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集成推广的成效及措施.pdf_第1页
超级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集成推广的成效及措施.pdf_第2页
超级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集成推广的成效及措施.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1 卷 第 6期 2 0 1 2年 l2月 农业 科 技管理 Ma n a g e me n t o f Ag r icu lt u r a l S cie n ce a n d Te ch no lo g y V O l_ 3 1 No 6 De e 2 01 2 文章编号: 1 0 0 1 8 6 1 1 f 2 0 1 2 ) 0 6 0 0 6 5 0 3 超级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集成推广的成效及措施 单志 良 (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如皋2 2 6 5 4 1 ) 摘要 : 文章 阐述 了超级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集成推广的成效 , 即实现了增产节本、 效率提升、 污染减轻和抗病增产的 目标 , 实现 了品种 与农机 、 农 艺技 术 的集成 推 广 , 创新 了“ 研 究院所 +推 广 部 门 +专业 化服 务 组 织” 的推 广模 式 和机 制 , 并 总结 了 以技 术集成为先导、 项 目为龙头、 培训为抓手、 专业服务组织为载体、 惠农政策为动力和组织为保障的推广措施与经验。 关键词 : 超级稻; 机插 ; 栽培技 术; 集成推广 ; 措施 中图分类号 : S 3 3 3 文献标识码 : A 超级稻具有穗大粒多、 抗逆性强和增产潜力大等 特点 。为充分发挥超级稻在水稻增产增收中的带动 作用 , 农业部在全 国范 围内组织实施 了超级稻示范推 广及 “ 双增一百”的科技计划。为实施这一计划, 自 2 0 0 8年起, 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 江苏省农科院粮食 研究所、南通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等 7家单位与 育秧 、 植保等专业服务组织联合建立协作组 , 在南通 市所 属 的如 皋市 、 如东县 、 通 州 区和海 安县集 成推广 了超级稻“ 南粳 4 4 ” 机械插秧 、 精确定量栽培和病虫 无公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2 0 0 8 2 0 1 1 年 , 该技术 累计推广面积达 1 3 9 6万 h m 。其中, 2 0 1 0年超级稻 品种 “ 南粳 4 4 ”的推广 面积 占水稻 总面积 的 3 5 4 0 , 项 目区品种技术推广覆盖率达 9 8 以上。该技 术 推广不仅为农 民增 收节 支 5 2 7亿元 ,而且机械插 秧 比人工插秧 劳动 强度大 大降低 ,劳动效率 大 幅提 高, 化学农药用量减少 2 5 一3 0 , 环境污染大大减 轻 。该技术推广成果获得江苏省南通市人 民政府 “ 2 0 1 1 年度农业科技 成果推广 ” 二等奖 】 。 1 推广成效与创新 1 1 增产节本 明显2 0 0 82 0 1 1年 , 累计推 广超级 稻“ 南 粳 4 4 ”机插精 确定量 栽培 技术 面积达 1 3 9 6 万 h m , 增收节支 5 2 7亿元。其中, 创建机插“ 南粳 4 4 ” 丰产 方 5 8个 , 面积约 4万 h m , 丰产方 平均 产量 1 0 7 2 5 k g h m , 每公顷较面上平均产量( 8 6 2 5 k g h m ) 增 产 2 1 0 0 k g 稻谷 , 4万 h m 2 丰产方共增产稻谷 8 4 0 0 万 k g , 增收 2 1 亿元左右; 据 2 0 0 8 年江苏省水稻品种 展示( 如东点 ) 资料显示 , 在 l7 个参试品种中, “ 南粳 4 4 ” 位列第一, 实收产量 1 0 1 9 4 k g h m 2 , 比同期大面积 种植 的 “ 宁粳 3号 ” 、 “ 宁粳 】 号 ” 、 “ 武 粳 1 5 ” 、 “ 镇 稻 4 1 3 ” 、 “ 通育粳 1 号 ” 五个 品种平均产量增产 1 2 9 9 。 面上 推广 区 比非 推广 区一 般增产 稻谷 9 7 5 k g h m 左 右 , 面上推 广 9 9 6万 h m , 共增产 稻谷 9 7 1 1万 , 增 收 2 4亿元 ; 推广机插秧技术 , 可使大田节约用种 3 O k g h m , 按每千克种子 6元计算, 可节支 1 8 0 元 h m ; 推广病虫综合防治 , 可减少用药 2 次 , 节省农药工本 3 7 5元 h m , 项 目实施后 , 共 节支 5 5 5元 h m , 推广 应 用面积达 1 3 9 6万 h m , 共节支 7 7 0 0万元 4 。 1 2 生产 效率明显提 升 农 村青壮 劳动力 大量转 移 到非农产业 , 务农人员大部分 是老弱病 残 , 水稻生产 迫切需要 轻简高效 的栽培方式 及机械 化 。推广水 稻 机插技术大大节省了劳动力, 提高了生产效率。机插 秧技术具有育秧方式简便高效 、 技术指标易于定量控 制、 省工省力和节本增收显著等优点【5 l 。人工插秧每 个劳动力一 天最 多栽 0 0 6 h m , 而一 台插秧机 每天可 插秧 1 5 02 O 0 h mz 。水稻机插技术不仅使生产效 率 大幅提高 , 而 且使劳动强度 大大降低 , 免除 了过去 人 工插秧 “ 面朝 黄土背朝天 ” 的劳役之苦 。 1 3污染大大减轻在该项 目实施 以前 ,病 虫防治 主要依赖化学农药 , 施用药量大, 次数多 , 不仅使成 本增加 , 而且导致 害虫 产生抗药性 , 环境 污染 严重【 6 J 。 通过推广高产多抗品种、 精确定量栽培及肥水合理调 收稿 日期 : 2 0 1 2 0 8 1 0 基金项目: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资助项 目( S X G C ( 2 0 1 2 ) 4 0 5 ) 作者简介 : 单志良( 1 9 5 5 一) , 男 , 副研究员 , 主要研究方向: 农业科技推广与管理。 6 6 农业 科技 管理 第 3 l卷 控技 术 , 改善 了稻 田生 态环境 , 实现 了稻 田群落 自控 作用 最大化 ,为稻米清 洁生产奠定 了 良好 的生态基 础 ; 推广秸秆还田和施用生物肥料 , 既能降低肥料施 用量 , 提高利用率 , 又能减少化肥流失造成的面源污 染; 同时, 推广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 应用高效 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 ,降低了化学农药用量 的 2 0 3 0 , 不但提高了防治效果 , 而且大大减轻 了农药对 稻米和环境 的污染 ,实现 了稻米无公 害化 生产 , 提高了稻米食用安全 品质 。 1 4 实现 了抗病增产 的 目标 在该项 目推 广 以前 , 水稻 条纹 叶枯病 爆发 , 大面 积水稻 染病 , 产量 剧减 , 病害发 生 田块产量损失 达 3 0 左 右 ,病害 严重 的田 块甚至绝收 , 严 重影 响了水稻生产 。水稻条纹 叶枯病 系灰 飞虱 传播 的病毒 病 , 药 剂 防治 难度 大 、 成 本高 、 污染重 。据 2 0 0 8年如东县种子管理站工作人员对 1 0 个水稻 品种抗条纹 叶枯 病试验 比较 , 原 主栽品种 “ 武 香粳 1 4 ”、 “ 武粳 1 5 ”条纹 叶枯 病最终病株 率分别 为 3 4 - 3 和 3 0 5 , “ 南粳 4 4 ” 仅为 2 6 , 三个品种实 收 产 量 分 别 为 7 4 8 3 k g h m 、 7 5 1 9 k g h m 和 9 6 8 5 k g h m ( 参试 品种最高 ) , “ 南粳 4 4 ” 比感病 的“ 武香粳 1 4 ” 、 “ 武 粳 1 5 ”平 均 挽 回损 失 2 1 8 4 k g h m ,增 产 2 9 1 。 “ 南粳 4 4 ” 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条 纹叶枯 病危害, 为水稻持续增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1 5 实现 了品种与农机、农 艺技术的有机结合协 作组 以抗病 优质超 级稻 品种 “ 南粳 4 4 ” 为核 心技术 , 配套 推广机械插秧 、精确定量 栽培和病虫 无公害综 合 防治技 术 , 实现 了品种 与农机 、 农 艺 技术 三结合 , 实现 了水稻生产 高产优 质 、 轻简高效 、 栽 培技术 准确 定 量 和生态 安全 。技术集 成 与推广 使技 术 物化 、 简 化 、 集 约化 , 让农 民易学易用 、 省力节本 , 比单项技术 推 广成效更加 明显 。 1 6 创新 了推广模式和机制 该技术推广 由研究 院 所 、 推广 部 门和专业化 服务组织 协作 , 采用 “ 研 、 推 、 服” j方联合, 市 、 县 、 镇三级联动的模式, 采取以技 术 集成 为手段 , 创新 推广模 式 ; 以项 目为支撑 , 示范 带 动 ; 以培训为抓手 , 普及 新技术 ; 以政策为动力 , 引 导稻农 ; 以专业服务组 织为载体 , 技服结 合 的推广 思 路 , 加快 了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为现代农技推广积 累了经验 。 2 推广措施与经验 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 , 技术推广成败的关键 在于技 术 和推广两个方面 。先进 、 实用且可行 的技术 可以一 推就广甚至不推而广I 7 I 。该技术推广 以技术集 成与推 广应用相结合 的思路实现 了高产增 效的推广 目标 ( 见 图 1 ) 。 技术集成 _ L J一 I一 1一 上 超 精 机 精 病 缓 量 插 确 虫 稻 播 精 无 南 种 确 定 公 害 育 定 l 综 施 粳 壮 移 防 4 4 秧 栽 肥 治 推广应用 J J【一 I一 上 上 以 以 以 以 以 项 培 惠 服 组 目 训 农 务 织 政 组 为 为 为 策 皇 其 傈 龙 抓 为 为 瞳 头 手 动 载 不 力 体 研 范 及 引 披 推 技 导 服 服 稻 结 联 动 术 农 动 高产增效 图 1 技术集成 与推 广应用 相结合 的具体 思路 和 内容 2 1 以技术集成为先导 ,创新推广模式技术集成 有利于多项技 术 的互补 和增 效 ,有利 于生产者 的应 用 , 从而有利于推 广。为提高推 广效果 , 协作组 突破 传统 的单项 技术 推广 , 以超级稻 “ 南 粳 4 J 4 ” 为核 心技 术 , 与机械插秧 、 精确定量栽 培及病 虫无公害综合 防 治等配套技术组装 集成 , 实现 品种 与农机 、 农艺 相结 合 , 使技术物化 、 简化 、 集约化 , 让农 民易学好用 , 省 力节本 。 2 2以项 目为龙头 , 发挥 示范带动作用 几年来 , 项 目协作组先后 承担了 “ 国家粮 食丰产科技 工程 ” , 部 省级“ 水稻高产增效 万亩示范片建设 ” 、 “ 超级稻示 范 与推广” 、 “ 省农业综合展示基地” , 省市级“ 商品化育 供秧 ” 、 省级 “ 南粳 4 4 生产试验 ” 和 “ 国家农 业综 合 开发 南粳 4 4 及配 套技 术推 广 ” 等项 目, 每 年建 设 “ 南粳 4 4 ” 万 亩示范 片近 1 5个 , 面积 1万 h m z 左 右 , 每个万 亩方建设 千亩核心方 和百亩核心 方 。2 0 0 8 2 0 1 1年 , 在 4个 县( 市 ) 区共创建 “ 南粳 4 4 ” 丰产方 5 8 个 , 面积约 1 5万 h m 。 为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与辐射作用, 各地不 断提高项 目的组织化程度, 切实加强科技攻关 与各项 投人 , 集成了一批针对主推品种的引种栽培高产高效 配套技术体系, 项 目区及辐射示范区水稻产量水平明 显高于大面积生产 , 超高产典型层 不穷 。 例如 , 2 0 1 0 第 6期 单 志 良 : 超级 稻 机插精 确定 量栽 培技 术集 成推广 的成 效及 措施 6 7 年如东 2个万亩丰产方 , 经省水稻专家实产验收, 产 量分别达到 1 0 9 8 3 k g h m 和 1 2 2 0 1 k g h m 。几年来 , 通过各级各类项 目建设及 丰产方示 范片的展示 , 发挥 了良好 的辐射带动作用 。 2 3以培训为抓手 。 普及推广新品种 、 新技术为提 高推广项 目的实施效果 ,切实提高广大农户和专业 服务人员的技术指导与服务能力 , 协作组开展了全方 位 、 多层 次的技术培训 。一是 培训技术 骨干 , 对 项 目 区农技 人 员 、 管理人 员 、 插秧 机手 、 种粮 大 户进 行重 点培训 。二是结合新 型农 民实用技术 培训工程 , 组织 专业人 员进村人 户对广 大稻农 进行水 稻生产技 术培 训。三是把集中培训与多形式的技术指导和宣传相 结合。几年来 , 举办集中培训 4 0 0 0多场次 , 其中, 到 村培训 2 0 0 0场次 ,培训 各类人 员 1 0 0多万人次 , 印 发各种技术资料 1 5 0多万份 。此外 , 通过广播 、 电视 、 黑板报 、 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和现场观摩 , 对新品种 、 新技术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咨询指导8 1。 2 4 以专业服务组 织为载体 ,实现技术和服务结合 专业化 服务是 实现水稻 生产 统一管 理 、标准 化生产 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协作组采取“ 一手抓培育 , 一手 抓规 范 ” 的方 式 , 为专业 化 服务组 织 提供技 术 培训 、 技术服务和技术规范等 , 积极推动水稻生产专业化 。 协作组围绕育秧 、 栽插 、 病虫防治、 肥水管理、 收获等 关键环节, 因地制宜地开展以统一供种( 苗) 、 统一栽 插 、 统一病虫防治 、 统一肥水管理 、 统一机械化作业 为 主要 内容 的专业化 服务 ,切实 提高 了标 准化生 产 管理水平。据不完全统计 , 项 目区共有水稻专业化服 务组织 4 7个 。专业服务组织不仅提供 了服务 ,而且 发挥了新品种、 新技术的承载和传播作用 , 技术和服 务 的结合促进 了技术推广应用I 9 】 。 2 5 以惠农政 策为动力 ,引导农 民采用新品种和新 技术协作组认真落实国家多项惠农政策 ,调动了 农 民种 田的积极性 , 也促 进 了科 技推广 。几年来 , 各 县市全面实施了水稻良种补贴 , 水稻直补和农资增支 补贴 , 通过 “ 一折通 ” 将各项补贴 发放 到每一农户 。另 外, 还有项 目专项农资补贴 、 规模专业服务组织补贴 等单项补贴。通过这些惠农政策的落实 , 提高了农民 加大粮食生产投入的积极性 , 有效地引导农 民种植 主 推新品种 , 采用综合增产新技术 。 2 6 以组织为保 障 ,确保技 术措施的落实 该项 目 推广 由研究 院所 、 推广部 门和专业化服 务组织协作 , 各司其职, 形成合力 , 实现 “ 研 、 推 、 服” 三方联合 , 市 、 县 、 镇三级联动 。项 目组 主要 由栽培 、 种子与植保 等专业技术 和服务人员 组成 ,水稻高产 增效创建项 目各创建市 ( 县) 、区分别成立了项 目领导组和专家 指导组 , 明确责任, 确保了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 到位 l 0 。 3参考文献 【 1 李立秋 , 孙 昊 高产创建 的目标 和机制 J 1 农业科技管 理 ,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