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读南渡北归有感张黄镇中心中学 杨玉玉在紧凑的工作氛围下,我拜读了岳南先生的大作南渡北归,故而有幸见识到在抗战爆发前后,我国各界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对学术的追求态度。南渡北归三部曲全景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多样的命运和学术追求,系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所谓“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钟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缘际会和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释解,读来令人心胸豁然开朗的同时,又不胜唏嘘,扼腕浩叹。这3部作品时至今日再细细阅读,仍是能触发我的深思,使我在合上书之后仍觉历史之磅礴魅力,发人深省。 即使是在国运维艰之时,在国共两党相争之时,国民党想依靠知识分子发声来赢取民众的舆论支持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时任国民党领导人的蒋介石曾登门拜访北大校长蔡元培,但当其表达了想借用北大来发表一些对国民党有利的言论之时,蔡元培断然拒绝了,并声称如果执意而为之,将辞去校长一职。蒋介石当时即使非常生气,也不敢动蔡元培与北大一分一毫。足以反映出当时整个社会对于学术界以及知识分子的一种尊重,没有人敢将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学术界的权威玩弄于股掌之中。 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师,指在某一领域(尤其是学术领域)有突出成就,以及其他领域都有相当成就的人,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大师多在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在和平年代他们的存在能推动国家建设、文化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大师的存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幸运。而在南渡北归中描述的战争年代,他们大多数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反而成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笑柄,这是战争对大师们开的一个冷酷的玩笑。从北平到长沙,从长沙到昆明,又从昆明到四川李庄,为了保存学术上的成就和文化的成果,大师们如同落水狗般颠沛流离于战乱之中,战争是一个国家的灾难,对于大师们来说更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悲哀。 然而大师毕竟是大师,即使在逆境之中仍能保持气节;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大师不仅在学术上有相当成就,更重要的他们品德高尚。国难当头,大师们举全家之力保存现有的文化和资料,一次又一次的迁徙只是为了资料的安全和知识的传播,虽狼狈但亦悲壮。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年代,林徽因拖着病体与梁思成逃离至李庄,在那里艰苦度日,但仍不忘夜以继日地为我国各大高校以及图书馆画出建筑设计图,并且在极其艰苦的年代,根据自己在国外所学的建筑知识,结合我国特有的建筑风格,为我国创作出第一本完整意义上的建筑学参考范本。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陈寅恪因过度工作,视网膜脱落而导致失明,敌军来轰炸时,是傅斯年不顾危险,转身上楼将已经失明的他,一路背至防空洞避难。在那个年代,令我们为之动容的不仅仅是他们对于学术的坚持,对文化的钻研,还有他们之间互相扶持的情谊。更是有罔顾性命的学者,在日本兵重兵把守北大校园期间,冒着被射杀的危险,一路狂奔至北大档案室将所有档案背在身上,一路逃至南京;将外国科学家提炼出来,专门赠予北大实验室的镭,妥善保存在民间制作腌菜的泥罐中,一路上不眠不休,未曾放手一刻,直至到了南京梅贻琦校长处,校长见到后,认不出这位老师,因为在逃亡过程中,这位老师未曾进食,睡觉,梳洗,早已是一副乞丐模样。校长见到后给他跪下磕头,热泪盈眶,感激他将这些重要的学术成果以性命之重保存得如此完好。其实,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大师远去,再无大师。我相信这句话是针对时下学术界,文化界来说的。在现在这个平和稳定的环境中,为何我们的学术研究一直无法如动荡时期那般蓬勃发展?我个人看完后有如下观点:当时处于中国近代阶段,是新旧时代激烈碰撞的时代,由此各派学者自抒己见,引经据典,横贯中西,为各个领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营养。在那个大的时代背景下,越是动荡,各界人士肩负的历史使命更加艰巨。战士在最前线保家卫国,学者则拼一己之力为国保住精神食粮与民族脊梁,文化瑰宝。而面对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这一现实,知识分子更是奋起直追,即使是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也孜孜不倦地想为新中国的成立献上自己的一份大礼。当时国民政府对于学术界、文化界的绝对尊重与支持。即使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当局仍然没有忽视文化的作用,依旧派出人手协助各所大学的迁移,以及西南联合大学的成立。并且没有使用政治手段横加干涉,没有使其成为自己的政治傀儡,学者仍有权利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学术研究。 “洛阳文物一尘灰,汴水繁华又草莱,南渡北归之南渡读后感。非只怀公伤往迹,亲知南渡事堪哀。”冯友兰在蒙自南湖触景生情所做的古体诗,足以表现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师们国破家亡的悲哀、颠簸流离的痛苦和满身才华无处施展的愤恨。然而大师就是大师,在乱世中他们秉承爱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