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8卷第 4期 2 0 1 3年 l 2月 : 5 8 25 8 8 地质找矿论丛 Co n t r ib u t io n s t o Ge o l o g y a n d M in e r a l Re s o u r c e s Re s e a r c h V0 1 2 8 NO 4 De c 2 0 1 3: 5 8 25 8 8 贵 州 松 林 陡 山沱 组 上 部 硅 质 岩 特 征 及 成 因探 讨 0 引言 孙腾蛟 , 罗小平 , 密文天 (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 开发 工程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成都 6 1 0 0 5 9 ; 2 内蒙古工业 大学, 呼和浩特 0 1 0 0 5 1 ) 摘要 : 贵州松林 陡山沱组上部发育 一套硅质岩 , 主要岩性 为硅质页岩 、 富结核硅质 岩 、 含磷质 硅 质岩及硅质结核。岩石 的地 球化 学特 征研 究显示 : AI F e Mn判 别 图解 均 落于 I I 区生 物成 因 区 , Mn O T i Oz 值介于 0 0 1 O 1 之间 , 表 明受 陆源物质供 给影 响强烈 。结合岩 相古地理 及岩 性 组合综合分析 , 岩石的沉积环境应属于盆地 边缘 陆棚 区半深水一 深水滞 留还原环境 ; 受生物化学 作 用影响 , 沉淀 的富 S iO z 沉积物在成岩 阶段 发生分 异作用 , 富集 的硅 质开始 迁移并 重新凝 聚成岩 ; 成岩后生阶段 , 重结 晶和交代作用明显 。 关键词 : 硅质岩 ; 生物化学作用 ; 陡山沱组 ; 松林地 区; 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 P 5 8 8 2 4 4文献标识码 : A 硅 质 岩是 一 类 富 含 S iO ( 一 般 7 0 ) 的 特 殊 岩石 , 分 布广泛 。在沉 积岩 中仅次 于黏 土岩 、 碎屑 岩 和碳 酸盐 岩I 1 。其 不仅 是 许 多矿 种 的赋 矿 岩 系 , 且 常 常能提 供关 于沉积 盆地 和某些 沉积 相带 特殊 的地 质 背景 信息 , 成 为研 究 关 注 的 一 个热 点 j 。中 国南 方 广泛 发育 的陡 山 沱组 是 重 要 的产 磷 层 位 , 同 时也 是油气重要生成岩系 。白 1 9 5 3年在贵州松林地 区的 陡山沱组 上 部 首 次发 现 磷 块岩 以来 , 许 多 学者 对 这种 赋磷 岩系 陆续做过 探讨 。周 茂基等 ( 1 9 8 1 ) 就 本 区沉 积相类 型 , 认 为应 划 属 于盆地 边 缘 亚 相 之磷 块 岩微 相 ; 赵 东 旭 等 ( 1 9 8 5 ) 认 为 陡 山沱 组 上部 富 含 结核 应为磷 结 核 , 并 可 能在 成 岩 后期 发 生 严 重硅 化 作用 。笔 者在 进 行 野外 调 查 过 程 中发 现 , 本 区 陡 山沱 组上部 岩 系硅 质含量 高 , 磷 品位较低 , 按 岩类 学划分 应属 于硅 质岩 。本文 通过野 外露 头观察 和 室 内分析, 详细研究 了其岩石学特征 , 并就其成因及成 岩演化过程作初步探讨 。 1 区域地质背景 贵 州松林 地 处 扬 子 准 地 台黔 北 台 隆 之 遵 义 断 拱 , 毕 节 NE 向构 造 变形 区 。区域 内构 造相 对 简 单 , 研究 区属 于松 林 一岩 孔 背 斜东 段 的 松 林 穹窿 背 斜 。出露地层从 老 至新 为 震 旦 系下 统南 沱组 、 上统 陡山沱组、 灯影组 ; 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 明心寺组 、 金顶 山组及 清虚 同组 。岩性 主要 为沉 积岩 组合 。陡 山沱组与下伏南沱组杂色块状冰碛砾岩呈假整合接 触 , 局部地段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同上覆灯影组灰 白 色块状 细 晶 白云 岩整合 接触 。 南沱 冰期之后 , 全 球性 海平 面上升 , 扬 子 地 区发 生了大规模海侵。陡山沱期沉积继承了南沱期古构 造和 古地理 环 境 ( 图 1 ) : 扬 子 地 区西 部 是 一 广 阔 台 地 川黔滇 台地 ; 武当古陆、 康滇古 陆和桂北古 陆、 华夏古陆从北 、 西南 、 东三面环绕; 台地上分布黔 中 、 武陵 、 雪峰 、 神农架 一荆 门等若 干小 规模 古 隆起 。 松林地区位于黔 中古隆起之北 , 武陵隆起西缘 。古 地理位置恰处于陆缘海和陆表海结合部位。 收稿 E l 期 : 2 O l 21 1 1 9 ; 责任编辑 : 王传泰 作者简介 : 孙腾蛟( 1 9 8 9 一 ) , 男 , 硕士研究生 , 矿产普查与勘探 专业 , 从事石 油地质研究工 作。通信地址 : 四川 I 省成都 市二仙桥东 三路 1 号; 邮政编码 : 6 1 0 0 5 9 ; E ma i l : 4 0 8 3 6 4 1 0 1 q q c o rn 第 2 8卷第 4期 孙腾蛟 等 : 贵州松林 陡山沱组上部硅质 岩特征及成 因探讨 5 8 5 表 1 贵 州松林陡 山沱 组上 部硅 质岩 化学成分 Ta b l e 1 Ma in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s it i o n o f t h e u p p e r Do u s h a n t u o f o r ma t i o n i n S o n g l i n , Gu i z h o u( i n p e r c e n t a g e) 样品号 S i O2 AI 2 O 3 F e 2 03 F e O P 2 Os L OI H 2 O+ C a O Mg O 0 49 0 4 8 046 0 3 8 0 1 3 K2 0 2 6 5 3 0 8 345 1 7 8 0 4 1 Na 2 O 0 3 8 0 4 5 0 5 5 0 5 7 O 1 1 TiO2 0 2 6 0 3 2 0 3 5 0 0 7 6 0 0 5 3 S L 1 硅质页岩 ; S L 2 层状硅质岩 ; S L 3 结核状硅质岩 ; S L 4 磷 质硅质 岩; S L 5 硅质结 核。 量的单位 : wB ; 测试单位 : 四川冶金地 质岩矿测试 中心 。 沱 组上 部硅 质岩 层 进 行 了连续 的采 样 , 并 在 对 岩 样 标 本矿 物组 分 、 结 构 构造初 步 鉴别后 , 选 取 5件代 表 不 同类 型特 征 的硅质 岩样 品 , 去除表 面 风化物 , 进 行 主量元素、 有机碳含量及 阴极发光分析 。主量元素 分析方法采 用顺 序式 x 射线 荧光光谱 仪 (X RF一 1 5 O 0 )及 硅酸 盐湿 法测 试 。有 机 碳含 量 采 用 C S 2 3 0 有 机碳 分析 仪分 析 , 分析 精度 为0 8 。 3 2主量 元素 特征 不 同成 因的硅 质 岩 由于成 岩 物 质 来 源 、 沉 积 环 境 的不 同 , 造成 了其 地球 化学 特征 也显 著不 同 , 这是 利 用地 球化 学 分析硅 质 岩成 因 问题 的基 础 l 7 。岩样 测 试 分 析数 据 ( 表 1 ) 表 明 : 贵州 松 林 陡 山沱组 上 部 硅 质 岩 化 学 成 分 以 S iO 为 主 , 其 质 量 分 数 达 5 2 3 6 9 1 6 0 o 6 。 其 次 , Z U( A1 2 O 。 ) 一 2 1 5 7 4 O , ( Ca O)一 1 1 5 1 9 3 4 , ( Fe 2 O3 )一 0 6 9 3 9 3 , 叫( P 2 O5 ) 一0 7 2 1 3 5 8 , 其 他成分均较低 。其 中, 岩样 S L 4为磷 质硅质岩 , 钙 质 和磷质 含量 均较 高 , 均大 于 8 , 与 陡 山沱 成 磷 期 地质 事 件 表 现 相 一 致 ; 岩 样 S L 5为 富 硅 质 结 核 , 叫 ( SiO。 )一 9 1 6 。 硅质 岩 中 A1 , F e , Mn , T i等 元 素 是判 别 硅 质 岩 成 因类 型 的重 要 标 志 。F e , Mn元 素 的 富集 是 与 热 水沉 积作 用 相关 , 而 A1 , Ti 的相对 集 中则 与 陆 源 物 质 的介 入 有 关 。Ya ma mo t o ( 1 9 8 7 ) 经 过 研 究 , 认 为 热水 沉 积 硅 质 岩 的 A1 ( A1 + F e + Mn ) 值 小 于 0 4 , 受 陆源 影 响的硅 质岩 A1 ( A1 +F e +Mn )比值 大 于 0 4 。而且 所 有 热 水 沉 积 的数 据 均 落 入 Al F e Mn三角成 因判别 图解 的 富铁 端 , 非 热 水 沉 积 的数据 均落 人 富铝端 _ g 。研究 区 5件 硅质 岩样 品的 A1 ( A1 +F e +Mn )比值 分 别 为 0 6 4 , 0 6 2 , 0 7 0 , 0 7 0 , 0 6 3 , 经 Al F e Mn三 角 图投 点 , 均 位 于 I I 区 生物 成 因区 ( 图 4 ) 。研 究 区硅 质 岩 主量 元 素 富 Al 、 富 T i, 贫 F e 、 贫 Mn , 反 映 受 陆 源 物质 组 分 输 入 和海 洋生 物作 用影 响 。 张汉文 等 ( 1 9 9 1 ) 研 究 认 为 K。 O, Na O, P 。 O , Al : O 。 , F e 。 O 。也 常被 用 来 判 别硅 质 岩 成 因 , 富 钠是 热水参 与 的重 要 标 志 。受 海 底 火 山作 用 的硅 质 岩 K 。 O Na 。 O值小于 1 , 而与正常生物化学沉积作用 相关 的硅 质 岩 K 。 o Na O值 远 大 于 1 1 。生 物成 因硅 质岩 P 。 O 含 量 高 , T iO。 , Mg O及 碱 质 含 量低 ; 而典 型 的 海 相 火 山 沉 积 硅 铁 建 造 , 以 低 K O 和 P 。 O , 高 TiO 为 特 征 1 。松 林 陡 山沱 组 上 部 硅 质 岩样 品分 析结 果 表 明 K O Na O值 介 于 3 1 6 9 之 间 , 平 均 5 4 , 远 大于 1 。另外 , 除样 品 S L 5硅质 结 核外 , 均 富 含 P O , Z U ( P 。 O ) 一 3 6 8 3 8 4 。 靠近 剖 面上部 , 磷质 含量 逐渐 升高 , 磷质硅 质 岩层 更 是高 达 1 3 6 ; TiO 。 , Mg O 及 碱质 含 量较 低 。上 述 特征 表 明 , 本 区硅 质 岩 的成 因 与生 物 化 学沉 积 作 用 有 关 。 F 图 4贵 州 松 林 陡 山沱 组 上 部硅 质岩 A l F e Mn三角判别 图 Fig 4 A1 一 Fe M n Tr ia ng ul a r dis c r imina t ion dia gr a m of t h e upp e r me m b e r o f s il ic e ou s r o c k of Dou s h a nt uo f o r ma t ion a t So ngl in, Gui z h ou pr ov inc e 面 一 弘 L 4 6 7 1 3 4 0 9 7 7 2 2 1 l O 8 8 4 4 8 7 5 O 4 6 5 5 6 3 2 船 鼹 8 5 1 8 9 1 3 7 l O O O O O O 3 3 4 6 9 9 9 5 1 6 3 3 2 2 O O 0 O 5 5 4 1 6 3 1 7 7 7 5 2 4 8 2 6 O 4 7 7 3 6 0 O 9 2 1 7 7 6 5 9 l 2 3 4 5 L L L L L S S S S S 5 8 6 地质找矿论丛 3 3 阴极 发光 和有机 碳分 析 阴极发 光研究 在束 电压 为 1 8 k V、 束 电流 为 5 0 0 A 的条件下 进行 , 硅 质 岩样 品不 发 光 ; 当束 电压 升 到 2 0 2 2 k V时, 硅质岩仍不发光。一般认为, 沉积 自生 石英不 发光 , 故 岩 石 不 发光 证 明其 为原 生 沉 积 的产 物n l 。上述 阴极 发光 特征 , 从 侧 面证 实 其 为沉 积成 因。 有机 碳分 析数 据 表 明 , 在 陡 山沱 组 上部 其 有 机 碳含量在 0 2 2 2 7 1 之间, 平均 1 4 4 O, 越靠 近 上部 含量 越 高 ( 见 图 2 ) , 说 明硅 质 岩 与 生物 作 用 关 系密切 。 综 上所 述 , 本 区硅 质岩为 生物 化学沉 积成 因 。 4 硅质岩成 因探讨 4 1沉积 环境 从 陡 山沱期 沉 积 岩 相 古 地 理 图 ( 图 1 ) 可 知 , 松 林地区恰处于陆表海和陆源海的结合部位 。古纬度 大致 在南 纬 2 3 。 , 气 候 炎 热 干燥 1 。靠 近 古 陆 和 隆 起附近风化剥蚀较严重。其岩性组合为 : 下部为灰 白色 、 肉红色 白云岩 夹紫 红色薄 层泥 岩 , 中部为 灰绿 色粉 砂质 泥岩 、 黑色碳 质 泥岩 , 上 部 为含磷 质硅 质泥 页岩 , 水 平层理 及 沙纹层 理发育 , 其水 体深 度不 断加 深 , 为一 逐步 海 侵 过程 。既不 同于浅 海 台地 相 发育 滨岸线沉积构造 、 颗粒结构且富含 自生矿物重晶石 和海绿 石 ; 又不 同于深水 盆地 相 以黑色 页岩 为主 , 泥 质白云岩、 白云岩配 比较少 , 不含磷 的特点 。而 是属 于盆地 边缘 陆 棚 相 区半 深 水 一 深 水滞 留还 原 环 境 l s - 1 4 。 张位华 等口 认 为硅 质 岩 中 Mn O T iO 。值 可 以 作 为沉 积环境 分 析 的定 性 标 志 : 离 大 陆较 近 的边 缘 海等沉积环境中沉积的硅质岩 , 其 Mn O TiO 。 值偏 低 , 一般 小于 0 5 ; 远离 大 陆的大洋 环境 中 的硅 质沉 积 物 , 其 Mn O T iO 。 值 较 高 。本 区硅 质 岩 的 Mn O Ti( ) 值介 于 0 0 1 0 1 之 间 , 远低 于 0 5 , 说 明其沉 积古盆地位置离古大陆较近 , 受陆源物质供给影响 强烈 。 4 2硅质 来源 S iO 的来源 ,目前认为有深 源、 陆源和生物 3 种 。深源 指 由火 山物 质 海解 作 用 、 火 山喷 溢作 用 或 海相 热水 喷流作 用所 带来 的 。陆源指来 自大 陆表 面 风化 产物 中硅酸 盐 或铝硅 酸盐矿 物发 生化学 分解 的 产物 。S iO。 的生物来 源实际最终也来 自于陆源 或者 深源 , 是对 S iO 的生 物再 富集 过 程 。 在 陡山沱 期 , 松 林 地 区 的 东侧 、 南 侧 靠 近 古 隆 起 。硅质 岩 中含 一定 量黏 土矿物组 分和 陆源 碎屑 状 石英 , 反 映 S i0。 的来源 以陆源 铝硅 酸矿 物经 剥蚀 作 用和化学风化作 用而溶解于水体 中的 S iO:为主。 区内硅质 岩 的 Mn O TiO 值反 映 , 其 物质 组 分包 含 较强陆源信息, 因此陆源占主导优势地位 。 4 3生物作 用 陡山沱期 , 中国南方 以瓮安 生物群 、 庙 河生 物群 和蓝 田植物 群所 代 表 的真 核 生 物 大辐 射 , 多 细 胞 藻 类 、 蓝藻、 疑源类 、 海绵等后生生物生命体开始相继 爆 发 繁盛口 。据 前 人研 究 , 松 林 地 区 富含 菌 藻类 生物 , 生物作用强烈。一方面, 藻类等生物体通过本 身及其分泌物使 S iO。 聚集并稳定 ; 另一方面, 大 量菌 藻类 生物 的 生命 活 动 引起 微 环 境 发生 变 化 , 改 变 化 学 环 境 促 进 S iO2沉 淀 。F r a n c is和 Ma r g u l is ( 1 9 7 8 ) 通 过研究 发现 藻类 细胞 的有机组 分 含大量 能 形成 氢键 的羟 基 、 羧基 。硅 的可 溶态 硅 酸 , 与藻 菌类细 胞组织 的氢 键反 应 , 发 生 连续 硅 酸浓 集 而形 成多硅酸。该过程持续反复进行 , 可将可溶态硅 酸 转变为 二氧化 硅矿 物沉 淀 下 来_ 。另外 , 非 品质 的 S iO 的溶解 度与 p H 值 关 系 密 切 ( 图 5 ) l 2 。 : 当溶解 度达到 1 0 0 1 0 时 , p H 值在 2 8 5范 围 内 , 溶 解 度变化 不 大 ; 当 p H 值 8 5时 , 溶 解 度 呈几 何 级 数 倍增 ; p H值为 1 1时, 溶解度可达到 5 0 0 0 x 1 0 。 因此 , 有 利于 S iO 沉淀 聚集 的 p H 环境 为 酸性一 弱 碱性 。 生物 可 以通 过 自身 的生命活 动改变 微环 境 的酸 碱 度 。部分藻类 含有 糖类 物质 , 易被 氧化 , 使 环 境 中 的 p H 值 由中性 转 变 为 酸性 。 同时 , 低 等 浮游 类 生 物通过光合作用 , 吸收水 中的 C O , 降低水体中的 H 浓度 , 促 进 硅 酸 电离 , 导 致 含 有 S iO 的矿 物 溶 图 5 S iO : 溶解度与 p H值 关系图( 据刘宝瑶资料 ) Fig 5 S iO2 o l u b il it y V S p H v a l u e p l o t 第 2 8卷第 4期 孙腾蛟 等 : 贵州松林陡 山沱组上部硅质岩特征及成 因探讨 5 8 7 图 6 贵州松林陡 山沱组上部硅质岩成岩演化示意 图 Fig6 The dia ge ne t ie e v ol ut io n mode l o f t h e upp e r m e m b e r of s il ic e ou s r o c k of Do us ha nt uo f or ma t ion a t So ng l in,Gu iz ho u pr o vinc e 解 。 当水 体 中 p H 变 为 酸 性 , 水 体 中 高浓 度 的 S i O。 可凝 聚 沉 淀 引。因此 , 通 过 生 物 富 集 大 量 S iO 沉 淀是 完全 可 能实 现 的。 4 4硅 质岩 形成 演化 过 程 笔者根据硅质岩岩性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 数据 , 按 成岩作 用 的各 个 不 同 阶 段来 讨 论 本 区硅 质 岩 的演 化过程 , 如 图 6所示 。 ( 1 ) 沉 积 作 用 阶 段 。来 自陆 源 的 S iO 碎 屑 石 英、 黏土类矿物 , S iO 溶液在蓝藻等生 物作用达到 过饱和 , 并 围绕 沉积质点聚集后在重力作用下沉降 至沉 积 物表 面 。该 阶 段 主要 特 点 是 生 物 作 用 强烈 , 同时沉 积物 富含底 水 。 ( 2 ) 同沉 积 阶段 。此 时富含 S iO 的沉 积物 进 一 步发生化学胶结作用 , 同时 由于厌 氧细菌等进一步 降低 、 p H值降低而发生初次分异作用, S iO 发生初 次富集 , 形成不 同浓 度 的 S iO 。分带 或形成硅 质条 带 。 ( 3 ) 成岩 作 用 阶段 。在 上 覆 沉积 物 重 力 的压 迫 下 , 沉积 物质 继续 发生 物质 的迁 移 和重新 分配 组 合 。 S iO 进一步形成 条带状 分布 , 在 成岩作 用后期 阶 段 , 硅质 结核 形成 。重 力较 大 , 且 尚未完全 固结 的情 况下 , 不 同大小 硅 质颗粒 的 比面不 一样 , 比面 大 的小 颗粒 较 之 比面小 的大 颗粒 溶 解 度 较 大 , 因此 小 的颗 粒不 断溶 解 , 相 对 较 大 的颗 粒 沉 淀 成 倍 增 长 。并 由 于密 度不 同 , 形 成 纹状层 理 。 ( 4 ) 成 岩后 生 作 用 阶段 。 由于地 层 温 度 压 力进 一 步升 高 , 经历若 干期 构造 运动 的影 响 , 岩 石 内部 的 隐晶质 石英 发 生 重 结 晶 , 形 成 玉 髓 及 他 形 一自形 石 英 , 同时发 生部分 硅质 交代 胶磷 矿 的交代作 用 。 5 结论 ( 1 ) 贵 州 松 林 陡 山沱 组 上 部 硅 质 岩 富 K, P, 贫 Na , T i, Mg , 其 阴极发光 、 有 机碳分 析 、 AI F e Mn 三 角判别 图显示属 于 生物化 学成 因 。 ( 2 ) 硅质岩层的形成与陡山沱期成磷事件处 于 同一地质 时期 。该 区聚硅而 非 富磷 主要 受岩 相 古地 理和沉积环境控制 , 即恰处于陆缘海 和陆表海结合 部 位 盆 地 边 缘 陆 棚 相 半 深 水 一深 水 滞 留 环 境 。 Mn O T io。 值表 征其 古 地 理位 置 离 大 陆较 近 , 受 陆 源物质 供 给影 响强烈 。 ( 3 ) 整个 成岩 过程 经 历 了沉 积 阶段 的 藻 类 生 物 化 学 富集 作 用 , 同 沉 积 阶段 和 成 岩 作用 阶段 的 硅质 迁移和重新聚集分配 , 成岩后生作用 阶段的重结 晶 及交代作用 。 参考 文献 : 1 崔春龙硅质岩研 究中 的若 干 问题 妇矿物岩 石,2 0 0 1 ,2 1 ( 3 ):1 O 01 O 4 5 8 8 地质找矿论丛 2 0 1 3年 E 2 7 Mu r r a y Ri c h a r d WCh e mi c a l c r i t e r ia t o i d e n t i f y t h e d e p o s i l io n a l e n v ir o n me n t o f c he r t g e ne r a l p r in c i pl e s a n d a p p l ic a t io n s J S e d i me n t Go l 。1 9 9 4 ,9 0 : 2 1 3 2 3 2 3 胡南 方贵 州震 旦系 陡 山沱 组生 油岩 特征 J 贵州 地 质, l 9 9 7,1 4 ( 3 ):2 4 42 5 2 E 4 3 赵天旭震旦纪陡山沱组的泥晶磷块岩 J 地质科学 ,1 9 8 5 1 0 ( 2 ):3 53 6 E S 赵天旭磷块岩结 核 的显 微结构 和生成 特点E J 3 地质科 学 , 1 9 8 8,1 2( 3) :3 7 5 1 6 吴凯 ,马东升 ,潘家永 ,等贵州瓮安磷矿陡 山沱组地 层元 素 地球化学特征 J 东华 理工学 院学 报,2 0 0 6 ,2 9 ( 2 ) :1 0 8 1l 4 7 朱炳光硅质岩成 因研究进 展 J 中 国西 部科技 ,2 0 1 1 ,1 o ( 2 7 ):1 0 1 1 8 Y a ma mo t o KGe o c h e m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d e p o s i t i o n a e n v ir o nme n t s o f c h e r t s a n d a s s o e ia t e d r o c k s in t he Fr a n c is c a n a n d S h i ma n t o t e r r a n e s J S e d i me n t a r y G e o l o g y ,1 9 8 7 ,5 2 :6 5一 l 0 8 9 林 良彪,陈洪德 , 朱利东重庆石柱吴家坪组硅质岩地球化 学 特征 j 矿物岩石 ,2 0 1 0, 3 0 ( 3 ) : 5 25 8 1 0 张汉文秦岭泥盆系的热水沉积岩及其 与矿产的关系 概 论秦岭泥盆纪的海底 热水 作用 J 中国地质科 学院西 安地 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北京 : 地质 出版社 ,1 9 9 1 :1 5 4 2 1 1 杨建 民,等硅质岩岩石 化学研 究方法及其在“ 镜铁 山式” 铁 矿床中的应用 J 岩石矿物学 ,1 9 9 9, 1 8 ( 2 ) :1 0 8 1 2 0 1 2 夏文杰 ,彭军 , 伊海生湘黔地 区震旦纪菌藻硅质 岩特征 及 形成机理探讨 J 矿物岩石 ,l 9 9 3 ,1 3 ( 3 ) :2 l 一2 8 1 3 周茂基,盛章琪贵州晚震旦世 陡山沱期磷 块岩的岩相古 地 理 J 地质学报 ,1 9 8 1 ,( 4 ) : 2 9 73 0 4 1 4 陈明 , 万方 ,尹福光滇黔 桂地区晚震旦 世陡 山沱期 构造一 层序岩相古地理 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 0 0 1 ,2 1 ( 1 ) :1 1 1 6 1 5 张位华 ,姜立 君 , 高慧 。等贵州寒武 系底部 黑色硅质 岩成 因及沉积环境讨 论 J 矿物 岩石 地球化 学通 报2 0 0 3 ,2 2 ( 2 ):1 7 4 1 7 7 1 6 何 明华 ,喻美 艺 ,王约 , 等黔东北 及邻区新 元古代 陡山沱 期 岩相古地理特征 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 2 0 0 6 , 2 6 ( 1 ) : 4 1 4 6 1 7 喻美艺 , 何明华 ,王约 ,等贵州江 口震旦 系陡 山沱组沉 积 层序和沉积环境分析 J 地质科技情报2 0 0 5 ,2 4 ( 3 ) :3 8 4 2 1 8 刘 魁梧 ,陈 其英 ,韩安 平磷块 岩 中的硅质 组分 和硅质 岩 J 岩石学报1 9 9 0 ,( 1 ) :4 6 5 5 1 9 F r a n c i s S , Ba r g h o o r n E S ,Ma r g u l i s l On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l s il i c i f c a t i o n o f mi c r o o r g a n i s ms J P r e c a mh r i a i n Re s e a r c h , l 9 7 8,7 ( 4 ):3 7 73 83 2 o 刘宝璐沉积岩石学 M 北京 :地 质出版社 ,1 9 8 0 :2 2 9 2 0 Ch a r a c t e r is t ic s a nd g e n e t ic d is c u s s io n a b o u t t h e s il ic e o u s r o c k o f u pp e r Do u s h a nt u o f o r ma t io n S UN T e n g j ia o , LUO Xi a o p in g 。 MI We n t ia n ( 1 S t a t e Ke y La b o Oil An d Ga s Re s e r v o ir Ge o l o g y An d E xpl o it a t io n,Ch e n g d u U n iv e r s it y o y T e c h n o l o g C h e n g du S ic h u a n,6 1 0 0 5 9 ,Ch in a: 2 I n n e rMo n g o l i a u n iv e r s i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Ho h h o t ,0 1 0 0 5 1 ) Ab s t r a c t : I n t he u pp e r Dou s ha nt uo f or ma t i on is de v e l op s a s e t o f s il ic e o us r oc k in So n gl in a r e a,Gu i z ho u p r o v in c e Th e s il ic e ous r oc k c on s is t s m a inl y of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典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练习【满分必刷】附答案详解
- 个性化保健食品定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功能性乳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产品深加工技术专利布局与保护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试题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高频难、易错点100题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综合提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详解【b卷】
- 全球低空经济2025年技术规范与实施白皮书
- 贵阳市2026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城市燃气储气罐采购安装与运营维护服务合同范本
- 病房消毒及卫生管理课件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城市管理笔试高频考点
- 2025年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高清版)DZT 0331-202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
- 星火英语六级词汇大全(带音标)
-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