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6 年( 第3 8 卷) 第8 期 汽车工程 A u t o m o t iv eE n 舀n e e r in g 基于事故再现的行人头部碰撞研究术 曾必强,高继东,彭伟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天津3 0 0 3 0 0 ) 2 0 1 6 1 5 1 摘要基于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深入研究( C I D A S ) 数据和人体模型T H u M s 的事故仿真,研究了行人与普通 轿车、s u V 和M P V3 种典型车型碰撞过程中,头部与车体的碰撞状况和响应特点。结果表明,行人头部与车辆的碰 撞位置、碰撞角度、碰撞速度和损伤程度均与碰撞车辆类型有密切关系。普通轿车与行人头部碰撞点位置的w A D 值比其他两种车型大。行人头部与普通轿车的碰撞角度比另两种车型大,而相对碰撞速度则比另两种车型低。该 研究结果可为新车行人保护设计与行人保护法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人保护;头部碰撞;事故再现 A S t u d yo nt h eP e d e s t r ia nH e a dI m p a c tB a s e do nA c c id e n tR e c o n s t m c t io n Z e n gB iq ia n g ,G a oJ id o n g & P e n gW e i A 咖肿t 沁E n g i,聊 增脑阳砌胁m 眦旷吼iMA 以o m 优沁死如加如茸y 胍m n 曲舵r ,彬n 3 0 0 3 0 0 【A b s t r a c tJ T h es it u a t io na n dr e s p o n s ef e a t u r e so ft h eim p a c tb e t w e e nh u m a nh e a da n dV e h ic leb o d ylnt h e c 0 1 lis io np m c e s sb e t w e e np e d e s t r ia na n dt h r e et y p ic a lv e h ic lem o d e ls ( n o 珊a lc a r ,S U Va n dM P V )a r es t u d ie d b a s e do nt h ed a t ao fC I D A S ( C h in aI n d 印t hA c c id e n tS t u d y )a n dt h ea c c id e n ts im u la t j o n sw it hh u m a nm o d e l T H U M S T h er e s u lt ss h o wt h a tt h ep o s it io n ,r e la t iv ea n 9 1 ea n ds p e e do fim p a c ta n din j u r ys e v e r it ya Uc lo s e lyr e la t e d t ov e h ic lem o d e lT h ew r a pa r o u n dd is t a n c eo ft h eh it t in gp o in to fh u m a nh e a da g a in s tV e h ic leb o d yo fn o 瑚a lc a ris la 唱e rt h a nt h a to fS U V a n dM P v ,t h eim p a c ta n g leb e t w e e nh u m a nh e a da n dV e h ic leb o d yo fn o m a lc a risa ls ola r g e rt h a nt h a to fS U Va n dM P V ,w h ilet h er e la t iv eim p a c ts p e e db e t w e e nh u m a nh e a da n dV e h ic leb o d yo fn o 珊a l c a r islo w e rt h a nt h a to fS U Va n dM P V T h eo u t c o m e so fs t u d yp m v id eI f e r e n c e sf o rt h en e wV e h ic led e s ig na n dr e g u la t io nf - o 瑚u la t io ninp e d e s t a n p r o t e c t io n K e y w o r d s :p e d 馏t r ia np r o t e c t io n ;h 蚴dim p a c t ;舭c id e n tr e c O 璐t m c t io n 日lJ 舌 2 0 0 4 2 0 1 0 年我国行人交通事故中导致4 6 万 人受伤,1 6 万人死亡,占总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 2 5 以上 。行人是交通事故中最易受到伤害的人 群,其中行人的头部损伤是最常见的伤害类型之一, 同时也是造成行人重伤、死亡的主要原因旧J 。根据 文献 3 一文献 6 中对美国和日本人车碰撞交通 事故研究结果可知,行人与不同车型发生碰撞时所 受的损伤差别较太。行人头部与车辆的碰撞是行人 车辆碰撞过程中的后续碰撞“ 8J ,车辆对行人身体 碰撞的加速过程和人体自身响应特征决定了行人头 部与车辆的碰撞状况。对行人头部碰撞状况进行深 入研究,并将相关成果运用到车辆设计和检测中,是 降低行人伤亡率的有效途径。 文献 9 中使用了M a d y m o 多刚体假人根据交 通事故案例对行人头部碰撞相应规律进行了深入研 究,为行人头部碰撞状况深入研究提供了路径,但由 于文中M a d y m o 多刚体假人与真人间的力学性能差 异也影响了其研究成果。 T H u M s 全生态假人是日本丰田公司根据真实 国家8 6 3 计划( 2 0 1 1 A A llA 2 8 6 ) 资助。 原稿收到日期为2 0 1 5 年5 月2 2 日,修改稿收到日期为2 0 1 5 年9 月1 日。 汽车工程2 0 1 6 年( 第3 8 卷) 第8 期 人体特征开发的有限元人体模型,它能够代表真人 在碰撞过程中的力学响应特征 。本文中采用普 通轿车( A ) 、s u V 、M P V 这3 种典型车型,分别进行 碰撞仿真,分析它们与行人的碰撞响应规律,根据仿 真结果,结合C I D A S 所收集的数百起交通事故,深 入研究了真实交通事故中最有代表性、权重值最高 的行人头部碰撞案例j 1 仿真模型可靠性分析 在中国交通事故深度研究项目( C D A I S ) 行人碰 撞事故案例数据库中,提取某轿车与横穿马路行人 碰撞事故案例如图1 所示: 图l某行人碰撞事故照片 根据该事故车制动轨迹分析和整体事故再现分 析得出该事故碰撞速度约为3 5 k n h 。事故碰撞类 型为轿车正前方与身高约17 0 0 m m 的行人侧方碰 撞。行人头部与轿车风窗发生碰撞,经医生诊断行 人主要伤害为较轻度脑震荡和软组织伤害。 基于该事故案例,使用T H u M S 假人( 身高 l 7 8 0 m m ) 和类似轿车有限元模型进行了C A E 事故 仿真再现:仿真计算人车碰撞如图2 所示。 根据仿真结果可知,碰撞过程中行人头部碰撞 点位置位于轿车包络线( w A D ) 值为2o o o m m 的位 置,与事故车行人头部碰撞点位置( w A D 值约 19 3 0 m m ) 较为接近。 从仿真结果中还可得到T H u M S 假人脑部最大 主应力和脑部压力分布,如图3 和图4 所示。 由图3 可知,行人颅内最大等效应力为 1 0 5 k P a ,由图4 可知,颅内最大压力为1 5 8 k P a 。根 据文献 1 1 和文献 1 2 中的研究结果判定,行人头 图4 脑部压力云图 部伤害情况为较轻度脑震荡,该结果与事故中医生 对行人的诊断结果相吻合。 由此说明使用T H u M S 假人进行数值计算来模 拟仿真行人车辆碰撞事故,其结果与真实交通事故 案例比较一致。 2 行人事故规律分析 根据中国交通事故深度研究项目( c D A I s ) 对数 百起行人与车辆的碰撞事故调查结果,轿车碰撞行 人时的速度累计百分比分布如图5 所示。图6 为调 查所得案例中碰撞速度分别为1 0 ,2 0 ,3 0 ,4 0 ,5 0 ,6 0 , 7 0 ,8 0 ,9 0 和1 0 0 k m h 5 k m h 速度范围内的事故数 量占总事故的比例。 由图5 可见,行人碰撞事故中车辆的平均碰撞 曾必强,等:基于事故再现的行人头部碰撞研究9 6 3 2 04 0 6 08 01 0 01 2 碰撞速度 k m h 。) 封5 行人事故碰撞速度累计F i分比分布 2 )4 6 f )8 【llL l【) 碰撞速度( k m h 。1 ) 图6 不同碰撞速度事故占比 速度约为4 8 k n h ,累计概率约占总体事故的5 0 的 碰撞速度为4 6 k n h 。 由图6 可见,碰撞速度为4 0 5 k m h 范围内发 生的事故概率最高,速度在7 5 k n h 以上的事故概 率较低。通过文献 1 3 和文献 1 4 中的研究成果 表明,1 5 k m h 以下碰撞速度行人所受伤害均为轻 伤,所以选取1 5 7 5 k m h 范围内碰撞行人交通事 故为本文的研究范围。 根据文献 1 5 中的研究表明,7 2 的行人事故 发生在行人横穿直行马路,6 3 的行人事故车辆碰 撞行人侧面( 3 3 车辆碰撞行人左侧;3 0 车辆碰撞 行人右侧) 。本文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人一车正面碰 撞工况,建立普通轿车( A ) 、S u V 和M P V3 种车型与 行人的碰撞模型,如图7 所示。 3 头部碰撞位置分析 通过仿真计算得到3 种典型车型在不同速度下 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行人的头部与车辆的接触部位 对比如图8 所示。 a ) 行人与普通轿车碰撞示意图( b ) 行人与s u V 碰撞示意图( c ) 行人j M P V 碰撞示意图 图7T H u M S 假人与典型车型碰撞示意图 攀蠢 图83 种典型车型不同速度时行人头部碰撞位置示意图 由图8 可见,在这几种工况中普通轿车与行人 头部除2 0 k - n h 工况的碰撞位置位于发动机罩后沿 线外,其他几种工况均位于风窗玻璃处。S U V 轿车 碰撞速度为6 0 和7 0 k H h 时,行人头部的碰撞位置 位于发动机罩后面的风窗位置;碰撞速度为2 0 5 0 k - n h 时,行人头部的碰撞位置位于发动机罩后 方。M P V 车型在这几种工况中与行人头部的碰撞 位置均位于风窗玻璃。从这3 种典型车型仿真结果 可见,随着碰撞速度的提高,行人头部碰撞点逐步向 车辆后方移动。 仿真结果头部碰撞点( w A D 值) 位置如图9 所示。 如图9 所示,T H u M S 假人穿鞋后高度约为 18 0 0 m m ,碰撞速度较低时由于T H u M S 假人颈部绕 肩部的转动,导致了头部碰撞点W A D 值小于 18 0 0 m m 。当碰撞速度较高时由于头部与车辆接触 9 6 4 汽车工程2 0 1 6 年( 第3 8 卷) 第8 期 j L )j 1 速度( k m h 1 ) 图9 不同车型头部碰撞点位置( w A D 值) 前T H u M s 假人被整体抛起,假人相对车辆向后滑 动,所以头部碰撞点w A D 值大于18 0 0 m m 。由于普 通轿车高度较低,所以行人在发动机罩表面向后滑 动现象较为明显。s u V 和M P V 车型发动机罩相对 行人较高,行人在发动机罩上方的滑动位移较普通 轿车低。由图9 可见,在车辆速度为5 0 k m h 时普通 轿车头部碰撞点w A D 值已经超过目前行人保护法 规规定的w A D 最大值21 0 0 m m 。 由图9 还可见,s u V 和M P V 车型不同碰撞速度 下碰撞点w A D 值变化曲线相互交叉上升,两者曲 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低于相同速度所得的普通 轿车碰撞点w A D 曲线。将s u V 和M P V 两车型碰 撞点w A D 变化曲线合并取平均值,得到新碰撞点 w A D 变化曲线,其与普通轿车碰撞点w A D 变化曲 线对比如图1 0 所示。 j j ( 速度( k m h “) 图1 0 两类车型头部碰撞点位置( w A D 值) 分别取普通轿车和大型乘用车( s u V 和M P V ) 与行人碰撞速度i= 2 0 ,3 0 ,4 0 ,5 0 ,6 0 和7 0 k I n h 。将 i值5 k n h 范围内发生的行人碰撞事故比例只与 该速度仿真得到碰撞点位置( w A D 值) 进行加权平 均,最后除以T H u M S 假人身高,可得事故中碰撞点 位置( w A D 值) 与行人身高的比值。 ”;志等扎 删旷军志等“以 ( 2 ) 式中:黝D 认和形4 D 删v 。,。为普通轿车和S u V & M P V 仿真的碰撞速度为i时碰撞点的W A D 值,8 1 1 6 为1 5 7 5 k m h 速度范围内发生事故占c D A I s 所统 计总事故中的比例。 因此,根据行人交通事故统计结果,18 0 0 m m 身 高的行人与普通轿车碰撞时,其头部碰撞点位于 w A D 值为1 8 0 0 1 1 5 1 2 0 7 0 m m 位置附近的概率 最大,同理该行人与s U V 和M P V 车型碰撞时其头 部碰撞点位于W A D 值为1 8 0 0 1 0 2 4 1 8 4 0 m m 位 置附近的概率最大。 4 头部碰撞角度与碰撞速度分析 根据人车碰撞中行人头部与车辆的运动规律, 头部与车辆接触时刻头部绝对速度为 秽= 厢( 3 ) 而头部碰撞相对速度则为 口= ( 口。一“) 2 + 秽; 2( 4 ) 式中:叱为头部水平方向的速度;为头部竖直方向 的速度;秽为头部绝对速度;为碰撞时刻轿车行驶 速度;秽为头部碰撞相对速度。 头部碰撞角度口是指碰撞开始时刻头部速度矢 量相对于水平地面的角度,即 卢= a r c t a n 吐秽。( 5 ) 头部碰撞角度口是指碰撞开始时刻头部速度矢 量相对于碰撞表面的角度,即 卢7 = 卢硒( 6 ) 式中6 为碰撞表面与水平线的夹角。 图1 l为接触时刻头部碰撞角度。 瓣鬻舅b 图ll 接触时刻头部碰撞角度 通过行人与普通轿车、s u V 、M P V3 种车型碰撞 的仿真计算结果得到行人与车辆在不同速度碰撞工 况中,卢和卢变化规律如图1 2 所示。 孙鲫加 2 2 2 2 2 1 1 1 1 EE跹一n爿。、 加如m帅蛐鲫砷 2 2 2 2 2 1 1 1 EE芒(【、一、 曾必强,等:基于事故再现的行人头部碰撞研究 9 6 5 型 旺 型 爱 03 05 0 速度( k m h 图1 2 头部碰撞角度变化曲线 图1 2 中普通轿车( A ) 头部相对于碰撞面的碰 撞角度口7 曲线从碰撞速度4 0 5 0 k n h 范围内发生 了突变,这是由于出现了行人肩部提前将风窗玻璃 压塌,导致头部和风窗玻璃接触时风窗玻璃已经凹 陷变形,导致较大测量误差所致。风窗玻璃被肩部 提前压塌后,如果头部相对风窗玻璃的碰撞角度采 用凹陷变形后的碰撞点玻璃角度( 约为7 2 。) ,则该 曲线的突变位置将会消失。 图1 2 中S U V 车型头部相对于碰撞面的碰撞角 度口7 曲线从碰撞速度5 0 6 0 k m h 范围内也发生了 突变,这是由于这时头部碰撞点由发动机罩后沿移 至风窗玻璃下方导水槽位置,两者高度上有台阶差 所致。 由图1 2 可见,行人与3 种车型碰撞中卢值差别 较大,而行人与3 种车型碰撞中卢值的差别则较小。 所以在面对不同车型的行人保护考核体系中,使用 头部相对碰撞面的角度来替代头部相对水平地面的 碰撞角度更为合理。 分别取普通轿车( A ) 和大型乘用车( s u V 和 M P V ) 与行人碰撞速度江2 0 ,3 0 ,4 0 ,5 0 ,6 0 和 7 0 k - n h 。将i值5 k m h 范围内发生的行人碰撞事 故比例只与该速度仿真得到的头部碰撞角度p7 ;进 行加权平均,可得该车型行人碰撞事故中碰撞点权 重最大的碰撞角度。 ,一 P J B 一2 ;i蒜如= 7 7 9 8 。 ( 7 ) 一;点学堋卿 ( 8 ) 式中:届认,卢删。和卢7 舢v 为普通轿车、s u V & M P V 仿 真得到的行人碰撞速度为i时头部相对碰撞面的夹 角;8 1 1 6 为1 5 7 5 k n h 速度范围内发生事故占 C D A I S 所统计总事故中的比例。 由式( 7 ) 可知,行人与普通轿车正面碰撞时行 人头部相对碰撞面的碰撞角度为7 8 。左右的权重最 大。由式( 8 ) 可知,行人与s u V 和M P V 大型乘用车 碰撞时行人头部相对碰撞面的碰撞角度为4 8 。左右 的权重最大。 通过行人与普通轿车、S U V 、M P V3 种车型碰撞 的仿真计算结果得出行人与车辆在不同速度碰撞工 况中,行人头部与车辆的相对碰撞速度“ 7 随行人一车 辆碰撞速度的变化规律如图1 3 所示。 图1 3 头部相对碰撞速度与碰撞车速的关联曲线 由图1 3 可见,头部与车辆的相对碰撞速度要低 于碰撞车速;s u V 和M P V 车型对应的行人头部相对 碰撞速度高于普通轿车( A ) ;车头均较高的s u V 和 M P V 车型对应的行人头部相对碰撞速度曲线基本 重合。 行人头部与车辆碰撞速度比车辆与行人初始碰 撞速度低,这是由于行人碰撞中行人下肢先被撞击, 在头部与车体发生碰撞前行人已经整体向前运动, 导致碰撞时刻头部与车辆的相对速度低于碰撞车 速。 分别取普通轿车( A ) 和大型乘用车( s u V 和 M P V ) 与行人碰撞速度江2 0 ,3 0 ,4 0 ,5 0 ,6 0 和 7 0 k r n h 。将i值5 k m h 范围内发生的行人碰撞事 故比例P ,与该速度仿真得到头部相对碰撞速度移。 进行加权平均,可得该车型行人碰撞事故中碰撞点 权重最大的头部相对碰撞速度。 P ”;丽赢州户2 3 1 2 ( k h ) ( 9 ) 。 :y 一竺生竺。3 1 0 9 ( k m h ) 2 车瓦而i i一2 M 删( k 叫h ( 1 0 ) 式中:“ 7 。,口。和”M P 、为普通轿车、s u V 和M P V 仿 真得到的行人碰撞速度为i时头部相对碰撞速度; 8 1 1 6 为1 5 7 5 k r n h 速度范围内发生事故占 鲫加如如如m 0 9 6 6 汽车工程2 叭6 年( 第3 8 卷) 第8 期 C D A I S 所统计总事故中的比例。 由式( 9 ) 可知,行人与普通轿车发生正面碰撞 时,行人头部相对碰撞速度为2 3 k m h 左右的权重 最大。由式( 1 0 ) 可知,行人与S u V 和M P V 车型碰 撞时,行人头部相对碰撞速度为3 1 k r n h 左右的权 重最大。由此可见在相同工况下行人头部与S u V 和M P V 这类大型乘用车的碰撞速度约为与普通轿 车碰撞速度的1 3 倍。 5 结论 使用T H u M S 假人进行某行人交通事故的仿真 再现,结果显示行人碰撞位置、行人头部伤害情况与 仿真结果均吻合较好,说明T H u M s 假人模型能够较 好地模拟碰撞中行人的力学响应特征。根据仿真计 算和c D A I s 交通事故调查结果进行了交通事故最 有代表性、权重最高的行人头部碰撞工况研究,具体 结论如下。 ( 1 ) 行人与车辆碰撞时,头部碰撞点位置的 w A D 值随着碰撞速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不同碰 撞速度下行人碰撞事故的发生概率,计算得到普通 轿车1 1 5 倍行人身高的w A D 值是该行人头部碰撞 事故最为集中的位置。同理计算得到s u V 和M P V 车型行人身高的w A D 值是该行人头部碰撞事故最 为集中的位置。 ( 2 ) 针对不同的车型使用头部与碰撞表面的相 对角度来衡量行人头部与车辆碰撞角度时,碰撞角 度的一致性较使用地面坐标时行人头部碰撞角度一 致性更好。研究还表明,行人头部与普通轿车表面 的碰撞角度约为7 8 。,远大于行人头部与s u V 和 M P V 车型碰撞表面4 8 。的碰撞角度。 ( 3 ) 行人与车辆碰撞中由于身体下部先与车辆 接触,人体的变形和黏弹性力学特性对头部与车辆 的相对碰撞速度影响较为明显。据仿真结果和事故 分布概率综合计算可知,行人与普通轿车碰撞时头 部相对速度为2 3 k h 的概率最大。而行人与s u V 和M P V 车型碰撞时头部相对速度约为3 1 k m h 的概 率最大,该相对速度要高于与普通轿车碰撞时的相 对速度。 不同车型前端外形结构特点的差异,导致了行 人碰撞事故中头部与车辆碰撞状况有较大差异。在 车辆设计方面根据车型特点对行人头部冲击位置进 行重点设计,有利于降低行人伤亡率。在车辆行人 安全法规制定中考虑车型外观结构上的差异,分别 设定不同的冲击考核工况,也有利于提高法规考核 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 ( 2 0 1 1 年度) G 无锡,2 0 1 2 , 2 M I z u N 0K ,K A J z E RJ H e a din j u r ie sinv e h ic le p e d e s t r ia nim - p a c t c s A EP a p e r2 0 0 0 0 1 一0 1 5 7 3 R 0 u D s A R IBs ,M 0 c KcN ,K A u F M A NR ,e ta 1 P e d e s t r ia n c m s h e s :h ig h e rin j u r ys e v e r it ya n dm o r t a lit yr a t ef o rl远h tt m c kv e h ic le sc o m p a r e dw it hp a s s e n g e rv e h ic le s J I n j u r yP r e v e n t io n , 2 0 0 4 ,1 0 ( 3 ) :1 5 4 1 5 8 4 B A L L E s T E R 0 sMF ,D I s c H I N G E RPC ,L A N G E N B E R GP ,P e d e s t r ia J lin j u r ie sa n dv e h ic let y p einm a r y la n d ,1 9 9 5 1 9 9 9 J A c c id A n a lP r e v ,2 0 0 4 ,3 6 ( 1 ) :7 3 8 1 5 M I z u N 0K ,K A J z E RJ c o m p a t b ilit yp r o b le m sinf 而n t a l,s id e , s i“9 1 ec a rc o llis io n sa n dc a r t o p e d e s I r ia n a c c id e n t sinJ a p a n J A c c id A n a lP r e v ,1 9 9 9 ,3 1 ( 4 ) :3 8 1 3 9 1 6 L E F L E RDE ,G A B L E RHc T h ef a t a lit ya n din j u r yr is k o flig h t m c kim p a c t sw it hp e d e s t a J lsint h eu n it e ds t a t e s J A c c id e n t A n a ly s isa n dP r e v e n t io n ,2 0 0 4 ,3 6 ( 2 ) :2 9 5 3 0 4 7 李凡,杨济匡基于车辆一行人碰撞颅脑伤防护的参数研究 J 中国机械工程,2 0 0 7 ,1 8 ( 9 ) :1 1 2 5 一1 1 3 0 8 Y A N GJ E f f e c t so fv e h ic lef r o n td e s ig np a m m e t e r so ”p e d e s t r ia n h e a d - b r a inin j u r yp m t e c t io n c P r o c e e d in g so ft h e18 t hI n t e m a t io n a lc o n f e r e n c eo nt h eE n h a n c e ds a f e t yo fV e h ic le s ( E S V ) ,N a g o y a ,J a p a n ,2 0 0 3 9 聂进,李桂兵,王薛超,等乘用车前端结构几何参数对行人头 部动力学响应和损伤风险的影响 J 汽车工程,2 0 1 4 ,3 6 ( 1 2 ) :1 4 7 3 1 4 8 2 1 0 T O Y o T AM o t o rc o r p o r a t io n ,T h ed o c u m e n t a t io no ft o t a lh u m a n f o rm o d e l s 如t y M J 印a n : s n ,2 0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意向协议书
- 2025版危险货物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及安全保障协议
- 2025担保抵押知识产权许可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双方自愿离婚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协议书范本
- 2025版全新团建活动专项奖励基金合同范本
- 2025版租赁车辆安全检查及保养合同
- 2025年度地坪漆施工与品牌授权合同
- 贵州省荔波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电商年度电商客服培训及管理聘用合同
- 2025版冷链物流配送合同范本:新鲜直达
- 脾脏解剖学与脾切除术指导
- 工厂改善方案
- 中医治疗眼病的技巧
- 2025年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泵站运行工赛项)参考试指导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商业物业管理授权协议书模板
- 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实施方案
- 一例使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 劳务外包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路试作业安全操作规程(4篇)
- keycloak中文使用文档-Keycloak使用手册(打印版)
- 手术标本固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