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程重考复习大纲.doc_第1页
“社会心理学”课程重考复习大纲.doc_第2页
“社会心理学”课程重考复习大纲.doc_第3页
“社会心理学”课程重考复习大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社会心理学”课程重考复习大纲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心理学中有两大研究取向,分别为( )。A. 实验和问卷调查B. 实验和观察研究C. 实验和相关研究D. 问卷调查和观察研究2、我们认为他人对我们的外表和行为给予的关注比实际情况更高,这一现象被称为( )。A. 焦点效应B. 透明度错觉C. 虚假普遍性D. 虚假独特性3、Batson的理论认为,( )会带来真正的利他主义。A. 愉快情绪B. 基因相似性C. 道德水平D. 共情4、与寻找证据证伪自己的信念相比,我们更愿意证实它们,这一现象被称为 ( )。A. 易得性直觉B. 控制错觉C. 验证性偏见D. 基本归因错误5、( )表现为对亲密关系有轻视和摆脱的倾向。A. 回避型依恋 B. 安全型依恋C. 不安全型依恋D. 焦虑型依恋6、公正世界现象会将穷人贫困的现实解释为( )。A. 社会不公B. 穷人懒惰C. 需要外人的帮助D. 遭受意外7、“三个和尚没水吃”属于一种( )现象。 A. 社会惰化B. 社会抑制C. 从众D. 社会促进8、下列关于男女性别差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Williams的研究表明,男人更有控制欲,更加积极进取,更具有攻击性。B. Laner的研究表明首先发出约会邀请的大多是男性,最后负责买单和驾车也多为男性。C. Hunt的研究表明女性和男性会有同样多的共情反应。D. Rubin的研究表明当需要共情和理解时,女性更倾向于向自己的同性倾诉自己的快乐或者伤痛。9、Gifford和Hine提出的解决社会困境的途径不包括( )。A. 建立利他规范B. 适当的管制C. 小即是美D. 鼓励竞争10、爱情三角理论的提出者是( )。A. 班杜拉B. 斯腾伯格C. 鲍迈斯特D. 米尔格拉姆11、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倾向于探寻自然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 相关研究B. 实验研究C. 调查研究D. 横向研究12、我们会低估自己的能力或正面特征的普遍性,这一现象被称为( )。A. 虚假普遍性B. 虚假独特性C. 透明度错觉D. 焦点效应13、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A阿德勒B. 班杜拉C. 费斯廷格D. 米尔格拉姆14、取得胜利时,运动员会将其归因为自身的实力,而当遭遇失败时,他们多会抱怨判罚的不公平,这一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A习得性无助B. 自我效能C. 基本归因错误D. 自我服务偏见15、赌徒不断进行赌博,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各种随机事件受自己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 )。A. 赌徒心理B. 控制错觉C. 过度自信D. 误导信息效应16、计划行为理论认为态度、知觉到的社会标准以及( )共同决定行为意向。A社会支持B. 对信息的系统加工C. 情感支持D. 控制感17、伊拉克战争前,多数美国人坚信战争的起源是萨达姆所拥有的杀伤性武器,但战争结束后,美军并未找到所谓的杀伤性武器,而此时进行的调查发现多数美国人认为这场战争的起源是为了解救独裁统治下的伊拉克人民,而他们依旧支持这一战争,这一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A信念固着B. 自我验证偏见C. 认知失调理论D. 自我服务偏见18、依恋类型不包括( )。A. 恐惧型焦虑B. 安全型依恋C. 回避型依恋D. 焦虑型依恋19、亲密关系的促进因素不包括( )。A. 依恋B. 公平C. 理解D. 自我表露20、( )能够带来真正的利他 。A. 共情B. 信任C. 依恋D. 公平二、多项选择题1、偏见的认知根源有( )。A分类:将客体归入不同的类别来组织世界 B. 独特性和虚假相关 C. 利群偏差 D. 社会中习得的固有价值观2、从众的类型包括( )。A. 盲从B. 顺从C. 服从D. 接纳3、群体思维的特征包括( )。A. 无懈可击的错觉B. 思维闭合 C. 对群体道义的无可置疑D. 群体高度一致性4、根据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行为意向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A. 行为态度B. 主观标准C. 感觉控制D. 知识经验5、降低过度自信的技巧包括( )。A即时反馈B. 自我觉察 C. 设想自己的判断可能出错的原因D. 重构我们自身的经历6、关于基因和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不正确的说法有( )。A. 进化的观点强调我们人类共同的属性。B. 文化的观点强调我们人类共同的属性。C. 基因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起决定作用,文化影响不大。D. 基因是固定不变的,其表现形式主要取决于基因自身。7、态度ABC理论包括( )。A. 情感B. 行为C. 意向D. 认知8、耶鲁交流模型包括( )。A. 传达者B. 信息内容C. 沟通渠道D. 听众9、哈罗德凯利的归因理论指出,( )这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将某人的行为归结为内因或外因。A. 一贯性B. 差异性C. 一致性D. 特异性10、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 )。A. 改变认知B. 改变行为C. 改变态度D. 改变情绪三、名词解释1、透明度错觉2、登门槛现象3、刻板印象威胁4、群体极化5、安全型依恋6、公共的悲剧7、虚假独特性8、信念固着9、角色扮演10、公正世界现象11、焦虑型依恋12、曝光效应13、习得性无助14、社会懈怠15、虚假独特性效应16、焦点效应17、代表性直觉18、相对剥夺感19、回避型依恋20、无懈可击的错觉21、虚假普遍性22、行动者-观察者效应23、易得性直觉24、外显态度25、利群偏差四、简答题1、简述态度改变的理论模型。2、简述影响从众的因素。3、简述如何避免群体思维的负面影响。4、简述偏见产生的社会根源。5、简述说服的两条路线。6、简述什么因素可以影响从众。7、简述解释行为为什么会影响态度的两个理论,并做比较。8、请详述针对利他行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