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子皮带秤皮带跑偏检测.pdf_第1页
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子皮带秤皮带跑偏检测.pdf_第2页
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子皮带秤皮带跑偏检测.pdf_第3页
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子皮带秤皮带跑偏检测.pdf_第4页
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子皮带秤皮带跑偏检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3 卷第1 期 1 0 22 0 1 7 年1 月 农业工程学报 T r a n s a c t io n so ft h eC h in e s eS o c ie t yo fA g r ic u lt u r a l E n g in e e r in g 、,0 1 3 3N O 1 J a n 2 0 1 7 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子皮带秤皮带跑偏检测 朱亮1 ,李东波2 ,吴崇友1 ,吴绍锋2 ,袁延强3 ( 1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京2 1 0 0 9 4 ;2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京2 1 0 0 9 4 ; 3 南京三埃工控股份有限公司,南京2 1 1 1 0 0 ) 摘要:为提高电子皮带秤连续累计称量精度,针对严重影响精度的电子皮带秤跑偏,采用对皮带秤现有原始传感器的 数据挖掘实现跑偏量实时在线检测,以取代传统硬件检测设备。引入流形学习和深度学习,分别提出了基于局部切空间 排列( 1 0 c a lt a n g e n ts p a c ea lig n m e n t ,L T S A ) +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g e n e r a liz e dr e g r e s s io nn e u r a ln e t w o r k s ,G R N N ) 和基于连 续深度置信网络( c o n t in u o u sd e e pb e lie f n e t w o r k s ,C D B N ) 的在线跑偏特征提取模型,再结合极限学习机( e x t r e m ele a r n in g m a c h in e ,E L M ) 以跑偏特征为模型输入进行跑偏量预测。最后通过试验对该文提出的在线跑偏量预测模型的性能进行了 验证:L T S A + G R N N + E L M 平均跑偏预测精度为9 3 3 3 ,平均每组预测时间3 8 2 9m s ;C D B N + E L M 预测精度则高达 9 8 6 1 ,平均每组预测时间1 4 7m s 。二者预测精度和实时性皆表明能取代传统硬件检测装置,为皮带跑偏检测提供了一 种方法,为进一步的皮带秤在线精度补偿和故障预测提供了必要依据。 关键词:数据挖掘;传感器;模型;皮带跑偏;流形学习;连续深度置信网络;极限学习机 d o i:1 0 1 1 9 7 5 0 is s n 1 0 0 2 6 8 1 9 2 0 1 7 0 1 0 1 4 中图分类号:T H l6 5 ;$ 2 3 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 0 26 8 1 9 ( 2 0 1 7 ) 一0 卜0 1 0 2 0 8 朱亮,李东波,吴崇友,吴绍锋,袁延强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子皮带秤皮带跑偏检测 J 农业工程学报,2 0 1 7 ,3 3 ( 1 ) : 1 0 2 1 0 9 d o i:1 0 1 1 9 7 5 0 is s n 1 0 0 2 6 8 1 9 2 0 1 7 0 1 0 1 4h t t p :w w w t c s a e o r g Z h uL ia n g ,L i D o n g b o ,W uC h o n g y o u ,W uS h a o f e n g ,Y u a nY a n q ia n g D e t e c t io no fb e ltd e v ia t io no fb e ltw e ig h e ru s in gd a t a m in in g J 】T r a n s a c t io n so f t h eC h in e s eS o c ie t yo f A g r ic u lt u r a lE n g in e e r in g ( T r a n s a c t io n so f t h eC S A E ) ,2 0 1 7 ,3 3 ( 1 ) :1 0 2 1 0 9 ( inC h in e s ew it hE n g lis ha b s t r a c t ld o i:1 0 1 1 9 7 5 j is s n 1 0 0 2 6 8 1 9 2 0 1 7 0 1 0 1 4 h t t p :w w w t c s a e o r g 0 引言 皮带秤是一种散状物料连续累计称重设备,广泛应 用于码头、粮库等各大农作物、工业原料贸易场合。输 送带跑偏是皮带秤运行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广泛见于各 种带式输送机设备核子秤、视觉秤等。造成跑偏的原因 很多【lJ ,但根本原因是输送带张力中心线偏离几何中心 线 2 _ 3 1 。跑偏是一种全局性故障,一旦发生,必定是整条 输送带跑偏。输送带跑偏不仅严重影响皮带秤计量精度、 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也是导致诸如设备主要部件滚筒 窜轴、托辊轴承等非正常磨损、输送带撕裂、停机等皮 带秤现场事故的主要原因 4 。因此,对跑偏进行实时在线 定量检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检测到的跑偏量即输 送带偏离几何中心线的程度,通常通过输送带边缘与托 辊之间距离的变化来定量不仅可用来补偿皮带秤累计计 量精度,而且还用来故障预测。 传统输送带跑偏检测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检测: 接触式检测主要是采用机械的检测传动轮【4 1 ,通常只能定 性检测;非接触式通常采用C C D ( c h a r g e c o u p le dd e v ic e ) 、 P S D ( p h a s e s e n s it iv ed e t e t o r ) 【5 1 、阵列式光电三极管【6 J 等 光敏元器件作为检测传感器,以F P G A ( f ie ld - p r o g r a m m a b le 收稿日期:2 0 1 6 0 5 1 8修订日期:2 0 1 6 1 0 2 3 基金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1 3 C 2 6 2 1 3 2 0 2 0 6 2 ) 作者简介:朱亮,男,江苏扬州人,博士,主要从事智能检测与控制、人 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南京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宄所,2 1 0 0 9 4 。E m a il: 6 7 6 2 0 5 4 9 3 q q c o r n g a t e - a r r a y ) 【”、D S P ( ( 1 ig 眦s ig n a lp r o c e s s o r ) 【8 1 、A R M ( a c o r n r e d u c e din s t r u c t io ns e tc o m p u t e rm a c h in e ) 、单片机等为采 集处理芯片进行跑偏检测,可实现定量检测。而且,为 了能够现场实时监控,两种方式还都需要建立额外的总 线通信将跑偏数据实时传送到现场仪表或工控机。毫无 疑问,传统检测大大增加了设备制造成本和安装维修成 本,不符合制造商和客户的需求。此外,皮带秤的恶劣 工作环境使得检测设备难以长期稳定工作,故而需要另 觅他径。随着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日益成 熟和广泛应用,对现有传感器数据进行信号处理、数据 挖掘、提取输送带跑偏特征以实现输送带跑偏检测是一 条可行且可靠的途径。然而,由于皮带秤现有传感器的 采样频率大多是在1 0H z 以内,进行时频分析后难以获得 显著的跑偏特征信号,故只能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现有 数据进行直接处理。 输送带跑偏时,在称重段输送带上的物料分布会有 明显的不一致,输送带跑偏的部分物料会随着输送带做 横向运动,并与各部件的振动信息相耦合,单个称重单 元数据是难以检测出跑偏,需要对皮带秤多个传感器数 据和设备参数数据挖掘才能实现。对于皮带秤的在线输 送带跑偏检测,除了检测的准确率外,其实时性更为重 要。然而,由于现场传感器的实时数据类别较多、数据 之间存在线性或者非线性相关,若采用算法直接对现场 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必然会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 间、以致难以满足输送带跑偏检测及特征提取的实时性 和准确率。故而,需要优先对现场传感器实时数据的维 度进行裁剪,消除部分冗余数据、提取出跑偏特征;然 第1 期 朱亮等: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子皮带秤皮带跑偏检测 1 0 3 后采用回归分析对特征进行跑偏量预测。由此可见,输 送带跑偏检测的准确率和实时性主要取决于降维算法和 回归分析模型的性能,其中降维算法尤为关键,算法需 尽快地消除足够多的冗余信息、并尽可能地保留有用信息。 在机器学习领域,数据降维的方法有很多,大致可 分为传统线性降维算法、流形学习方法以及基于神经网 络的降维算法三大类。后两类算法是为了解决传统线性 降维算法( 主成分分析、多维标度分析等) 9 - zz 难以处理 的非线性相关问题。具有代表性的流形学习算法有距映 射算法( is o m a p ) 和局部线性嵌入算法( 1 0 c a llylin e a r e m b e d d in g ,L L E ) 、H e s s ia nL L E 、拉普拉斯特征映射算 法、局部保留投影算法、局部切空间排列算法( 1 0 c a l t a n g e n ts p a c ea lig n m e n t ,L T S A ) 、近邻保留嵌入等【1 引, 基于神经网络的降维算法有受限玻尔兹曼机( r e s t r ic t e d b o lt z m a n nm a c h in e ,R B M ) 、栈式自编码器、深度置信 网络( d e e pb e lie f n e t w o r k s ,D B N ) 、自组织特征映射网 络等。针对电子皮带秤跑偏数据存在非线性相关的特性, 本文分别结合流形学习和深度学习对电子皮带秤皮带跑 偏检测进行研究,分别提出基于L T S A + G m 町N + E L M 和 基于C D B N + E L M 的跑偏检测模型,并通过试验将二者 与其他模型进行对比验证。 1 基于L T S A 的在线皮带跑偏检测 1 1 局部切空间排列算法 流形学习算法已是机器学习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 点【1 3 】。流形学习最大的优势是更适合揭示数据间非线性 相关性结构。L T S A 是通过逼近样本空间D = x l, 奶, ,x N 中任意一样本点鼍D 的切空间来构建低维 流形的局部几何,再利用局部切空间排列求出整体低维 嵌入坐标 14 1 。L T S A 与传统非线性降维方法K e m e lP C A 本质上是一样的【1 5 1 。相较于L L E ,具有更好的非线性能 力;相较于I s o m a p ,具有更好的实时性。此外,L T S A 还 具备一定的非线性降噪能力 16 | ,因此,很适合皮带跑偏 特征在线提取,其具体步骤如下: 1 ) 采用最小邻域法构建邻域图G ,对于D , 其邻域为X i= X il,X i2 , ,X ik ,记= f 1 ,之, ,屯 对其邻 域进行中心化处理,计算墨= X ie 豇,e = 1 , ,1 1 ; 下 2 ) 求解矩阵( 置一写P T1 ( X i一墨,) 最大d 个特征值 厂d 对应的特征向量P l, ,P d ,得到G i= l,P l,一,P I ; L 、,庀J 3 ) 初始化矩阵B = 0 ,计算矩阵曰: B ( 1 i,I il七一B L I t ,I il+ I G iG ( 1 ) 4 ) 除去特征值0 对应的特征向量,取矩阵B 第2 到 第抖1 最小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U :, ,U d + 。,并取样本 D 降维后的低维数据卜【“2 , ,la d + 1 】1 。 然而,L T S A 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无法处理新来的样 本点,即所谓的“o u to fs a m p le ”问题1 7 】,无法直接应用于 在线输送带跑偏检测。 1 2 基于L T S A + G R N N + E L M 的跑偏在线检测 针对“o u to fs a m p le ”问题的解决方法有线性化 1 引、核 函数化 1 9 - 2 0 】、张量化 2 1 - 2 2 1 等技巧,但最适合在线跑偏检测 的是半监督流形学习算法,其思路较为简单清晰:先采 用流形学习进行降维,再以降维前后的数据为训练样本 构建高维空间到低维流形的显性映射 2 3 - 2 4 。综合考虑, 本文采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g e n e r a liz e dr e g r e s s io nn e u r a l n e t w o r k s ,G R N N ) 2 5 】构建显性非线性映射。 为后续计算的方便、提高后续模型收敛速度,本文 先对原始传感器进行归一化处理;其次,采用L T S A 对归 一化后的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再以降维前后的高、低维 数据为训练样本采用G R N N 进行回归分析建模,构建出 高维到低维流形的非线性映射、完成对跑偏特征的提取; 最后采用极限学习机( e x t r e m ele a r n in gm a c h in e ,E L M ) 以提取出的跑偏特征( 即G R N N 的输出) 为输入、对应 跑偏量为模型输出构建跑偏预测模型。模型如图1 a ,其 构建步骤如图1 b 。 J L 一 ( 模型构造完成) - a 基于L T S A 的跑偏检测 模型构建步骤图 aC o n s t r u c t io ns t e p so f d e v ia t io n d e t e c t io nm o d e lb a s e do nU 1 S A b 基卜L T S A 的跑偏在 线检测模型 bO n lin ed e t e c t io nm o d e lo f d e v ia t io nb a s e do nU 1 S A 图l基于L T S A 跑偏检测模型示意图及其构建步骤图 F ig 1 S c h e m a t icd ia g r a ma n dc o n s t r u c t io ns t e p so fo n lin e d e t e c t io nm o d e lo fd e v ia t io nb a s e do nL T S A 2 基于C D B N 的在线皮带跑偏检测 2 1 深度置信网络 深度学习( d e e ple a r n in g ) 是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 学习另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它区别于S V M ( s u p p o r t v e c t o r m a c h in e ) 、B o o s t in g 、E L M ( e x t r e m ele a r n in gm a c h in e ) 等一系列的浅层学习,专门用于模拟大数据之间的复杂 关系,以学习多个表示和抽象层次。传统的浅层学习需 要人工地选择特征表达算法【2 6 1 ,该部分效果的良好与否 对最终推断、预测识别的精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该 部分需要依靠大量技巧、经验以及时间,因此,为了能 够自动进行特征学习,深度学习应运而生。深度置信网 络( D B N ) 是H in t o n 于2 0 0 6 年提出深度学习模型 2 7 - 2 8 , 其主要思想包括两个:1 ) 更深的网络能够对数据进行更 抽象的表示;2 ) 采用先验知识进行无监督预学习,以避 免随机初始化权值而导致的局部极值问题。 D B N 模型训练为“预训练+ 微调”:首先采用无监督学 量一 1 0 4 农业工程学报( h t t p :w w w t c s a e o r g ) 2 0 1 7 年 习对模型进行“逐层初始化”,然后采用有监督学习对模型 进行微调。然而,由于D B N 本身是基于R B M ( r e s t r ic t e d b o lt z m a n nm a c h in e ) 的,故D B N 不适用于连续数据的降 维和特征提取。尽管H in t o n 提出可将R B M 拓展到高斯 R B M ( g a u s s ia nR B M ,G R B M ) 处理连续性数据,但该 模型的隐含层输出仍然是二元的 2 9 - 3 0 。针对这一问题, 胡昭华等采用C R B M ( c o n t in u o u sr e s t r ic t e db o lt z m a n n m a c h in e ) 替代R B M ,提出了连续自编码网络( c o n t in u o u s a u t o e n c o d e rn e t w o r k ) 3 1 - 3 2 。与P C A 等相比,该模型能 够发现高维数据的非线性相关关系;与大多数流形学习 方法相比,该模型能够直接给出高维数据点到低维空间 的显性非线性映射。然该模型缺乏反向监督学习,因此, 本节采用C R B M 结合反向监督微调和d r o p o u t 技术【33 】构 建连续深度置信网络( c o n t in u o u sd e e pb e lie fn e t w o r k s , C D B N ) ,并将其应用于皮带秤输送带跑偏特征提取及跑 偏量预测中。 2 2 连续受限玻尔兹曼机C R B M c R B M 是一种R B M 的连续性对称扩展,和R B M 一 样也是一种特殊的马尔科夫随机场,其概率图模型为一 个二分图,包括一个可视层和一个隐含层以及它们层间 的连接、但层内无连接。记C R B M 的可视层和隐含层的 节点分别为 ,= “,V 2 , ,V n ,) 和h = h i,h E , ,h n 。) ,胛。、 分别为各层的节点数。为可视层与隐含层之间的连 接权值矩阵,为保证模型的稳定,该矩阵为对称矩阵, 即吁。 为便于处理连续性数据,C la M 对每个神经单元的 输入添加一个均值为0 的高斯噪声,引入一种连续性随 机单元替代R B M 中的二元随机单元。令S J 为神经单元, 的输出、 为其他神经单元对该单元,的输入,则该连 续性随机单元数学模型为: 旷吩阵峋墨+ 岛 ( 2 ) 纺( 勺) 2 吼+ ( o - o L ) 而再1 葡 该函数为渐近线在和处的s ig m o id 函数。参数 决定函数曲线的斜率,亦称之为噪声控制参数;阈值 岛= 0 7 j ( o ,1 ) 为常数盯和标准高斯分布N X o ,1 ) 组合成 的一个随机噪声输入分量,非固定值,其概率分布为: p ( 岛) = 而1e 坤f - 鲁】 ( 4 ) 参考连续性H o p f ie ld 神经网络,可获得C R B M 的能 量函数 3 4 : h ;O Z 1 f v i( v ) d v i= 1 i= 1 iu i + , ) = 一i己峋崎7 0 +( + 厶 手砂1 h j 1 ( 五) 曲 ( 5 ) 式中矽为模型参数,包括模型权值W F 、可视层噪声控制 参数仅,以及隐含层噪声控制参数6 ,。 C R B M 模型参数是依据能量函数通过最大似然准则 进行无监督学习得到的,通常采用最小化对比散度 ( m in im iz in gc o n t r a s t iv ed iv e r g e n c e ,M C D ) 进行W 口、a f 以及6 ,的迭代更新: 嘞= r lw ( iv ih j ) 一( 惦) 。) 幺= 暑一( 刚 ( 6 ) 影= 鲁一( 劈) 。) “J 式中谚和h ,分别表示C R B M 重构后可视层和隐含层的状 态,( ) 和( ) 表示训练数据和k 步重构后的期望,呷。和 分别代表权值和噪声控制参数的学习率。在实际应用 时,通常取k = - I ,即采用一步G ib b s 采样对模型期望进行 估计,即C D l算法,这样既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亦使训 练算法复杂度大大降低。 2 3C D B N C D B N 的结构与D B N 的类似,是一个多隐含层的混 合概率图模型,但每层采用C R B M 堆叠,能够处理输入 输出都是连续型的数据。较之连续自编码网络,C D B N 多了反向微调,能够充分利用有标签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 根据概率图论模型( p r o b a b ilis t icg r a p h ic a l m o d e ls , P G M ) 3 5 - 3 7 1 ,可得C D B N 模型的联合分布如图2 所示。 注:h l、h 2 、h 3 、v 分别为第1 、2 、3 隐含层和可视层。 N o t e :h i,h 2 ,h 3 ,Va r et h ef ir s t ,s e c o n d ,t h ir dh id d e nla y e ra n dv is u a lla y e r r e s p e c t iv e ly 图2 连续深度置信网络C D B N 概率图模型 F ig 2 P r o b a b ilis t icg r a p hm o d e lo fc o n t in u o u sd e e pb e lie f n e t w o r k sC D B N P ( 蹦 ) = P ( 矿1 ) 睁( 引扩1 ) P ( 叫1 ) 若令 o ix ,则上式可写成: P ( 蹦 ) = P ( 矿1 ) ( 巍P ( 引扩1 ) 式中x 为可视层的状态向量。h 为第k 层隐含层的状态 向量。由D s e p a r a t io n 可知,在自上而下生成过程中,各 层中任意一个神经单元都是条件独立于该层中其他神经 单元。因此,与D B N 类似,C D B N 在训练时可视作多个 C R B M 的堆叠训练,训练步骤如下:1 ) 逐层预训练:采 , 第1 期朱 亮等: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子皮带秤皮带跑偏检测1 0 5 用无监督学习方法即式( 6 ) ,自下而上训练每相邻两层 神经元作为一个C R B M ,最后将训练好的多个C R B M 堆 叠有序展开;2 ) 反向微调:以有标签数据作为训练数据, 采用B P 进行反向微调,与D B N 不同的是,C D B N 反向 微调时除了对连接权值形微调外,还需要对各个神经元 的噪声控制参数a 进行微调,此外,C D B N 中神经元的 阈值卢为高斯分布的随机噪声输入分量,无需反向微调。 训练好后的C D B N 可通过逐层非线性变换,实现从 高维原始输入数据到低维特征空间的自动抽象表达。因 此,C D B N 实质上也是一种流形学习算法,完全符合流 形学习定义,且可解决“o u to f s a m p le ”问题。 2 4 基于C D B N + E L M 的皮带秤在线跑偏检测 首先用样本数据训练一个3 层C D B N 对原始传感器 数据进行跑偏特征提取,再在C D B N 顶层向上增加一层 回归层对提取后的特征进行跑偏量预测,回归层可以是 B P 、多元线性回归、S V M 、E L M 等。 模型反向微调时,为提高微调效率,最后一层采用 多元线性回归:同时由于样本有限且为保证最终跑偏量 预测的泛化性能,微调后最后一层置换成了正则化E L M , 即优化包含经验风险项和正则化项的损失函数 3 6 - 3 7 】: m inL L = lI 声旷+ C llJ ,声一r ll , 基于C D B N 的在线跑偏检测模型示意图及其构建步 骤如图3 。 l训练数据规范化处理1 !,一 l预训练3 个C R B M 并展开成C D B N Y C C D B N 顶层加一多元线性l 回归层并反向微调 J 将多远线性回归层换成l E L M 再次训练最后一层l 函蒜丽 a 基 jC D B N 输送带跑偏 检测模型构建步骤 & C o - - o ns t e p so f d e v ia t io n d e t e c t io n m o d e lb a s e d o n C D B N b 基rC D B N E L M 的跑偏 在线检测模型 b O n lin e d e t e c t io nm o d e lo f d e v ia t io nb a s e do nC D B N + E L M 图3 基于C D B N 跑偏检测模型示意图及其构建步骤图 F ig 3 S c h e m a t icd ia g r a ma n dc o n s t r u c t io ns t e p so fo n lin e d e t e c t io nm o d e lo fd e v ia t io nb a s e do nC D B N 对比图1 、3 ,二者最终获得的都是一个深层神经网 络,各自都是在前三层实现了跑偏特征的表达,在最后 一层采用E L M 进行跑偏量预测。不同的是,前者是在 L T S A 处理原始数据后间接获得,后者是采用原始数据直 接训练获得。 3 跑偏检测试验验证与分析 以南京三埃工控股份有限公司Q P S 皮带秤全性能试 验中心的3 撑和4 撑阵列式皮带秤( a r r a yb e ltw e ig h e r ,A B W ) 为对象进行跑偏在线检测试验( 图4 ) ,3 撑和4 阵列式 皮带秤具体参数如表1 。标准跑偏量样本数据采用文献 7 , 3 8 1 中方法获得,跑偏检测数据与现有传感器统一采用 M o d b u s R S 4 8 5 总线与测试笔记本通信,故现场采样同步, 采样频率均为1 0H z 。训练样本数据共1 57 9 7 组,为3 群 A B W 在空载,3 0 0 、6 0 0t h ( 最大流量约为8 0 0t h ) 流量 下的试验数据构成,其中有标签数据( 有跑偏量数据) 共67 1 8 组。每组数据都是1 5 维,各维度分别是输送带 宽度、托辊间距、托辊槽角、8 个称质量单元数据、现场 温度、现场湿度、皮带秤实时平均流量、输送带实时运 行速度。在线测试数据维度与样本数据相同,皆为有标 签数据,对应实时标准跑偏量采用同样方法获得。试验 中,皮带跑偏为人为制造。通常认为跑偏量超过输送带宽 度士1 0 为输送带跑偏,但为保证安全,试验时跑偏量人为 控制在士2 0 以内。输送带跑偏时跑偏量控制在1 2 2 0 ,未跑偏时控制在0 5 ,以明显区别跑偏和未跑偏。 固 笔i醉 现场工控机 p e t P L C 控制柜 图4Q P S 皮带秤全性能试验中心原理示意图 F ig 4 S c h e m a t icd ia g r a mo ff u ll p e r f o r m a n c et e s t c e n t e ro fQ P Sb e lts c a le 表13 号和4 号皮带秤参数 T a b le1P a r a m e t e r so f3 # a n d4 # a r r a yb e ltw e ig h e r 。输送带宽度 托辊间距称质量单元数输送带厚度槽角 翟亏 L e n g t h0 fD is t a n c eb e t w e e nN u m b e ro fT h ic k n e s so fG r o o v e 。 b e lt m m id le s m m w e ig h e r s b e lt r a m a n g le ( 。、 测试试验分别在3 # A B W 的空载、3 0 0 、6 0 0t h 以及 4 # A B W 的空载,2 0 0 、5 0 0 、8 0 0t h ( 最大流量10 0 0t h ) 下进行。测试试验分为跑偏特征提取和在线跑偏量预测 两部分:首先分别采用1 2 节和2 4 节两种降维方法进行 跑偏特征提取试验;其次在跑偏特征模型的基础上,进 行在线跑偏量预测试验。 3 1 预处理过程 预处理的目的是在模型训练或测试之前对模型输入 数据进行规范化,统一量纲以便后续模型训练和测试、 提高收敛速度,本节对输入数据的所有维度独立采用 m in m a x 标准化,手动设置各维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统 一归一化N o ,1 1 区间。 趣瓣 1 0 6农业工程学报( h t t p w w w , , t c s a e o r g ) 2 0 1 7 年 3 2 基于L T S A + G R N N 的跑偏特征提取试验 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分别采用P C A 、 I s o m a p 、L L E 、L T S A 几种流形算法对90 7 9 组无标签样 本数据进行降维,目标维数d 均设置为3 ,得到三维无量 纲跑偏特征数据。以3 阵列式皮带秤3 0 0 讹的样本数据 为例,各算法降维效果如图5 所示。 鍪量:;i熙。蓁雪t - - ;l黪 第二特征分最筇一特征分量 S e c o n df e a t lu r cF ir s tf b a t u r c 。o m p o “e m aP C A 。o m p o “e n l 第:特征分I l 第一特征分 建 S e c o n ( 1n :a lu r eF ir s t 代! a t u r e c o m p o n e m c o m p o n c n t bls o m a p 磐紧。饕图: 图5 各降维方法的降维效果图 F ig 5D im e n s io nr e d u c t io nr e s u lt so f v a r io u sm e t h o d s 图5 显示,P C A 、I s o m a p 、L L E 降维后的三维跑偏 特征和未跑偏特征均存在很多重叠,同类数据降维后的 聚类程度不高,会给进一步的跑偏预测造成困难,其中 P C A 重叠最为严重,失真较为严重。而采用L T S A 降维 后的跑偏特征和未跑偏特征能完全被区别分离,具有较 好的特征提取效果,故而本文采用G R N N 对L T S A 降维 后的非线性映射进行构建。为了降低G R N N 模型的复杂 度、提高G R N N 预测速度,随机抽取样本数据中部分数 据进行建模,并采用建立后的G R N N 对所有原始样本( 包 括有标签和无标签数据) 进行降维,其效果如图6 。 图6 结合L T S A + G R N N 降维效果图 F ig 6D im e n s io nr e d u c t io nr e s u ltc o m b in e dw it hL T S A + G R N N 从图6 中可以看出,G R N N 对L T S A 降维后产生的 非线性映射具有很好的逼近能力,能够很好地从高维数 据空间中恢复跑偏低维流形,同时对于同一流量的跑偏 和未跑偏特征向量具有很好聚类效果。但各个流量之间 依旧有重叠部分。 3 3 基于C D B N 的跑偏特征提取试验 依照2 4 节,首先建立输入数据维度都为1 5 、输出 维度都为3 、深度分别为2 、3 、4 的C D B N 模型,并采 用同样的无标签训练数据进行预训练;其次,增加一L R 层为线性输出层,并设置d r o p o u t 为0 5 ,采用有标签跑 偏数据进行反向微调;最后使用得到3 种深度的C D B N 模型份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试验,降维效果如图7 。 S e c o n dr e , :a t u r eF ir s tf c a t u r e c o m p o n e m a2 臌隐含层 c o m p o n e n t a 1 ) c lo t his2 1 空载无跑偏 N Od e v ia t io na tz e r o 。卒载跑偏 C le v ia t io na tz e r o 3 0 0t h 。无跑偏 N od c v ia t io na t3 0 0t - h 3 0 0 th 。跑偏 1 3 , I e v ia t io na t3 0 0t - h : 一6 0 0t h “无跑偏 N Od e v ia t io na t6 0 0t h 6 0 0 t h1 无跑偏 D , e v ia t io na t6 0 0 th S e c o n dt e a r u r eP lr s tie a t u r eN c c o n dle a t u r e P1 1 2 、Ile a t t lr e 。m p 呷。m b 3 层隐舍层。m p 。“。m洲1 1 p 。1 1 c n c t 4 层隐舍层。n 1 印”。川 b D e p t h is3e D e p t h is 4 图7 不同深度的C D B N 降维效果图 F ig 7 D im e n s io nr e d u c t io nr e s u lt su s in gC D B No f d if f e r e n td e p t h s 从图7 中比较可以确定,3 层隐含层的C D B N 提取 出的跑偏特征能够满足需求。相较于L T S A ,深度为3 的 C D B N 不仅能对于同一流量的跑偏和未跑偏特征向量具 有很好聚类效果,而且对不同流量依旧有很好聚类效果。 此外,从图中可以看出皮带秤流量越大时,跑偏和未跑 偏特征的欧式空间距离越大,说明皮带秤一旦发生跑偏, 则流量越大,产生的跑偏量就越大,反之亦然。 3 4 在线跑偏检测试验及分析 本节试验中,先分别采用上述建立好的G R N N 和 C D B N 对有标签样本数据针进行跑偏特征提取;再对其 特征分别采用E L M 建立各自对应的跑偏量预测模型;最 后以3 撑和4 样皮带秤在线实时数据分别对本文提出的模型 进行验证,并与其他模型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 中C D B N + L R 、C D B N + S V M 和C D B N + E L M 的深度皆为 3 。所有模型输出数据皆携有原始传感器数据的采样时 间,处理试验结果时,将各模型预测的跑偏量分别与对 应相同采样时间的标准跑偏量( 即阵列式光电管跑偏检 测装置实时同步检测到的跑偏量) 进行比较,得到具体 试验结果如表2 、3 。 表2 、3 显示,L T S A + G R N N + E L M 、C D B N + L R 和 C D B N + E L M 三个模型的预测精度远高于E L M 的8 2 9 和P C A + S V M 的7 8 6 7 ,均达到了9 0 以上;S V M 和 E L M 的预测能力相当,但E L M 的训练、预测速度要远 快于S V M 【39 1 。上述表明:L T S A + G R N N 和C D B N 都有效 降低原始数据的冗余且保留了足够多的跑偏特征,明显 提高了跑偏在线检测的精确度、减小了模型复杂度;E L M 更适合于在线皮带跑偏检测。两表的对比可以得到:结 甜 m 偏m 俯甜俯腻 燃缩一一蝴一一一一一 脚舢帅“一“帅川栌舯聪慧赫撩 第1 期 朱亮等: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子皮带秤皮带跑偏检测 1 0 7 合d r o p o u t 技术和正则化E L M 明显提高了跑偏检测模型 的泛化性。进一步,结合皮带秤的不同工作场合,可以 得到:L T S A + G R N N + E L M 模型平均跑偏预测精度为 9 3 3 3 ,相对较高,训练时间1 8 9 1S ,也相对较短,但 其预测速度并不很快,平均每组预测时间3 8 2 9m s ,故很 适用于皮带秤称重标定较为频繁( 每次标定完后,称重 传感器相关参数会被修改,故跑偏预测模型需要重新训 练) 、实时性要求相对不高场合,如皮带秤实验室、衡 器检定等;C D B N + E L M 模型训练时间最长,达1 3 9 9 6S , 但其预测精度最高,达9 8 6 1 、平均每组测试时间也相 对较短,只有1 4 7m s ,故非常适用于标定相对不频繁、 实时性和预测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如码头、粮库等衡 器工作现场。 表2 各模型在3 挣皮带秤不同流量下的跑偏检测试验结果 T ,出1 e2T e s tr e s u lt so fv a r io u sd e v ia t io nd e t e c t io nm o d e lso n3 # b e ltw e ig h e ra td if f e r e n tf lo wr a t e s 注:C D B N + L R 即最后一层采用lo g is t icr e g r e s s io n 回归分析进行分类。 N o t e :C D B N + L Rm e a n st h a tlo g is t icr e g r e s s io nisa d o p t e da st h ec la s s if ic a t io n o u t p u tla y e r 表3 各模型在4 撑皮带秤不同流量下的跑偏检测试验结果 T a b le3T e s tr e s u lt so fv a r io u sd e v ia t io nd e t e c t io nm o d e lso n 4 f | b e ltw e ig h e ra td if f e r e n tf lo wr a t e s 4 结论 1 ) 为实现皮带跑偏在线检测,针对原始传感器数据 高维度、非线性相关,引入流形学习,并针对“o u to f s a m p le ”问题采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g e n e r a liz e d r e g r e s s io nn e u r a ln e t w o r k s ,G R N N ) 构建显性非线性映射, 然后通过试验对比多种流形学习算法,得出局部切空间 排列( 1 0 c a lt a n g e n ts p a c ea lig n m e n t ,L T S A ) L 1 、S A + G R N N 模型在皮带秤各个流量阶段皆具有较好的跑偏特征提取 效果; 2 ) 引入连续玻尔兹曼机,结合d r o p o u t 技术,提出 一种连续深度置信网络,并将其应用于皮带跑偏特征提 取,试验表明,基于连续深度置信网络( c o n t in u o u sd e e p b e lie f n e t w o r k s ,C D B N ) 的跑偏特征提取模型同样具有较 好的降维效果; 3 ) 采用S V M 、极限学习机( e x t r e m ele a r n in gm a c h in e E L M ) 等回归分析方法、以在线提取到的跑偏特征为输 入构建在线皮带跑偏量预测模型,并分别在参数不同的 皮带秤上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U S A + G 砌叮N + E L M 和C D B N + E L M 模型在不同皮带秤的不同流量下皆具有 良好的皮带跑偏预测精度和泛化性能,精度均超过了 9 0 ,后者更是达到了9 8 6 1 ;二者皆具有较好实时性, 后者平均每组测试时间只有1 4 7m s ,但前者训练时间相 对较短;二者皆可取代传统硬件跑偏检测设备,避免额 外检测设备的制造、安装维修成本,符合生产商和客户 的需求。此外,该研究为进一步的皮带秤在线精度补偿 和故障预测提供了必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僧东恒皮带机跑偏的分析和治理措施 J 水利电力机 械,2 0 0 7 ,2 9 ( 8 ) :9 2 - - 9 4 。 S e n gD o n g h e n g A n a ly s iso ft h eb e ltc o n v e y o rr u n n in g d e v ia t io na n dit s im p r o v e m e n t J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n c y & E le c t r icP o w e rM a c h in e r y ,2 0 0 7 ,2 9 ( 8 ) :9 2 9 4 ( inC h in e s e w it hE n g lis ha b s t r a c t ) 2 董甲东,谷立臣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液压伺服系统仿真 设计 J 起重运输机械,2 0 1 0 ( 11 ) :1 7 - - 2 0 D o n gJ ia d o n g ,G uL ic h e n S im u la t io nd e s ig no f t h eh y d r a u lic s e r v o s y s t e mo ft h e b e ltc o n v e y o rc o r r e c t in g d e v ic e J H o is t in ga n dC o n v e y in gM a c h in e r y ,2 0 1 0 ( 11 ) :1 7 2 0 ( in C h in e s ew it hE n g lis ha b s t r a c t ) 【3 刘文亮,张晓伟,董秋艳连续皮带机胶带跑偏原因与力 学分析 J 】水利水电技术,2 0 0 6 ,3 7 ( 3 ) :2 6 - - 2 7 L iuW e n lia n g ,Z h a n gX ia o w e i,D o n gQ iu y a n C a u s ea n d d y n a m ica n a ly s iso fd e v ia t io no fb e ltf o rb e ltc o n v e y e r J W a t e rR e s o u r c e sa n dH y d r o p o w e rE n g in e e r in g ,2 0 0 6 ,3 7 ( 3 ) : 2 6 2 7 ( inC h in e s ew it hE n g lis ha b s t r a c t l 4 张佳伟,楼佩煌输送皮带跑偏自动化检测及液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