; 铅芯橡胶支座; 隔震结构; 动力反应 中图分类号: TU35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038 (2015) 09-0023-02 引 言 近年来的几次主要大地震, 如日本的 Kobe 地震、 中国台湾 的集集地震、 美国的 Northridge 地震和四川的汶川地震等, 它们 都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但同时也使人们获得了大量的地震动记录。把这 几次地震和其它地震对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明显的长周 期位移和速度脉冲, 会对结构产生较大的位移和变形。研究表明 基础隔震在近场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效果没有远震场地好,隔震 装置未能发挥良好的耗能效果。基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峰值 速度的比值 (PGV/PGA) , 本文选取 3 条集集地震和 1 条汶川地 震的典型近场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对 1 幢 6 层设有铅芯橡 胶支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 不同近场地震动作用下该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 1 近场地震动的定义 近场地震动 (即近断层地震动) , 指当震源距较小时, 震源辐射 地震波中的近场区域的地震动, 与中场相比是不能被忽略的1。从 地震学的角度,近场是指“包含一定比例波长的震源周围的位 置” , 目前, 多数学者认为近场区域为震中距小于 20km 的区域。 迄今为止, 近场地震动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多数研究人员认为 近场地震动强烈依赖于断层的破裂机制,且包含明显的破裂方 向性效应以及永久的地面位移2。 近场区域的划分的影响因素有:震级大小,断层的类型、 尺 度、 埋深和破裂过程等。近场地震动与一般的远场地震动相比具 有明显不同的性质, 主要原因是断层破裂方向与场地的关系、 震 源机制以及断裂面的相对滑动方向等因素的影响。近场地震动 最显著的特点是滑冲效应和方向性效应引起的脉冲型地震动, 最为常见的是速度脉冲型地震动,这种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的特 点是具有较长的脉冲周期、类似脉冲的波形以及丰富的中长周 期分量, 地面峰值速度 (PGV) 与地面峰值加速度 (PGA) 的比值较 大, 引起的永久地面位移比较大。 2 隔震支座的简介及分类 2.1 隔震支座的简介 20 世纪 60、 70 年代开始,人们对隔震支座进行了较系统的 研究, 逐渐在实际的工程中应用隔震支座, 并做了大量的跟踪观 察。隔震元件方面的研究,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淤积极探索新工 艺、 新方法、 新材料研制各种隔震元件; 于研究如何将隔震支座 应用在工程实际中,并充分考虑各隔震支座的隔震性能和工程 造价问题。隔震支座可以作为单独的构件, 也可以与其他构件一 起组合起来使用。支撑隔震器主要用于承担建筑物上部结构的 荷载, 减震阻尼器的功能主要是控制隔震支座产生的水平变形, 使其不超过规范中额定限值, 从而减轻建筑上部结构的晃动, 且 在地震结束时能够复位。 2.2 隔震支座的分类 目前常用的隔震支座分为四类, 见图 1。 3 计算模型及基本参数 3.1 计算模型 本文利用 SAP2000 建立 1 幢 6 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 型, 隔震装置采用铅芯橡胶支座 (Lead Rubber Bearing, LRB) 。钢 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层高均为 3.6m,框架柱截面尺寸为 0.5m伊 0.5m,主梁截面尺寸为 0.25m伊0.6m,走道梁截面尺寸为 0.25m伊 0.4m, 混凝土板厚度为 0.12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隔震结构 在每个柱底放置一个 LRB 支座, 共需要 28 个。铅芯橡胶支座在 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中采用双线性滞回单元模拟,其力学性能 参数为: 屈服后刚度为 978kN/m, 屈服力为 40.9kN, 竖向刚度为 1700000kN/m, 等效水平刚度为 1489kN/m, 等效阻尼比为 22.8%, 屈服位移为 400mm。 3.2 地震波 基于 PGV/PGA 的取值,本文选取 3 条集集地震和 1 条汶川 图 1 隔震支座类型 规划与设计 23 与 建 材装 饰2015 年 2 月 地震的典型近场地震波作为激励, 地震动的记录参数见表 1。 4 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 假设模型抗震设防烈度为峪度 (0.2g) ,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 组, 为二类场地, 输入表 1 中的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进行结构的 动力反应分析, 分别将地震波的最大幅值调至 400gal, 相当于峪 度罕遇地震的大小。 表 2 给出了结构隔震前后的前 5 阶模态周期, 可以看出采用 LRB 隔震后, 隔震结构的周期明显变长, 有利于降低上部结构的 地震反应。 表 3 给出了四条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的各层剪力 值。图 2、 图 3 分别为四条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的最大 层间位移角和各层最大位移,图 4 为不同近震作用下铅芯橡胶 支座的滞回曲线。 从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和图 6 可以看出, 峰值加速度相同的 4 条近场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的最大地震反应大小顺序为: TCU052TCU087TCU05651MZQ,而 近场地震动 TCU052、 TCU087、 TCU056 和 51MZQ 的 PGV/PGA 分别为 0.456s、 0.348s、 0.325s 和 0.161s, 说明随着 PGV/PGA 的增大, 隔震结构的地震反 应呈上升趋势。在近场地震 51MZQ 作用下, 其地震反应明显小 于其它 3 条近场地震,说明 PGV/PGA=0.2s 可以作为一个临界 值, 当 PGV/PGA0.2s 时, 近场地震对隔震结构的反应不是很明 显。 从图 6 可以看出, 随着 PGV/PGA 的增大, 隔震支座承受的输 入能越大, 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 其滞回面积也就越大。从图 5 和图 6 (a) 可以看出, 近场地震动 TCU052 作用下隔震结构的隔 震层位移最大可达到 580mm,远远超过隔震支座的允许水平位 移 (400mm) 。 5 结 语 通过对不同近场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对比分析, 可以看出 PGV/PGA 是影响隔震结构反应的重要因素, 随着 PGV/ PGA 的增大,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也相应增加且隔震支座也承 受更大输入能, 消耗更多的能量, 滞回面积也变的更大。 参考文献 1俞言祥, 高孟谭台湾集集地震近场地震动的上盘效应J.地震学报, 2001, 23 (6) : 615621. 2李 爽.近场脉冲型地震动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影响D.哈尔滨: 哈尔 滨工业大学, 2005: 1134. 收稿日期: 2015-2-12 作者简介: 杨 丹 (1987-) , 女,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建筑结构设 计工作。 台站编号断层距 (km)PGA (cm/s2)PGV (cm/s)PGV/ PGA (s) TCU0521.84348.66159.00.456 TCU0569.76124.8243.50.348 TCU0873.18165.2353.70.325 51MZQ1.00801.62128.90.161 表 1 近断层地震动记录参数特性参数 1 阶 2 阶 3 阶 4 阶 5 阶 传统抗震结构0.7610.7580.7050.2440.243 隔震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